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在腹主动腔内隔绝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所收治的共计26例行腹主动腔内隔绝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划分为接受普通护理管理的13例对照组,以及接受综合护理的13例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了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只接受了普通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两组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且采用了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是明显更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两组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至行腹主动腔内隔绝术患者群体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缓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应用价值优秀。

  • 标签: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综合护理 住院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主动夹层动脉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主要围绕我院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依照纳排标准的要求筛选出其中的38名患者开展临床护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在治疗期间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和理念对患者进行管理)和干预组(在治疗期间采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干预)。结果:本研究发现,相对于一般组患者来说,干预组中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明显较好,整体感受较好(P<0.05)。结论:主动夹层动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治疗中需要重视患者之间的个体化差异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护理干预的开展,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情况的掌握程度更高,从而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分析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腹主动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安全性、情绪、睡眠质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20例腹主动疾病患者,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均行腔内隔绝术治疗。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睡眠 情绪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标准开放-腔内血管杂交手术(hybrid open-endovascular repair,HOER)与Viabahn开放性血运重建术(Viabahn open revascularization technique,VORTEC)+HOER手术治疗胸腹主动(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1例进行了标准HOER手术和12例进行了VORTEC+HOER手术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VORTEC+HOER手术组术中肾缺血时间显著低于标准HOER手术组[(9±3) min比(15±6) min,P<0.05]。标准HOER手术组术后第一天血清肌酐升高程度显著高于VORTEC+HOER手术组[(1.68±0.79) µmol/L比(1.05±0.06) µmol/L,P<0.05]。标准HOER手术组中5例发生了急性肾损伤(5/21,24%),而VORTEC+HOER手术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0/12,0)。结论TAAA杂交手术中运用VORTEC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术中肾缺血时间和术后血清肌酐的升高程度,从而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瘤,胸 主动脉瘤,腹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弹力蛋白酶灌注法构建小鼠腹主动模型,为腹主动形成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用C57BL/6野生型小鼠构建猪胰蛋白酶(PPE)灌注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Saline)进行灌注,灌注后14天解剖比较腹主动直径的变化,HE染色并测量腹主动管腔直径,弹力板染色观察腹主动壁弹力板的破坏情况,TUNEL法来评估动脉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通过猪胰蛋白酶(PPE)灌注法成功构建了小鼠腹主动模型,术后14天成率100%,建模后小鼠腹主动直径明显增加,高于Saline对照组(P<0.05);PPE组观察到主动壁弹力板拉直、变薄,并出现中断现象;PPE组TUNEL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Saline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蛋白酶灌注法能够较为稳定地构建腹主动模型,我们在模型中观察到腹主动壁中层弹力板的破坏及细胞凋亡过程的上调。为更进一步研究腹主动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小鼠模型 猪胰弹性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主动开放手术(OSR)与腔内修复手术(EVAR)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腹主动患者118例,其中男102例、女16例,年龄(70.5±9.6)岁。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OSR组23例和EVAR组95例。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生活习惯、合并症、体最大径、复杂颈形态等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3)术后定期复查CT血管成像(CTA),观察有无再干预、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移植物感染、各型内漏等发生。结果OSR组和EVAR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VAR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OSR组,分别为(141.15±22.97) min与(242.79±29.41) min、(34.32±16.08) mL与(443.93±109.58)mL、(14.26±3.34) h与(52.25±12.05)h、(4.07±0.63) d与(6.48±0.83)d、(21.88±1.78) d与(24.44±2.4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19、17.881、14.978、15.532、4.745,P值均<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获随访1年,除EVAR组2例出现轻微Ⅱ型内漏外,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主动的OSR和EVAR均能取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与OSR相比较,EVAR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禁饮食、卧床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腔内修复 人工血管嵌入式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开窗主动腔内修复术在近肾型腹主动假性动脉中的应用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5例近肾腹主动假性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入路、体外开窗技巧、主体支架半释放装置制作、随访资料等。