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皮下出血是献血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很大一部分献血者的皮下出血是在离开采血点后自己发现的,有可能得不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往往给献血者带来不良反应.因此预防献血后皮下出血,并对已经出现皮下出血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现将本中心就献血者献血后皮下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1正确的静脉穿刺方法是预防皮下出血的重点静脉穿刺是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基本技术,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环节.反复多次穿刺静脉是引起献血后皮下出血的根本原因,故而采血者娴熟、迅速、干净利落的穿刺技术,是预防皮下出血的重点.

  • 标签: 皮下出血 献血后 预防和治疗 献血者 并发症 常见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0月19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共发生皮下积液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下积液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方式、引流管数量、拔管前日引流量与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显著相关,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701、0.408、0.523,而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换药时间、皮瓣是否缝合固定及是否使用电刀游离皮瓣与皮下积液的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双管负压引流、引流管无明显渗液后拔管等措施有助于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

  • 标签: 乳腺肿瘤 皮下积液 相关因素
  • 简介: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者每日穿刺带来的痛苦与并发症,保护了血管,方便了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保证了各种药物持续、均匀、及时的输入,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由于穿刺困难带来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该项技术受到了病人及医务人员的欢迎。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穿刺 并发症 减轻 护理人员 危重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留置针全部置入与外留0.1-0.5cm的留置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5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全部置入,观察组为静脉留置针外留0.1-0.5cm,对两组的留置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留置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的穿刺点红肿发生率、留置针弯曲打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外留0.1-0.5cm再固定,可降低不良时间发生率,且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较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全部置入 留置时间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使用抗生素和抗凝剂对静脉留置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27例次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静脉使用抗生素者为抗生素组;没有经静脉使用抗生素者为非抗生素组。另外,口服或皮下使用抗凝剂者为抗凝组,对照组为非抗凝组,分别分析各组静脉留置留置时间的长短。结果抗生素组平均留置时间5.3d,非抗生素组平均留置时间10.7d,非抗生素组长于抗生素组(P〈0.01);而抗凝剂组平均留置时间为7.5d,非抗凝剂组平均留置时间为6.6d,两组间留置时间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静脉使用抗生素时静脉留置留置时间较短,而口服或皮下使用抗凝剂不能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 标签: 注射 静脉内 临床护理研究 抗菌药 抗凝药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浅静脉留置留置效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本科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44例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3年7~12月在本科使用浅静脉输液的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活动后),运用品管圈的方法,分析影响浅静脉留置留置效果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改善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由8264%提高至9459%,堵管发生率由2778%下降至676%,脱管发生率由1319%下降至338%,静脉炎发生率由1528%下降至33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浅静脉留置针操作,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的留置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浅静脉留置针 留置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外周留置留置时间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分析。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600例小儿外周留置针患儿采取计算机生成随机分配方案分为对照组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按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常规72-96h更换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对治疗满意度(96.33%)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物价成本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30%)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外周留置留置时间可影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按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在5~6天,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的同时可降低物价成本,提高患儿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外周留置针 留置时间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 探讨髌前皮下滑囊炎的治疗方法,寻求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方法 对确诊为非感染性髌前皮下滑囊炎的11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滑囊切除术,术后加压包扎、制动。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症状均没有复发,无遗留关节伸屈功能障碍。结论 关节镜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微创技术,治疗髌前皮下滑囊炎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滑囊炎 关节镜 微创性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现代社会生活当中对人们危害性比较大的一种疾病,探讨如何做好乳腺癌术后的护理措施将会有助于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术后护理用具的运用将会更好的降低如狭隘术后皮下积液的产生。本文主要讲了如何做好乳腺癌术后的护理措施。

  • 标签: 乳腺癌 皮下积液 防治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预防措施,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采取患者自身对照法,每24小时注射一次,采取对时注射1500-次日1500,每次选择不同注射方法,连续10天。结果改良注射后出血肿胀范围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结论正确的注射部位,方法及留置气泡技术,可以避免皮下出血。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62-01
  • 简介:【摘要】皮下脂膜炎多发生于下肢静脉功能性疾病。陈柏楠教授从疾病病因病机入手,通过对不同分期进行辨证论治及结合中医外治疗法,制定诊疗方案,其临床疗效确切,体现了中医学的特点和优势。

  • 标签: 陈柏楠,皮下脂膜炎,临证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实践效果。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经皮下注射抗凝剂的52例患者作为护理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常规组(予以普通的临床护理)、循证组(予以循证护理),两组分别26例。结果:循证组皮下出血、血肿、疼痛、瘀斑、硬结等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抗凝剂 皮下注射 循证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前留置导尿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手术麻醉前导尿,观察组在手术室麻醉成功后导尿,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导尿前、导尿中的血压、心率及一次导尿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时,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导尿前、导尿时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导尿前、导尿时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导尿成功率(96.7%)高于对照组(86.7%)(P〈0.01)。结论在麻醉成功后是手术患者导尿最佳时机。手术患者麻醉后留置导尿较麻醉前生理反应小,提高一次导尿成功率。

  • 标签: 导尿管插入术 时间安排 手术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留置留置期间冲封管维护中应用按压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使用外周静脉留置留置期间使用按压法冲封管维护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法、行动实验法随机按1:1比例分为常规组(n=100)、研究组(n=100)。常规组采用单纯冲封管手法,研究组采用按压法。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留置时间、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留置时间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留置期间冲封管维护中应用按压法,可减轻疼痛,延长留置时间,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冲封管维护 按压法
  • 简介: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切取方法及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临床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32例,皮瓣面积最大14.0cm×10.0cm,最小2.0cm×1.2cm.断蒂时间为术后5~7天.结果本组32例中的30例皮瓣一期愈合.结论(1)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重建速度快、成活面积大;(2)断蒂时间以术后第6天为宜;(3)本组应用的耕耘开沟式平行分离脂肪法,利于真皮下血管网的保护,提高皮瓣的成活质量;(4)皮瓣质地良好,是修复手创面的较理想材料.

  • 标签: 真皮下血管网 修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