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指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 2018年 1月收治的 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 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在征得两组受试者知情同意下采集其血样并检测免疫球蛋白指标,分析后者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两组受试者免疫球蛋白 A( immunoglobulin A, IgA)、免疫球蛋白 G( immunoglobulin G, IgG)、免疫球蛋白 M( immunoglobulin M, Ig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内不同分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分为 IgA型、 IgG型、 IgM型、轻链型 4种,免疫球蛋白指标在某一 Ig型存在着单一升高情形,轻链型各指标数值则明显偏低,可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型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  

  • 标签:    [ ]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球蛋白指标 临床分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中抽取100例,通过随机投掷硬币法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可在临床之中积极推广。

  • 标签: 抗菌药物 联合 免疫球蛋白 中晚期肝病 并发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采取免疫球蛋白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方案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7.06~2020.06纳入120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开展研究。依据抛硬币法随机选出60例单纯予以抗菌药物治疗(A组),另外60例在A组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中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40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的人群,将其纳入对照组,分别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比较,对比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差异,并比较两组的肝功能的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诊断效果确切,其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当中的水平明显升高,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 慢性乙型肝炎中水平 变化 临床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溶血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年间收治100例再生障碍贫血并发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度患者有48例,轻中度患者有52例。给予患者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重度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1.3%,而中轻度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4.4%和82.7%。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溶血性贫血,对于中轻度患者疗效肯定,而对于重度患者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临床疗效
  • 简介:淋巴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ymphoplasmalyticlymphoma/Waldenstrom’s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肿瘤,约占所有血液系统肿瘤的2%,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居多。现报道1例LPL/WM的典型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细胞淋巴瘤 文献复习 血液系统肿瘤 典型病例 LPL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AIDS病人总淋巴细胞(TLC)与CD4+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为监测病情进展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AIDS病人在治疗前的总淋巴细胞与CD4+T淋巴细胞相关性。结果895例A1DS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134.18±102.48个/ul;总淋巴细胞均值1818.96±3237.57个ul,CD4+T淋巴细胞数与TL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87,P<0.01)(Spearman相关);分别用TLC数值小于等于1200个/ul、1500个/ul、1800个/ul预测CD4+T淋巴细胞小于等于100个/ul、200个/ul、300个/ul灵敏度分别为62.72%、64.15%、69.39%;特异度分别为82.53%、67.77%、51.02%;符合率分别为73.74%、65.25%、68.38%。结论在无条件检测CD4+T淋巴细胞时,可以检测总淋巴细胞数初步推断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病情的进展监测、疗效观察、机会性感染风险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AIDS 相关性 总淋巴细胞 分析
  • 简介: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细胞中数目最多,作用最重要的功能细胞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中小强度有规律的运动提高CD4^+/CD8^+比值,增强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而大强度、力竭运动则降低CD4^+/CD8^+比值,减弱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运动 T淋巴细胞 CO4^+ CD8^+亚群 免疫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指标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82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将其例为观察组,再选取60名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将其例为对照组,对其均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体液免疫指标(IgG、IgM、IgA)的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各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IgM、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ACLF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临床上加强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指标的检测,能够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预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HBV-ACLF T淋巴细胞亚群 体液 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C3肾小球病合并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为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肾功能不全,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发现单克隆IgG-κ轻链,骨髓细胞学及活检均未见异常,肾活检光镜示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免疫荧光示补体C3(4+),IgA(-),IgG(-),IgM(-),电镜示多节段电子致密物沉积,持续存在抗Scl-70抗体强阳性,且整个病程逐渐进展为系统性硬化症。本文通过文献复习,阐述两者之间的可能相关联系,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两种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免疫球蛋白类 硬皮病,系统性 副蛋白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脓毒症过程中效应性T细胞(Teff)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CLP组、CLP+PC61(Treg特异性抑制剂)组、CLP+HRPN(PC61的同型对照蛋白IgG)组。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CTLA)-4及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以及CD25比例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0、IL-2、IL-4和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CLP+PC61组术后48h小鼠生存率(90%)较CLP组(60%)明显升高;CLP+PC61组CD4^+CD25^+Treg中Foxp3及CTLA-4表达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LP+PC61组CD25表达水平最低。CLP+PC61组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差异明显(P〈0.05),但IL-4、IL-10水平较CLP组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此外,CLP+PC61组效应性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拮抗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活性可有效地减轻脓毒症状态下效应性T细胞凋亡,提高小鼠生存率。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 凋亡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生、扩增、浸润、扩散及转移与机体免疫息息相关。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细胞免疫为主,其中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T细胞)直接或间接参与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监视、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作用。本文就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癌各型病理类型中的研究及临床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IL-12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70例慢性乙肝病毒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与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实验法,对70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IL-12实施平行检测,同时与30位正常人血清进行对比(对照组)。结果类型不同的慢性肝病患者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8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IL-10、IL-12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HBeAg阳性肝炎患者CD4、CD4/CD8,以及IL-12显著低于HBeAg阴性患者。讨论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免疫细胞能力较差,免疫调整能力差,而IL-10、IL-12及T淋巴细胞群变化同患者HBV携带程度和复制情况有关。