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体外开窗腹主动假性动脉腔内修复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改装时间50~120 min;隔绝动脉手术时间75~210 min。术后随访15~42个月,目前5例患者支架稳定,未出现支架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针对原发病因药物治疗,控制良好。结论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治疗近肾型腹主动假性动脉,具有微创、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优势,近中期疗效好。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主动脉,腹 开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西藏高原腹主动患者外科开放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确诊为腹主动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5例主动破裂保守治疗患者均死亡。8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者随访中5例最终死于动脉破裂。3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7%,输血率为11.4%,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患者随访2个月至5年,3例死亡。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西藏地区,传统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腹主动的安全、有效的手段。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血管外科手术 预后 危险因素 西藏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腹主动(AAA)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对数据库编号GSE47472和数据库编号GSE57691两个AAA转录组测序数据合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得到差异基因,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中心基因,两者取交集得到差异中心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建立小鼠AAA模型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差异中心基因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正态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共筛选出745个差异表达基因,建立16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中心模块包含119个基因,取交集后共得到60差异中心基因。对差异中心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示AAA中平滑肌增殖分化功能和细胞黏附功能相关基因低表达。低表达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为钙黏着蛋白-2(CDH2),(钙黏着蛋白-13)CDH13,整合素相互作用蛋白-2(FERMT2),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层黏蛋白α5(LAMA5),进行qPCR验证其表达差异显著性。相对表达倍数分别为FERMT2=0.31 (t=2.454,P<0.05),ROCK1=0.22(t=3.686,P<0.05),LAMA5=0.45(t=3.168,P<0.05),CDH13=1.36(t=0.103,P>0.05),CDH2=1.71(t=0.702,P>0.05)。结论FERMT2、ROCK1、LAMA5低表达可能通过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异常参与AAA形成。

  • 标签: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腹主动脉瘤 黏附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球囊交替封堵联合腔内人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在破裂主动(rAAA)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62±5)岁(范围:46~88岁)。体最大径(65.2±10.5)mm(范围:47.3~100.5 mm),均为肾下型rAAA。患者均在急救绿色通道流程下应用肾下和肾上主动双球囊交替封堵联合腔内人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技术成功完成腹主动腔内修复术(EVAR)。收集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救治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主动支架形态、内漏发生率、分支支架通畅率及支架感染率。结果28例患者术前准备时间(45.5±8.5)min(范围:20~100 min),手术时间(100.0±15.5)min(范围:85~210 min),ICU停留时间(7±2)d(范围:1~17 d),住院时间(13.5±2.5)d(范围:5~43 d)。手术救治成功率为92.9%(26/28);死亡2例,1例死于术后多灶性腔隙性脑梗塞并发消化道大出血,1例高龄(84岁)患者因术前腹主动破裂出现大量腹水,术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中肾上主动球囊阻断时间(13±2)min(范围:12~30 min)。22例术中腔内注射纤维蛋白黏合剂(14±2)ml(范围:6~28 ml)。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57.1%(16/28)。26例存活患者术后随访(30±3)个月(范围:13~48个月),3年随访率为69.2%(18/26),随访期间患者主动支架均在位良好,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内漏发生率为11.5(3/26);术后36个月18例患者均无内漏发生,肾动脉、髂动脉分支支架通畅率为88.9%(16/18);术后支架感染率为7.7%(2/26),分别为术后1个月和6个月各1例,予长时间强化抗感染治疗后均康复。结论在规范急救流程下,rAAA患者在EVAR术中采用双球囊交替封堵配合术中腔内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射的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内漏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中长期效果良好。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动脉瘤,破裂 双球囊 纤维蛋白黏合剂 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腹主动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所收治的共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COOK-ZFEN定制支架治疗短颈腹主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按短颈腹主动及COOK-ZFEN定制支架标准纳入的5例接受开窗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短颈腹主动患者,年龄(69±11)岁,开窗支架定制时间4~6周,腹主动最大直径(60.8±14.0) mm,平均肾下颈直径(26.0±2.6) mm,平均锚定区长度(6.4±2.2) mm。技术成功率100%,中位随访时间6.8个月。术中无内脏血管丢失及支架移位,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其他重大并发症。内漏情况:单纯Ⅱ型内漏3例,少量单纯Ⅲ型内漏1例,4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内漏消失,1例合并Ⅱ型漏和Ⅲ型漏,所有患者内脏血管及分支支架均通畅。