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静脉输液制剂中采用不同配药方式对不溶性颗粒产生的影响。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300个静脉输液制剂均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调配,入组时间为2018年7月-2020年7月,分组方式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分别采用手工加工药物方式(对照组,n=150)及超净加药机药物配置方式(实验组,n=150)开展药物配置,分析药剂中的不溶性颗粒。结果 在非洁净治疗室环境下,实验组的15微米以上、5-15微米及5微米以下的不溶性颗粒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开展静脉输液制剂干预过程中,应用超净加药机进行药物配置,可降低药液中不溶性颗粒的数量。

  • 标签: 不同配药方式 静脉输液制剂 不溶性微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粒皮移植修复肥胖糖尿病下肢溃疡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的34例肥胖糖尿病合并足部溃疡的患者,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61~74岁,采用伤口清创或联合负压吸引联合微皮粒部位进行修复,记录其溃疡创面面积和取皮面积、微粒皮扩展比,评估其愈合率和愈合速率,同时评估创面的愈合质量和瘢痕形成情况。结果共34例患者创面面积平均为(42.7±31.2)cm2,取皮面积平均为(12.1±9.3)cm2,微粒皮扩展比为8:1~5:1,34例患者的一期平均愈合率为(92.3±4.7)%,联合VSD负压与未采用VSD负压吸引清创治疗愈合率和愈合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的近期创面的愈合质量的总体优良达到97.1%;半年后随访瘢痕形成轻度共19例(55.9%),中度为11例(32.3%),重度为4例(11.8%)。结论微粒皮移植修复肥胖糖尿病下肢溃疡创面具有愈合率高、愈合质量良好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粒皮 移植 肥胖 创面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髋关节骨折患者高凝状态与其外周血中微粒(microparticles,MPs)水平的相关性,探讨清除MPs纠正髋关节骨折患者中高凝状态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65例我院骨科急诊收治髋关节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女41例;年龄(75.6±9.8)岁(范围:58~9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转子间骨折38例,术前均摄X线片或行CT扫描确诊。同期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男8例,女12例;年龄(72.3±6.5)岁(范围:56~81岁)。实验及对照组均在清晨空腹下取2 ml抗凝全血,采用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对全血中提纯的微粒进行鉴定;全血差速离心获得无细胞血浆(cell free plasma,CFP)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中膜联蛋白-5(annexin V,AV)阳性MPs和来源于血小板AV+微粒(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PMPs)的数量及应用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凝血酶生成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评价高凝状态程度,对与高凝状态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测定MPs水平是否为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各样本CFP在过滤去除MPs前后的凝血功能。结果电镜下MPs形态呈现囊泡状,具有完整的双层膜结构,大小在100~1 000 nm范围内,并且形态不均一,有不规则囊泡状和圆形的囊泡状的大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可以看到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外周血中MPs大小为(239.7±4.0)nm;对照组MPs分布大小为(247.7±3.3)nm,且二者MPs直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骨折患者循环AV+MPs计数的平均水平为(564±171)个/μl,PMPs平均(326±104)个/μl,正常人群AV+MPs计数的平均水平为(252±82)个/μl,PMPs平均(192±41)个/μl,两者AV+MPs,PMPs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骨折患者ACT值平均水平为(324±94)s,而正常人群ACT平均水平为(535±76)s,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TT、PMPs、AV+MPs的水平可能是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V+MPs是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ACT间存在高度负相关(r=-0.822,P<0.05)。CFP测定凝血功能的结果为PT(10.8±0.46)s、APTT(30.6±1.56)s、Fib(3.08±0.36)g/L、INR(0.98±0.04)s、TT(19.3±0.62)s;而CFP滤除MPs后凝血功能PT(10.8±0.52)s、APTT(32.4±3.0)s、Fib(2.90±0.33)g/L、INR(0.99±0.05)s、TT(19.9±0.63)s,凝血功能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骨折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且AV+MPs水平是高凝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和ACT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并且MPs对经典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髋骨折 微粒体 组织学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摘要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分子,在调节机体稳态和细胞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生成H2S主要有三种酶:硫胱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硫胱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 γ-lyase,CSE)、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这些酶调节体内H2S的生成。