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填精方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治疗组31例,采用益气填精方,对照组30例不治疗,两组患者第21天进行血小板减少分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分级评定,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填精方对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益气填精 恶性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国际血液血标准委员会(ICSH)于1993年提出把EDTA-k2作为血细胞分析的最佳抗凝剂。但是EDTA-k2作为抗凝剂有时会引起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在血球分析仪检测时发生假性减少,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极少一部分患者血小板是正常的,所以了解血小板的假性减低至关重要。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抗体 直方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的46例人员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3例。对参照组献血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献血者予以全程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HADM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予以全程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心理护理 机采血小板 献血 全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7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并与70例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肝硬化出血组及未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显著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增高(P<0.05),而肝硬化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而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下降。结论测定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可有效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为指导临床用药、判断预后和降低出血风险及病死率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血小板参数 凝血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周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下肢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慢性创面患者89例,随机分为3组,按治疗周期分为:A组(1周)29例,B组(2周)30N,C组(3周)30例。治疗开始后1次/周(测量时间点为该周最后1d,连续5周)分别进行创面细菌学检测、创面面积测定及组织病理活检,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通过比较各指标分析不同治疗周期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在创面感染率、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染率6.90%,B组6.67%明显低于C组33.33%(P〈0.05)。3周后各时相点A组与B组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优于C组(P〈0.05);愈合时间A组(40.72±3.10)d与B组(41.13±3.84)d明显优于C组(48.73±4.11)d(P〈0.05)。结论APG局部治疗下肢隧性创面的理想周期建议为2周,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及良好的患者依比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富血小板凝胶 治疗周期 下肢慢性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电视节目干预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焦虑及疼痛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 2016年 7月 -2017年 3月在我站进行捐献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168例,按照干预方式将捐献者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实验组捐献者则采用电视节目干预对比两组焦虑以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捐献者在干预前焦虑以及疼痛评分数据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在干预之后,实验组焦虑以及疼痛评分数据分别为( 35.57±7.62)分、( 1.89±0.88)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 43.31±7.52)分、( 2.32±0.93)分,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视节目干预对于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焦虑及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电视节目干预 机采血小板 焦虑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在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状态下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纳入65例处于急性炎症反应状态病人作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15例,急性创伤病人25例,急性肺炎病人10例),4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总炎症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TPO及各系血细胞计数进行比较,评估急性炎症状态下TPO的水平是否高于健康人群;并使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H检验及Nemenyi法检验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评估在不同病因及不同水平炎症状态下TPO水平是否存在差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总炎症疾病组的TPO水平明显升高(181.11±35.38vs96.13±9.7pg/ml,P〈0.001),且总炎症疾病组白细胞数(9.64±3.43)×10~9/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35±1.49)×10~9/L(P〈0.001)。然而,总炎症疾病组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313)。在进一步的亚组分析中发现,不同炎症水平状态下TPO水平的变化有不同。高炎症水平状态疾病(急性创伤、急性肺炎)TPO水平较低炎症水平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TP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各组间血小板计数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炎症状态下,TPO血清水平的升高与血小板数无明显相关,但与炎症水平具有相关性,并且TPO可能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对机体产生保护性作用。

  • 标签: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 急性炎症状态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3年 6月~ 2015年 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 13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 65例)和对照组( 6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相关观察指标、不良反应、脑微出血和脑出血性转化情况。 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81.54%,对照组为 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治疗后 CD62P、 MARAA、 MARADP、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 P < 0.05)。试验组治疗后 MARAA、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两组脑微出血数目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均无出血性转化发生。 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不增加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和脑出血转化的危险。  

  • 标签:    [ ]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 急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电视节目干预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焦虑及疼痛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 2016年 7月 -2017年 3月在我站进行捐献机采血小板捐献者 168例,按照干预方式将捐献者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实验组捐献者则采用电视节目干预对比两组焦虑以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捐献者在干预前焦虑以及疼痛评分数据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在干预之后,实验组焦虑以及疼痛评分数据分别为( 35.57±7.62)分、( 1.89±0.88)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 43.31±7.52)分、( 2.32±0.93)分,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视节目干预对于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焦虑及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电视节目干预 机采血小板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标本对 SYSMEX XT-4000i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人正常标本 25例,临床近期确诊小细胞性贫血的标本 25例,有近期确诊溶贫的标本 25例,冷凝集素效价大于 1: 32的标本 25例,共 100例。采用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显微镜法对 100例血标本进行血小板的计数。结果 :25例健康人标本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和手工显微镜计数的结果无显蓍性差异( P>0.05), 25例小细胞性贫血标本, 25例近期确诊溶贫的标本及冷凝集素效价大于 1: 32的标本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和显微镜计数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小细胞性贫血,溶贫和冷凝集素效价大于 1: 32的患者会对 SYSMEX XT-4000i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产生假性增高或降低。

  • 标签: SYSMEX XT-4000i血液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手工显微镜计数
  • 简介: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以广泛的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1。临床并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入中医“血证”“虚劳”“发癍”等范畴,现代中医将本病命名为“紫癜病”。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 紫癜病 经验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观察与个性化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血小板计数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其血小板计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之后效果显著,且能快速恢复血小板计数,并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分析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对脑血管意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于2016年10月-2017年5月脑血管意外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运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类组和选用安慰组,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治疗效果、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前者改善症状明显,且安全、稳定、不良反应少。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心率、意识变化上,两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管意外作用明显、耐受性、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 2014 年 9 月 -2016 年 8 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84 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 80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脑梗死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 Fib 、 D-D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05 )。脑梗死组 MPV 以及 PDW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 PLT 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0.05 )。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检测上述两种指标有助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

  • 标签: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小板参数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结合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进一步促进创面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2015年 9月至 2017年 9月期间收治的 12例经临床治疗 1个月后创面不愈合的患者,使用 PRP联合微粒皮移植治疗。在患者正常的皮肤组织上,按供受比 1:4~ 1:8设计供区取刃厚皮,并将其制备成微粒皮,同时采用 PRP制备用套装制成 PRP凝胶,经彻底清创后先将微粒皮均匀移植至创面,再用 PRP凝胶均匀全部覆盖,以聚氨酯泡沫敷料包扎固定。术后第 6天首次换药,每隔 3天换药观察 1次,连续观察 2周,随访 1~ 2月,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的 12例患者均在 20天内达到满意愈合,随访无复发,供皮区 7天内愈合。结论: PRP联合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有良好的疗效,其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减少供区损伤,值得探讨研究和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 富血小板血浆 微粒皮移植 难愈性创面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单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常规组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方式。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方面的患者数量显著超过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数量显著超过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会明显提升消化道严重出血的可能,患者的药物类型会直接影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存在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对于十二指肠的影响最为严重,会导致肠黏膜严重受损。

  • 标签: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病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