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农电用工作为电力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网随县供电公司农电用工人数占比已经达到公司用工总数的70%,是农电管理的基础力量,在站所经营管理、安全管理、优质服务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县公司面临结构性缺员和农电用工老龄化的双重矛盾,通过打造农电用工实训基地,挖掘现有农电用工人员的潜力,锻炼一只适应新营销、生产模式下的农电工队伍,缓解公司用工短缺的矛盾,有力的助推了公司经营业绩高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肿瘤易感基因11(CASC11)通过靶向微小RNA-3194-3p/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iR-3194-3p/PI3K/Akt)通路对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膀胱上皮细胞SV-HUC-1和膀胱癌细胞J82、T24、5637中CASC11和miR-3194-3p的表达。然后选择T24细胞进行研究,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si-NC)、干扰CASC11(si-CASC11)转染至细胞内,记为si-NC组、si-CASC11组,将干扰CASC11和miR-3194-3p对照(si-CASC11和anti-miR-NC)、干扰CASC11和抑制miR-3194-3p(si-CASC11和anti-miR-3194-3p)共转染至细胞,记为si-CASC11+anti-miR-NC组、si-CASC11+anti-miR-3194-3p组。通过采用RT-qPCR检测CASC11和miR-3194-3p的表达;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Akt)相关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实验检验CASC11和miR-3194-3p的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件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在膀胱癌细胞J82、T24、5637中CASC11表达(2.67±0.25比0.98±0.06,3.52±0.38比0.98±0.06,3.17±0.29比0.98±0.06,F=51.591,P<0.05)明显高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194-3p表达(0.52±0.06比1.03±0.08,0.36±0.03比1.03±0.08,0.46±0.04比1.03±0.08,F=85.848,P<0.05)明显低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CASC11可以明显降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的凋亡。CASC11调控miR-3194-3p的表达,抑制miR-3194-3p部分回复干扰CASC1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干扰CASC11可以降低膀胱癌细胞p-PI3K(0.37±0.03比0.98±0.07,t=24.049,P<0.05)、p-Akt蛋白的表达(0.42±0.04比1.01±0.08,t=19.7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miR-3194-3p能降低干扰CASC11对膀胱癌细胞p-PI3K(0.69±0.06比0.40±0.04,t=12.065,P<0.05)、p-Akt(0.72±0.06比0.39±0.03,t=14.758,P<0.05)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SC11通过靶向miR-3194-3p/PI3K/Akt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的凋亡。

  • 标签: 肿瘤易感基因 微小RNA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XLOC-0000008调控微小RNA(microRNA,miR)-142-3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通路参与奥沙利铂促进细胞自噬的过程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奥沙利铂处理CRC细胞株HT29及HCT116(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进行芯片实验,奥沙利铂处理组为实验组,无奥沙利铂组为对照组,生信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s及miRNAs;采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锭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CRC细胞凋亡;采用方法检测CRC细胞株中HMGB1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细胞系中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奥沙利铂实验组HT29及HCT116细胞中XLOC-0000008的表达水平升高,且miR-142-3p的表达水平下降;随着奥沙利铂浓度增加细胞自噬活性增强,实验组自噬调控因子HMGB1在胞浆和胞外上清中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HMGB1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与单独敲降HMGB1或单独奥沙利铂处理相比,奥沙利铂处理稳定敲降HMGB1的CRC细胞中p62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C对于化疗药奥沙利铂抵抗可能由HMGB1诱导细胞自噬而引起,这一过程可能通过调控XLOC-0000008/miR-142-3p/HMGB1轴而实现。

  • 标签: 奥沙利铂 长链非编码RNA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耐药性 自噬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胆管癌起病隐匿且缺乏早期诊断标志物,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目前手术治疗是胆管癌患者的首选方案,但手术也会面临着风险大、难点多等问题。近年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具有调节胆管癌细胞增殖、转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及耐药性等功能。文章综述lncRNA和circRNA在胆管癌发生、发展机制中的潜在调控作用,以期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临床借鉴。

