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OVID-19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2年6月25日,全球有超过5.4亿人确诊感染,累计死亡人数超过632万。了解COVID-19患者恢复后是否能获得持久免疫保护力是疫苗制备、疾病防控及判断疫情走向的关键。持久免疫保护力的产生核心是免疫记忆性,即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有效免疫记忆。本文将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免疫记忆的生成与维持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感染 免疫记忆性
  • 作者: 张卉 董宁 姚咏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第四医学中心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第四医学中心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法对成人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临床乙肝工作的顺利进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入选的研究对象划分为三组,在接受免疫之前,对患者血液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患者体内的HbsAg、抗-HBc、-HBs都为阴性,将入选对象分别按照“0,1,3”、“0,1,6”、“0,1,12”三种乙肝免疫方法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果三组免疫组的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中划分小组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0,1,3”、“0,1,6”、“0,1,12”三组免疫患者的成功率为76.73%、86.20%和89.12%。“0,1,12”组的免疫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利用“0,1,12”免疫程序进行成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时候,可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 标签: 成人 乙肝疫苗 接种 方法
  • 简介:发现HBsAg阳性半年以上,肝功能始终正常者,可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如肯定有乙肝病毒存在,也可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对携带者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最好进行肝脏活组织检查,如肝脏病变明显,则应采取抗病毒免疫调节药物的联合治疗;如无明显病变或病交轻微则可暂不进行治疗,至少暂不进行强有力的抗病毒治疗。对于e抗原和/或HBVDNA阳性者也可探索试用一些有可能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或其他可能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乙肝病毒 携带者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免疫应答在抑制2019-nCo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2019-nCoV在靶细胞内的活跃复制还能引起机体过度免疫激活和免疫失衡,导致肺部病理损伤。免疫反应是把"双刃剑",现对2019-nCoV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特点及免疫致病机制进行总结。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免疫应答 免疫致病机制
  • 简介: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和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用同样的过程在其寄生的细胞内繁衍、扩散疾病。人类应该能够从植物病毒研究中获取灵感,使HIV病毒停止复制。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花叶病毒 植物病毒 花椰菜 致病机理 灵感
  • 简介:目的:观察苍果喷雾剂对抗病毒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以苍果喷雾剂防治后,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γ-IFN)、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变化。结果:流感病毒感染5天后,小鼠肺内TNF-α、γ-IFN水平明显升高,CD4+、CD4+/CD8+及NK细胞含量则明显下降,而苍果喷雾剂防治组对其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苍果喷雾剂抗病毒、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的。

  • 标签: 苍果喷雾剂 抗病毒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毒感染的认识。方法对我院PICU收治的2例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儿均经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明确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病例1以胃肠道症状表现为主。病例2以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主,病例1虽经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最终患儿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抢救无效死亡,病例2患儿经抗病毒及大剂量激素等治疗好转出院。结论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除了常见的发热、皮疹表现,亦可引起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损害等表现,且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亦可引起严重感染。

  • 标签: 人类疱疹病毒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脑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毒感染的认识。方法对我院PICU收治的2例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儿均经病原体高通量测序明确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病例1以胃肠道症状表现为主。病例2以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主,病例1虽经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最终患儿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抢救无效死亡,病例2患儿经抗病毒及大剂量激素等治疗好转出院。结论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除了常见的发热、皮疹表现,亦可引起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损害等表现,且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亦可引起严重感染。

