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例入住我院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症状、并发症类型、发病特点、医疗护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加深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病的了解,做到及时就医、准确诊断、科学治疗。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别进行心脏杂音、对患者做X线、ECG、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50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类型分为三个级别;瓣膜损害分为四个类型;并发症四大类型。讨论老年风湿性心脏病如下特点以二尖瓣膜病变为主、极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易混淆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因此老年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要加强心里建设、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

  • 标签: 老年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膜病变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62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治疗后,62例中好转46例(74.19%),无效9例(14.52%),死亡7例(11.29%),死亡原因为肾功能受损2例,心衰2例,肺部感染2例,心源性休克1例。结论老年风心病的临床特征不明显,治疗除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外,还应注意针对伴发病房颤的防治,特别应重视对脑栓塞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老年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围手术期肺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肺功能锻炼计划护理小组,根据对患者的评估制订肺功能锻炼计划,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体能锻炼和缩唇、胸式、腹式呼吸锻炼,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及术后早期活动等,定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患者肺功能测定值、肺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和有效咳嗽排痰率提高(P〈0.01或P〈0.05),肺部并发症降低(P〈0.05)。结论对心脏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 标签: 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肺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分析。方法了解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对这样的病情进行护理分析和研究,总结其中的护理方法。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营养和饮食护理的调配。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病情分析
  •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其发病率居所有出生缺陷疾病的首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采取孕前检查、优生咨询,加强孕期保健、进行诊断性干预等措施对先心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三级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了2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舒适护理的体会。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心理、环境舒适护理,中舒适护理,术后饮食、疼痛、睡眠、康复等舒适护理。认为舒适护理可提高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效果、降低患儿不适性。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现场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12年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高的13名医生的心肺复苏病例168份,其中复苏成功组人数为81例,复苏无效组人数为87例。分析患者因素以及现场第一目击人参与救治程度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上表现的特点几近相同(P>0.05),都是以偏态形式出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及以上,平均发病年龄为77岁。在发病年龄上,女性要偏高于男性。②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搏心电活动(PEA)患者在成功复苏组的比例为45.2%,明显要高于复苏无效组(17.3%,P<0.05)。③在复苏成功组中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没有意识,反复呼叫得不到回应之后平均10.4min发出呼救信号,呼救所用时间明显要低于复苏无效组(平均为22.6min,P<0.05)。④在现场对复苏成功组进行CPR的占5.1%,复苏无效组仅为2.33%(P>0.5)。⑤从接到急救指令到达到事发现场施救的时间分别在7min左右(7.35min,7.86min,P>0.05)。结论现场第一目击人施救意识和能力低下,普及第一目击人的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现场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46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人工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应用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21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骨折3例、粗隆部骨折3例。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21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10~64个月),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假体松动和下沉,也未出现截骨处骨不愈合。Harris评分平均由手术前的35.30分增加至术后82.30分。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 标签: 股骨骨折 近侧 老年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120例小儿鼻窦炎患者,采用负压置换治疗。首次107例,再治疗13例,经过治疗明显缓解,经首次治疗后基本痊愈鼻塞、流涕、头痛症状完全消失。二次治疗后症状消失。

  • 标签: 鼻窦炎 负压置换法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髋臼周围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研究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的169例病例。为预防髋关节脱位,初次手术中即中应用防脱位人工全髋关节,尽可能重建恢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张力。术后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功能锻炼。早期脱位定义为术后6个月以内发生的髋关节脱位。脱位患者腰麻下先行小心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失败者切开复位。定义人工髋臼杯外展角30°-55°为正常,超过此范围者即为异常。应用卡方检验比较非脱位组与脱位组在人工髋臼外翻角度异常发生率方面是否存在区别。结果14例出现早期人工髋关节脱位。脱位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6(范围0~94)天。5例闭合复位成功,9例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均未出现人工半骨盆松动及坐骨神经损伤。2例闭合复位患者出现再次脱位。本研究中所有病例的人工髋臼外展角均未〈30°。脱位组中,5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155例中有50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Fisher精确概率P=0.773)。结论尽管采用了各种预防措施,髋臼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依然具有较高的髋关节脱位率。这与人工髋关节周围肌肉张力低下和不正确的体位变化有关。大部分脱位患者需要切开复位。

  • 标签: 骨盆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关节 骨盆 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肝炎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50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肝炎患者通过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对患者肝功能进行检查,呈现好转状态。结论重症肝炎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对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患者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25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为转归情况、治疗方案、症状特点、预防措施、高危因素等。结果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有5例患者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11例患者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其诊断分布为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4例股骨颈骨骨折。所有患者均存在1—4种合并症,绝大部分患者的预后情况相对较好。结论导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在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代谢性内科疾病、高龄、长期卧床、髋部骨折等。在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于围期的药物疗法以及物理疗法必须进行规范处理,以此来防止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过对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但不能杜绝此类情况的出现。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形成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之间所收治的5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剂康复指导。结果5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经过上述护理及康复指导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31例(62%),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1例(22%),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6例(12%),总有效率88%.结论应该及时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经验,能够对提高患者康复率,降低术后并发症起到较大的作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并发症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髋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康复积极性和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积极性,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髋关节置换 康复积极性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系统,模拟出患处组织及假体三维结构,辅助医护人员制定手术方案。方法:系统采用网络分层与.NET开发技术,以开源图像软件开发包ITK及VTK为綦础,模拟患处三维结构并进行定量测量,估算出患处与假体空间位置,为临床提供辅助决策信息。结果:系统在手术过程中显示出组织及假体位置、距离等信息,为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者提供了辅助信息,也为医患沟通及交流提供了新的方式。结论:该系统既可助于改进膝关节假体的设计,使其更符合膝关节复杂的形态学,从而减少假体一骨界面的松动发生率,又可有助于了解手术进程并直观掌握组织与假体材料之间的位置,及时制定或修改手术方案。[关键词】膝关节置换;辅助治疗;计算机软件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系统 计算机辅助 设计 膝关节假体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在复杂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2010年收治的1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肩关节置换中修复肩袖,重建大小结节,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0例患者疼痛均缓解,均未出现假体松动、肩关节脱位等现象。结论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人工肩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肩关节置换 复杂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手术方法 手术适应证 手术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