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肝胆外科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在我院 201 9 年 7 月至 20 20 年 6 月选定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 44 例,根据抽签法将以上患者分组,观察组 22 例(展开针对性预防护理)及对照组 22 例(展开常规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明显观察组各项情况、术后静脉发生率均更加理想,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开展针对性预防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静脉形成,护理效果理想。

  • 标签: 肝胆外科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 40例作为该次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静脉形成、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在术后静脉形成上,观察组出现 1例,发生率 5%,对照组出现 4例,发生率 20.0%,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较低。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为( 13.2±2.4) d,对照组为( 20.4±3.4) d,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较短。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结论: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显著,即可显著减少其发生率,还可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术后康复,并能提升其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观察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并发静脉时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护理办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入我院就诊治疗的 40 例妇科肿瘤并发静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结果: 40例妇科肿瘤手术治疗后并发静脉的患者经抗凝溶栓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后,病情均有效改善,血栓消失。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易并发静脉,所以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关预防,配合有效的护理,提高静脉治疗效果,构建随访机制,消除相关致病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水平。

  • 标签: 妇科肿瘤 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临床特点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预防产后下肢静脉 措施以及相关护理 。方法: 筛取 于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 在 我院生产 的产妇 60 例,将其分为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 给予综合性护理 ,对两组产妇 的静脉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分别为 33.3% 和 6.7% , P < 0.05 。结果: 综合性 护理的方法 对于产后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有着积极的效果 ,可以广泛 实践 应用。

  • 标签: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文章对气压泵治疗预防静脉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之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研究,共有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预防静脉的方法。将这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还给予气压泵治疗预防静脉,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脉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之前,观察组共有3例患者检查出栓子,检出率为7.5%,观察组中共有4例患者检查出栓子,检出率为10.0%,治疗前两组患者栓子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一周之后,对照组中共有18例患者检查出栓子,检出率为45.0%,观察组中共有6例患者检查出栓子,检出率为15.0%,治疗一周后观察组患者栓子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气压泵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栓预处理在AngioJet血栓清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急性期单侧髂股静脉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术前经腘静脉置鞘小剂量溶栓药物预处理是否可进一步提高AngioJet血栓清除效率。结果经预处理后,实验组术中即时血栓清除率较对照组高(Z=2.446,P=0.014),血栓抽吸时间更短[(289.1±57.9) s比(342.3±75.2) s],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降低更少[(7.2±2.4) g/L比(11.4±2.1) g/L];术后随访3、12及24个月静脉通畅率无差异,远期静脉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无差异。结论经腘静脉置鞘小剂量溶栓药物预处理,可提高术中即时血栓清除效率,有效减少血栓抽吸时间及红细胞破坏。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瘫痪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在 2019年 4月到 2020年 3月开展本次研究,期间选取我院部分瘫痪患者 100例作为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随机置入完成分组。 常规、实验组接受常规、血栓预防护理。 回顾性总结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栓发生风险。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 结论:为瘫痪患者提供基于下肢静脉形成危险因素的护理控制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综合预后水平,值得普及。

  • 标签: 预防护理措施 瘫痪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 要 :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资料随机抽取本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70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分析对象,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研究对比。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CDFI)模式检查出的下肢静脉患者 70 例的检查效果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式能够准确给出下肢静脉的影像,同时拥有可重复、无创口等优势,同时可以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所呈现出的图像作为科室临床诊断的效果判断参考。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形成(DVT)被认为是继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疾病之后的第3大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及时准确地诊断DVT对正确治疗和改善DVT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超声、X线静脉造影和CT静脉造影在临床上仍广泛使用,但由于其技术本身存在的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医生诊断DVT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所具有的高分辨率成像、高信噪比和多参数扫描等优势而成为DVT临床诊断技术影像学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对这些临床常用及最新发展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作系统概述。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DVT)的效果。方法共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即控制应激源,为患者寻找社会支持,患者肢体先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互结合,过渡到离床活动等。比较两组的DVT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身体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DVT、患肢肿胀、患肢疼痛、皮肤颜色变化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4.286、4.043、5.192、4.320;均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原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t=14.741,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37,P<0.05)。结论康复护理是积极预防卒中偏瘫患者发生DVT的最好措施,不但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更有利于患者病症的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即是指静脉液于下肢静脉之中凝结,导致血液运行障碍,所引发的肢体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以及体征。该病是妇产科手术之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并发症。由于下肢静脉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平添患者痛苦的同时,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幅提高,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对于下肢静脉的认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加强对于下肢静脉的预防也就至关重要。

  • 标签: 产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在妇科肿瘤并发静脉护理中的应用措施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 53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26例,观察组 27例。予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予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住院时长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自理能力评分、住院时长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通过对妇科肿瘤并发静脉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科肿瘤 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骨科病人手术之后发生下肢静脉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期间在河北省地区市医院实施骨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标准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晚期肺癌合并静脉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本科接诊老年晚期肺癌合并静脉病患58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满意度等指标。结果:针对SS-QOL评分,研究组干预后(231.42±8.69)分,比对照组(184.72±11.57)分高,P<0.05。针对满意度,研究组100.0%,优于对照组82.76%,P<0.05。结论:于老年晚期肺癌合并静脉中运用综合护理,利于满意度的改善,生命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生命质量 老年晚期肺癌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和非血栓疾病患者的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差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下肢静脉形成患者252例及非血栓性疾病患者212例,收集各组的临床资料,测量所有患者的ATⅢ活性,比较两组间ATⅢ活性的差异。结果静脉组ATⅢ活性(IU/dL)为85.16±15.58,非血栓疾病组为87.92±19.09,两组AT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研究未发现静脉组及非血栓组ATⅢ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静脉患者测量ATⅢ活性可对抗凝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血酶Ⅲ 抗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静脉的有效性和弊端。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次发现急性下肢静脉的患者共213例,其中逆行置管溶栓(CDT)组(150例),单纯抗凝组(63例)。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6个月的髂股静脉通畅度、12个月PTS情况、静脉瓣膜反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CDT组对于髂静脉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凝(P=0.011),但对于股腘静脉与单纯抗凝无差异(P>0.05)。逆行置管溶栓对于股总静脉的效果在中央型优于混和型(P<0.0 001)。相应的,CDT组6个月的髂静脉通畅率高于单纯抗凝组(P=0.002),而股静脉通畅率两组间无差异(P>0.05)。CDT组PTS发生率以及重度PTS的发生率均低于抗凝组(P<0.0 001),但轻中度PTS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DT组12个月的静脉瓣膜反流情况与抗凝组相似(P>0.05),但生活质量要高于抗凝组(P<0.0 001)。结论逆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静脉对于髂静脉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置管困难、对静脉瓣膜损伤等原因,对于累及股腘静脉血栓,如无特殊情况,建议将逆行置管溶栓作为次选方案。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逆行置管 单纯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