  • 标签: 胆管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 简介:摘要为探讨胃癌组织中miRNA-539和miRNA-4317的表达和两者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选择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儋州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15例,检测其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3 cm)中miRNA-539和miRNA-431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miRNA-539、miRNA-4317的表达均分别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4.72±1.94比8.96±3.45、2.18±1.04比6.15±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703、15.624,P均<0.01);腹膜转移、肝转移、miRNA-539相对表达量<6.10和miRNA-4317相对表达量<3.15是胃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表明胃癌组织中miRNA-539和miRNA-4317低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短有关,可能对预测胃癌患者预后不良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微RNA-539 微RNA-4317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200c(miR-200c)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βig-h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iR-200c前体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分别转染到PANC-1细胞中。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的PANC-1细胞中miR-200c和βig-h3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t检验。结果转染miR-200c前体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的PANC-1细胞中miR-200c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00±0.12和0.1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8,P<0.05)。βig-h3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21±0.16和0.7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P<0.05)。转染miR-200c前体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的PANC-1细胞平均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5.00±18.19)和(308.00±5.7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P<0.05)。结论miR-200c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与下调βig-h3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胰腺癌 微小RNA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克隆3 侵袭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37-3p对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基因(KDM4A)的调控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CI模型组、2 mg/kg miR-137-3p模拟物(mimic)鞘内注射组、4 mg/kg miR-137-3p mimic鞘内注射组。术后的第14天,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SC)中miR-137-3p及KDM4A的表达变化。于注射前及注射后的第1、3、7、14天,采用von Frey检测大鼠机械撤足阈值(PWT)和热撤足潜伏期(PWL)。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RG和SC中KDM4A的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脊髓L4~L5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miR-137-3p与KDM4A的靶向关系。应用GraphPad Prism 8.2.1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1)与Sham组比较,miR-137-3p在CCI大鼠DRG和SC中的表达水平(0.363±0.130、0.490±0.099)显著低于Sham组(1.013±0.164、0.950±0.1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2、8.425,P<0.05),但KDM4A在CCI大鼠DRG和SC中的表达水平(3.113±0.083、3.613±0.136)高于Sham组(1.025±0.158、0.975±0.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20、31.060,P<0.01)。(2)与Sham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1 d,23.220±5.262;3 d,22.790±5.764;7 d,23.220±5.262)和热撤足潜伏期(1 d,11.617±0.518;3 d,11.345±0.867;7 d,11.645±0.588)比较,CCI组机械撤足阈值(1 d,10.269±2.422;3 d,6.484±2.314;7 d,4.434±2.273)热撤足潜伏期(1 d,8.061±0.123;3 d,6.661±0.298;7 d,5.067±0.335)显著下降(F=7.841,P<0.05;F=162.900,P<0.01);而与CCI组比较,鞘内注射miR-137-3p mimic可显著促进大鼠机械撤足阈值(1 d,15.302±8.044;3 d,13.891±5.894;7 d,11.006±2.284)和热撤足潜伏期(1 d,10.995±0.139;3 d,9.972±0.336;7 d,8.522±0.322)的上升(F=12.420,P<0.01;F=80.300,P<0.01),抑制KDM4A的表达(DRG中,1.554±0.071比2.698±0.160,t=15.672,P<0.05;SC中,1.684±0.059比3.006±0.088,t=5.223,P<0.05)。(3)与Sham组(153.600±15.600;150.900±6.302)比较,CCI组大鼠DRG和SC中BDNF表达水平(354.400±13.020;350.700±26.850)显著上升(t=4.673,P<0.05;t=1.981,P<0.05);而与CCI组比较,鞘内注射miR-137-3p mimic可显著抑制BDNF的产生(188.000±5.685,t=5.767,P<0.05;182.200±4.983,t=20.034,P<0.05)。(4)与miR-scramble组相比,miR-137-3p mimic转染可显著降低KDM4A野生型载体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1.002±0.080比0.486±0.063,t=11.290,P<0.05)。结论miR-137-3p通过调控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中KDM4A的表达参与神经病理性痛。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痛 微小RNA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4A基因 背根神经节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瞬时受体电位类香草醛5(TRPV5)和骨桥蛋白(OPN)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微小核糖核酸-22-3p(miR-22-3p)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健康体检者、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和泌尿系统结石血清TRPV5、OPN和miR-22-3p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将模型+miR-con组(转染miR-con)、模型+miR-22-3p组(转染miR-22-3p)转染至HK-2细胞并草酸钙结石晶体溶液(100 mg/L)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抗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联合SNK-q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或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比较,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血清TRPV5和miR-22-3p表达显著降低(TRPV5分别为0.66±0.15、1.06±0.26、0.77±0.21,miR-22-3p分别为0.62±0.18、1.00±0.23、0.83±0.19),OPN表达显著升高(2.78±0.49、1.07±0.21、1.6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908、300.788、41.410,P<0.05)。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血清中miR-22-3p的表达量与TRPV5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P<0.05),与OP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9,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K-2细胞中TRPV5和miR-22-3p表达显著降低(TRPV5为0.43±0.07比0.98±0.10,miR-22-3p为0.72±0.16比1.01±0.13),OPN表达显著升高(3.24±0.36比1.0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17、75.794和17.551,P<0.05),细胞凋亡率[(17.37±2.09)%比(3.78±0.49)%]、cleaved Caspase-3(0.42±0.06比0.19±0.05)和bax(0.68±0.07比0.28±0.06)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0.14±0.03比0.3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31、17.233、13.655、31.782,P<0.05)。与模型+miR-con组比较,模型+miR-22-3p组细胞上述检测指标均发生显著的负向调控。结论TRPV5和OPN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的表达与miR-22-3p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骨桥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细胞中微小RNA(miR)-17对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及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及细胞侵袭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20例前列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miR-17的表达水平;将miR-17模拟物转染到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中,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及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及荧光定量PCR观察miR-17与Vimentin基因间的关系;随后,将miR-17模拟物与Vimentin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前列腺癌细胞中,应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观察miR-17与Vimentin表达变化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iR-1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45±0.07)低于癌旁组织(1.02±0.08)中的表达水平(t=9.1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miR-17模拟物转染组侵袭细胞数(106.00±11.78)低于对照组(266.33±13.05,t=15.7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miR-17模拟物转染组E-cadherin蛋白表达(0.86±0.08)高于对照组(0.43±0.12,t=5.2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cadherin蛋白表达量(0.33±0.08)低于对照组(0.88±0.08,t=7.8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EB2蛋白表达量(0.37±0.04)低于对照组(0.84±0.07,t=9.4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miR-17模拟物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0.39±0.04)低于对照组(1.06±0.06,t=15.0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miR-17模拟物组Vimentin基因的表达水平(0.49±0.10)低于对照组(1.02±0.04,t=7.9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7模拟物与Vimentin过表达质粒共转染组侵袭细胞数(243.00±14.17)与对照组(247.66±13.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05)。结论miR-17可通过靶向Vimentin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进而抑制其侵袭能力。

