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开展不同的手术方式(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瓣减压、常规开颅血肿清除),再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进行研究。病例在2018年12月时间段内开始,并且2021年12月时间段内结束。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分别采用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瓣减压、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每组均为30例。结果:手术前经过分析临床有关指标,发现两组差异不大(P>0.05);手术后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加以分析,发现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确诊为颅脑外伤的患者开展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瓣减压的效果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与此同时提高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 标签: 颅脑外伤 开颅血肿清除术 去骨瓣减压术 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再辅以壮筋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再辅以壮筋续汤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最早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联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及壮筋续汤,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优化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壮筋续骨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其中出血量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5~2022.5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给予研究组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中出血量、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并分析数据。结果:中出血量:研究组更少(P<0.05),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研究组更短(P<0.05)。结论:四肢长管创伤骨折患者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该手术不仅中出血少,同时可加快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将该手术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4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病例均来自于我院,病例采集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随访6个月后,患者疼痛评分下降明显,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目前对OVCF的临床诊疗方案已经逐渐完善化,但非严格的保守治疗可能导致伤进一步压缩;开放手术创伤大,螺钉松动或拔钉率高;微创的体增强治疗效果虽显著,但水泥渗漏、水泥松动、伤再骨折及邻近体骨折等相关并发症仍无法完全避免。也正因如此,国内外学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见解也不同。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OVCF的相关文献,从OVCF的流行病学、分型、诊断、治疗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医生在OVCF的诊疗及并发症的认识上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板后阻滞(retrolaminar block, RLB)是一种新颖的脊柱旁阻滞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胸部和脊柱手术的麻醉与镇痛。由于RLB操作既简单又安全,有望代替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PVB)以满足围手术期的镇痛需求。超声引导下RLB不仅能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还可以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文章通过对RLB的解剖基础、作用机制、超声定位方法、临床应用及其不足之处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 标签: 椎板后阻滞 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对于因交通事故或意外伤害等原因需要进行法医学鉴定的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案件,鉴定时应重点分析骨折性质(新鲜或陈旧),本次外伤与体骨折的因果关系及外伤参与度。对于有明确外伤史的新鲜骨质疏松性体骨折,在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中,笔者认为应当视同创伤性体骨折进行相关鉴定,不必考虑其骨质疏松在体骨折中的参与度。但在刑事案件中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时,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受伤经过,致伤暴力的严重程度适当考虑其骨质疏松在体骨折后果中的参与度。但诊断明确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无论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因与案件本身无因果关系,故均应不予进行伤残或损伤程度等相关鉴定。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骨折性质 伤病关系 外伤参与度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职业性铅接触工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于2021年1月,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系统检索1990至2020年公开发表的职业性铅接触工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将职业性铅接触工人作为接触组,非铅接触人员作为对照组,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作为效应指标。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质量评分为5~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工人血锌(SMD=-1.01,95%CI:-1.53,-0.49)、发锌(SMD=-0.17,95%CI:-0.33,-0.01)、发铜(SMD=-0.50,95%CI:-1.01,0)、发铁(SMD=-3.91,95%CI:-5.80,-2.03)和发锰(SMD=-1.09,95%CI:-2.02,-0.15)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工人发钴含量(SMD=1.41,95%CI:0.72,2.1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铬、血铜、血铁、血锰、血硒和发镍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工人体内存在微量元素异常。

  • 标签: 职业接触 微量元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Coats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29例(29眼)Coats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儿童组(14例)和成人组(15例)。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区厚度(CMT)、视力(BCVA)、视网膜光凝次数及眼压。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儿童组视力、CMT均优于治疗前(P<0.05)。成人组治疗后2个月及3个月的视力、CMT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视力及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Coats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视力,降低CMT,而儿童患者效果更明显。

