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苍蝇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公共卫生害虫,但它对人类的严重危害性,并非人人皆知.笔者经过长期调查发现,在饭店、酒厂和食品加工等场所都有很多苍蝇存在.如江苏省无锡市周女士发现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巧克力中有整只绿蝇嵌在其中;某老牌火腿在加工时采用敌敌畏驱赶苍蝇而一夜之间声誉扫地;绍兴市涉案的18户毒咸鲞经营户在腌制咸鲞过程中,因用敌百虫农药防止苍蝇叮咬而最终全部锒铛入狱;温州某鱼场晒鱼干,也用敌敌畏杀苍蝇,造成一人中毒死亡;肉松、榨菜、火腿肠、牛肉干、桶装纯净水以及某名牌牛奶中都有人吃出过苍蝇.

  • 标签: 苍蝇 传播疾病 叮咬 人类 公共卫生 经营户
  • 简介:人的容貌、性格、行为乃至健康状况,并非完全能由自己主宰,有时还掌握在大自然手中。气候与容貌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人的高矮胖瘦以及皮肤的红黄黑白,不仅与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还有一定的关系呢。

  • 标签: 气候 人类 身高 人体健康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人类活动识别,描述了人类活动识别的数据集、格式和处理方法,然后描述了RNN模型的训练和模型的构造,最后给出了测试用的超参数和测试结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猪圆环病毒病是上世纪9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可感染各阶段的猪。主要致病特征有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和亚临床症状如日增重降低,PMWS猪的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此病已经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 标签: 猪圆环病毒病 经济效益 猪场 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免疫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ART)的艾滋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进行心理干预对其疗效、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接受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心理抑郁程度、独立性、社会关系对比P均>0.05;研究组随访1年后CD4+提高幅度以及SCL-90量表、SDS量表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抗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心理干预 抗病毒效果 免疫功能
  • 简介:摘 要: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的致死率显著下降,使其逐渐演变为一种慢性疾病。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患者无法从免疫功能重建中受益,而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确切定义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概述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抗病毒治疗的进展、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定义问题,以及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发病情况和潜在原因。旨在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后抗病毒治疗的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免疫功能重建不良
  • 简介:摘要免疫紊乱是目前公认的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疾病进展中淋巴细胞亚群如自然杀伤(NK)细胞和T细胞亚群数量减少和细胞因子大量聚集等异常动态表现总结了COVID-19的免疫反应特点,阐明关键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发生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为发现新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商品化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苗(简称新冠疫苗)免疫后IgG抗体,并与中和试验(NT)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两种酶免方法与中和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ELISA、CLIA和NT检测143个健康人接种2剂新冠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28 d的新冠抗体,计算3种方法获得的抗体阳转率、定量结果,分析定量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ELISA、CLIA及NT检测新冠疫苗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7.9%、98.6%和85.3%。ELISA定量检测免疫后血浆最高稀释度的几何均数为586.6;CLIA S/CO值的均值为11.26;NT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7.6; ELISA、CLIA与NT定量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P<0.01)和0.65(P<0.01),ELISA与CLIA定量检测的相关系数为0.79(P<0.01)。结论3种方法均检测到新冠疫苗免疫后抗体达到较高水平,ELISA、CLIA用于检测新冠疫苗免疫后的IgG抗体结果比较一致,同时与NT定量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中和试验
  • 简介:摘要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属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但目前人类感染MERS-CoV后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病死率高,预后差。已有研究表明冠状病毒能抵抗宿主先天免疫的清除作用,因此本文简要阐述了MERS-CoV逃避宿主先天免疫的机制,以期为冠状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疫苗开发提供新的靶点、方向和理论基础。