结论定制开窗支架治疗短颈腹主动是安全可行的,中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支架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不同放射影像学,对于主动夹层动脉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6年-2021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主动夹层动脉患者开展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5T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对最终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以心血管造影结果为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一致性进行比较发现,多层螺旋CT相比较1.5T核磁共振有更加准确的显示率。结论:对主动夹层动脉患者来说,实施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要高于1.5T核磁共振,但实际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 1.5T核磁共振 动脉瘤 放射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不同放射影像学,对于主动夹层动脉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6年-2021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主动夹层动脉患者开展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5T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对最终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以心血管造影结果为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一致性进行比较发现,多层螺旋CT相比较1.5T核磁共振有更加准确的显示率。结论:对主动夹层动脉患者来说,实施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要高于1.5T核磁共振,但实际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 1.5T核磁共振 动脉瘤 放射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不同放射影像学,对于主动夹层动脉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6年-2021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主动夹层动脉患者开展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5T核磁共振、多层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对最终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以心血管造影结果为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一致性进行比较发现,多层螺旋CT相比较1.5T核磁共振有更加准确的显示率。结论:对主动夹层动脉患者来说,实施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要高于1.5T核磁共振,但实际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多层螺旋CT 1.5T核磁共振 动脉瘤 放射影像学
  • 简介:摘要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例腹主动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Ⅱ型内漏行腹腔镜下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及骶正中动脉结扎的腹主动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手术细节及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失血200 ml,术中成功使用止血夹双重结扎发自体前壁的肠系膜下动脉、2对发自体后壁的腰动脉以及1根发自体后壁的骶正中动脉。住院期间无血制品使用,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内包含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的三期CT增强扫描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腔内均未见造影剂显影。说明采用腹腔镜技术结扎肠系膜下动脉、腰动脉及骶正中动脉处理EVAR术后Ⅱ型内漏是有效、安全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开窗型支架腔内治疗近肾腹主动的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作用。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近肾腹主动患者,分为对照组(28名)和研究组(29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手术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3.1%(27/29)显著高于对照组78.6%(22/28)。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开窗型支架 腹主动脉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主动夹层动脉病人采用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术疗法,以探究其手术的护理与配合效果。方法:本次6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治疗的主动夹层动脉病人,所有的研究者均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观察病人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总结。结果: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术中加强手术护理与配合,60例病人均已顺利完成手术且效果较好。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主动夹层腔内隔绝术疗法应用于主动夹层动脉病人的治疗中,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与配合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分布在血管外膜周围,并与外膜直接接触。PVAT内含有多种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心血管疾病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PVAT的功能障碍会影响腹主动(AAA)的多种发病机制。本文将就PVAT简介、PVAT内主要细胞构成、PVAT与AAA发病相关机制展开综述。

  • 标签: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腹主动脉瘤 血管外膜 炎症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A型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58例TEVAR术后再发A型夹层患者的资料。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57.0±6.7)岁(范围:31~71岁)。术后再发A型夹层距TEVAR的时间[M(QR)]为37 d(72.8个月)(范围:1 h至14年)。48例急诊手术,9例亚急诊手术,1例转运至手术室途中因夹层破裂死亡。57例手术患者均行主动根部处理。54例于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全弓置换,3例(年龄>65岁)于浅低温下行弓部去分支吻合+升主动置换+弓降部覆膜支架植入术。结果手术时间(445±32)min(范围:382~485 min),主动阻断时间(103±19)min(范围:89~133 min),心肺转流时间(189±27)min(范围:162~221 min),术中出血量(665±343)ml(范围:450~1 750 ml)。术后ICU停留时间5(6)d(范围:2~27 d),术后住院时间14.0(4.5)d(范围:2~36 d)。死亡3例,包括严重脑部并发症2例,严重肝功能不全合并消化道出血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0.5~7.0年,1例术后3个月发生左冠状动脉吻合口漏,行再次手术,2例再次行胸腹主动置换,其余患者CT血管造影未见吻合口漏和支架扭曲膨胀不全。4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术后2年突发脑梗死。结论TEVAR术后再发A型夹层多数与支架移植物相关,积极的外科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 血管内手术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