机体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中CBS、3MST、CSE水平,这些酶的高低可引起神经的改变。这篇综述主要讨论了H2S及其激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另外也可能对神经系统疾病有良性影响,比如: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 标签: 硫化氢 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 硫胱醚β合酶 硫胱醚γ裂解酶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人胃黏膜细胞GES-1(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GES-1)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0,25,100,400,800和1600 μmol/L)的硫氢化钠(NaHS)分别作用于胃黏膜GES-1细胞24、48和72 h并按此分组,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细胞内H2S的含量。结果MTT结果显示,浓度为800 μmol/L的NaHS作用胃黏膜细胞GES-1 24 、48、72 h时,增殖率分别为(97.67±5.03)%、(77.66±3.51)%、(63.00±2.00)%。浓度为1600 μmol/L的NaHS作用胃黏膜细胞GES-1 24、48、72 h时,增殖率分别为(89.67±7.51)%、(70.00±4.00)%、(54.00±2.00)%。ELISA结果显示,当浓度为800 μmol/L的NaHS作用胃黏膜细胞GES-1 24、48和72 h时,GES-1产生的H2S浓度分别分别为(8.73±0.44)、(13.22±0.86)、(17.31±1.05)μmol/L。当浓度为1600 μmol/L的NaHS作用胃黏膜细胞GES-1 24 、48、72 h时,GES-1产生的H2S浓度分别为(13.15±0.46)、(19.01±0.28)、(22.68±0.65)μmol/L。统计分析显示,当浓度为800 μmol/L和1600 μmol/L的NaHS作用胃黏膜细胞GES-1时,48 h作用组和72 h作用组与24 h作用组比较,胃黏膜细胞GES-1增殖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胃黏膜细胞GES-1产生的H2S浓度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细胞的增殖与NaHS浓度呈负相关(r = -0.558,P<0.05),细胞产生的H2S浓度与NaHS浓度呈正相关(r=0.868,P<0.05),且细胞的增殖与细胞产生的H2S浓度具有负相关(r =-0.863,P<0.05)。结论浓度为800 μmol/L和1600 μmol/L的NaHS能诱导GES-1细胞产生H2S,抑制GES-1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

  • 标签: 硫化氢 硫氢化钠 胃黏膜细胞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肉芽组织下注射微粒皮浆对大鼠创伤性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选取60只SD雄性大鼠,于背部制作大小为3.0 cm×3.0 cm的创面,并将钢丝圈缝于创面内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一般创面组、慢性创面组和微粒皮浆组,每组各20只。一般创面组背部造成创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并常规换药;慢性创面组背部形成创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常规换药,并连续7 d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干预形成慢性创面;微粒皮浆组背部形成创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常规换药,连续7 d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干预形成慢性创面,取大鼠右大腿外侧皮肤制备微粒皮浆注射于肉芽组织下。造模完成次日开始观察创面情况,定为观察第1天。观察第7、14、21、28天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留取观察第14天的肉芽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下创面新生毛细血管分布情况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下CD31表达情况与微血管密度。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观察第14天,一般创面组创面明显缩小,慢性创面组皮肤爬伸不明显,微粒皮浆组创面大部分愈合;观察第28天,一般创面组剩余部分残留创面,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不明显,微粒皮浆组创面基本愈合。观察第14、21、28天,一般创面组愈合率分别为(51.09±0.94)%、(75.43±0.92)%、(86.51±0.57)%,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0.30±0.95)%、(35.59±1.18)%、(45.82±1.35)%,微粒皮浆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9.00±0.86)%、(64.62±0.15)%、(91.25±0.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993.60、6 475.02、9 984.47,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14天,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90、50.93,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21天,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90、116.10,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28天,慢性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3、94.29,P值均小于0.05)。