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邓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    要】    目的:分析预防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以及相关护理。方法:筛取在我院接受骨科下肢大手术的患者15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8.7%和2.7%,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的方法对于骨科下肢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有着积极的效果,可以广泛实践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下肢静脉及下肢肿胀情况、肢体温度以及肢体表Human征及Nenhof征。结果观察组的下肢静脉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0和3.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和15.62%(P<0.05);两组术前的肢体体温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肢体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uman征和Nenhof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8.75%和1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25%和50.00%(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专项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的影响价值,为剖宫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7年12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行剖宫产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专项护理组,比较2组剖宫产产妇术后6h、1d、3d、5d临床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专项护理组产妇术后5d评分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产妇术后专项护理可以明显降低临床评分、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符合护理需求。

  • 标签: 专项护理 剖宫产 下肢静脉血栓 临床评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我科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行PICC置管患者中3例发生上肢深静脉患者的护理全过程,分析血栓发生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PICC置管49例,其中3例发生了导管相关性静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静脉的形成、延长PICC留置时间。结论置管术前给予有效的干预,置管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术后指导患者正确做置管侧肢体功能锻炼,给予有效的预防与处理,可有效降低静脉形成。

  • 标签: PICC 血栓 原因分析 处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临床资料 ,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 结果 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深静脉 10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 结论 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可有效地防止 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  神经外科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阐述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3.33%、患者体位、给药、饮食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74±2.10)分、(93.75±1.84)分及(96.11±2.06)分。对照组下肢静脉发生率30%、患者体位、给药、饮食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1.75±3.41)分、(85.46±2.10)分及(80.44±0.59)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骨科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静脉的几率,预防肺栓塞,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骨科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形成的作用。方法在2017年9月到2018年8月到我们医院接受脊柱骨折术的患者中选取56例,将所有人按照抽签方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个组,每组各有患者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个组下肢深静脉形成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形成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形成的作用优于常规护理,能够降低深静脉的形成,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脊柱骨折 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深静脉10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结论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可有效地防止DVT的发生,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是指患者深静脉腔内的血液出现不正常凝结现象,造成患者静脉腔出现阻塞现象,产生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多在患者下肢产生,是下肢静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症较轻时会导致患者发生残疾现象,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病症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发生肺炎。患发该疾病后,患者肢体会出现明显肿胀,会产生的局部疼痛感,在行走和站立过程中均会出现疼痛症状。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发生静脉曲张、於滞性溃疡以及皮炎并发,对其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较大。ICU患者在昏迷状态下,卧床休息时间较长,体内的深静脉置管较多,导致患者发生深静脉的概率较高3。因此,为预防ICU患者发生静脉情况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方法,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并加快患者病情康复进程。

  • 标签: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系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下肢静脉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07月08日至2017年06月02日)收治的50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结果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诊断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小于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下肢静脉患者采用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效果显著,已被临床上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创伤小等优势。

  • 标签: CT静脉造影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下肢静脉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下肢静脉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6年 07月 08日至 2017年 06月 02日)收治的 50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 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结果: CT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诊断结果具有明显差异, P小于 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下肢静脉患者采用 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效果显著,已被临床上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创伤小等优势。

  • 标签: CT静脉造影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下肢静脉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前瞻性护理对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前瞻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下肢静脉,对照组患者静脉的发生率为12%,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前瞻性护理方式,能偶有效的实现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的预防,降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脑卒中 下肢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骨折 患者下肢深静脉 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 2018 年 3 月至 2018 年 9 月,对我院创伤骨科中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录入其中,下肢骨折患者 72 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为 36 。对照组为未发生深静脉实验组为发生深静脉,对两组患者个体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不同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次实验结果中表明,实验组患者久坐卧、吸烟、静脉史因素例数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 ( P < 0.05 )。 结论:在下肢深静脉患者中,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深静脉,故而在临床治疗时需要规避这类危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质量。

  • 标签: 创伤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骨折 临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析在防治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中应用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签选取在2016年至2019年间在我院需要实施PICC置管的110名肺癌患者,通过双盲选法选出一号组和二号组,每组55名患者。分析一号组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的临床资料,总结出其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治疗干预措施后,再对二号组患者进行干预。结果一号组共有11名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发生率为20%,有7名患者治愈,临床治愈率为64%;二号组共有3名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发生率为5%,有3名患者治愈,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在防治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中,安排应用质量改进措施对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PICC 上肢静脉血栓 防治 质量改进 治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我管理教育对下肢深静脉形成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从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1月诊治为下肢深静脉形成,已完成规范的溶栓及抗凝治疗一个月后的患者 68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

  • 标签: 自我管理教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生活质量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预防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5月进行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总例数为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优,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应用在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肝胆胰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14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进行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共计142例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将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数据(患者满意度97.2%,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7.6%,总有效率73.2%),观察组的其他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恢复具有良好作用,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改善,恢复质量大大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我管理教育对下肢深静脉形成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从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诊治为下肢深静脉形成,已完成规范的溶栓及抗凝治疗一个月后的患者68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形成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自我管理教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生活质量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曾凡祎余朝文陈世远朱颖慧张志祥高涌(通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蚌埠  233004)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置管溶栓治疗(CDT)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静脉彩超和造影术对血栓的溶解率进行计算,并对手术早期的疗效进行评价。通过对患者进行静脉彩超和造影术的0.5-2年的随访,对患者深静脉通畅率进行评价。结果:100例患者的溶栓溶解率为88%;通过对患者术后3、6、12和24个月的随访,其DVT的通畅率分别为94%、91%、85%和83%,12个月PTS的发生率为14%,24个月后发生率为17%。结论:CD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DVT的手段,安全性较高,使用该种方式患者PTS的发生率较低,因而值得推广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