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和聚凝胺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比较。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纳入1542例输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应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观察组,n=771)与聚凝胺交叉配血(对照组,n=771),对不同交叉配血试验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微柱凝胶交叉配血结果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聚凝胺交叉配血结果,(p<0.05)。结论:用微柱凝胶和聚凝胺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比较,前者比后者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结果直观,扫描后可长期保存,适合手工操作、半自动和全自动,灵活方便。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将60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探讨分析将PCR检验和细菌培养应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工作开展的意义。方法: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该时间段内收集我院中6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验,分别采用细菌培养与PCR检验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感染状况以及感染特征。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PCR检验的诊断准确率相较于细菌培养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后显著存在(P<0.05)。结论:针对女性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后,可以发现女性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相对来说较高,而在针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时,将PCR技术应用于患者的病情诊断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确定患者的病情状况,使后续的治疗工作更为顺利的开展。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细菌性阴道炎 真菌性阴道炎 清洁度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阴道细菌检验的过程中实施细菌培养及PCR检验检验的价值和有效性。方法:针对本院妇科收治的实施妇科阴道细菌检验的患者9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020年2月~2022年6月),分别为95例患者实施PCR检验(研究组)、细菌培养(参照组)进行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检验价值。结果:研究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参照组(P=),且研究组对于各类细菌的检出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的诊断过程中实施PCR检验的诊断价值高于细菌培养,且操作便利能为疾病的确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达到预期的诊断目的。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镜检和胶体金在疟疾寄生虫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疟区发热患者66名,均进行血样涂片制作以及血样留存处理,采用镜检和胶体金对全部血样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而言,发现镜检对于疟疾的敏感度为95.31%,特异度为93.94%,漏诊率为4.69%,错诊率6.06%;胶体金的敏感度为92.19%,特异度为90.91%,漏诊率为7.81%,错诊率9.09%。结论:镜检与胶体金对疟疾的诊断均有较好效果,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结合诊断的疗效更好。

  • 标签: 疟疾 疟原虫 镜检法 胶体金法 临床适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血常规检验的96例患者(2021.2-2022.6),以采血方式不同为分组依据,随机分配为2组,各48例,末梢采血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静脉采血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结果: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血红蛋白指标、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平均体积指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穿刺时间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所展现出来的应用价值明显好于末梢采血,检测结果稳定性及准确率高,可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刍议PCR检验与细菌培养的应用对提高阴道细菌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随机抽取了110例阴道细菌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分组分为实验组55例与参照组55例。其中实验组实行PCR检验而参照组采用细菌培养,重点对比两组的检验效果。结果:(1)实验组与参照组致病菌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参照组检验灵敏度、特异度相比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细菌检验中PCR检验的应用可提高致病菌检出率,而且检验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阴道细菌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诊断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9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细菌培养,研究组应用PCR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阴道细菌整体检出率和不同类型细菌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阴道细菌整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杆菌、加特纳菌等细菌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R检验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整体和具体类型细菌的检出率更高,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PCR检验 细菌培养法 诊断准确率 不同类型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筛查HIV抗体的效果。方法:择取104例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疑似HIV感染患者,时间区间在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所有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以金标准检测结果为参考。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后的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漏诊率。结果: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后,化学发光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95例,漏诊患者有1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86例,漏诊患者有10例。化学发光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且漏诊率低(P<0.05)。结论: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HIV抗体筛查时,运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均可起到筛查效果,但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更能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HIV抗体筛查 阳性检出率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细菌检查中细菌培养与PCR检查的检验效果。方法:阴道细菌受检者取样74例,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02月给予细菌检查,分别应用细菌培养(n=37,参照组)和PCR检查(n=37,实验组),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实验组阳性检出率97.30%,比参照组81.08%高,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查中,PCR检验阳性检出率更高,临床检验效果更佳,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检验效果 检查方法 阴道细菌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采血、末梢采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择选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之间填写自愿参与研究报告单并展开健康体检的100例进行分析,血常规受检中,末梢采血的一组视为对照,静脉采血的一组视为观察,对比两组WBC (x109/L)、MCHC(g/L)、Hct、PLT (x10*/L)、RBC (x102/L)、Hb (g/L)指数差异。结果:观察组PLT (x10*/L)、RBC (x102/L)、Hb (g/L)指数偏高,WBC (x109/L)、Hct指数偏低,MCHC(g/L)数值相似无明显差异,(P