观察第14天,创面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一般创面组可见少许新生毛细血管,慢性创面组未见明显新生毛细血管,微粒皮浆组其间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观察第14天,创面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31阳性表达呈棕黄色),一般创面组棕黄色的颗粒散在分布,慢性创面组棕黄色颗粒稀疏分布,微粒皮浆组可见大量棕黄色的颗粒分布。观察第14天,创面微血管密度比较,一般创面组、慢性创面组、微粒皮浆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49.20±17.96)、(37.32±9.57)、(64.93±20.29)个/视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9,P<0.05);慢性创面组创面微血管密度分别与一般创面组、微粒皮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11.50,P值均小于0.05)。结论微粒皮浆肉芽组织下注射可促进大鼠创伤性慢性创面血管增生,其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 标签: 大鼠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微粒皮浆 慢性创面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创面治疗(NPWT)技术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治疗糖尿病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15例Wagner分级2~3期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创面大小为2.0 cm×4.0 cm~6.0 cm×10.0 cm,清创后采用NPWT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治疗;3周后检测创面面积,观察创面缩小程度,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游离植皮或继续换药处理。随访3~6个月,观察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修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在治疗3周后观察到大量肉芽组织生长,创面面积较治疗前缩小(42.5±4.5)%,10例行植皮手术后创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1.5±1.8)d;5例创面在负压治疗后面积缩小直接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0.4±3.5)d。结论NPWT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修复糖尿病足慢性创面,能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的愈合,适用于Wagner 2~3期糖尿病创面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足 脂肪移植 负压创面治疗 慢性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新型阿霉素-壳聚糖乳酸盐纳米缓释载体用于骨肉瘤治疗研究。方法2%乳酸水溶液制备水溶性的壳聚糖乳酸盐,pH 5.0的反应体系中,壳聚糖乳酸盐与TPP以10:1的投料比制备载阿霉素的壳聚糖乳酸盐纳米微粒(ChLa-Dox NPs),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其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扫描电镜进行微观形貌学表征,ChLa-Dox NPs的生物学效应检测则通过缓释载体体外缓释动力学、MG63骨肉瘤细胞系细胞毒性实验、细胞迁徙能力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在pH 5.0及壳聚糖乳酸盐:TPP的投料比为10:1的反应条件下制备的ChLa-DoxNPs平均粒径为142.4±1.21 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14±0.01,Zeta电位为+29.2 mV。ChLa-DoxNPs在体外10h时阿霉素达到缓释平台期,缓释12 h内阿霉素累积释放率为(69.4±2.6)%;MG63细胞系骨肉瘤细胞模型实验中,空载纳米微粒组细胞存活率为92.36±3.17%,而不同载药量的ChLa-Dox NPs组具备显著的骨肉瘤细胞杀伤作用。相比空载体组,ChLa-Dox NPs对骨肉瘤细胞迁徙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促进骨肉瘤凋亡的发生[(凋亡率为(54.08±2.53%)]。结论经改良制备的载阿霉素壳聚糖乳酸盐纳米微粒符合抗肿瘤纳米载体的理化特性要求,生物相容性好,体外缓释动力学及抗骨肉瘤相关分子-细胞生物学检测表明其具备较好的阿霉素缓释特性,体外能有效的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徙并促进其凋亡,具有较明确的临床转化前景。

  • 标签: 骨肉瘤 多柔比星 壳聚糖乳酸盐 纳米微粒 缓释载体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4 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 观察组、 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2 例 。观察组采用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敷料覆盖削痂植皮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9.5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深度烧伤患者应用保湿性敷料覆盖肉芽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 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生物敷料 体微粒皮移植术 保湿性敷料 疗效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尽管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了深入理解,但国内外临床治疗中脓毒症的病死率仍未见明显改善。近年来,自噬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成为新的医学研究热点。