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有长RR间期的70例患者(排除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窦性心动过缓长RR间期值采用设定值1500ms。由表1可知房早未下传的长RR间期发生率最高为30.0%,其长RR间期值采用设定值较多,长RR间期时间在夜间较多。结论及时对阻滞部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传导作用,防止阻滞程度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并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激励、总结,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为100.00%相比于对照组的60.00%,观察组冠心病检出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能够准确的检测出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为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提供依据,应用效果极好。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诊断 冠心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临床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结果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24小时总心博<80000次,平均心率<54次/分,最低心率<40次/分,最高窦性心律<98次,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结论窦性心动过缓发生于正常的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和老年人,主要原因是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的心律和心率。

  • 标签: 窦性心动过缓 动态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探析临床价值。方法共计选取28例患者,均为冠心病患者,就诊时间段2016年1月开始,2017年1月停止。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实验组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结果实验组患者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临床价值更高。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诊断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找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8月—2016年9月50例生化检验异常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结果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初检结果与复检结果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包括20例标本处理不当,所占比重为40%,17例血液采集不当,所占比重为34%,13例严重溶血,所占比重为26%,其中标本处理不当是造成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要对检验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各种误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有效确保。

  • 标签: 生化检验 结果异常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电图情况,总结社区老年人心电图异常患者的防治对策。方法分析2016年在我机构参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的1028名老年人心电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社区防治策略。结果心电图异常检出679例,检出率66.1%。ST-T改变(包括陈旧性心梗12例)280例,检出率41.2%;心律异常261例,检出率38.4%;传导阻滞162例,检出率23.9%;其它异常15例,检出率2.2%。结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增加,所以在社区开展老年人定期体检是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项目。

  • 标签: 老年人 心电图情况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与颈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心电图及其临床资料。结果50例病人中,S-T段拱形抬高0.05-0.10mv16例,T波低平30例,窦性心动过缓15例,不完全右束支阻滞33例。结论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心电图出现S-T段改变时常提示支配膈肌呼吸辅助肌及肋间肌腹壁肌的颈C3-C8神经受损呼吸功能异常减低,心肌缺氧受损,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 标签: 急性颈髓损伤 心电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3-2017.3在我院诊断的3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患者住院期间心电图变化。结果30例肺栓塞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者为29例(96.7%),其中最多见的是QⅢ,达到20例(66.7%);同时具备SⅠQⅢTⅢ11例(36.7%);TV119例(63.3%),SⅠ(>0.1mV)15例(50%);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26.7%);窦性心动过速18例(60%)。结论心电图在肺栓塞病人中虽然多数没有特异性表现,但心电图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及既往史,对筛查肺栓塞是有重要诊断意义的。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临床确诊。结果病人休息时心电图50%以上属正常,异常心电图包括ST段和T波改变、房室阻滞、束支阻滞、左束支前分支或后分支阻滞、左心室肥大或其他心律失常等。疼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呈典型的缺血性ST段的改变。结论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少数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无明显改变,从而造成诊断的困难,这时,诊断应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反复多次记录发作时的心电图,终将会出现心肌缺血性改变。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85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组统计,比较高血压患者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结果男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6.15%,女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2.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最低,仅为20%,老年组的心电图检出率最高,为52.38%,中年组次之,为39.47%,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电图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做到早期预防,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心电图 诊断结果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临床检查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18导组和12导组,每组各47例,分别接受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准确率较高,显著高于12导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34,P<0.05)。结论采用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率较高,c操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诊断 比较
  • 简介:摘要近几年,由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频发,人们逐渐更加关注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发展。异常的心理状态不仅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一些不确定的隐患,同时也给其家人带来经济和情感的负担。但是心理咨询理论认为“一切症状都是美丽的”,面对异常的心理状态需要我们对其科学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这样才能面对应激和危机事件时妥善处理,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 标签: 心理 行为 异常心理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疑心源性晕厥病例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方法把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疑似心源性晕厥病史的患者100例进行了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把两组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两组都采用12导动态心电分析仪,对其24h内的心电图进行记录,对其晕厥发生的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老年组缓慢性心率失常的概率较多,显著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以快速性心率失常为主,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发作性晕厥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有必要进行动态心电图并对其病因进行检查,给予及时的治疗。

  • 标签: 可疑心源性 晕厥病例 动态心电图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9月期间在广州新海医院就诊的无胸痛症状AMI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加做右室和后壁导联,每位患者3小时做1次心电图,共做3次。结果100例患者中具有典型AMI改变63例,改变不典型的37例,Q波异常40例,ST-T改变67例,T波改变56例,R波异常34例。100例患者中有24例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前侧壁心肌梗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18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7例心内膜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结论对无胸痛症状的AMI患者必须及时做心电图、心肌酶和心肌坏死标记物动态观察,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AMI) 无胸痛症状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房室结双径路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入的诊断房室结双径路相关文氏现象患者27例,分析对比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资料。结果检查结果中顺向型23例,逆向型4例,顺向型主导节律有窦性心律18例,房性异位心律5例。PR间期最大增量变化在0.14~0.39(0.21±0.07)s,快径路顺传PR间期变化在0.15~0.24(0.17±0.06)s,慢径路变化在,0.31~0.63(0.44±0.08)s。逆向型主导节律有右室起搏心律2例以及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2例,RP间期的最大增量变化在0.19~0.23(0.23±0.04)s,快径路逆传的RP间期0.11~0.17(0.15±0.03)s,慢径路逆传的RP间期0.31~0.56(0.44±0.07)s,4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单个心室回波,其中有1例不伴RP间期跳跃式延长,其机制为激动经慢径路发生文氏型逆传,随后诱发快慢型AVNRT。结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变化性极强,但是,大部分房室结双径路通过推理性分析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 文氏现象 心电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检查应用在右室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右室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都给予心电图检查,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研究中78例右室梗死患者中,经心电图检查显示全部患者都被确诊为右室梗死,其中有21例(26.92%)为右冠闭塞性心肌梗死,有19例(24.36%)为回旋支闭塞性心肌梗死,有例38(42.72%)急性下壁并发右室梗死。结论心电图检查应用在右室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具备着较高的临床确诊率,可明显提升确诊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关注。

  • 标签: 右室梗死 心电图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体表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均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室间隔/(和)左心室室壁肥厚者63例,确诊率为52.5%;左心室肥大者例18例,确诊率为15.0%,左心室扩大者例39例,确诊率为32.5%。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87例患者出现心脏损伤,确诊率为72.5%,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对于左心室的诊断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左心室肥大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左心室肥大 体表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0例心房颤动的f波,心室率,RR间距的变化a范围及QRS形态。结果f波的粗细形态有助于转复的窦性心律成功率的高低;房颤时发生宽大畸形的QRS波,可以鉴别是室上性搏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或是心室的异位搏动;连续成串发生时,判断是室上性或是室性心率过速,根据心室律快慢诊断房颤的性质。结论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颤动准确率高,应当重视心房颤动心电图的心电现象,发挥其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临床诊断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室间隔肥厚21例,心尖肥厚型8例,游离壁肥厚3例,弥漫性肥厚4例。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最常见的表现为左心室肥大,ST段改变,常有以V3、V4为中心的巨大倒置T波。在Ⅱ、Ⅲ、aVF、aVL或V4、V5可出现病理性Q波。可有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和各种心律失常。结论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和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有特点。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原因是继发于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可作为筛选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分别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其诊断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60例,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组60例,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组心肌缺血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1.67%VS76.67%)(P<0.05);且动态组心律失常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