  • 标签: 静脉采血法 末梢采血法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800例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进行抗核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采用蛋白印迹诊断的正确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采用蛋白印迹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都优于间接免疫荧光。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疑似患者,采用蛋白印迹准确率更高,更能够帮助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法 蛋白印迹法 抗核 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CP和PBL的教学效果分析。方法:研究选取在我院实习的120例护士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习过程中观察组应用CP教学法,对照组应用PBL教学法。结果:分别对理论和操作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操作考核成绩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教学与 PBL教学在心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都比较好,能有效地提升临床护理专业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但与 PBL方法相比,CP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CP法教学 PBL法教学 心内科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尿液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尿液样本并将其96份,均分为三组,分别实施尿液干化学检验、尿沉渣检验及联合检验措施,观察三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及白细胞阳性率。结果:联合检测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措施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液干化学检验 尿沉渣检验
  • 简介:摘要心电图记录每一心动周期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因图形多变,快速而准确地判读存在一定难度。我们基于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电图分析方法——"STQRA分析",它是一种以临床诊断重要性为基础的方法。掌握此方法有助于快速判断急危重症、提高心电图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分析方法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磁共振的相位对比成像是一种无创的血管成像方法,能够对人类体内的流体动力的信息进行评估。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检查中广泛应用。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检测的设备硬件性能,后期处理软件以及可视化工具在不断发展。本文中主要讲解磁共振相位对比成像的研究情况。

  • 标签: 磁共振 相位对比法 成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岐轩脉肇始于内经阴阳脉,以双手阴阳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太过不及脉揭示人体阴阳气血之“独”,由诊“独”之性质、部位、虚实来探查人体之病因、病位、病理。

  • 标签: 岐轩脉法 阴阳 气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效果,探讨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2011年7月至2019年8月,20例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完成矫治术,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手术方式:A组心脏上翻,12例;B组心内,8例。比较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ICU滞留、机械通气、术后天数以及术后吻合口流速等数据。结果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ICU滞留和机械通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B组[(14.7±2.9)天对(16.1±6.2)天,P<0.05],A组术后吻合口流速>120 cm/s者显著多于B组(7例对1例,P<0.05)。A组住院死亡2例,B组无住院死亡。18例生存患儿顺利出院,均定期随访,随访10~96个月。B组1例术后2个月死于误吸,余无死亡。随访超声心动图示均无吻合口流速增快。结论心脏上翻和心内法治疗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入路无显著差异,但心内原位吻合,术后肺静脉梗阻概率低,可以优先选择。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下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林路径表结合回授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受患者病情危重、失联等因素影响,对照组配合完成研究55例,观察组配合完成研究57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55.37±8.67)岁;观察组男26例,女31例,年龄(54.21±7.73)岁。对照组采用回授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华林路径表结合回授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出院前4 h进行抗凝认知水平测试,出院1个月后进行自我管理水平测试,分析两组患者结果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4 h抗凝认知水平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8.9%(45/57)比61.8%(34/55)],出院1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水平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5.4%(43/57)比54.5%(30/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抗凝认知水平总优良率、自我管理水平总优良率均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华林路径表结合回授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充分发挥高效护理叠加效应,显著提高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华法林路径表 回授法 抗凝认知水平 自我管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体表触诊和超声双平面对环甲膜定位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接受颈部超声检查的受试者107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使用超声观察颈部气道结构,选取超声下可清晰显示环甲膜结构的受试者,分别由耳鼻喉科医师使用体表触诊、超声科医师使用超声双平面对环甲膜中点位置定位。使用直尺测量两种方法定位之间的距离,将受试者分为准确组(两点间距≤3 mm)和差异组(两点间距>3 mm)。使用超声测量环-甲间距(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距离)、环甲膜-皮肤间距(环甲膜中点与皮肤间距离),使用直尺测量平视时颈部长度、仰头时最大颌下间距。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定位方法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选取清晰显示环状软骨和环甲膜的受试者104例。2组性别比例、BMI、环甲膜-皮肤间距、颈部长度、最大颌下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9.091,P<0.001)、BMI>28.0 kg/m2(OR=11.214,P=0.001)、环甲膜-皮肤间距增大(OR=5.649,P=0.015)为两种环甲膜定位方法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肥胖(BMI>28.0 kg/m2)、环甲膜-皮肤间距增大是超声双平面与体表触诊法定位环甲膜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存在上述因素者,建议使用床旁超声定位。

  • 标签: 环状软骨 超声检查 体表触诊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乳香、没药的差异性。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炮制法的乳香、没药,考察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粒度大小3个因素对DSC试验条件的影响,并在该条件下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乳香、没药进行差热图谱扫描、分析;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20批乳香、没药进行扫描与对比分析。结果得到DSC试验的最佳条件:升温范围30~600 ℃,升温速率30 ℃/min,粒度100目。乳香、没药的DSC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在297 ℃附近只有乳香各炮制品出现吸热峰,没药各炮制品此温度区间无特征峰;二者在326 ℃放热峰位置接近,但焓值差异较大;100 ℃附近的吸热峰位置和峰形大小接近。FT-IR图谱显示,波数2 925、1 710、1 454、1 371、1 242、1 029 cm-1乳香、没药均出现吸收峰,强峰位置相近。没药波数1 029 cm-1的特征峰强度较乳香特征峰大。结论乳香、没药的DSC谱图存在明显差异,特征峰数量不同,焓值不同;乳香、没药FT-IR谱图二者差异较小,采用DSC鉴别树脂类中药材优于FT-IR,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量热法,差式扫描 谱学,傅里叶变换红外 中药鉴定 乳香(中药) 没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