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慢性伤口患者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效果。方法: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接收慢性伤口患者88例,按随机数表法纳入常规组(n=44,应用泡沫敷料)、研究组(n=44,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比两组治疗效率、伤口愈合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换药次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VAS评分、换药次数比常规组少(P<0.05)。研究组IL-6、IL-8、PCT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慢性伤口患者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具有确切疗效,能够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伤口快速愈合。

  • 标签: 慢性伤口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好发于2-8岁年龄段,春季是高发季节,患病前1-3周常伴有急性感染病史,起病突然,常伴有发热症状,部分患儿可能表现颅内出血的高危现象,严重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因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康复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成为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

  • 标签: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康复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撕脱性损伤患牙牙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撕脱性损伤并行牙再植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再植术,观察组再植前添加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比两组再植牙有效率、不同复诊节点牙周深度、BOP探针阳性出血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再植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不同复诊机电牙周深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观察组探诊出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另外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应用于撕脱性损伤牙患者行牙再植术期间,能够有效促进患牙牙周的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齿撕脱性损伤 牙再植 牙周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疾病期间,对利巴韦林气雾剂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综合分析与研究。 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共收治86例小儿手足口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意性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血小板数值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利巴韦林气雾剂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观察组有效率95.45%高于参照组79.07%,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两组研究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疾病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较高,血小板数值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值得临床治疗应用。

  • 标签: 利巴韦林气雾剂 小儿手足口病 血小板 效果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在治疗中,实行阿奇霉素治疗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2年2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接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治疗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阿奇霉素治疗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D二聚体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研讨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行阿奇霉素治疗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血小板、D二聚体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在治疗中实行阿奇霉素治疗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得运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血小板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和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联合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科接诊急性脑梗死病人(n=263)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133人用丁苯酞和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130人用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NIHSS评分改善情况和疗效: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联用丁苯酞和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病人的疗效更高,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疗效 抗血小板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雷尼替丁联合奥曲肽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血小板、纤维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0月68例医院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雷尼替丁联合奥曲肽治疗,共计34例)与对照组(采取单药奥曲肽治疗,共计3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9.4%,采取雷尼替丁联合奥曲肽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采取单药奥曲肽治疗的对照组患者(X 值为5.321,P值为0.04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和20.6%,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X 值为5.635,P值为0.046)。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65.8±8.3)×10 /L和(165.6±8.2)×10 /L,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0±0.2)g/L和(2.0±0.3)g/L,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105、1.085,P值为0.101、0.099),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08.6±12.6)×10 /L和(195.4±10.2)×10 /L,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8±0.5)g/L和(2.3±0.4)g/L,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以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为5.365、5.465,P值为0.043、0.044)。结论:雷尼替丁联合奥曲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雷尼替丁 奥曲肽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炎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可影响各个器官系统。其中,肾脏受累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预后的决定因素之一。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其产生的机制可能涉及不同种类的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血管炎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关联性展开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策略。

  • 标签: 血管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研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检测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肝损伤的缓急情况,将其分为急性组(n=30)和慢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自身免疫性抗体以及肝功能的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发现组间无差异;而慢性组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急性组,组间存在差异。结论:急、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差异较小,但是慢性患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自身免疫性抗体 肝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RBD抗体,以及研究IgG、IgM、IgA、总抗体与抗RBD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种1剂次或2剂次志愿者血清样本47例,以及166例完成2剂次接种后的随机血清样本。使用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类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检出抗RBD抗体,在不同种类的抗体中IgG和抗RBD抗体相关性相关性最高,IgA最低。 结论 化学发光法因便捷、自动化是抗RBD抗体首选方法,IgG和抗RBD抗体相关性最高,在无法检测抗RBD抗体时可用IgG替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RBD抗体 抗体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HIV抗体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2021年8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8月份,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数量3-4ml,患者行人工溶血游离血红蛋白值分成三组,分别为甲组、乙组和丙组,范围为60mmol/L以下;60-110mmol/L;110mmol/L以上,甲组乙组均为30例,丙组为20例;所有患者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后分析其RUL值。结果:ELISA存在差异,P<0.05,在CLIA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患者行HIV抗体检查时,使用ELISA实验方法若存在溶血,对检测结果会造成影响,而CLIA实验方法不会受到溶血标本的影响,准确率更高。

  • 标签: 溶血标本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HIV抗体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抗体偶联药物中盐酸三-(2-羧乙基)膦(TCEP-HCl)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Luna Omega 5µm Polar C18 100Å色谱柱(4.6*250mm 5μm);流动相A:20Mm磷酸二氢钾水溶液(pH2.2),流动相B:乙腈;流速:1.0ml/min;检测器/波长:VWD/214nm;进样量:20μl。对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专属性、准确度、线性、检测限、定量限及耐用性进行验证。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4批抗体偶联药物原液/成品中盐酸三-(2-羧乙基)膦(TCEP-HCl)的残留量。结果  试验的系统适用性目标峰理论塔板数均在 16000 以上,拖尾因子在1.0~1.2范围内;含 TCEPO的原液与H2O2 溶液反应后的色谱图保留时间在 7 min 处出现吸收峰,不含 TECPO的原液未见该峰;TCEP 标准液的浓度在0.25~ 250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6715x+0.5890,r=1.0000;加 TCEP 的 4 种浓度的原液与H2O2溶液反应后的回收率为 97% ~ 115%,RSD 为 4.6%;检测限为 0.85 μg /ml,定量限为 2.5μg / ml;溶液配制后放置0、7、14和24小时后测定主峰面积RSD为0.5%;加入不同体积H2O2氧化,方法耐用性良好。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专属性、准确性及耐用性,具有更简单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更好的可普及性,可用于抗体偶联药物中 TCEP残留量的检测。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体偶联药物 盐酸三-(2-羧乙基)膦 残留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胶体金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吉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30份血液标本(2021年9月-2022年10月),均进行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并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胶体金法的诊断结果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30份血液标本,经TPPA检测,共检出23例阳性患者,7例阴性患者;经胶体金法检测,共检出16例真阳,4例真阴;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共检出19例真阳,5例真阴。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9.57%、57.14%、66.6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61%、71.43%、80.00%,两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胶体金法均可用于梅毒螺旋体的抗体检测,但相比而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诊断效能较为良好。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胶体金法 梅毒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