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正>罗马朗吉弩斯(公元213—273年)在《论崇高》一书中,以大自然为出发点,以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海洋、火山、日月星辰为例,论述了大自然的崇高。他认为,在整个宇宙中,凡是“使人惊心动魄的”、“肃然起敬畏之情”的“不平凡的、伟大的”、“奇特的东西”,叫做崇高。这种观点,对后代美学家的崇高论影响很大。柏克、康德的崇高论,即滥觞于此。英国美学家柏克(亦译博克,1729—1797)在《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一书中,对于崇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说:“崇高作为崇敬的原因,总是发生在庞大而可怕的对象

  • 标签: 康德 朗吉弩斯 哲学探讨 尼罗河 博克 多瑙河
  • 简介:当今的世界是变化太快,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流行”的东西很多。比如,流行歌曲、流行色、流行款式等。衣服有流行色,近来人的头发也出现了“流行色”。本来全是清一色的黑头发的中国人,却也突然在头顶上呈现出了“五彩斑烂”。“流行”的东西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应接不暇。

  • 标签: 体育运动 营养需求 身高 家庭教育
  • 简介:李青松先生的文学有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主题不仅永恒,而且无比庞大,因为它涵盖了人类古往今来的命运。青松先生企图破解如此坚硬的主题,并以文字与之搏斗,显现了稳健而超拔的理性与感性。

  • 标签: 人与自然的关系 敬意 崇高 理性与感性 主题 先生
  • 简介:崇高”的意义在美的客观事物经人类的审美感受而养成崇高的感情,进而找到人生的目的:立下伟大的抱负,做出伟大的事业。崇高的感情是与崇高的思想和崇高的想象三者相联系的。思想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二者借想象来表现并与读者产生共鸣。

  • 标签: 朗吉努斯 审美感受 贺拉斯 古代文论 文论史 心象
  • 简介:我们在西方最高理论的语境和视点的观照下,来考察中国文化中的崇高现象及相关论述就会发现: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大”与西方美学范畴里的崇高是相通的、一致的,按照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分类,中国的“大”主要属于数量的崇高或象征型的崇高,即一种静态的、观照的崇高。而在中国早期的神话中却充满了抗争的,力量的或实践的崇高。另外,中国的阳刚美及其壮美感同西方的崇高美及其崇高感在审美心理上也有重合及相通相似之处。

  • 标签: 崇高 中国文化 西方美学 阳刚美 崇高美 崇高感
  • 简介:有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主张“远离崇高”。人们喊“理解万岁”已经很多年,对于英雄人物的崇高品德——尤其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那些主张“远离崇高”的人,却总是难以理解。看完了电影《孔繁森》,他的“观后感”竟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这样屈待自己,光为别人玩命,图个啥呀?”在这种人的心目中,“崇高”等于“傻冒”;“奉献”等于“吃亏”;“为国为民”等于“屈待自己”。因此,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他们很能“豁了出去”,甚至敢在歪门邪道上铤而走险。遇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强奸妇女,只要不

  • 标签: “吃亏” 强奸妇女 为国为民 英雄人物 观后感 无私奉献
  • 简介:2008年5月21日,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仅九天,是全国哀悼日。在北京景山后街一个部队小院门前,没有彩旗和鲜花,也无鞭炮和锣鼓,己退休并常以一名普通老兵自居的贺茂之,少有地穿上少将戎装,带领几名工作人员郑重地挂上由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牌号:走进崇高研究院,他率领大家面朝西南方向肃立,为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恭恭敬敬地鞠躬致哀,又领着大家一起诵读了走进崇高研究院的院训、院风、工作要求……

  • 标签: 研究院 贺茂之 汶川特大地震 将军 2008年 中央军委
  • 简介:3.怪诞作为内容丑恶、形式滑稽的审美对象,1.怪诞是滑稽的丑恶,怪诞引发的快感都与丑恶、滑稽密切相关

  • 标签: 怪诞美学 研究兴起 美学研究
  • 简介:处身于万花筒似的变幻莫测的世界,心被妄想所吞没,总想独辟蹊径地抹点精彩,让世人过目不忘。这就是他,1867年诞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阿格琴托城的路易吉·皮蓝德娄的艺术的一生。还在大学时代,他就以游荡于梦幻边缘的几部诗集,献给了喧嚣的世界。可惜的是,大学生过分张扬的大呼小叫,马上被世界的喧嚣所淹没了。在1892年他进入25岁的时候,和真实主义流派的理论家卡普安那的结识,使这位写了几部诗集的大学生由诗歌转向了小说,而且从此成为真实主义流派的一员,而且初期创作就以西西里

