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沈晓丽 许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 出生缺陷防控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儿童器官功能衰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原发性及继发性气道问题直接影响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中危重症儿童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软式支气管镜作为PICU危重症患儿气道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的重要方法,需要规范、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配合。本文将对PICU中行软式支气管镜操作术前、术中、术后的医护配合进行探讨。

  • 标签: 软式支气管镜 围手术期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部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20日至3月19日武汉雷神山医院B2病区ICU收治的5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入ICU时均接受肺部CT及肺部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数据: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白介素6、静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肺部超声评分,并将CT与超声图像进行对比。记录患者入ICU后28 d内存活情况及存活患者的ICU住院天数。结果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与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白介素6呈正相关,与静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均<0.01);以肺部CT图像为金标准,肺部超声诊断肺部疾病的准确性为90.3%(542/600)、敏感度为87.1%(316/363)、特异度为95.3%(226/237);入ICU 28 d存活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与ICU治疗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肺部超声应用在ICU治疗的COVID-19患者中,与肺部CT一致性高,能有效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炎症状态、肺部顺应性及预测患者预后,可作为在ICU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必要监测方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部超声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危险因素及MRC肌力评分量表评分(MRC评分)与肌电图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机械通气≥7 d且进行MRC评分的患者,按照MRC评分分为ICU-AW组(MRC评分<48分)及非ICU-AW组(MRC评分≥48分)。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相关危险因素、MRC评分、呼吸支持方式、实验室检查结果、肌电图检查结果、ICU-AW相关治疗、转归及ICU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ICU-AW的危险因素;并分析ICU-AW患者MRC评分与肌电图的特征。结果最终共60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ICU-AW组17例,非ICU-AW组43例。单变量分析显示,入ICU 1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脑钠肽(BNP)、血尿素氮(BUN)及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在ICU-AW组与非ICU-AW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分):21(18,25)比18(15,22),SOFA评分(分):7(5,12)比5(3,8),BNP(ng/L):364.3(210.1,551.2)比160.1(66.8,357.8),BUN(mmol/L):9.9(6.2,17.0)比6.0(4.8,9.8),有创机械通气比例:88.2%比46.5%,均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17例ICU-AW患者平均MRC评分为(33±11)分,表现为肢体无力呈对称性,且以近端肢体无力为主。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ICU-AW患者神经传导检查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可有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检查提示运动单位电位(MUP)面积增加、时限延长及大量自发电位。预后评价显示,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中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更多(70.6%比11.6%),ICU住院时间更长(d:57±52比16±8),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也更多(58.8%比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ICU-AW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入ICU 1 d内高APACHEⅡ、SOFA评分,高水平BNP、BUN,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有关,但以上因素并非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ICU-AW患者MRC评分特征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以近端肢体无力为主;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表现为CMAP和SNAP波幅降低,可出现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检查提示MUP面积增加、时限延长及大量自发电位。