  • 标签: MERS-CoV 干扰素 免疫逃避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人3型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HPIV3)感染小鼠模型,并研究其免疫应答特点。方法用HPIV3兰州分离株HPIV3LZ1728C19毒株鼻腔接种BALB/c小鼠,每天检测体温和体质量。用ELISA检测血清HPIV3特异性IgG、IgA滴度,实时定量PCR检测鼻腔灌洗液和肺组织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肺、脾淋巴细胞中的HPIV3特异性IFN-γ CD4+和IFN-γ CD8+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分泌HPIV3特异性IgG/IgA的B淋巴细胞,肺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感染后第3天,小鼠鼻腔和肺的病毒负载量分别到达峰值104拷贝/ml鼻洗液和107拷贝/g组织,肺部发生炎症性病理变化。感染组早期体质量增加显著滞后于对照组(感染后第3天:t=4.64,P<0.05)。感染组血清中HPIV3特异性IgG(t=2.94,P<0.05)和IgA水平(t=18.66,P<0.05)显著增高,外周血、肺、脾均出现HPIV3特异性抗体分泌淋巴细胞。病毒感染诱导小鼠肺产生记忆性IFN-γ CD8+ T和IFN-γ CD4+ T细胞应答,脾和外周血产生IFN-γ CD4+ T细胞应答。结论成功建立了HPIV3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感染小鼠产生了显著的肺黏膜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 标签: 人3型副流感病毒 动物模型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耐受期(IT)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就诊的273例接受肝脏穿刺活检术的IT期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肝脏病理学改变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肝组织学 ≥炎症分级2级(G2)、≥ 纤维化分期2期(S2)及肝组织学明显异常(≥ G2和/或 ≥ S2)者分别为43例(15.75%)、30例(10.99%)及55例(20.15%)。17.95%患者存在肝脂肪变,98.17%肝组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染色阳性,而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染色阳性仅为79.49%。不同性别组肝组织病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BsAg不同染色程度间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肝组织HBcAg不同染色程度间G和S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肝组织病理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肝组织HBcAg染色强度(负相关)、HBeAg水平(负相关)、年龄(正相关)等;但 ≤ 30岁组与 > 30岁组、≤ 40岁组与 > 40岁组的肝组织G和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虽然诊断模型肝脏炎症和纤维化5项指数(LIF-5)的判断价值优于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计数比率指数(APRI)及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但三者判断肝组病理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不高(<0.8),只有LIF-5判断 ≥ G2、≥ G2和/或 ≥ S2的特异度在80%以上。结论约20%的IT期慢性HBV感染者存在明显肝组织炎症活动或纤维化进展,肝组织HBcAg染色强度和HBeAg水平与其严重程度负相关,诊断模型或多数临床指标对该类人群的评估价值均不高。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免疫耐受 病理学 活组织检查,针吸
  • 简介:摘要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常见于婴幼儿,但成人亦可患病,常表现为癫痫、精神状态异常,以及局灶性神经系统异常,如偏瘫、脑神经麻痹等症状,且预后较差。单纯疱疹病毒1型脑炎最为常见,轻症患者往往会有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可达70%,甚至更高。本研究总结了成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相关的突变基因,依据其影响的免疫通路,归纳导致突变基因易感的原因,或将有助于系统地在免疫遗传学层面对病毒性脑炎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案。

  • 标签: 脑炎 疱疹,单纯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即CHB)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液循环样本,观察并记录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IL-4水平、IL-12水平、ALT水平、TBIL水平、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有助于为提高诊断准确性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调节因子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方法对在2009年—2013年间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的15批次375项血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中所检测的15批次375项测定项目结果总合格率为97.9%,年平均成绩由2009年80%上升到2013年100%,检验室间成绩逐年提高。结论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能更好地提高检验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改进不足之处。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标志物 免疫学检验 室间质量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疾控中心收集的158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和婴儿进行本次研究,分析孕妇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情况,并对婴儿免疫方式进行调查,检测婴儿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注射HBIG免疫预防的孕妇HBV感染率占6.25%,未注射HBIG免疫预防的孕妇HBV感染率占6.35%,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单纯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儿阳性率占9.76%,乙肝疫苗接种联合HBIG免疫预防的婴儿阳性率占2.56%,联合组阳性率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联合HBIG免疫预防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降低婴儿的HBV感染率。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免疫预防 乙肝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免疫学特征,为该病致病机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29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135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患者住院19(14,27) d时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γ干扰素]的变化特征。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14例)、普通型组(92例)和重症组(包括重型和危重型患者,29例)。44.4%(60/135)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42.2%(57/135)的患者CD8+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相比,重症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Z=4.379、3.799,均P<0.01)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Z=2.684、3.306,P=0.022、0.003)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3%(24/95)的患者B淋巴细胞计数下降;重症组B淋巴细胞计数最低[88(56,189)/μL],下降发生率最高[52.2%(12/23)];3组间B淋巴细胞计数和下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99, χ2=11.723,P=0.045、0.003)。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相比,重症组患者IL-6(Z=-4.022、-4.108,均P<0.01)和IL-10(Z=-3.261、-4.006,均P<0.01)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间IL-2、IL-4、TNF-α和γ干扰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水平与病毒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01,P=0.007)。结论免疫介导的炎症损伤可能为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是治疗重症患者的关键。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混合感染状况以及对HBV的免疫水平.方法对59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分析HIV感染者中HBV感染及免疫情况.结果HIV/HBV混合感染率为13.56%(8/59),HBsAb阳性率为55.93%(33/59),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的HIV/HBV混合感染率以及HBsAb阳出率,各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HIV/HBV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HBsAb的阳性率较高,这与人群自然免疫、人工免疫有关,在HIV感染者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于预防HBV的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IV感染 乙型肝炎 混合感染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