  • 标签: 前列腺癌 微小RNA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来源外泌体微小RNA(miR)-20a对前列腺癌细胞间通讯连接(GJIC)、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CAFs来源近红外荧光蛋白(IRFPs)标记外泌体,以不同浓度(0、10、100、200 mg/L)与PC-3细胞共培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C-3细胞中CX4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荧光漂白恢复技术测定PC-3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Transwell小室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PC-3侵袭能力。构建高表达和低表达miR-20a的CAFs,分别与PC-3细胞共培养,检测缝隙链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表达、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PC-3细胞中miR-20a与CX43基因是否直接结合。用Student’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PC-3细胞的CX43表达水平及细胞缝隙连接功能均随外泌体浓度增加而降低(0.715±0.058、0.544±0.039、0.313±0.028和0.196±0.020,F=19.0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小室检测结果表明,CAFs来源外泌体促进PC-3细胞迁移[各组每视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76.0±9.2)、(485.0±12.8)、(159.5±9.7)和(198.0±10.5)个,F=11.475,P<0.01]和侵袭[各组每视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50.0±8.4)、(443.0±21.7)、(182.0±11.2)和(153.5.0±10.1)个,F=16.30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细胞缝隙连接能抑制此效应(F=14.052,P<0.01;F=14.804,P<0.01)。高表达miR-20a组的PC-3细胞的CX43表达水平(0.126±0.062比0.834±0.103,t=9.430,P<0.05)、荧光恢复率[(25.02±7.85)%比(46.65±6.98)%,t=5.782,P<0.05]均显著低于低表达miR-20a组,但细胞的迁移[(502.5±18.6)个比(128.5.0±9.4)个,t=9.120,P<0.05]和侵袭能力(458.0±16.8比194.5±9.2,t=6.286,P<0.05)均显著高于表达miR-20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野生型CX43的PC-3细胞中,转染miR-20a的细胞荧光活性显著低于miR-NC组(0.46±0.08比0.99±0.14,t=10.20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突变型CX43的PC-3细胞中,miR-20a组与miR-NC组细胞荧光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0.06比0.97±0.08,t=0.142,P>0.05)。结论CAFs来源外泌体miR-20a通过直接作用CX43基因,下调PC-3细胞CX43的表达,从而显著降低细胞间通讯连接功能,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