  • 标签: ICU获得性肌无力 危险因素 MRC评分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意外伤害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意外伤害收住PICU的患儿。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其阈值。结果(1)意外伤害患儿253例,占同期PICU住院总数的5.2%。男137例(54.2%),女116例(45.8%),平均中位年龄45(19,96)个月。前3位病因依次为坠落伤82例(32.4%)、交通意外70例(27.7%)、异物39例(15.4%)。死亡22例,病死率8.7%。(2)死亡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低于存活组(P<0.05),总住院时间较长(P<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 Ⅲ)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血乳酸明显升高(P<0.001),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低于存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均<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PRISM 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RISM Ⅲ评分预测意外伤害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87(95%CI 0.976~0.999,P<0.001),阈值11分,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7%;血乳酸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 0.810~0.961,P<0.001),阈值为3.1 mmol/L,敏感度85.7%,特异度77.3%;凝血酶原时间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30~0.941,P<0.001),阈值为13.9 s,敏感度86.6%,特异度72.7%。结论近3年本院PICU收治意外伤害主要为坠落伤、交通意外和异物损伤。入院时PRISM 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意外伤害 病死率 死亡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为PICU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2—11月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初步构建各级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10个地区不同三级甲等医院的26名具有儿童重症工作背景的护理专家进行3轮咨询,完成指标筛选与构建、确定权重,确立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3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96.15%、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90、0.9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0、0.154、0.403。最终确立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90项。结论构建的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PICU护士的选拔、培养及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护理管理研究 岗位胜任力 分层培养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简易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查阅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衡水地区二级以上医院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CRKP与非CRKP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患者来源,入ICU 24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ICU住院期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有创操作情况,送检病原学培养时的合并症、近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CRKP感染高危因素,建立早期预测模型。结果共有6所医院7家ICU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543例纳入分析,CRKP感染136例(25.05%),非CRKP感染407例(74.95%)。感染部位前3位分别是呼吸道、泌尿道和血液,感染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P=0.004)。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OR=1.33,P=0.020)、外院转入(OR=1.04,P=0.030)、普通病房转入(OR=1.23,P=0.030)、APACHE Ⅱ评分(OR=2.14,P=0.020)、SOFA评分(OR=2.34,P<0.001)、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高(OR=5.09,P<0.001)、留置导尿管(OR=2.55,P<0.001)、有创机械通气(OR=2.39,P=0.030)、血管活性药物(OR=3.17,P=0.010)、近10 d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OR=3.26,P=0.010)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7.36,P<0.001)是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上述危险因素累积≥4个时,曲线下面积为0.78,预测CRKP感染的敏感度为71.32%,特异度为76.9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简易预测模型有助于基层医院早期识别CRKP感染高危人群,为早期及时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 标签: 交叉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合并OSA者所占的比例较高,考虑与OSA本身合并症较多、OSA易引起高碳酸性呼吸衰竭、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ICU患者的体位、OSA本身的高凝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关于这部分患者转归情况的研究结果尚有争议。对疑诊OSA的患者需及早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正确识别与睡眠呼吸障碍有关的呼吸衰竭,有助于后期的精准施治和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产儿出生时由于缺乏肢体力量,常呈现出不良的姿势,阻碍自我调节。合理的体位支持是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重要保护因素。本文从早产儿体位支持的意义、作用、方法、辅助用具、评估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构建早产儿体位支持的标准和规范提供依据。

  • 标签: 婴儿,早产 发育支持护理 体位支持
  • 简介:摘要获得性衰弱在ICU患者中较为常见,不仅会导致患者康复延迟、病死率增加,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持续数月至数年的严重后遗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获得性衰弱的风险因素,实现早期预警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对获得性衰弱发生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对获得性衰弱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研究大部分局限于危险因素探讨,风险预测模型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风险防控及相关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推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应用以及风险预警措施的研究和落实。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衰弱 获得性肌无力 风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在陪护期间的真实体验,为管理者制订护理对策提高家属的应对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家属进行深入访谈,借助Nvivo11软件管理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产生4个主题:坚守与不放弃,坚守是缘于对医护的信任与肯定、不放弃是因难以割舍血脉亲情、坚持是因病友点亮生的希望;情感体验的时机性变化,急救期:对抢救无措和期待病情稳下来,并发症高峰期:理解疾病特点和关注治疗进展,稳定期:对预后不确定和渴望情感陪护;面对未来的无力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消极体验和积极感受并存,在疾病不同阶段的陪护体验和需求呈动态变化,根据患者家属认知和需求,探索发展姑息医学,从积极的视角挖掘家属潜能提升应对能力,是维持家属稳定心理健康状态的途径之一。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家属 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新生儿败血症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抗生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最常应用的处方药。目前全球范围NICU普遍存在抗生素过度使用和耐药菌泛滥现象,导致患儿各种近、远期并发症风险明显增加,迫切需要采取有计划、有条理的抗生素管理措施。本文结合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倡导建立由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与抗感染相关专业参与的多学科团队,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措施的持续改进,遏制NICU多重耐药菌的泛滥趋势,降低耐药菌感染造成的新生儿近期和远期不良结局,实现优化抗生素管理的目标。

