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出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老年感染者(年龄≥50岁)显著增加。这不仅仅是因为许多年轻时感染患者如今已经活至50岁以上,而且也是因为患者感染时平均年龄已增加。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老年人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 简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类反复发作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知晓,但目前认为自身肠道黏膜免疫失调是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是IBD传统疗法。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治疗 生物制剂
  • 简介: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ofventncularmyocardium,NVM)是新近认识一种少见先天性心肌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类于未定型心肌病范畴。本病临床预后不良,在确诊后6年内,60%患者死亡或行心脏移植,心律失常是致死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报告了我院所诊治15例NVM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主要临床资料,结合国内有关NVM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文献报道,对常见心律失常监护与处置策略进行了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认识和诊治水平。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肌致密化不全
  • 简介:目的:研究分泌卷曲相关蛋白(SFRP)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发病中作用。方法:收集9例TAO并行鼻内镜下眶减压术患者(病变组)眶脂肪组织及7例眼科由于外伤行眼球摘除术或眼外肌矫形术患者(对照组)术中切除正常眶脂肪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变组与对照组眶脂肪组织中SFRPl~5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病变组与对照组眶脂肪组织中SFRP2和PPAR-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差异。结果:病变组眶脂肪组织中SFRP2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FRPl、SFRP3、SFRP4、SFRP5mRNA表达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组眶脂肪组织中PPAR-1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病变组眶脂肪组织中SFRP2及PPAR-γ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SFRP2可能在TAO患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并可能是通过PPAR一叫升高引起眶脂肪增生。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分泌卷曲相关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脂肪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18例肿瘤局部切除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其中男女各9例,平均年龄43.4岁。13例实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实行胰腺肿瘤切除+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病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2例,胰岛素瘤4例,胰腺类癌、VIP瘤各1例。肿瘤总计22枚,平均直径3.3(0.8—6.0)cm。术后并发症:胰瘘6例次(33.3%),腹腔出血2例次(11.1%),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继发糖尿病各1例次(5.6%)。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再手术病例。随访11—161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局部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局部切除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妊娠期甲状腺素水平调控过程,旨在降低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胎儿异常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甲状腺癌术后妊娠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控过程,通过每月监测其甲状腺功能,了解左旋甲状腺激素(优甲乐)增加剂量和目标TSH水平。结果20例妊娠妇女孕21次,1例妊娠2次,第1次孕早期流产,20例优甲乐基础剂量均为100μg,以12.5μg为调整增量,目标TSH水平设为0.10—0.25mU/ml。20例优甲乐剂量平均增加50μg,即增加了基础剂量50%。在孕16周左右TSH水平达到平衡,直至分娩。所有胎儿均健康,发育良好;所有20位妇女产后均规律随访,时间平均5年(6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妊娠,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优甲乐以12.5μg为调整剂量,将母体TSH水平控制在0.10—0.25mU/ml,既保证胎儿健康发育,又抑制母体肿瘤生长。

  • 标签: 甲状腺癌 妊娠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激素
  • 简介: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统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甲状腺癌90%以上。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但确切易患因素不甚清楚。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甲状腺生长与分泌刺激因子,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其与甲状腺癌尤其是DTC关系越来越受到世人重视。

  • 标签: 促甲状腺激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诊治 应用
  • 简介:目的对顺铂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乳腺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顺铂和长春瑞滨联合化疗,对照组仅给予长春瑞滨化疗,根据WHO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34.78%),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晚期乳腺癌可提高临床有效率,但不良反应有所增加,需加以止吐药辅助治疗。

  • 标签: 顺铂 长春瑞滨 晚期乳腺癌 联合化疗
  • 简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炎症状态。其本身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并发于各种基础疾病.表现为同一高炎症反应表型.