  • 标签: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
  • 简介:作为一个模式植物,烟草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RNA的提取质量,对于基因表达、基因克隆、cDNA文库建立、RNA原位杂交以及转基因材料鉴定等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至关重要。尤其在进行基因克隆及cDNA文库时,只有高质量的RNA,才能保证cDNA第一链合成的完整性。由于烟草中糖类、蛋白质及次生代谢物的含量较高,因此,在应用TRIzolRNA提取试剂盒进行烟草总RNA提取时,所提取的RNA产物中的蛋白质及多糖等杂质含量偏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TRIzol法进行了改进,并获得了高质量的烟草总RNA。经琼脂糖电泳检测,利用该方法提取的烟草总RNA,条带清晰、无拖尾现象,28S与18S的比例约为2:1。紫外吸收值的测定表明,所提取的烟草总RNA的A260/A280的值基本达到了1.9以上,说明所提取的RNA的质量较高,可广泛应用于基因的克隆及基因的表达研究。

  • 标签: 烟草 RNA 提取方法
  • 简介:摘要环状RNA是非编码RNA家族的成员,可以多种方式参与生物学功能,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侵袭和转移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环状RNA可以通过海绵吸附微小RNARNA结合蛋白参与转录后调控,从而影响肿瘤耐药过程中的DNA修复、凋亡、增殖、细胞转运,以及介导肿瘤耐药的细胞内酶,进而在肿瘤耐药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证实通过干扰环状RNA的表达,可以提高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提示环状RNA可能为抗肿瘤药物耐药性的研究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微RNAs 肿瘤 抗药性
  • 简介:目的:建立从红花组织中快速分离总RNA的方法,为进行反转录PCR(RT—PCR)、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蛋白质印迹法及其他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良Trizol法提取红花苞叶总RNA时,加入DNaseⅠ消化残留DNA,并加入RNase抑制剂,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纯度和浓度检测。RT—PCR后,进行cDNA-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析。结果:抽提的RNA经电泳检测,可见28S、18S、5SRNA三条带,带的亮度强,且28S的宽度是18S的2倍左右。紫外吸光度D260/D280为1.8~2.0,D260/D230为2.0~2.3。总RNA产物进行cDNA-SRAP扩增,出现清晰的条带。结论:改良Trizol法所提取的RNA纯度高,质量好,完整性好,可成功进行cDNA-SRAP扩增。

  • 标签: 红花 RNA 提取法 TRIZOL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在不到10年里自从它的开始,RNA干扰(RNAi)在生物医学的科学上有非凡的影响。RNAi被表明了到影响众多生物并且疾病小径。RNAi技术的开发和采纳是丰富的从基本loss-of-function工具,到药品的目标确认的染色体宽的屏蔽图书馆和治疗学的开发。然而,RNAiis的分子的机制理解远非完全。这简短评论的目的是在阐明加亮关键成就导致RNA的silencing建筑群并且到的生化学机制为这块地构画出主要挑战。

  • 标签: RNA诱导沉默复合物 生物化学机制 致活 RNA干扰 SIRNA
  • 简介:摘要HBV RNA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前基因组RNA(pg RNA)作为复制过程中病毒核心逆转录的模板,其特殊性被日益重视。分析近年来有关HBV RNA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HBV RNA作为新的血清学标志物对临床乙型肝炎患者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血清学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RNA 前基因组RNA
  • 简介:摘要过去认为不存在的精子RNA,随着研究深入,目前发现了上千种的RNA种类,同时发现了精子RNA具有表观遗传功能,父系的表型可通过精子RNA影响后代的表型,另外还对精子发生、获能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等有一定作用,这些发现为研究男性不育,生殖辅助及遗传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精子 RNA 遗传 胚胎发育
  • 简介:IntheapplicationofRNAitechnology,itisanessentialsteptodesignsiRNAapplicabletotargetgene.Atpresent,therearemanyresearchesandconclusionsonsiRNAdesign.ThispaperaimstotheinfluencesofmRNAsecondarystructureorsiRNAantisense-strandsecondarystructureonsiRNAsilenceefficiency.Thepaperalsodiscussestheproblemsandsetsoutfurtherinsightsintheresearch.

  • 标签: MRNA二级结构 SIRNA设计 RNA沉默 RNAI技术 靶基因 反义链
  • 简介: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兴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cRNA),同时也是竞争性内源RNA(ceRNA)家族中的成员,有研究发现circRN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与微RNA(miRNA)相互作用,对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现就circRNA及其生物学功能、以及circRNA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阐述circRNA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

  • 标签: RNA 肝脏疾病 生物学功能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