自噬在脓毒症中可能通过清除病原微生物、中和微生物毒素、调节细胞因子释放等机制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在脓毒症时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及炎症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硫化氢(H2S)可通过多个信号通路激活自噬而发挥作用,如磷酸腺苷依赖性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TOR(PI3K/Akt/mTOR)、肝激酶B1/STE20相关衔接蛋白/小鼠蛋白25(LKB1/STRAD/MO25)和微小RNA-30c(miR-30c)等。本文就H2S通过影响自噬相关基因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对脓毒症肠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探讨H2S介导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在脓毒症肠功能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脓毒症 自噬 自噬相关基因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硫化氢 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津市不同警种公安民警进行唾液潜血(SOB)和口腔挥发性硫化物(VSCs)两项指标的检查,了解民警的牙周健康状况,探索针对不同警种民警切实可行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于天津市公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天津市各区县公安民警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388例(包括6个警种)。以SOB试纸检测SOB,口气测量仪检测口腔中的VSCs水平,比较不同警种公安民警的SOB、VSCs阳性率。结果不同警种公安民警的SOB阳性率、VSCs阳性率、SOB与VSCs双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OB与VSCs阳性主要发生于刑警、交警和治安警3个警种。结论不同警种公安民警因工作性质、精神压力等不尽相同,其口腔卫生健康状况亦不同,医务工作者应根据不同警种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公安民警对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识。

  • 标签: 牙周病 公安民警 唾液潜血 挥发性硫化物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纤维树脂夹板在处理前牙外伤固定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年龄在 13-50 岁(排除乳牙滞留情况)的前牙牙脱位病例资料,随机均分为两组: A 组(实验组)采用超强玻璃纤维树脂夹板固定脱位牙, B 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牙弓夹板固定。两组患者固定 1 周、 4 周(拆纤维带时)和拆后 3 个月复查,评估两种固定术的疗效,及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 舒适性、美观性、疼痛 等的出现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A 组治疗成功率 97.1% , B 组治疗成功率 88.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A 组的牙周情况、患者的舒适性、美观性均较 B 组的好。 结论 玻璃纤维树脂夹板在处理前牙外伤的固定中疗效佳,对外伤牙影响小,对牙周组织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玻璃纤维树脂夹板,前牙外伤,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巯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thiol,PEG-SH)修饰的GNPs/miR-29纳米微粒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PEG-SH修饰的GNPs/miR-29纳米微粒,检测紫外吸收光谱、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选取15只成年雄性SD大鼠,以改良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在脊髓损伤区域分别植入人工合成的miR-29和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采用凝胶电泳法分析miR-29表达的稳定性。取SPF级SD乳鼠10只,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使用Nestin、GFAP及NSE抗体鉴定细胞。以CCK-8法检测人工合成的miR-29、PEG-SH GNPs及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对神经干细胞活性、增殖的影响。将人工合成的miR-29、PEG-SH GNPs及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1周,观察神经元突起的密度、长度及数量。结果PEG-SH修饰的纳米金呈棕红色;透射电镜下为均匀分布的球形;紫外吸收光谱呈现单峰波,在523 nm附近出现吸收峰值;Zeta电位随PEG-SH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峰值为(22.5±5.2) mV;粒径随PEG-SH含量增加早期迅速达峰值后下降维持至稳定水平。脊髓损伤区域植入miR-29及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0~6 h,人工合成的miR-29组可见清晰的表达条带,但12~24 h表达条带迅速消失;PEG-SH GNPs/miR-29微粒组,始终能观察到清晰的表达条带。接种细胞第1、3、5、7天,miR-29组OD值分别为0.34±0.17、0.78±0.31、1.28±0.68、1.64±0.38,与DME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NPs组、PEG-SH GNPs组以及PEG-SH GNPs/miR-29组的OD值与DMEM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G-SH GNPs/miR-29纳米微粒组神经元突起的密度为(56.38±3.65) μm2、长度为(78.25±3.72) μm、数量为(356±34.52)个/1 000倍视野,均大于miR-29组[分别为(12.53±3.26) μm2、(11.35±3.36) μm、(158±32.85)个/1 000倍视野]、PEG-SH GNPs组[分别为(14.12±3.45) μm2、(12.56±3.57) μm、(160±32.52)个/1 000倍视野]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0.25±3.52) μm2、(9.35±3.28) μm、(152±32.28)个/1 000倍视野],但与胎牛血清组[分别为(56.48±3.56) μm2、(76.85±3.65) μm、(350±35.26)个/1 000倍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SH修饰的GNPs/miR-29纳米微粒具备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对miR-29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效应。

