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与现代主义框架下,中国微电影创作呈现出草根派、主流商业派、学院派三分天下的局面.在资本的诱导下,草根微电影和学院派微电影很容易湮没在商业主流微电影的洪流中遁入“失我”状态.其中,一部分学院派微电影创作者试图挣脱资本的束缚,自觉担负着重建微电影价值体系的重任,而学院派的初始阶段——学院微电影正是其中的一支.当前中国院微电影呈现出“稚真与青春”的笔调,彰显了不以资本为主导的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但也面临亟待突围的瓶颈.

  • 标签: 学院微电影 价值体系 人文精神
  • 简介:通过梳理新中国前课程的分合嬗变,有助于理清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发展脉络,加深理解学前课程的改革进程,把握学前课程的精神与价值,以资幼教实践的历史镜鉴。

  • 标签: 分科课程 整合课程 嬗变
  • 简介:李瑞清(1867—1920)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江西抚州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 标签: 近现代教育 中国学 书法家 手迹 现代美术教育 高等师范教育
  • 简介:校办工业:中国校勤工俭学的脊梁叶仓庚至1993年底,我国校办工业已有9万多个,虽只占校办产业总额的12%,但产值和利润均超过校办产业总产值和利润的2/3,因此,它的发展在校办产业中举足轻重。校办工业不光发展快,而且门类齐全,生产的产品涉及教学仪器、...

  • 标签: 中国学校 校办产业 校办企业 教学仪器 企业竞争 轻工纺织
  • 简介:一、什么是学校美术教育学校美术教育应该指在学校的公共空间——包括中小学、大学中实施的美术教育.但更多的是指在中小学实施的以培养国民美术素养为目的的美术教育。这类美术教育的目的性区别于专业美术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性.也不同于校外机构进行的以培养专业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

  • 标签: 美术教育 学校 新中国 述略 教育培养 公共空间
  • 简介:为了应对转型时期给学校德育的挑战,党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德育政策的应对;德育理论研究也形成了大量可喜的成果;在简述了新德育课程的基本结构以后,从德育管理体制、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网络德育、德育审美化、德育评价、民工子弟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德育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作了回顾。论文提出,在德育经验的理论提升、理论的实践影响力、主导价值观教育、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我国德育发展之现实困境和乐观前景做了宏观分析。

  • 标签: 学校德育 转型时期 德育政策 德育课程 德育创新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起留学热潮,越来越多的学生前往西方国家学习交流,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初高中生。很多家长在中学时期便将孩子送出国门,这个选择真的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吗?文章针对这个问题,初步分析了中国生留学之得失。

  • 标签: 学生 出国 留学 得失
  • 简介:1.引言《英语测试与中国生》一书是由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华人语言测试专家LiyingCheng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学家AndyCurtis编著,联合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语言测试专家们共同撰写的一本论文集。自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以来,考试就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 标签: 中国学生 英语测试 香港中文大学 述评 语言测试 教育学家
  • 简介:郭沫若(1892-1978),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 标签: 中国学 近现代 手迹 书法 《女神》 中国新诗
  • 简介:研究中溯本求源,写作中脉络清晰;探索中史论结合,论述中善于创新;撰制中虚实相兼,设计中可操作性强,是编撰的基本特点;上述特点使这本书在学报编辑学的研究领域中具有创新和突破的意义.

  • 标签: 《中国学报编辑学导论》 系统研究 创新 高校 可操作性
  • 简介: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政治家,倡导维新变法。光绪进士。曾任吏部主事、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

  • 标签: 中国学 近现代 手迹 书法 维新变法 师范学堂
  • 简介:2016年9月,《中国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这为学生成长发展立起了“标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标签: 学生发展 素养 中国 社会发展需要 成长发展 关键能力
  • 简介:1997年4月、日本爱知大学正式成立了现代中国系(日文名称为“现代中国部”).这是日本国内第一个以“中国”命名的院系,同时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创举。

  • 标签: 日本 爱知大学 现代中国学部 汉学研究
  • 简介:中国习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刘岳雄一学习科学,是在80年代的中国兴起的。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创举。自有人类,就有学习。有人认为,人有五项基本需要:衣、食、住、行、学。离开学习,就没有人类的进化和生存;离开学习,就没有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振兴;离开学习,就没有个...

  • 标签: 学习科学研究 学习指导 学习学 学习教育 学法指导 学习规律
  • 简介:少年中国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社团,先是由王光祁提议的。王光祁是四川温江县人,1914年到北京进入中国大学学习法律,1918年6月初毕业后担任成都《群报》和《川报》驻北京记者。他联络同乡曾琦、周太玄等人,以“少年意大利党”、“少年德意志党”为榜样,筹备组织少年中国会,当时他们都没有名气,故请求李大钊参与发起。

  • 标签: 少年中国学会 德意志 李大钊 曾琦 成立 “五四”时期
  • 简介:黄侃(1886-193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史学家。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

  • 标签: 中国学 近现代 手迹 书法 语言文字学家 文史学家
  • 简介: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江苏南京人,原籍浙江嘉兴。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曾任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 标签: 中国学人 书法手迹 学人书法
  • 简介:缪凤林(1899年-1959年),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学衡派代表人物之一。字赞虞,浙江富阳人。1919年夏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与陈训慈、张其昀均为柳诒徵高足。

  • 标签: 中国学 近现代 手迹 书法 1959年 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