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视下瓣膜成形术或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155例瓣膜直视手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病人,包括各种瓣膜的再次单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和三尖瓣成形术,和瓣周漏修补术等。再次手术间隔1~260(94.82±85.37)月。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灌注冷晶体或者含血停搏液下完成。结果再次瓣膜手术住院死亡率为5.81%,其中2006年至2011年的住院死亡率为2.75%。再次手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房室内径明显缩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结论掌握再次瓣膜手术特殊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诊疗策略,能提高再次瓣膜手术的疗效。

  • 标签: 再次手术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 简介:摘要:在人工心脏瓣膜和置换技术研发后,患心脏瓣膜疾病人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当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逐步成为新时代较为常见的心脏外科手术,人工心脏瓣膜也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情况下,提升人工心脏瓣膜的使用年限及耐久性始终是该技术领域中密切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人工心脏瓣膜研究现状加以分析,重点提出一系列瓣膜支架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 标签: 人工心脏瓣膜 支架 设计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康复护理措施。方法:以本医院80例心脏瓣膜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很重要价值。

  • 标签: 心脏瓣膜术 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低(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国老年重度瓣膜心脏(VHD)患者合并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全国18家三甲医院诊断为老年重度VHD患者978例,合并AF患者322例(32.9%)。收集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分析合并AF的危险因素。结果在VHD患者中,与非AF组比较,AF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舒张压更高,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比例更高,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低,血肌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糖化血红蛋白更高,左房前后径更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更小(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前后径增大(OR=1.166、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OR=0.929、P<0.01)、高龄(OR=1.051、P<0.05)是老年VHD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重度VHD患者中,高龄、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与AF独立相关。在老年重度的VHD患者应进行心脏结构评估及定期的随诊,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AF的发生率。

  • 标签: 瓣膜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左心房前后径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正念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148例风湿性心脏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常规+正念疗法)、对照组(74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焦虑抑郁情绪及整体依从性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的整体依从性较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采取正念疗法效果显著,焦抑郁情绪评分效果明显降低,术后的整体依从性相对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正念疗法 术后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正念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我院 148例风湿性心脏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 74例 /常规 +正念疗法)、对照组( 74例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焦虑抑郁情绪及整体依从性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的整体依从性较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采取正念疗法效果显著,焦抑郁情绪评分效果明显降低,术后的整体依从性相对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正念疗法 术后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性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强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例风湿性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风湿性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护理中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强化护理 价值
  • 简介: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后左心室心肌功能改变特点,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AVR的重度AS患者40例(重度AS组)和健康志愿者40名(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重度AS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及三维应变(3D-stra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常规超声参数、三维应变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常规超声参数、三维应变参数,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IVSD、LVPWD均增大,GLS、GRS、3D-strain均降低,GCS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24、11.298、10.221、-6.237、-5.674、-6.584,P均〈0.001),而LVEDD、LVESD、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后1周LVEF、GLS、GCS、GAS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5、-2.093、-2.034、-3.152,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IVSD、LVPWD、GRS、3D-stra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AS组患者术后3个月GLS、GRS、3D-strain均升高,GCS、IVSD、LVPWD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46、-4.923、-4.388、-3.988、4.794、4.211,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LVEF、GRS、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性与非瓣膜心脏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进行药物治疗的50例瓣膜性(对照组)与50例非瓣膜性(观察组)心脏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为所有患者提供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含量、BNP含量以及射血分数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含量、BNP含量以及射血分数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含量、BNP含量以及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瓣膜性与非瓣膜心脏心力衰竭患者均优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相比而言,对非瓣膜心脏心力衰竭患者CRP含量、BNP含量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瓣膜性 非瓣膜性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在目前指南中,仍以LVEF≤35%作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一级预防的适应证,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植入ICD后未发生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性猝死,反而可能遭受不适当的ICD放电或其他植入物相关并发症。因此,寻找新的、敏感性更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因子,可以改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危险分层的评估方式,使ICD应用于更有可能获益的人群。

  • 标签: 心律失常,心性 心肌瘢痕 非缺血性心肌病 心脏性猝死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对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康复期的患者60例列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63.80±4.80)岁;对照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63.20±4.50)岁。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相应的临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运动干预措施,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实施护理8 d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为(395.30±27.10)m,对照组为(336.50±20.00)m;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7.48±3.46)%,对照组为(53.26±3.28)%;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护理8 d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6.42±5.12)分,对照组为(42.96±4.15)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机械瓣置换后患者术后护理时,心脏康复运动的应用,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机能状况,更加能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康复运动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 6 min步行距离
  • 简介:目的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分析20例高血压(EH)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T)(A组)、22例EH对称性左室肥厚(SLVH)(B组)、23例EH无左室肥厚(NLVH)(C组)及20例正常对照者(D组)的心律失常特点。结果A组和B组总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D组与C组明显增加(P<0.05-0.01);而房性心律失常增加仅见于A组(P<0.01)。结论提示AST和SLVH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增高,前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增高。

  • 标签: 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心肌梗死左心室改变及左心功能行彩超检查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应用GEvivid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7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改变情况以及左心功能采取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并针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予以了总结及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所有入选的174例患者,左心室壁均存在有一定的薄厚不均情况,另外有174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表明其左心室的舒末内径有一定的增大趋势,还有54例患者的检车结果显示二尖瓣血流频谱的A点峰值相对于E点峰值较高,16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位于梗死区域出现了膨展状况,且存在有室壁瘤的状况。结论临床上在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介入治疗、随访和复查等诊治方式的过程当中,应用以彩色多普勒检查方式能够对患者的诊治过程提供以十分有效的帮助,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与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左心室 彩超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孕妇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例妊娠合并LVNC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症状首发孕周、LVNC病史、症状、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查、血脑钠肽(BNP)、治疗及母儿结局。结果7例妊娠合并LVNC孕妇中,妊娠前诊断LVNC 5例,其中药物治疗3例;妊娠当月诊断1例;妊娠36周诊断1例。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心功能Ⅰ级4例,Ⅱ级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其中左心功能不全1例,轻度左心功能障碍3例,左心功能正常1例。妊娠至中晚期者5例,其中心功能Ⅳ级1例,Ⅲ级1例,Ⅱ~Ⅲ级2例,Ⅱ级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功能不全3例,左心功能正常2例;4例妊娠15~24周出现心脏症状,予药物治疗;血BNP水平升高3例,妊娠期最高水平为214~1 197 ng/L,终止妊娠后89.0~106.0 ng/L;终止妊娠前伴心律失常4例。7例LVNC孕妇中,终止妊娠指征为LVNC并发心力衰竭2例,LVNC并心功能减低、早产临产1例,妊娠合并LVNC足月2例,妊娠早期LVNC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1例;妊娠晚期剖宫产术4例,妊娠中期剖宫取胎术1例,妊娠早期钳刮术2例;获新生儿4例,其中足月儿2例,早产儿2例,均未发现LVNC改变。结论妊娠前诊断LVNC且左心室射血分数低的妇女,更易早期出现心功能减低。妊娠风险评估与分层、多学科协作诊治管理,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并发症,心血管 孤立性心室肌致密化不全 心力衰竭 妊娠结局 多学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收治的88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对参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二组的心功能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LVDD、LVST、LVPWT各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血压均控制良好,用药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改善心功能、控制血压具有积极帮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