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口统计学为人口学体系中的其他分支学科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扩充性资料的使用和教学考核的方式、内容等方面探讨了《人口统计学》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

  • 标签: 人口统计学 课程建设 教学 考核
  • 简介:本文采用人口学的指标体系构建法分析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解析了维吾尔族人口在地域分布与社会阶层方面的固化现象,探讨了这样的固化可能带来的维吾尔族人口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差距扩大的隐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促使维吾尔族人口整体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些建议。

  • 标签: 维吾尔族人口 人口素质 社会阶层
  • 简介:医疗床位需求主要取决于人口总量和结构,而人口总量依赖于产业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人口结构依赖于非户籍人口和户籍政策。深圳市经济发展受产业结构、经济规模、人口密度、区域面积等因素限制,根据这一特点,首先基于Logistic规律建立了分产业预测模型,然后基于人口发展与生产总值的关联建立了常住人口预测模型,最后依据相关数据分别建立了人口结构、医疗病床需求相关模型。预测结果与当地规划目标比较,显示了结果的相对合理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 标签: 人口总量与结构 生产总值 LOGISTIC模型 差分方法 医疗床位
  • 简介:提高人口素质是加速企业发展,推动经济进步的根本出路,更是促进国力增强,实现社会变更的主要途径

  • 标签: 人口素质 企业 经济
  • 简介:本文针对基层乡镇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层乡镇人口计生工作的措施。

  • 标签: 乡镇 计划生育 问题 措施
  • 简介:《经济参考报》刊登对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的专访文章。蔡昉说,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业的竞争力都是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随着我国人口转变进入新的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总规模已经从1.5亿~2亿减少到2000万~3000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总量优势趋于下降乃至最终消失。

  • 标签: 人口红利 教育改革 劳动力成本优势 《经济参考报》 农村剩余劳动力 经济研究所
  • 简介:一、少数民族人口生育状况1、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高于全省和汉族.1999年月1日到2000年10月31日(以下统称为2000年),少数民族出生人口83709人,出生率为13.1‰,与1990年比较下降了15.36个千分点,下降幅度大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比比全省高2.94个千分点,比汉族高3.29个千分点.少数民族出生人口占同期全省出生人口的13.07%,比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高2.94个百分点.

  • 标签: 少数民族人口 出生人口 出生率 生育状况 百分点 汉族
  • 简介:<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商品经济关系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农村人口不断地迁入城市,并从暂时性迁移向永久性迁移过渡。为了对我国大城市的经济性流动人口进行探索,武汉大学人口研究所于1988年

  • 标签: 迁移人口 暂时性 永久性 武汉市 人口特征 迁移原因
  • 简介:2005年1月6日,中国大陆人口已达13亿。这是个喜忧参半的日子,喜的是,上世纪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的国情,制定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组织全国人民进行了计划生育的伟大实践,短短的三十多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

  • 标签: 人口再生产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 2005年 中国大陆 70年代 人口增长
  • 简介: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推动着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是促使城市从士人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适应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唐朝政府对城市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适时调整,制定推出一系列递进性政策,并吸收非京籍人士充任杂任,不仅缓解了京畿地区民户杂役任务繁多的现状,也可以将众多浮寄在京城的劳动力纳入政府监管范围,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唐朝 流动人口 户籍管理
  • 简介:中国到底要不要搞工业4.0?要不要搞互联网+工业?最近关于这一方面的争论很多。笔者认为,只关注技术而不关注政治、社会、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得到的结论就必然是片面的。

  • 标签: 工业革命 政治 社会 人口 经济 互联网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住房保障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在分析我国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和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供求关系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我国现行的几种流动人口住房保障模式的优点与不足,并针对如何优化流动人口住房保障提出了思路和措施。一、流动人口住房现状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选择的住宿方式主要有六种:即旅店住宿、居民家中、单位内部、工地现场和租赁房屋,其中选择租赁房屋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50%。

  • 标签: 流动人口 住房保障 路径 租赁房屋 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