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联合术后呼吸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行气管切开术。两组均给予标准化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 观察组联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总风险事件发生率(37.50%)明显低于对照组风险率(70.00%),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χ2=8.498,P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除术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80例脑外伤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使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同期治疗)与对照组(使用早期脑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4年2月—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14例下肢闭合性外伤后患者,其中男143例、女71例,年龄16~65岁。患者均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因术后切口感染形成髌骨骨折术后创面4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面30例、跟腱断裂术后创面72 例、跟骨骨折术后创面45例、Pilon骨折术后创面 25例,其中浅表感染31例、深部感染183例。根据术后切口处创面评估情况,进行换药治疗和/或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4 cm×3 cm~11 cm×5 cm)、内固定物处理。针对彻底清创后的创面进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再根据切口及其周围皮肤组织情况、感染情况、缝合张力、内固定物或骨或跟腱组织外露情况,选择直接缝合+VSD治疗或者移植组织瓣修复。以创面部位及损伤情况为依据,组织瓣类型可选择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腓肠肌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骨短肌肌瓣、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断层皮片修复。统计内固定物取出情况、创面修复方式、采用组织瓣类型及大小、组织瓣成活情况、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感染是否复发、供受区外观及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髌骨骨折术后创面患者内固定物全部去除,其中36例创面采用逆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6例创面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完全保留18例、部分取出6例、完全取出6例,创面直接缝合8例、移植腓肠肌肌皮瓣21例、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1例。跟腱断裂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完全保留10例、完全取出62例,创面直接缝合10例、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2例。跟骨骨折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完全取出32例、完全保留13例,创面换药愈合5例、直接缝合5例、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3例、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12例。Pilon骨折术后创面患者中,内固定物部分取出5 例、完全保留 17例、完全取出3 例,创面直接缝合4例、移植胫后动脉穿支皮瓣18例、移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3例。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5 cm×3 cm~18 cm×8 cm,肌瓣面积为13.0 cm×1.5 cm~15.0 cm×2.5 cm。直接缝合创面都愈合;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出现回流障碍,经换药治疗顺利愈合,其余组织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随访5个月~5年,感染无复发;供瓣区直接缝合处遗留线性瘢痕,植皮处外观良好。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及2例Pilon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其余患者关节活动正常;跟腱断裂及跟骨骨折患者正常下地活动。跟骨骨折后创面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后臃肿且影响穿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面移植腓肠肌肌皮瓣后臃肿,其余皮瓣修复处外观良好。结论对于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应根据感染情况和创面部位进行分类治疗,通过换药治疗、彻底清创、合理处置内固定物、应用VSD后直接缝合以及组织瓣覆盖等处理,既保证感染得到控制、创面封闭,又最大限度恢复下肢功能,使得患者最大化受益。

  • 标签: 下肢 外科手术 伤口愈合 骨科 切口感染创面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3D打印镜像技术术前精确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外伤性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外伤后重度虎口挛缩患者11例,虎口角平均(20.5±3.5)°,虎口宽度平均(2.5±0.3)cm,术前画出患侧手术切口线,根据体表标志在健侧相对位置画出切口线,根据健侧虎口设计图形,通过3D镜像技术直接打印出患侧开大至正常后的虎口创面的形状及大小,根据样布设计皮瓣,术前B超探查股前外侧区域穿支口径及位置,以直径在0.8 mm以上穿支为皮瓣供血动脉,术前即可设计画线,术中彻底松解挛缩虎口,采用对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游离皮瓣面积为9.0 cm×4.5 cm~11.0 cm×6.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采用医用高分子夹板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4周,行系统康复理疗。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存活,无血管危象,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5~14个月,平均10个月,虎口外形明显改善,两点分辨觉10~15 mm,虎口角平均(89.5±3.5)°,虎口宽度平均(5.9±0.8) cm,拇对掌、对指及其内收、外展活动良好。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可明显缩短术中皮瓣设计时间,设计也更加精确,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创面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防止术后虎口再度挛缩。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虎口挛缩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后的应用效果及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评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点,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其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接诊的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54例作为护理对象,按照分组的对比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指标: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再感染率、脑脊液漏率、死亡率三项预后指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是96.29%,对照组是81.48%,观察组护理效果好。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再感染率、脑脊液漏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ICU 重症脑外伤 颅内感染 护理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随访指导对脑外伤患者锻炼依从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神经外科常见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基于个案管理随访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锻炼依从性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个案管理随访指导能有效提高脑外伤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基于个案管理随访指导 脑外伤 锻炼依从性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眼外伤患者围术期心理特征并进行焦点式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青少年眼外伤患者80例,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焦点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为77.5%(31/40),观察组为97.5%(39/40),观察组依从性较高(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30/40),观察组为97.5%(39/40),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护理后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3.39±4.29)分、(54.47±4.12)分,均高于观察组[分别为(32.74±5.29)分、(31.45±3.49)分],观察组患者心理较优(P<0.05);护理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73.83±4.93)分、(73.94±5.39)分、(72.38±4.65)分、(72.18±4.63)分,均低于观察组[分别为(84.35±4.71)分、(87.18±5.61)分、(84.36±5.29)分、(82.95±4.73)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好(P<0.05)。结论在了解青少年眼外伤患者围术期心理特征的基础下,开展焦点式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明显,同时可提高依从性及满意度,有利于病情康复。

