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中枢性阵发位置性眩晕(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CPPV)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探讨CPPV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C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6、14、7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眼震特征、伴随的其他中枢眼动异常、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头部相对于重力变化时均表现出短暂的眩晕和诱发的眼震,但眼震的特点不符合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眼震的典型特征。3例患者行复位治疗均无效,并且都伴有视眼动系统异常的体征或其他中枢系统症状。MRI、PET-CT、血生化结果证实了病因分别为慢性出血、炎症和副肿瘤小脑变性。3例患者虽病因不同但病变部位均涉及中枢速度存储机制(velocity storage mechanism,VSM)。结论VSM破坏,导致反馈性旋转信号修正通路受损,头位相对于重力发生变化时呈现CPPV的临床表现。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电图描记术 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室上速心电图特点及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4~2015年18例室上速患儿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特点并根据心电图特点选择不同药物治疗。结果将室上速分为O-AVRT、A-AVRT属于AV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AT(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前4种均为折返机制所致,最后一种为自律性增高所致,针对不同类型室上速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阵发性室上速 治疗体会
  • 简介:<正>常见的阵发心动过速有两种:即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它们的心电图表现是不相同的。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房性心动过速和交界性心动过速,由于这两者的心电图图形很相似,有时比较难区别,所以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它的特点,我们在上一期已经作了介绍,这一期我们将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一帧阵发室性心动过速

  • 标签: 阵发性心动过速 交界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尽管对阵发心房颤动的认识已增加了不少,但是对自然状态下发作的阵发心房颤动的触发方式的细节研究还是少之又少。通过对其相关心电图特征的研究以更好的了解阵发心房颤动的发生。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阵发房颤的疗效。方法对38例阵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每天80mg,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9.5%和84.2%;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7%和73.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房颤患者能够降低房颤、房早、房速的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缬沙坦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采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对比的方法对普罗帕酮治疗阵发心房颤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方法就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阵发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40例,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得出普罗帕酮治疗阵发心房颤动的效果。结果根据治疗结果观察,在24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转复时间明显要少,而且观察组的心室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要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虽然普罗帕酮与胺碘酮都对阵发心房颤动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相比于胺碘酮来说,普罗帕酮的治疗效果更加的理想,其能够快速以及高效的恢复患者心率的平稳,及时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07-02
  • 简介:目的对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2例患者,其中102例为男性,160例为女性。年龄为219~83岁,平均年龄为(46.9±8.2)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为原发性良性阵发位置眩晕,56例为继发性良性阵发位置眩晕。结论良性阵发位置眩晕患者具有其特殊的、差异化的临床特征,应当对其临床特征加以认识及把握,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适的治法,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
  • 简介:目的研究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有效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2014年9月-2018年8月本院门诊接诊的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病患98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甲组和乙组(n=49)。甲组实行耳石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乙组实行常规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比乙组的83.6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充分了解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病患的既往病史,仔细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表现,可对其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待确诊后,采取耳石手法复位与药物联合疗法对患者进行施治,能够取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征 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或住院确诊并经复位治疗痊愈的BPPV患者1046例。所有患者于2015年12月进行随访以了解预后状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BPPV多见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女男比例为2∶1。②BPPV复发率为27.20%,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伴有梅尼埃病的患者复发的风险是不伴有梅尼埃病患者的15.567倍(P<0.001);有偏头痛的患者复发的风险是没有偏头痛的患者的3.003倍(P<0.01);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患者复发的风险分别是不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的1.554倍和1.457倍(P<0.05)。结论BPPV多见于中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受累半规管中后半规管型BPPV占绝大多数。梅尼埃病、偏头痛、高血压、高脂血症可能为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征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阵发房颤首次射频消融治疗对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5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阵法性房颤患者,在Ensite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32例成功维持窦律(维持窦律组),18例复发(复发组)。维持窦律组左房从38.3mm降至34.2mm,与射频消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左房从38.6min升至39.1mm,但与射频消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能明确逆转左房重构。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左房大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超声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46例阵发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高血压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使用心脏超声检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左房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室间隔/左室后壁、E/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使用超声诊断具有很好的效果,对患者的心脏结构形态改变具有很好的了解,可以获取其生理指标改变情况。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