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超声镜检查(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是经镜(胃镜、结肠镜、腹腔镜等)导入高频微型超声探头,通过体腔在内镜直视对消化管管壁或邻近脏器进行超声扫描的方法。由于探头可以接近病变,探头频率可大大提高,使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同时,在消化管管腔进行超声扫描,可避免皮下脂肪、肠腔气体和骨骼系统对超声波的影响和干扰,获得清晰的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影像,被称为胃肠道镜学中最为精确的影像技术。EUS

  • 标签: 超声内镜 胃肠疾病 诊断
  • 简介:目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一“金标准”。尽管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某些病理特征已达成共识,但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诊断排斥反应的标准。移植肠的免疫指标变化可反应早期排斥反应过程,监测移植肠免疫指标的变化可直接反映排斥反应的免疫损伤过程对诊断和预测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是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本文对小肠移植急性排斥过程中移植肠免疫指标监测作一综述。

  • 标签: 小肠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免疫指标 早期 监测
  • 简介:本文收集我院1995—02/1997—09住院经镜诊断和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9例,并进行了多年随访均达到满意效果现综合分析如下。

  • 标签: 结直肠癌 随访 早期 切除 经内镜 住院
  • 简介: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因各种原因吞入异物的人群常见于儿童、精神病人、监狱罪犯、咀嚼不当者,也有部分由于进食过量的柿子、黑枣、毛发而在胃形成胃石或上消化道蛔虫的患者。可见于任何年龄,食管异物多见。我院1998年1月1日~2005年10月31日期间,在内镜下诊治上消化道异物224例,并成功处理22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上消化道异物 内镜下 诊治 紧急处理 精神病人 罪犯
  • 简介:目的评价胶囊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胶囊镜检查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者完成胶囊镜检查116例,共行116次检查,阳性检出率53.5%(62/116)。共发现小肠病变49例,小肠病变阳性率为42.2%(49/116),其中82例腹痛患者发现小肠病变33例(40.2%),12例腹泻患者发现小肠病变4例(33.3%),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小肠病变12例(70.6%)。其中炎性病变、隆起性病变最为常见。9例患者胶囊镜胃通过迟缓,1例患者胶囊镜完全停滞于胃,未至小肠,直至电池耗竭;3例胶囊镜通过小肠迟缓;胶囊镜在小肠运行平均时间为369min。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胶囊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的就诊患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简单、安全,并发症及风险小,依从性好。检查前充分肠道准备可提高检查质量。

  • 标签: 胶囊内镜 小肠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新的诊断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接受消化道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数亦不断增加.西方国家对老年人定义为年龄≥65岁[1],我国将老年期的起始年龄定为60岁.国外对老年患者的镜诊断和治疗主要由胃肠病科医师或外科医师来完成.老年人镜检查与成年人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和术中监护等方面.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老年人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老年患者 治疗 年龄 术前用药
  • 简介: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镜(pCLE)是一种新型的消化镜诊断技术,可将组织放大1000倍,能同时观察组织表面形态学结构和细胞甚至亚细胞水平,提高了普通白光镜的病理诊断速度和准确性,达到了实时“光学活检”的目的。pCLE通过镜钳道进人体腔进行检查,较整合式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pCLE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胃肠疾病 诊断
  • 简介:消化性溃疡(PU)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由于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最为常见,故一般所称的PU即指GU和DU.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PU 内镜诊断 PU 消化液 胃肠道黏膜
  • 简介:目的探讨镜超声检查(EUS)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胆囊癌患者行EUS检查并与体表B超(B超),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1)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中,EUS诊断17例,CT/MRI诊断15例,B超诊断5例.EUS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与准确性高于B超,与CT/MRI相当.13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病理比较,EUS诊断正确率为92%,CT/MRI为76.9%(P>0.05),B超为41.6%(P<0.01).EUS对小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B超,并优于CT/MRI.结论EUS对胆囊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EUS 胆囊癌 诊断价值 CT MRI B超
  • 简介:目的通过镜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方法镜下找到息肉后,将肾上腺素液用注射针沿息肉基底边缘注入黏膜下,使局部黏膜发白、肿胀隆起后,采用圈套器套住息肉,用高频电、电凝、电切法摘除息肉,对于个别>2cm广基息肉分两次圈套切除息肉。电凝、电切指数均为2.5,息肉摘除后如发现有渗血或涌血和有穿孔危险时,采用金属钛夹钳夹止血。结果58颗息肉经以上方法摘除后,均无出血穿孔及其它并发症。58颗息肉经病理检查,炎性患肉28颗,腺瘤性忠肉19瘕,增生性忠肉11颗,其中10颗合并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结论消化道广基息肉采用镜下高频电摘除,配合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和止血夹钳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消化道 广基息肉 内镜 治疗 临床资料
  • 简介:随着消化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治疗的不断开展,镜及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细胞刷、圈套器、切开刀、导丝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突破人体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氏菌及Hp的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镜及附件消毒十分重要。我院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按卫生部2004年版《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并且早在2002年就积极采取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镜和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或环氧乙烷灭菌非耐高温配件、高压消毒灭菌耐高温配件等先进措施,并且分区域、分病种、分时间从多方面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时,需穿工作服及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在诊疗时凡进入人体消化道的镜。

  • 标签: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检查 附件 一次性无菌手术衣 内镜检查治疗 酸性氧化电位水
  • 简介: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镜下诊断原则及治疗方案。方法对确诊Dieulafoy病的17例病人,行电极止血后,予5%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结果17例病人中14例镜下止血成功,镜下止血成功率82.3%,3例镜下止血失败者,转外科手术止血成功。结论Dieulafoy病可以在内镜下确诊,并首选镜下止血治疗。

  • 标签: 内镜下 止血 DIEULAFOY病 病人 确诊 5%鱼肝油酸钠
  • 简介:本文简介了镜下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可疑病灶识别、规范观察和电子染色、色素喷洒及共聚焦筛检技术,对提高镜下早期胃癌识别能力很有帮助。

  • 标签: 早期胃癌 形态特点 内镜 电子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