  • 标签: 抗菌药 多重耐药菌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血固定器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RICU住院治疗的4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登记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垫腕枕定位、棉签按压止血方式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研究组患者采用自制采血固定器进行采血。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用时、采血操作用时、一针穿刺成功率;对两组患者住RICU期间动脉采血部位的血液外渗、穿刺局部瘀斑、皮肤牵拉疼痛等穿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共采血2 110次,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血1 079次和1 031次;研究组患者的穿刺用时、采血操作用时分别为(2.46±0.38)min和(5.53±0.9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02±0.43)、(6.06±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74%(1 033/1 079),高于对照组的82.93%(855/1 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血液外渗、穿刺局部瘀斑、皮肤牵拉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50%(27/1 079)、4.45%(48/1 079)、7.32%(79/1 079),均低于对照组的17.26%(178/1 031)、16.10%(166/1 031)、28.81%(297/1 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RICU桡动脉采血操作中应用采血固定器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节约采血操作时间,并可减少穿刺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科 采血固定器 桡动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768例脓毒症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分为肿瘤相关脓毒症组(135例)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633例);前者又根据肿瘤类型分为血液系统肿瘤组(80例)、实体瘤组(43例)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组(12例)。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主要治疗措施和住院病死率差别。结果768例脓毒症患儿中,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135例,占17.6%。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消化道感染比例[43.0%(58/135)比28.6%(181/633),χ2=10.718,P=0.001]、血液感染[29.6% (40/135)比17.1%(108/633), χ2=11.297,P=0.001]、皮肤软组织感染[22.2%(30/135)比4.1%(26/633), χ2=54.013,P<0.01]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患儿入PICU后首次血红蛋白[71(61,83)比106 (92,116) g/L, Z=13.594, P<0.01]、白细胞计数[1.4(0.3,5.2)比9.8(5.8,15.1)×109/L,Z=11.213,P<0.01]、血小板计数[51(15,121)比286(192,384)×109/L,Z=13.336, P<0.01]、中性粒细胞[0.449(0.170,0.730)比0.683(0.537,0.800),Z=5.974,P<0.01]和CD19+细胞[0.106(0.008,0.274)比0.325(0.224,0.454), Z=6.555, P<0.01]明显低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82(25,155)比36(11,86) mg/L,Z=-5.257, P<0.01]、降钙素原[1.5(0.3,12.0)比0.8(0.2,4.0) μg/L, Z=-2.767,P=0.006]、CD8+细胞[0.329(0.253,0.514)比0.209(0.156,0.275), Z=-5.699, P<0.01]、白细胞介素(IL)-6[0.1(0.1,522.4)比0.1(0.1,0.1)ng/L,Z=-2.747,P=0.006]、IL-8[0.1(0.1,177.0)比0.1(0.1,4.5)ng/L,Z=-2.087, P=0.037]、IL-10[0.1(0.1,42.7)比0.1(0.1,6.6)ng/L, Z=-2.148, P=0.032]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相关脓毒症组需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34.8%(47/135)比16.9%(107/633), χ2=26.267,P<0.01]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83.0%(112/135)比66.2%(419/633), χ2=14.667,P<0.01]支持的比例均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住PICU期间,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发生真菌感染比例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14.1%(19/135)比0.5%(3/633),χ2=73.965,P<0.01];器官功能障碍个数多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3(2,5)比2(1,3)个,Z=-6.988,P<0.01]。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6.3%(49/135)和9.3% (59/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00,P<0.01);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与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脓毒症病死率分别为35.0% (28/80)、32.6% (14/43)和7/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8,P=0.242)。结论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的感染部位、入PICU时炎症指标和合并感染病原菌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存在差异。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病死率为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4倍,应特别重视肿瘤性疾病合并感染的监测、评估及治疗策略。

  • 标签: 脓毒症 肿瘤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咽喉部先天性结构异常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咽喉部先天性结构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部分特殊疾病患儿的一般资料及出生情况、喉部结构异常的疾病类型及临床特点、合并症、治疗及随访情况。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转归。结果共有133例新生儿咽喉部结构异常,其中喉软骨软化73例(54.88%),特殊结构异常60例(45.12%),包括咽喉部囊肿26例(19.54%),声带麻痹18例(13.53%),喉裂4例(3.00%),声门下血管瘤2例(1.50%),皮罗综合征(Pireer Robin)3例(2.25%),喉噗1例(0.75%),咽软化5例(3.75%),声门下膜狭窄1例(0.75%),其中9例患儿并喉软骨软化。辅助检查主要依靠纤维鼻咽喉镜及增强CT;22例(16.5%)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结论新生儿喉部结构异常需要早期诊断,根据病情评估最佳治疗方案,部分急性病例需尽早手术及多学科联合进行综合治疗。