  • 标签: 西西里岛 路易吉 皮蓝德娄 大学时代 下层人民 卡普
  • 简介:怪诞审美形态由丑恶和滑稽两种成分构成,怪诞的美学价值理论,提出了怪诞审美形态特征理论

  • 标签: 怪诞美学 研究兴起 美学研究
  • 简介:英国当代最重要的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在一个从战后哑然失声的悲观时代向聒噪的后现代社会过度的年代.开辟出了一道独特的戏剧风景,一幅被现代文明扭曲却无法抹灭的人性写真。自从1958年4月28日哈罗德·品特的第一部戏《生日派对》在剑桥上演,一个月后又在伦敦公演开始,应该如何评论品特及其作品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剧评界和观众。困惑不解的人们通常以一句“品特是个荒诞派剧作家”含混概括,以回避探究其模糊的戏剧内涵。学术评论界对他亦是始终评说不一.

  • 标签: 品特 罗德 怪诞 诺贝尔文学奖 学术评论 后现代社会
  • 简介:<正>中国文化史上有许多可以称之为“怪才”的个体和趣味相投的怪诞群体。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逍遥自在的庄子们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薄名教、任自然”的嵇康、阮籍,后世“怪才”也代有辈出,明清之际,又有李贽以其“童心”本色表现其充满冲突与失衡的人格力量,而多才多艺的徐文长也因政治迫害狂而自杀九次,最终写出“如寡妇之夜哭”的鬼文,郑板桥在民间的种种传奇早足以塑造出一个捉摸不透的“半仙”形象,“一官归去来,三绝诗书画”的人怪、艺绝都是标准人辈无法步其后尘的。至于怪诞的群体,魏晋有“竹林七贤”,拈花微笑整日隐逸山林,以一种超然的高蹈在

  • 标签: 狂士 人格力量 怪才 隐士 道德相对主义 自杀
  • 简介:大雪纷飞,破旧仓库里穿得单衣薄衫哆哆嗦嗦的四个男人都在翻口袋。“还有多少钱?”有人问。一毛,四毛……最后一个钢销儿落到桌上,叮当一声,砸痛四个男人的心。“只有六元一分!”桌面上的钱数了几遍,一点没错。

  • 标签: 高中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我的情感与祖国的尊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带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深圳蛇口工业区。而此时,蛇口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有血性,有着共同理想和创业激情的'垦荒者'。他们把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为追赶目标,决心在蛇口这个地方建设梦寐以求的'理想国'。等我抵达的时候,蛇口到处是鲜嫩的草地和青翠欲滴的绿树,造型别致漂亮的生活区楼房,一排排与以往不同的标准厂房和宽敞的道路。不知是谁

  • 标签: 崇高使命
  • 简介:最近读晚清史,觉丁宝桢让人敬佩。慈禧太后身边的第一红人和心腹安德海,借同治大婚采办龙衣之名率一干人下江南。一路狐假虎威,大肆索贿,弄得地方鸡犬不宁。船到山东,巡抚丁宝桢命人抓住了安德海,以祖制"太监不准出京"的罪名,先斩后奏将小安子及随行者全部杀了。殊不知"辛酉政变"中,安太监为慈禧除掉肃顺可是立下了大功,丁省长打狗不看主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至今读来仍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 标签: 丁宝桢 辛酉政变 安德 晚清史 大婚 肃顺
  • 简介:<正>恶搞,又称Kuso文化,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恶作剧自古有之,但当它插上IT技术的翅膀,再驶上网络传播的高速公路,便一发不可收拾。近来,恶搞之风越刮越猛,恶搞作品也像彗星一样一再出现,奥运吉祥物福娃、歌曲《吉祥三宝》、超女等纷纷中招。恶搞的对象早已超出文娱圈,公众人物、普通大众以及各种影音图像作品,甚至舞蹈《千手观音》,无不惨遭恶搞。如果说2005年最火的互联网词汇是PK,那么2006年很可能非"恶搞"莫属。前不久召开的第12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记者联谊会,是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有史以来第一次邀请全国30余家媒体共聚一堂召开圆桌会议。这意味着,高高在上的央视终于"高处不胜寒",放下姿态,开始探讨全民娱乐路线了。会议上,一名来自四川的老记者激动不已。他在会议上大声说,从业15年以来第一次像个人一样和央视官方代表坐在这里谈话,并能吃点水果。记者们唏嘘不已。可是最让记者吃惊的是,央视这次居然拿出胜过陈凯歌的气度,当场播放了一个已经在网络上流传,并对电视大赛策划人进行

  • 标签: 陈凯歌 千手观音 奥运吉祥物 一发不可收 互联网文化 文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