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是一部学术创新之作。它首次从学术层面对“多彩贵州”内涵做了系统梳理,提出了“四色构成”说、石头钥匙根本说、山地文化本性说等理论观点,对贵州打造文化强省、整合旅游资源、构架文化经济支点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 标签: “多彩贵州”文化蕴含研究 “四色构成”说
  • 简介:张穆《蒙古游牧记》是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北方边疆史地的上乘之作。为了更好地记述内外蒙古各地的地理和历史变迁,阐明各种地名和人名的异同,书中采用自注的方法将大量的材料置于注文中,既保证了正文的简练通畅,又能很好地保留史料,深化观点,使自注与正文互为呼应,相得益彰。

  • 标签: 张穆 《蒙古游牧记》 自注
  • 简介: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躬耕走笔,辛勤劳作,对我们的历史,对我们的文明,对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在寻找、挖掘、整理,然后再行考证,解读,阐释,但是我们在挖掘、阐释的时候似乎经常是忘却了一个重要的使命……即整个史学的历史和现实使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以史为鉴,也就是建立在历史的反思功能以及新的发现基础上的历史观的突破,并以历史的延续性保障一个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这应该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并不断地发展自己的重要人文动力。

  • 标签: 游牧文明 历史学 文化遗产 以史为鉴 人文动力 《游牧文明史论》
  • 简介:朱大可的职业身份,多元而斑驳:学者、批评家、小说家。我甚至还要加上诗人两个字。作为一个语言的炼金术士,朱大可对汉语的提纯与密炼,比很多中国诗人更为娴熟。他对汉语有着深入骨髓的情欲。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位汉语诗人对母语应该产生的依恋,然而,这种依恋却罕见地融入一位批评家的书写血液。

  • 标签: 小说家 评论 嬉戏 游牧 文化 职业身份
  • 简介: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一提起阿拉伯半岛,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那星星点点的绿洲,还有头顶方巾放牧着驼、羊的贝都因人。的确,贝都因人是阿拉伯半岛的古老民族,自古以来,他们都是以游牧为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成群的驼、羊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同时,又是他们财富与地位的象征。阿拉伯半岛干旱、炎热、少雨的恶劣气候条件,铸就了贝都因人勤劳、勇敢、慷慨、好客的性格。随着阿拉伯半岛石油资源的开发,为阿拉伯半岛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也必然影响和改变贝都因人原有的生活方式。现今,绝大多数的贝都因人,都已逐步放弃了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转而定居于城市。他们在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的绿洲。

  • 标签: 贝都因人 阿拉伯半岛 现代化建设 游牧生活 游记
  • 简介:米格尔·安杰尔·里奥斯的视频短片中出现的动物和玩具的有趣形象影射了复杂的社会现实,为拉丁美洲的暴力与贫困成因提供了间接的思考。去年秋天,在坦佩的亚利桑那州国家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米格尔·安杰尔·里奥斯"内陆"装置艺术调研展开幕时。

  • 标签: 游牧民族 游戏 艺术博物馆 亚利桑那州 社会现实 贫困成因
  • 简介:2008年1月,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由竹子建造的建筑结构在墨西哥城揭幕,它就是“游牧博物馆”。该馆占地5130m2,几乎相当于墨西哥城中心广场50%的临时性建筑结构,同时也是全拉美最大的一座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加拿大艺术家格雷戈里,科尔伯特的杰作。

  • 标签: 墨西哥城 博物馆 游牧 竹子 建筑结构 中心广场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0
  • 简介:逐水草而居虽然是草原民族的基本游牧方式,是历史时期草原民族通行的逐水草游牧方式,游牧是草原民族基本的经济生活方式

  • 标签: 历史时期 方式初探 时期草原
  • 简介:摘要游牧式生产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构件,以其经济、安全、环保、高效等优点,受到建筑市场的广泛关注。深圳龙岗区宝荷路某9栋高层住宅项目,采用预制构件+铝模+爬架+BIM技术组合施工工艺,结合本次施工特点,详细介绍游牧式生产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构件施工过程及防裂措施。

  • 标签: 预制外墙构件 经济 安全 环保 高效 防裂措施
  • 简介:静子的诗歌跟她的美丽是成正比的。一般而言,一个美丽的女人很难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主要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因为偏爱美丽而宠坏了她们的智慧。静子对待诗歌的态度是令人十分敬畏。我认识静子许多年,竟然很久以后才知她喜爱诗歌。她常常坐于我们之侧,跟我们一起谈茶聊天,说到诗歌时,她则安静地坐着,洗耳恭听我们海阔天空。

  • 标签: 诗歌 牧歌 守望 诗集 简评 游牧
  • 简介:今年以来,贵南县在继续实施农牧区安居工程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按照中央扶持、省财政补助、群众自筹的办法,启动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计划到2013年解决森多、塔秀、过马营三个牧业乡镇2790户一万三千多人的定居任务,分别占全县总牧户和总牧民的50.5%和41.3%,其中今年投资1300万元,完成260户1300人游牧民定居建设任务。

  • 标签: 牧民定居 游牧生活 告别 青海 经济社会发展 安居工程
  • 简介:<正>我国蒙古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游牧文化。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一定的客观地理环境,这种环境为塑造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提供了内在的物质基础。蒙古高原地处内陆,受季风影响小,气候寒冷,宋彭大雅《黑鞑事略》记云:“其地气候寒冽,无四时八节,四月、八月常雪”“其地草五月始青,八月又枯”。游牧民族是缺乏地域观念的民族,对于他们来讲,马背就是家,哪里有水草,哪里就是他们的天下,他们经常处于一种高度“游离”的状

  • 标签: 蒙古族 游牧文化 萨满教 习俗 新郎 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