  • 标签: 肽类 迟效制剂 支架 干细胞 微RN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不敏感型川崎病中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小儿川崎病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外周静脉血中CECs、EMPs及IL-6、TNF-α的水平,同时在疾病各个时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动态监测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情况。根据研究对象对IVIG敏感程度,选取IVIG不敏感型川崎病9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8例IVIG敏感型川崎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病程中出现CALs与否分为CALs组5例、NCALs组4例,总结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急性期、亚急性期CECs、EMPs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观察组与对照组CECs、EMP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在亚急性期CECs、EMPs、IL-6、TNF-α水平略低于急性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以上指标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观察组CECs与IL-6、TNF-α呈正相关(r=0.691,P<0.01;r=0.584,P<0.01);观察组EMPs与IL-6、TNF-α呈正相关(r=0.714,P<0.01;r=0.799,P<0.01)。(4)观察组中CALs组急性期及亚急性期CECs、EMPs、IL-6、TNF-α水平均高于同期NCA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两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VIG不敏感型川崎病患者CECs、EMPs水平变化与全身中小血管炎密切相关,考虑外周静脉血CECs、EMPs检测可能有助于对川崎病患者出现IVIG不敏感的早期预测,有助于对IVIG不敏感型川崎病患者疗效评估及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判断。

  • 标签: 川崎病 IVIG不敏感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微粒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应用明胶海绵微粒肝动脉化疗栓塞(GSMs-TACE)联合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肝癌合并Ⅱ、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GSMs-TACE联合肝移植的7例肝癌伴Ⅱ或Ⅲ型癌栓受者。术后结合肿瘤标记物、影像学检查、术后并发症、生存时间综合评估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中位随访24个月,受者术前平均行介入的次数为1.5次,术后无胆瘘、腹腔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动脉狭窄、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所有受者GSMs-TACE术后肿瘤及癌栓均有不同程度坏死;5例受者GSMs-TACE术后甲胎蛋白较术前下降,7例受者异常凝血酶原较术前下降。7例受者目前均存活,1年存活率为100%,1年无瘤生存率为71.4%。2例受者出现肺转移,复发时间分别为4个月与10个月。结论GSMs-TACE联合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受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肝移植 肝癌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高静止压力下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血管组织贴块法分离兔胸主动脉VSMC并于100 mmHg静止压力下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培养液含0.2%胎牛血清(FBS)但不含NaHS,10%FBS组及NaHS组(培养液含10%FBS且含50mmol/L NaHS)。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检测VSMC的增殖,并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VSMC的内源性胱硫醚-γ-裂解酶(CSE)、钙调蛋白(Calmodulin,p-CaM /CaM)、CyclinD1蛋白水平。结果与10%FBS组相比,NaHS可显著抑制100 mmHg压力下兔VSMC的增殖(0.50±0.03比0.26±0.03,P<0.05)。相比于对照组,10%FBS组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21±0.10比0.33±0.04,P<0.05),p-CaM、CylinD1二者表达显著增加(0.23±0.04比0.86±0.04与0.22±0.03比1.19±0.06,P<0.05)。与10%FBS组相比,NaHS组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0.33±0.04比1.11±0.11,P<0.05),而p-CaM、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0.86±0.04比0.26±0.05与1.19±0.06比0.51±0.03,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通过细胞内CSE/硫化氢信号通路抑制高静止压力下的兔VSMC增殖可能与p-CaM与CyclinD1表达抑制有关。