  • 标签: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炎症反应 诊断
  • 简介: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新策略,动物实验及早期临床研究都对其治疗效果给予了肯定。然而与动物实验相比,干细胞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效果显得差强人意,其作用机制尚不叫确,涉及环节既包括近来热门干细胞与微环境相互作用(体内因素)对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又包括研究者对干细胞细胞类型、移植方式及移植时间等因素选择和操控(体外因素),而体外因素之重要性将直接关系到干细胞在体内存活状况及与微环境作用效果,甚至可能决定干细胞治疗成败。本文将对体外可控制因素对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体外因素
  • 简介:近50年来,已充分认识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治疗作用,并广泛用于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病症,对长期使用GCS造成骨骼系统损害也引起重视。研究表明GCS治疗3~6个月内骨量流失速度最快,尤以小梁骨为著,随着其累积剂量增加,骨量流失亦缓慢增加,

  • 标签: 骨细胞损伤 糖皮质激素 分子机制 治疗作用 骨量流失 非感染性
  • 简介:脑钠肽(BNP)又称B型钠尿肽,是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导致室壁张力增高时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血浆BNP升高往往反映心室功能减退及预后不良,BNP升高与心力衰竭(心衰)程度呈正相关。近年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有些慢性重度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可不升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BNP水平正常重度心衰患者临床特性,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钠肽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的明确临床上多烯磷脂酰胆碱(PPC)联合丙戊酸镁(VPA-Mg)改善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作用。方法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收集符合要求42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VPA-Mg联合PPC治疗组(VPA-Mg+PPC组,n=20)和单独使用VPA-Mg组(VPA—Mg组,n=22)。观察24周后,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程、发作类型、月平均发作次数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VPA-Mg+PPC组在访视1与访视4时平均月发作频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1.1)w(0.4±0.6),P〈0.05];VPA—Mg组在访视1与访视4时平均月发作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5±1.4)VS(0.6±0.6),P〈0.05],但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Mg+PPC组认知评定较VPA-Mg组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有轻度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数据异常存在。VPA-Mg组胸闷1例,脱发1例,腹痛1例,谷丙转氨酶偏高2例。VPA—Mg+PPC组在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且改善了伴有肝功能异常病例。结论VPA-Mg与PPC联合治疗癫痫患者不仅可以控制癫痫发作,抵抗丙戊酸镁对肝脏方面的不良反应,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

  • 标签: 癫痫 认知功能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丙戊酸镁
  • 简介:维A酸时代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上表现为骨髓或外周血中异常早幼粒细胞聚集,血纤蛋白原减少,易发生严重出、凝血并发症,以致患者早期死亡。瑞典学者Hillestad在1957年报道了3例患者.病程表现极其凶险并具有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大量早幼粒细胞。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分化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对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方法将2012年6至7月收治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8至9月收治45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道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两组患者常规给予相关解释,对照组按常规于检查当天早晨口服泻药,观察组先评估患者病情、排便情况等,制定适合患者个体化肠道准备计划并实施。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清肠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少,清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法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肠道清洁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肠道准备 个体化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septalrupture,VSR)是一少见而凶险并发症,常发生在AMI后1周内[1]。由于突发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往往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极高、预后差。近年来在治疗方法选择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治疗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C)在亚洲各国、包括中国发病率不断上升,正成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UC正确诊断和规范化处理与其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当今欧美国家炎症性肠病(IBD)共识和指南也几乎每2-3年会更新一次,试图及时体现最新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1]。国内临床医师应在学习、熟悉和遵循共识意见基础上,结合区域化和个体化原则。对患者进行正确干预。本文就UC治疗中某些易被忽略若干问题作一阐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
  • 简介:直接参与选题、设计、研究、观察、资料分析与解释或撰写文稿关键内容,能对文稿内容负责,并同意文稿发表者,才可作为作者署名。来稿决定录用后,应请全体作者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上逐一签名并加盖公章,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作者署名 内分泌外科 杂志 文稿 介绍信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预测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心脏监护室患者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93例,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房颤(AF)分为房颤组(n=43)和非房颤组(n=250)。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对新发房颤预测价值。结果(1)AMI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新发房颤比例为14.7%;(2)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且平均年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房颤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OR4.918,95%CI1.662—14.549,P=0.00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发生,可用于患者危险分层及指导早期预防冶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房颤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NT-PROB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