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的正畸患者中安氏二类错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这一类错合也引起了医生的注意。我们发现,具有协调的咬合与骨骼形态关系的患者,他们大多数上颌与下颌骨基本是同时发育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更协调和漂亮的侧貌。然而,存在二类错合的患者,通常表现出前后向咬合的不调,伴有或不伴有上下颌骨的不协调。研究发现,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错合患者,其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临床治疗达到影响上下颌骨相对生长速率快慢的程度。本文将阐述关于II类错合的骨骼发育、影测量及病因的一些相关问题。

  • 标签: 安氏II类 牙弓形态 头影测量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加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共3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针+体针组(113例)、针组(105例)和体针组(108例),进行治疗效果比对。结果治疗结果显示,经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患者显效率达到70.8%,明显优于体针组和头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加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明显,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头针加体针 治疗 中风后遗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徒手旋转异常胎位置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徒手旋转异常胎位置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经阴道分娩产妇52例,成功率为86.7%,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产妇8例。结论徒手旋转异常胎位置能够有效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 胎头异常 难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接产产妇841例,纳入对照组,2014年共接产产妇787例,纳入循证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循证组胎分娩率9034%、位难产率1659%(118/711)、产前助产率165%、新生儿窒息率712%低于对照组9881%、2070%(172/831)、39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头位难产给予循证护理,有助于筛查高风险人群,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及时、正确发现与处置位难产,降低其危害,改善母婴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胎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分娩方式,研究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顺产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6.7%),而经阴助产率(11.1%)和剖宫产率(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经阴助产率(24.4%)和剖宫产率(28.9%)(P<0.05)。结论在胎位置异常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自由体为分娩,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娩方式。

  • 标签: 产妇 胎头位置异常 自由体位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包头市2008-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包头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39例,年平均发病率5.53/10万,无死亡病例;全市疫情分布广泛,以散发为主,不同地区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数市区高于旗区;包头市布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3~6月,共发病123例,占病例总数的94.24%,次高峰为10-12月,占2.88%(4例);麻疹发病在年龄构成上,最小的6个月,最大44岁。除6~11月龄幼儿外,散居儿童、成年人(20~39岁)为主,共发病71例,占51.80%;其中散居儿童最多,占36.69%;在139例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分别占17.27%(24例)、42.45%(59例)、33.09%(46例),其中,未到麻疹减毒活疫苗初免月龄者(<8月龄)9例,占6.47%。8月龄~3岁病例有接种史的比例最高,为9.35%(13例),其次是8~19岁,为4.31%(10例),20~39岁年龄组免疫状态大多不详或无免疫史。结论全面落实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防控工作重点为散居儿童和20~39岁组人群,对重点人群开展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等免疫策略是实现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

  • 标签: 麻疹 流行特征 免疫史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难产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医院产科在2011年1月~20014年12月间住院分娩的384例发生位难产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4例位难产中,抬头方位异常在诸多原因中居首位(69.53%),其中持续性枕后位40例(40%),持续性枕横位47例(47%),其后依次为产力异常75例(19.53%);产道异常42例(10.93%);经过处理,剖宫产248例(64.84%),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3例(0.78%);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及时、正确的发现及处理头位难产,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母婴安全性。

  • 标签: 头位难产 原因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头位难产和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以23例2014.1.1.~2015.1.1之间在我院治疗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同期治疗的40例未胎膜早破者为参照对象(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位异常率和头盆不称率?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以上两组患者在以上观察指标上均差异性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产妇出现胎膜早破的情况下,应该观察其是否发生了位难产,做到早发现和早处理,确保母婴安全?关键词胎膜早破位难产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1-006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程中胎儿位不正与产程进展的关系,探讨使用导乐球联合徒手旋转胎,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139例单胎位,分娩过程中发生持续性枕后(横)位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在活跃早期使用导乐球,适时联合手转胎术;对照组69例未加以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妇的耐受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诊断头位不正,适时使用导乐球并行徒手旋转胎,对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减少母儿损伤,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持续性枕后(横)位 导乐球 徒手旋胎头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位难产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助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再添加徒手旋转护理。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第二产程的时间长短差异;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中自然分娩的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患者的助产护理中给予徒手旋转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徒手旋转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偏瘫患者接受针联合体针方案进行治疗的具体操作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中风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根据接受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治疗方案为西药与针联合体针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完成疗程2星期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2.5%,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中风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偏瘫属于中风后常见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中风偏瘫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针、体针等治疗方案,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方案更具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 标签: 头针 体针 中风偏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针、项针合并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头针、颈针联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经洼田氏饮水试验与录像吞咽造影检查评估临床效果,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积分为(1.3±0.4)分,录像吞咽造影评分为(8.6±1.8)分,均显著好于治疗前,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项针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是以推广运用。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头针 项针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后功能锻炼在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36例下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18例,分别给予其术后常规护理与术后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经治疗与术后护理干预后,两组关节功能均有了一定恢复,且乙组术后2个月予3个月的Harris评分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甲组,且乙组术后MBI评分也显著高于甲组术后,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针对情况给予其术后功能锻炼,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术后 功能锻炼 髋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与位难产的关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86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6例足月无胎膜早破情况的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分娩方式、难产率、妊娠结局、产程时间及分娩出血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顺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难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率、产褥期感染率以及围生儿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产程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24h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与位难产之间有紧密联系,两因素相互影响,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胎膜早破所导致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胎膜早破 足月孕妇 头位难产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