  • 标签: 硫化氢 增殖 钙调蛋白 CyclinD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释放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69例,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组48例和对照组2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监测,监测结束后进行静脉取血;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微粒,流式细胞仪分析患者血中内皮微粒的水平;生化全项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并分析OSA患者LDL-C水平与内皮微粒的相关性。结果OSA患者LDL-C水平为(2.6±0.6)mmol/L,高于正常对照组(2.2±0.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9,P=0.041)。对照组老年人的内皮微粒水平为(19.6±7.8)×10-6个/L,老年OSA患者的内皮微粒水平为(28.2±12.2)×10-6个/L,老年OSA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水平较对照组老年人明显增多(t=-3.164,P=0.003);OSA合并LDL-C水平升高患者内皮微粒水平为(39.3±12.6)×10-6个/L,较单纯OSA患者内皮微粒水平(28.2±12.2)×10-6个/L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9,P=0.006)。OSA患者LDL-C水平与内皮微粒水平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497,P=0.032),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压、血糖等与内皮微粒水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OSA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的释放水平较正常人增高,LDL-C浓度升高能够进一步促进OSA患者内皮微粒的释放。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脂蛋白类,LDL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微粒皮和Meek微型皮片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Meek micrografting、bur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微粒皮、Meek植皮、烧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3月20日公开发表的有关微粒皮和Meek微型皮片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为首次手术后的植皮成活率、一期愈合率、手术耗时、手术治疗费用以及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4.0统计软件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82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包括接受微粒皮移植治疗的微粒皮组患者410例和接受Meek微型皮片移植治疗的Meek微型皮片组患者411例。纳入的15项研究偏倚风险均不确定。与微粒皮组比较,Meek微型皮片组患者植皮成活率和一期愈合率均明显升高,相对危险度=0.76、0.66(95%置信区间=0.66~0.88、0.50~0.88,P<0.01);手术治疗费用明显降低,标准化均数差=3.19(95%置信区间=1.36~5.01,P<0.01);手术耗时、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标准化均数差=6.05、2.39、2.35(95%置信区间=3.66~8.44、1.43~3.35、2.03~2.68,P<0.01)。亚组分析显示,微粒皮联合异体皮移植可能是手术耗时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耗时、手术治疗费用、创面愈合时间合并效应量结果稳定性好。一期愈合率和手术治疗费用存在发表偏倚(P<0.01),植皮成活率、手术耗时、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结论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中,Meek微型皮片移植与微粒皮移植相比可提高植皮成活率和一期愈合率,缩短手术耗时、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烧伤 皮肤移植 治疗结果 微粒皮 Meek微型皮片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抗原猪腹膜替代异体皮作为载体的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例移植以异体皮为载体的微粒皮患者纳入异体皮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5.4±2.2)岁],将12例移植以脱抗原猪腹膜为载体的微粒皮患者纳入脱抗原猪腹膜组[男6例、女6例,年龄(32.1±4.8)岁]。伤后3~7 d,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进行切痂、头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记录2组患者微粒皮扩展比、白蛋白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植皮区感染面积百分比、微粒皮成活率及换药次数。对数据行t检验。结果脱抗原猪腹膜组患者微粒皮扩展比为14.8±0.6,与异体皮组的13.5±0.6相近(t=1.531,P>0.05)。2组患者白蛋白应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相近(t=0.027、1.121,P>0.05)。脱抗原猪腹膜组患者植皮区感染面积百分比[(8.5±1.2)%]明显低于异体皮组[(18.1±0.6)%,t=7.593, P<0.01],微粒皮成活率[(82.5±1.1)%]明显高于异体皮组[(72.5±0.6)%,t=8.689, P<0.01],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异体皮组(t=4.743,P<0.01)。结论与异体皮相比,脱抗原猪腹膜为载体的微粒皮移植可减少创面感染面积,提高微粒皮成活率,减少换药次数,是一种较佳的微粒皮载体。

  • 标签: 烧伤 皮肤移植 微粒皮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