  • 标签: Coats病 注射,玻璃体内 药物,抗VEGF 雷珠单抗 阿柏西普
  • 简介:【摘 要】目的:围绕双黄连口服液创建内外HPLC指纹图谱:方法:选用Welchrom C 18柱(150 mm×4.6 mm,5μm)规格的色谱柱,选用甲醇和0.2%磷酸水混合之后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针对不同段落选择适应波长完成检测;调整柱温至30℃,每次进样量控制在10ul左右;结果:对不同制备方法生成的产品和不同方法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评价,最终测定相似度超过0.93,口服液所涉及的3种指标成分体内外相关性较好;结论:该方法便于操作,结果精准,形成的图谱真实可靠。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指标成分 体内外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按需成型5级法在间孔镜侧方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3月-2020年3月,采用间孔镜侧方入路共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34例(采用间孔入路,均为单节段手术),男312例,女222例;年龄26~74岁,平均38.2岁,均为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无腰椎不稳或滑脱,有明确手术适应证,均行间孔镜侧方入路手术。根据间孔成型情况和术后复查CT判断成型的范围分为0~4级。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 d内复查CT,根据以上级别标准分析成型范围和中情况成型是否相符,并统计各级成型例数及占比;分析椎间隙高度、椎间盘突出位置、间孔大小、关节突距离、椎间盘钙化范围、减压节段、腰椎管狭窄程度等相关因素对间孔成型的影响。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减弱2例,保守治疗1个月后恢复,硬膜囊损伤3例,未出现不适症状,术后遗留残余症状11例,保守治疗1个月基本缓解。0~1级成型大多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旁中央型)患者,0级成型平均年龄27.5岁,1级成型平均年龄28.3岁,节段为L2~L5;2级成型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37.5岁,节段为L2~S1;3~4级成型患者大多数为腰椎间盘突出(脱垂游离型)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级成型平均年龄40.6岁,4级成型平均年龄57.3岁,节段为L2~S1。0~1级成型:间孔大,椎间隙高度好(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无明显内聚,单纯平间隙突出间盘并偏一侧,无明显脱垂游离,无明显钙化,单纯极外侧间盘突出3~4区,根据中情况有变为2级可能。2级成型:间孔稍小,椎间隙高度变小(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有轻度内聚,以及L5、S1间隙,单纯间盘突出,并偏一侧,减压无需过中线,根据中情况有变为3级或4级成型可能。3级成型:间孔小,椎间隙窄(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内聚,局部增生明显,椎间盘钙化,体后缘离断,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垂游离等,根据中情况有变4级可能。4级成型:基本和3级成型相同,主要需要背侧减压,并需要过中线,余基本同3级,3级成型后,中根据需要减压情况镜下逐步变4级成型。结论①间孔镜侧方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以根据椎间隙高度、间孔大小、关节突有无内聚、突出间盘的情况及有无钙化、椎管狭窄的程度等因素去因需按级成型,更好的保留关节突关节,更好的体现微创的优势;②L2~L5节段旁中央突出都有可能选择0~1级成型完成手术,L5、S1间隙至少需要2级以上成型,间盘钙化需要2级以上成型,腰椎管狭窄症需要3~4级成型;③低级别成型患者年龄较高级别成型的年龄较轻,表明年龄小的患者退变较轻,性结构基本正常,多选择低级别成型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手术。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椎间孔成型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体后凸成形(PKP)后残余腰背痛(RBP)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OVCF行PKP术后R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2例;年龄57~85岁[(68.0±5.9)岁]。32例规律使用特立帕肽治疗(特立帕肽组),58例常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24 h及术后12个月体前缘高度(ABH)、体中部高度(MBH)、体后凸角(KA),以及体前缘高度维持率(MRABH)、体中部高度维持率(MRMBH)及后凸角差(DKA)以评估体高度维持情况,比较体再骨折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2个月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血清N端钙素(N-MID)水平以评价患者代谢改善情况。观察特立帕肽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14.3±0.6)个月]。术后两组VAS、ODI随时间延长逐步降低(P均<0.01);术前、术后24 h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6,12个月特立帕肽组VAS为(4.4±0.6)分、(3.2±0.5)分、(2.0±0.5)分、(1.1±0.1)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9±0.6)分、(4.0±0.6)分、(3.2±0.7)分、(2.7±0.1)分(P均<0.01);术后6,12个月特立帕肽组ODI为26.5±1.3、20.6±1.2,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8.2±1.6、23.6±1.6(P均<0.01),其余时相点两组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2个月两组ABH、MBH较术后24 h显著降低(P均<0.01);术后24 h两组ABH、MB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立帕肽组术后12个月ABH、MBH、MRABH及MRMBH分别为(1.9±0.2)cm、(1.7±0.2)cm、0.91±0.02、0.92±0.02,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7±0.2)cm、(1.6±0.2)cm、0.86±0.02、0.87±0.02(P均<0.01)。术后12个月两组KA较术后24 h显著增加(P均<0.01);术后24 h两组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特立帕肽组KA为(7.3±0.7)°,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9.5±0.5)°(P<0.01)。术后12个月特立帕肽组DKA为(5.3±1.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6±1.4)°(P<0.01)。特立帕肽组体再骨折发生率为7%(2/32),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5%(15/58)(P<0.05)。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间及组内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间N-MI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特立帕肽组N-MID为19.5(17.6,20.9)pg/ml,较术前的18.2(14.6,21.0)pg/ml明显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7.6(15.3,19.9)pg/ml(P<0.01);术前、术后12个月常规治疗组N-MI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立帕肽组2例用药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结论对于OVCF行PKP术后RBP患者,特立帕肽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有效维持体高度,降低体再骨折发生率,同时提高成骨细胞活性,用药后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腰痛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特立帕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精确穿刺体形成对新发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方法:本次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新发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数字随机的形式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4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取传统经皮体成形修复手术和3D打印伤模型和精确穿刺经皮体成形,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穿刺次数均低于常规组,但是在水泥量上与常规组对比更多,p<0.05;术后1天、1周、4周的VAS分数上,研究组更低,p<0.05;但是在术后六个月的VAS分数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伤精确穿刺体形成在治疗新发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穿刺及透视次数,术后能够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 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 3D打印精确穿刺椎体形成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基于全身骨骼在骨质疏松疾病状态下发生的病理性骨折,其病变的实质是强度的下降。强度受到骨骼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以及肌肉负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量和骨质量等多方面的损害,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即使成功的手术治疗也无法阻止骨质疏松损害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损害进行阐述,强调明确并重视这些骨骼病变及其风险,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提高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干预的临床疗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骨强度 骨损害
  • 简介:摘要发生于下颌的表皮样囊肿罕见,容易误诊,目前多为病例个案报道。笔者报道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口腔医院收治的2例下颌表皮样囊肿,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

