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2。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但是导管出口直到上腔静脉。逐渐用于化疗、胃肠外营养、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技术,与传统深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PICC是当前医疗护理的新概念,是高科技时代在医疗护理领域里开发的一门新技术。它是中心静脉输液的可靠渠道,也是当今先进护理的必经之路。这项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国的静脉输液治疗与国外先进技术接轨。

  • 标签: PICC置管保护血管护理维护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急性肾衰竭、急性中毒或尿毒症患者周围血管条件差或不能适应动静脉内瘘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患者,为了保证透析效果,我院常采用股静脉行血液透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患者股静脉的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股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分泌性中耳炎腭裂患者。采用鼓室术对中耳功能及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对120例(219耳)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腭裂修复+鼓室术组;对照组单纯腭裂修复组,术后6个月进行鼓室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鼓室术适应证,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进行讨论。结果中耳组术前术后V波反应阈平均值及轻中度听力损失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术前术后V波反应阈平均值及轻中度听力损失差异无显著性。术前两组波阈平均值及轻中度听力损失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V波反映阈平均值及轻中度差异有显著性。结果经x2检验可见中耳组术前术后鼓室图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术前术后鼓室图差异无显著性。术前两组鼓室图差异无显著性,术后两组鼓室图有显著差异。结论腭裂修复同时行鼓室管有利于伴有分泌性中耳炎腭裂患者中耳功能改善,提高患者听力。

  • 标签: 腭裂修复术 鼓室置管术 听力损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取坐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PICC),探讨异位率。方法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采取标准的操作,干预组23例,在坐位下进行操作,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照片,比较两组间的导管异位率。结果共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25%),干预组1例(4.4%).干预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3418,P=0.0372)。结论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取坐位可以显著提高导管到位率,是有效、可行的预防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

  • 标签: 坐位PICC异位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池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4年来收治的20例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行腰池经腰大池引流并行全身使用抗生素及鞘内给药,19例治愈,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腰池行腰大池引流是治疗颅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池置管 颅内感染 腰大池
  • 简介:摘要目的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对周围静脉的损伤。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66例肿瘤患者进行,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应用picc导管66例,插管成功率98%,时间15-96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置管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脑卒中患者鼻饲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2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早期鼻饲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特殊护理与专业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病发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区别显著(P<0.05)。结论应用脑卒中在早期进行鼻饲的护理干预可以高效的提高机体的营养指标,为患者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并发症的病发率,提高了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鼻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年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的最宜留置长度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拟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214例非尿道畸形成年男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气囊导尿留置长度不同分为导尿置入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的观察组与置入导尿管见尿液流出,随后置入7~10cm的对照组,将两组24h内不适感、血尿、尿道口出血、排尿障碍发生率作以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血尿发生率为25.2%高于观察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口出血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组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障碍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气囊导尿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是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的最宜置入长度,在此基础上注入0.9%氯化钠溶液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安全性,减轻患者疼痛。

  • 标签: 成年男性 气囊导尿管 置管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留置导尿与拨时限的选择,对孕、产妇心理、尿道刺激症状及拨后对排尿的不同影响程度,从而选择最佳与拨时机。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60例宫产术孕、产妇,术前留置导尿与术后拨时限的不同选择,将术前30分钟、术后24小时拨与麻醉平面出现后置、12小时拨对孕、产妇心理、尿路刺激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孕、产妇进行比较时发现麻醉平面出现后置、术后12小时拨对孕、产妇尿道激症状轻容易被孕、产接受。术前30分钟、24小时拨对尿道刺激症状重不易被孕、产妇接受。结论剖宫产术前留置导尿的最佳时机是麻醉平面出现后,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能减轻产妇的不适,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患者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的方法。方法将320例需要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0例,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尿后尿道疼通程度、尿道损伤血尿情况、一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留置尿的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减少了患者因留置尿引起的尿道疼通,血尿,反复插管引起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男性患者 双腔气囊导尿管 方法 疼痛 血尿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手送在儿科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其中的210例进行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双手送,实验组患者采用单手送,记录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等数据,探究单手送与双手送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88.57%,对照组第一次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时,单手送可以有效的提高首次送的成功率,并延长留置的留置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留置针 穿刺满意度 单手送管 双手送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crawford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门诊治疗的下泪小阻塞共78例(90眼),在局麻下行crawford治疗。根据病情平均3-6个月拔,拔出泪道硅胶后,泪道冲洗通畅且无症状为治愈;泪道冲洗通畅,但有一定阻力且偶有流泪为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为无效;拔两个月以上再次流泪冲洗不通畅为复发。结果术后1周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1眼(67.78%)。拔后,治愈71眼(78.89%);好转7眼(7.78%);无效7眼(7.78%);复发5眼(5.56%)。结论鼻内窥镜下crawfor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下泪小阻塞的办法。

  • 标签: 鼻内窥镜 泪道阻塞 crawford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后深静脉方法之效果观察。方法把深静脉换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例,观察组4例,比较两组感染,导管脱落,缝线脱落,疼痛的比率。结果两组在感染,导管脱落,缝线脱落;疼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深静脉换药方法能明显降低导管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换药 方法 感染 导管脱落 缝线脱落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静脉血栓原因的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所收治的由于采用PICC治疗而患有静脉血栓的患者100例,分析所选患者资料,进行总结与归纳。结果在所选患者中,在成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中,年龄因素占35%,体位因素占9%,部位因素占13%,血管状况占11%,导管因素占17%,基础疾病因素占15%。结论采用PICC治疗法致使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才能降低患者患病几率。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