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组内共选取了 7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我院产科于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4月收治,符合入组标准,按照卡牌法将 7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产科护理新模式,每组 37例患者,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满意度。 结果: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33例, 4例剖宫产,自然分娩率 89.18%;而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自然分娩、剖宫产例数分别为 23例、 14例,自然分娩率 62.16%,对比来看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更高,( P< 0.05)。其次,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 24例、 11例、 2例,满意度 94.59%;对照组显效 20例,有效 9例,无效 8例,满意度为 78.37%,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产科护理新模式下,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提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护理健康宣教模式 。 方法: 选取维持血液透析患者 5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25 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健康宣教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 结果 : 实验组患者 合理饮食、定期检测肾功能、内瘘护理、遵医嘱行为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 P < 0.05 ,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将综合健康宣教措施应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依从性 维持血液透析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措施,实验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模式,观察并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上肢恢复情况。 结果 实验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上肢功能恢复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应用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促进上肢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乳腺癌 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将中医健康教育手册应用在外科门诊中时在联合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出 104例来外科门诊就医的患者,选取时间在 2019.5-2020.1,将选出的患者分成 2组。 优质组52例门诊患者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在此基本上剩余的52例联合组患者再给予中医健康教育手册护理。最后分析护理后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患者不良情绪变化。 结果 护理实施后,联合组患者负面情绪、护理满意度都比优质组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的外科门诊患者再给予中医健康手册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外科门诊 中医健康教育手册 优质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 效果。 方法: 选取 本院收治的皮肤科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自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按护理内容不同分组为参照组、优质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皮肤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 优质组皮肤科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97.50% 显著高于参照组 82.50% ,护理总满意率 100.00% 显著高于参照组 90.00% , P<0.05 。 结论: 施行优质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皮肤科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 皮肤科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80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 n=4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 n=40)接受 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 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指导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 PDCA循环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中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医养结合模式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中老年脑卒中患者100例,依据管理模式分为医养结合模式组(n=50)、常规照护模式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孤独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结果:医养结合模式组患者管理后较管理前的HAMD评分、UCLA评分降低幅度、BI评分、GQOLI-74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照护模式组(P

  • 标签: 中老年脑卒中 护理 医养结合模式 常规照护模式 抑郁程度 孤独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脑梗死患者在护理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探究。方法:此研究选取2019/8/1-2020/7/31期间护理的12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63例为对照组并采取基础护理,剩余63例则作为观察组并加用早期康复护理,评价不同护理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护理前所有患者NIHSS神经缺损程度评分较高且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都较差且无组间差异(P>0.05),护理后发现加用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P<0.05),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P<0.05),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护理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从而达到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心血管疾病者协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市医院 2017-07—2019-07期间心内科治疗的 10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54,予以协同护理)与对照组( n=54,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变化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在护理干预后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 74.07%,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 90.74%,研究组更高( 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对于打造和谐医患、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够增强患者心功能,促进临床有效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血管疾病 心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为老年糖尿病护理时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 方法 将本院自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的 64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日期进行分组,每组 32 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护理组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值和餐后 2 小时血糖值。 结果 护理之前,参照组与护理组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 2 小时血糖值没有明显的差别( P > 0.05 ),护理之后,护理组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 2 小时血糖值明显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改善血糖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老年糖尿病 血糖值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首诊全责护理模式在血透室中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行血液透析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9例(常规护理),乙组39例(首诊全责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护理满意度(97.44%)高于甲组(79.49%),差异显著(P<0.05);乙组护理质量优于甲组(P<0.05)。 结论 对血透室患者采用首诊全责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血透室 首诊全责护理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行 连续护理模式 的具体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 取本院在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病例 98 例,均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研究组( n=49 )实施 连续护理模式 ,对照组( n=49 )开展基础护理干预,比对两组病患 NIHSS 评分 、吞咽功能评分 ,通过 吞咽功能评定量表 (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 评估 。 结果: 研究组 病患 NIHSS 评分、吞咽功能评分更优,两组数据 P < 0.05 比对差异大。 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 行 连续护理模式 ,可有效改善神经缺损评分,促进病患 吞咽功能康复,改善预后。

  • 标签: 连续护理模式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聚焦解决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95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阶段内,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7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另外48例患者(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会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于提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能力、自我护理意识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聚焦解决 心肌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手术室护理干预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在 2019年至 2020年 5月期间选出 86例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用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等模式干预,然后分析 2组护理质量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干预过程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有重要价值,可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价值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 90例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无缝隙护理模式),通过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自我管理效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比较进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 89.72±5.39)分,住院时间( 14.16±1.48) d,自我管理效能评分( 123.47±9.66)分、不良事件发生率( 4.44%)以及护理满意度( 93.33%)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程度,取得良好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无缝隙护理模式 冠心病 住院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与特征。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总计 95 例筛选于本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9年 4 月— 2020年 4 月,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n=47 )定为 对照组,另一组采取协同护理模式( n=48 )定为 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 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均具有显著优势 ,差异均 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 协同护理模式 ,可确保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患者满意度理想,值得临床大力 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老年糖尿病 血糖水平
  • 作者: 邱淑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航空军医》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厦门市第五医院 福建 厦门 361101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综合疗效。 方法:抽取本院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90 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分组实验,参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 n=45 )和研究组( n=45 )。对照组患儿给予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给予的为人性化护理模式,评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别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综合疗效,促进病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成效。方法:100例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协作转运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成效。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外科 危重病人 院内转运 多学科协作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耳鼻喉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前疼痛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3.08±0.45)分、低于对照组的(4.23±0.78)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耳鼻喉科护理当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同时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耳鼻喉科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现状( S)、背景( B)、评估( A)、建议( R)”式 SBAR 沟通模式在骨科急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3月在医院 212例危重创伤骨科患者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6例。观察组采用 SBAR沟通模式交接,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方法,比较 2组患者转运交接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 59%低于对照组的 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05, P< 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和医生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运用 SBAR沟通模式规范骨科急危重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促进患者的安全及医护协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品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 ] SBAR 急危重 创伤骨科 转运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