  • 标签: 表皮样囊肿 下颌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水泥(ALBC)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长骨感染性缺损(IB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长骨IBD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ALBC治疗,观察组给予ALBC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性结果优良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观察组功能性结果优良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两组对线不良率、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骨IBD治疗中应用ALBC联合Ilizarov技术,相比单用抗生素水泥治疗,可提高性结果与功能性结果,且不良事件少。

  • 标签: 长骨 感染性骨缺损 抗生素骨水泥 Ilizarov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暴露与低营养对大鼠成、破分化的联合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将SD大鼠按2 × 2析因实验设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正常营养处理组、单独低营养处理组、单独氟暴露组、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实验5个月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股骨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表达水平;2 × 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判断氟暴露与低营养因素对成、破分化的交互作用。结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组间成分化标志物ALP和Runx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5.98、17.77,P均< 0.001)。与单独正常营养处理组(0.005 2 ± 0.002 7、0.003 1 ± 0.001 4)相比,单独氟暴露组ALP和Runx2表达水平均较高(0.019 5 ± 0.005 0、0.014 4 ± 0.004 4,P均< 0.05);单独低营养处理组(0.002 6 ± 0.001 8、0.004 4 ± 0.003 2)和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0.003 6 ± 0.000 7、0.002 9 ± 0.000 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均低于单独氟暴露组(P均< 0.05)。组间破分化标志物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0.50、31.05,P均< 0.001)。其中,与单独正常营养处理组相比,单独氟暴露组RANKL/OPG比值较低(0.115 3 ± 0.039 5比1.426 3 ± 0.777 2),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均较高(0.019 5 ± 0.007 7比0.004 4 ± 0.002 5、7.258 7 ± 3.674 3比1.426 3 ± 0.777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单独低营养处理组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0.004 0 ± 0.001 9、2.022 3 ± 0.753 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氟与低营养联合作用组RANKL表达水平及RANKL/OPG比值均高于单独低营养处理组和单独氟暴露组(P均< 0.05)。2 × 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氟暴露与低营养因素对ALP、Runx2、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均有交互作用(F = 4.38、19.39、22.12、108.00,P均< 0.05),且对ALP、Runx2表达水平为拮抗作用,对RANKL表达水平和RANKL/OPG比值为协同作用。结论在大鼠组织中,单独氟暴露促进成分化,抑制以成功能活跃为主的破分化,氟与低营养联合对成、破分化的交互作用表现为拮抗成分化和协同促进破分化;正常营养条件是成分化的物质基础,低营养是破分化增强的诱因。

  • 标签: 营养 成骨分化 破骨分化 析因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治疗仪联合愈灵胶囊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8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组(41例,愈灵胶囊)、乙组(41例,创伤治疗仪联合愈灵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止痛消肿时间、痂形成时间明显短于甲组(P<0.05)。结论:创伤治疗仪联合愈灵胶囊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骨创伤治疗仪 骨愈灵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