  • 标签: 眼外伤 青少年 围术期心理特征 焦点式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在全麻下儿童角膜外伤检查治疗前应用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行全麻下角膜外伤检查治疗的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组(DS组)和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DS组的镇静、情绪、与父母分离时和对面罩接受情况的评分均显著优于S组(P<0.05)。患儿滴鼻前,滴鼻后30 min,七氟醚诱导麻醉后和苏醒时,两组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的苏醒期躁动者2例(6.67%)明显少于S组的11例(36.67%)(χ2=7.954,P=0.005),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5,P=0.211)。结论角膜外伤患儿全麻下检查治疗前使用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可以提升患儿的全麻配合度,并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吸入麻醉,七氟醚 外伤,角膜 麻醉,全身,儿童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的改善价值。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颅脑外伤手术治疗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84例患者。其中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的42例患者为早期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的42例患者为常规康复组。早期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在我院治疗与护理的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运用Fugl-Meyer量表、Barthel量表对早期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结果:与护理前对比,早期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量表评分状况显著提高;与常规康复组对比,早期康复组护理后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量表评分更高(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患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快速康复神经外科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我院在2019年12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并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神经外科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肢体功能比较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联合组患者的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以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神经外科护理方法,能够提升颅脑外伤患者的肢体恢复效果,且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使其预后情况得到改善。

  • 标签: 快速康复 神经外科护理 颅脑外伤患者 肢体功能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眼外伤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所起到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更佳,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眼外伤患者心理状态,也进一步保障了护理质量。

  • 标签: 眼外伤 人性化护理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以及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择取我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根据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有3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状况与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改善明显,且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促进其认知功能恢复,降低感染的发生可能,可进行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ICU重型颅脑外伤 认知功能恢复 感染预防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科接收的脑外伤住院患者40例。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法,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常规组在患者康复阶段实施基础干预,实验组加行医护治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改良Bathel指数及上肢FMA评分、临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常规组改良Bathel指数及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上述指标高于常规组,组间形成差异性(P

  • 标签: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 脑外伤 康复期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型硅胶支撑管置管术治疗小儿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南京市第三医院2016年8月至2020年1月住院的小儿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者25例(25眼),采用"双套环"技术顺行置入T型支撑管。术后3~6个月拔管,拔管后随访1~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25例中,治愈21例(84.00%,21/25),好转4例(16.00%,4/25)。结论T型支撑管置管术治疗小儿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效果确切,安全方便。

  • 标签: 置管术,支撑管,T型 断裂,泪小管,外伤性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以早期康复护理为研究对象,探究此种护理模式针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所选取的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20年所收治,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随机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个小组的FMA评分、NIHS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通过P、0.05的大小来确定数据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来说,针对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具有一定优越性,患者的肢体与神经功能均得到了改善,护理服务的口碑也比较好,此种模式值得在临床中得到推广。

  • 标签: 颅脑外伤 早期康复护理 术后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选择微型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5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根据手术方案选择不同作为分组依据,每组25例。实施常规皮瓣修复手术和微型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患者分别收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不同手术方案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较高,患者疼痛评分较低,手指关节活动能力评分较高,且皮瓣温度较高,毛细管反应时间较低,各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选择微型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手指关节活动度提升,并优于各项预后指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运用于临床中。

  • 标签: 微型岛状皮瓣移植 修复手术 手指末节 外伤性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对外伤性牙齿脱位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外伤性牙齿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伤性牙齿脱位 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 治疗效果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32重型颅脑外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经我院就诊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32例,将其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临床异常指标和手术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异常指标低于对照组,术后效果高于对照组,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临床各项指标,增强手术治疗效果,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改良标准大骨瓣 开颅术 重型颅脑外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将我院2020.1-2021.1内43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纳入研究,遵从“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