  • 标签: 肝病患者 T淋巴细胞 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猪来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对食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ATG倍比稀释与食蟹猴淋巴细胞孵育,流式检测细胞毒;ATG单纯给药组分为低剂量组(250mg/日)及高剂量组(750mg/日),分别连续给药5日,并于定期检测血常规以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20、CD4/CD8细胞的比例。结果ATG对食蟹猴淋巴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滴度为12时杀伤率为84.95%,直至滴度为1512时才降至10%以下;给药期间体内单纯给药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总淋巴细胞清除率无明显差别,但各组对CD8+淋巴细胞杀伤作用均强于CD4+淋巴细胞(P<0.01)。结论ATG可以杀伤食蟹猴淋巴细胞,其中对CD8+淋巴细胞效果更显著。

  • 标签: 抗T细胞球蛋白 食蟹猴 同种异体肾移植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P-ATG)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P-ATG(5 mg·kg-1·d-1×3~5 d,序贯5 mg/kg隔日1次~每周2次)联合益赛普(25 mg每周2次,儿童剂量减半)方案治疗的3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Ⅲ/Ⅳ度aGV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5例Ⅲ/Ⅳ度aGVHD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中位年龄10(3~54)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各1例。②治疗28 d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12例(34.3%),部分缓解(PR)18例(51.4%),总有效率为85.7%(30/35),Ⅲ度aGVHD组总有效率高于Ⅳ度aGVHD组[100%(19/19)对68.8%(11/16),P=0.004]。③治疗56 d疗效评估:CR 22例(62.9%),PR 5例(14.3%),总有效率为77.2%(27/35),Ⅲ度aGVHD组总有效率高于Ⅳ度aGVHD组[89.5%(17/19)对62.5%(10/16),P=0.009]。④不良反应:35例患者输注P-ATG过程中均为发生发热、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亦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发生。巨细胞病毒、EB病毒再激活率分别为77.1%(27/35)、22.9%(8/35),细菌感染发生率为48.6%(17/35)。⑤中位随访时间为13(1~55)个月,移植后1、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8.1±8.0)%、(64.3±8.4)%,Ⅲ度aGVHD组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高于Ⅳ度aGVHD组[(84.2±8.4)%对(47.6±13.1)%,χ2=3.38,P=0.05]。结论P-ATG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allo-HSCT后Ⅲ/Ⅳ度aGVHD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血清免疫球蛋白G4(IgG4)水平升高的部分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本研究收集83例血清IgG4水平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其中64例(77.1%)伴有肝损伤。64例伴有血清IgG4水平升高的肝损伤患者疾病谱多种多样,以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IgG4-RD)为主(22例),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1例)、恶性肿瘤(6例)、病毒性肝炎(3例)、酒精性肝损伤(2例),该类肝损伤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多以GGT、DBil升高为主,其中IgG4-RD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血清IgG4水平升高者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清IL-4和IL-5水平均升高。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4 肝损伤 病因诊断 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