  • 标签: 人类疱疹病毒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脑病 儿童
  • 简介:摘要在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暴发之前,冠状病毒主要在动物之间流行,在人群中仅引起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所引起的肺炎暴发疫情促使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来源和进化展开深入的研究。现对这3种人类高致病性冠状病毒起源和进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总结。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
  • 作者: 杜葵芳 黄晓婕 陈超 孔文君 谢连永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五官中心眼科 北京市感染性眼病诊疗中心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一科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科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感染性眼病诊疗中心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超广角眼底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确诊为AIDS合并CMVR的86例患者1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0例(93.0% ),女性6例(7.0% );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6.86±8.82)岁。单眼发病48例(55.8% ),双眼发病38例(44.2% )。所有患眼均行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和欧堡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根据CMVR在超广角眼底像中的特征表现分为经典型、颗粒型、霜样树枝状血管炎和视神经视网膜炎。观察分析患眼眼底分型情况。按眼底像中涡静脉位置将病变按后极部或周边部记录。病灶范围划分为≤1个象限,>1个象限且≤2个象限(1~2个象限),>2个象限且≤3个象限(2~3个象限),>3个象限且≤4个象限(3~4个象限)。分别以黄斑上下血管弓或盘沿为界,分别记录黄斑区或视盘是否被累及。同时记录玻璃体是否有明显混浊。不同分型组患者之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血CMV-DNA载量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结果124只眼中,CMVR分型为经典型35只眼(28.2% )、颗粒型68只眼(54.8% )、霜样树枝状血管炎3只眼(2.4% )、视神经视网膜炎18只眼(14.5% )。病灶同时累及后极部和周边部83只眼(66.9% ),局限在后极部22只眼(17.7% ),局限在周边部19只眼(15.3% );病灶范围≤1个象限76只眼(61.3% ),1~2个象限23只眼(18.5% ),2~3个象限7只眼(5.6%),3~4个象限18只眼(14.5% )。54只眼(43.5%)病灶累及黄斑区;52只眼(41.9%)病灶累及视盘;33只眼(26.6%)可见明显玻璃体炎性混浊。86例患者中,82例患者平均CD4+T淋巴细胞数为1~168个/μl,平均为(33.60±40.02)个/μl;其余4例患者(4.7%)不详。不同分型组患者之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CMV-DNA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63、0.926 ,P=0.462、0.431 )。结论AIDS合并CMVR的超广角眼底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可表现为经典型、颗粒型、霜样树枝状血管炎和视神经视网膜炎。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症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超广角眼底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以本院近期收治的26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总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展开探究。结果:经实施规范化治疗、预防感染、控制感染、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各项干预措施之后,26例患儿的病情均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窒息及死亡发生。结论:采用科学有效的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并发症风险,为患儿的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儿童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感染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了3例分别患有选择性IgA缺乏症、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DNA连接酶Ⅳ缺乏症的患儿,均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选择性IgA缺乏症1例和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行HSCT后虽有出现支原体及呼吸道感染,但均在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并已返校上学。DNA连接酶Ⅳ缺乏症1例,行HSCT后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和肝静脉闭塞症(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VOD),经心包穿刺、胸腔闭式引流、血浆置换、血液净化等治疗,病情仍持续进展,回输后68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选择性IgA缺陷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DNA连接酶Ⅳ缺乏症
  • 简介: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发生视乳头病变的类型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7例(214眼)艾滋病患者经眼底彩照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视乳头病变患者,统计AIDS性视乳头病变的发生率及病变类型以及与CD^+T淋巴细胞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07例(214跟)AIDS患者发生视乳头病变71眼,占33.2%;其中,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眼,占42.2%(30/71);视盘水肿12眼,占16.9%(12/71);无体征性视神经病变29眼,占40.8%(29/71)。CD4^+T淋巴细胞≤50个/μ发生视乳头病变59眼,未发生视乳头病变75眼,发病率44.0%(59/134);CD^4+T淋巴细胞≥51个/μL发生视乳头病变12眼,未发生视乳头病变68眼,发病率15.0%(12/80)。经双侧检测统计:χ^2=19.042,P=0.000。说明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AIDS视乳头病变的类型呈多样性,且CD^4+T淋巴细胞数越少,发生视乳头病变的几率越大。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视乳头病变 淋巴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产前筛查干预的应用对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价值。方法:选本院接诊的108例产检的孕妇(接诊时间范围为:2022.2-2023.2)进行研究,使用生日单双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两组人数均为54,对研究组孕妇进行产前优生筛查,参考组孕妇不予产前优生筛查,比较两组胎儿异常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结果:研究组胎儿缺陷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年龄大于35的孕妇出现新生儿出生缺陷显著高于20~35之间的孕妇,(P<0.05)。结论:产前筛查对于早期发现新生儿出生缺陷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提前干预妊娠结果,促进优生优育,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 标签: 产前筛查 新生儿 出生缺陷 优生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