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近年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以及不同药物治疗等有关报道进行了综述。随着对各种药物不断深入地研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得到及时治疗。使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受到保护。

  • 标签: 糖尿病 黄斑水肿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缺血是机体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引起缺血的一些原因是组织和器官的血管原发性病变;另外有一些病变虽然不是原发于血管系统,但也可通过影响血管系统进而引起组织的缺血,例如外伤所致的血管离断、炎症引起的血管闭塞以及肿瘤导致的血管压迫等;还有一些疾病,在其发生机制中存在着缺血的因素,如青光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缺血性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及相关治疗综述如下。

  • 标签: 缺血 视网膜病变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分泌性中耳炎以传导性聋及不伴有鼓室和乳突急性化脓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为特征,是小儿常见致聋原因之一。本科对1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注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2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12例;年龄3~70岁,儿童183例,10岁以下儿童141例;病程1d至2个月。右耳112例,左耳116例,其中8例为双耳同时发病。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室注射 药物治疗 急性化脓性 中耳积液 感染症状
  • 简介:探讨特殊人群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全身应用激素治疗受限制的特殊人群,应用散瞳、局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及热敷等局部治疗方法,对43例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总结。结果43例特殊人群前葡萄膜炎全部临床治愈。结论特殊人群前葡萄膜炎应用局部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与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的一般葡萄膜炎病例无明显差异,能避免葡萄膜炎格式化的静脉滴注和大剂量的激素治疗误区。

  • 标签: 特殊人群 前葡萄膜炎 局部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消融与电解治疗倒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倒睫患者50例76眼,分为激光消融和电解治疗两组进行倒睫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共观察6mo。结果:激光消融组一次治愈率81%,复发率19%,总治愈率94%;电解治疗组一次治愈率49%,复发率63%,总治愈率72%。激光消融组一次治愈率和总治疗率显著高于电解治疗组,其复发率低于电解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消融组患者无特殊不适,治疗部位无瘢痕产生及皮肤色素脱失;电解治疗组患者5眼出现轻度瘢痕。结论:激光消融治疗倒睫成功率高,患者术中无不适症状,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倒睫 激光消融 电解治疗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导致老年人视力减退和失明的主要疾病,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我们在分析AMD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基础上,对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最新AMD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性和局限性进行阐述和说明。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眼科激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经眼底荧光血管照影明确诊断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采用光凝治疗治疗后预约定期随诊,并复查各项检查。结果治疗后视力增加17例,不变者10例,稍下降者5例,黄斑水肿明显减轻者21例,占65.62%;不变者5例,占15.62%;消失者6例,占18.75%,激光治疗后较激光治疗前的暗点数增加者20例,占60%,暗点数减少5例,占15.62%,不变者7例,占21.87%。并发症:激光治疗前有新生血管者5例,术后2例完全退缩。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早期行激光治疗可促进出血吸收,缩短病程,降低新生血管及玻璃体病变等并发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视网膜 静脉阻塞 激光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低温消融等离子体减小下鼻甲体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下鼻甲肥大并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塞患者38例,应用等离子射频电极在每侧下鼻甲打2~3个孔,于术后3d、2wk、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在10min左右完成,术后无疼痛、结痂或出血等,肥大的下鼻甲不同程度缩小,主观症状得到改善,并在4~6wk显示最佳效果.结论等离子体手术操作简单,有效减小下鼻甲体积,仅对患者引起很小的不适,是一种耳鼻喉科新颖的微创技术,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低温消融 射频消融 等离子体 治疗 慢性鼻塞 安全性
  • 简介: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原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目前,使用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已经成为可以有效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新方法,本文就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原理、方法、并发症及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圆锥角膜 进展期 角膜胶原交联
  • 简介:近视性屈光不正已成为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高度近视是常见的致盲病因。一般认为近视的发生、发展是由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近视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光学矫正、药物干预和手术干预。如何通过有效的预防方法来降低近视的患病率是当今眼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标签: 近视 角膜接触镜 角膜塑形镜
  • 简介:眩晕是指患者感受周围环境或自身运动时产生的运动幻觉。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Neuhauser报道眩晕症的患病率约为4.9%,发病率约为1.4%,而周围性眩晕是眩晕症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眩晕门诊中的20.5%。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不同疾病引起眩晕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眩晕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

  • 标签: 周围性眩晕 个性化 治疗 诊断 疾病种类 临床综合征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和研究上睑退缩的分度,及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并观察手术治疗效果,以便对不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11/2010-12上睑退缩患者98例146眼,对其病情程度进行分度及根据其分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针对不同分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眼睑退缩。结论:眼睑退缩由于病因及眼睑退缩的程度进行分度,对不同类型患者实施个性化手术,规范眼睑退缩临床治疗路径,填补国内同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空白。

  • 标签: 上睑退缩 分度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眶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眶周骨折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术后随访6~12个月,绝大多数病例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外伤性眶周骨折必须尽快手术治疗,并在术中进行精确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

  • 标签: 眶周骨折 外伤性 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点 骨折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特殊类型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研究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小瞳孔白内障、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和外伤后并发白内障等特殊类型白内障的技术要领。结果:进行治疗的73例84眼特殊类型白内障患者中,单纯行超声乳化术27例28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52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4眼;术后1mo平均眼压12.72±2.63mmHg,脱盲率99%,脱残率96%;并发症发生率4%。结论:特殊类型白内障手术难度大,超声乳化术切口小,可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和植入人工晶状体,是摘除特殊类型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 标签: 白内障 特殊类型 超声乳化术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活血素(Vasobral;二氢麦角隐亭)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对318例16-74岁的前庭性眩晕患者分为活血素口服液(A组,下同)、利多卡因静脉滴注(B组,下同)、两药联合应用(C组,下同)3组进行治疗,并予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结果显示,A组的总有效率为89.1%,B组的总有效率为68.9%,C组的总有效率为92.2%,经统计学Ridit检验A组、C组较B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A、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活轿素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较之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有显著差异(P<0.01);两药联用虽无显著意义(P>0.05),但有增强疗效,并可减少活血素治疗的毒副作用。

  • 标签: 活血素口服液 利多卡因 前庭性眩晕 疗效
  • 简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存在视网膜裂孔,以及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导致液化的玻璃体进入视网膜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的分离。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药物治疗等。本文对其近年来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激光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