  • 标签: 喉部结构异常 临床分析 婴儿,新生
  • 作者: 祝彬 许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 出生缺陷防控关键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儿童器官功能衰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多因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营养状态、遗传代谢、膈肌异常运动等因素导致脱机困难。通过软式支气管镜的诊断,明确病因,指导及通过介入治疗,有效改善通换气功能,提高了脱机困难的治愈率。本文探讨软式支气管镜技术对PICU脱机困难患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 标签: 软式支气管镜 脱机困难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在陪护期间的真实体验,为管理者制订护理对策提高家属的应对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家属进行深入访谈,借助Nvivo11软件管理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产生4个主题:坚守与不放弃,坚守是缘于对医护的信任与肯定、不放弃是因难以割舍血脉亲情、坚持是因病友点亮生的希望;情感体验的时机性变化,急救期:对抢救无措和期待病情稳下来,并发症高峰期:理解疾病特点和关注治疗进展,稳定期:对预后不确定和渴望情感陪护;面对未来的无力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消极体验和积极感受并存,在疾病不同阶段的陪护体验和需求呈动态变化,根据患者家属认知和需求,探索发展姑息医学,从积极的视角挖掘家属潜能提升应对能力,是维持家属稳定心理健康状态的途径之一。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家属 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带教法提高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理人员危重症抢救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1月低年资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25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理论教学,选取该院2019年1-11月低年资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25人,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理论教学和情景模拟演练,从实景体验、案例搜集及剧本编制、案例讨论、情景模拟演练等多个层次、多个维度进行培训。评估两组护士对危重症抢救能力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能力、仪器使用能及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沟通技能等。结果培训前两组理论知识得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应急能力、操作水平、交流沟通能力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3、0.175、0.230、0.640、0.683、0.330、0.205,均P>0.05),两组培训后理论知识得分、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应急能力、操作水平、交流沟通能力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t≥4.461,均P<0.05),但观察组提升更为明显[(99.52±4.14)分比(85.20±5.02)分,(8.96±1.37)分比(7.03±1.28)分,(8.95±1.11)分比(7.05±1.06)分,(19.25±2.36)分比(17.69±1.58)分,(19.37±2.07)分比(17.58±2.04)分,(28.56±4.24)分比(23.52±2.89)分,(9.88±1.08)分比(8.09±1.01)分,t=11.004、5.147、6.189、2.746、3.079、4.911、6.053,均P<0.05]。结论理论知识培训联合情景模拟演练的培训带教模式可以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景体验、案例收集及情景模拟演练和个人心得汇报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对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升专科护士护理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各项护理专业技能,更加适合目前重症监护病房对护理人才的要求。

  • 标签: 在职培训 病人模拟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护理教育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采用三级谵妄护理管理流程对患儿治疗效果和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针对PICU制订三级谵妄管理流程,实施6个月随机抽选75例患儿为试验组,选取2018年7—12月行常规护理的75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儿监护室谵妄(DICU)发生率、持续时间、PICU住院时间的差异;比较实施前后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PICU护士谵妄循证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DICU发生率为21.33%(16/75),DICU相关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67%(2/75),对照组依次为40.00%(30/75)、12.0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145、4.807,P<0.05);试验组DICU持续时间(14.16 ± 4.25)h、ICU住院时间(48.62 ± 8.85)h,均少于对照组的(17.37 ± 5.36)、(52.03 ± 8.1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70、2.462,P<0.05);2组DICU患者护理谵妄筛查量表评分(Nu-DE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评分为(1.72 ± 0.75)分,低于对照组的(2.17 ± 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59,P<0.05);护理质量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3.33%(60/75),高于对照组的82.67%(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40,P<0.05)。实施后护士对谵妄循证知识问卷中"谵妄危险因素"问题的答对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6个月后谵妄循证知识评分为(6.82 ± 1.74)分,较实施前的(4.26 ± 0.85)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39,P<0.01)。结论在PICU内开展三级谵妄护理管理流程可更好地预防患儿谵妄发生,加强护理服务质量,锻炼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三级谵妄护理 管理流程 谵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国外相继刊出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由新生儿医师进行床旁即时超声(point-of-care ultrasound,POCUS)的相关共识和指南。本文介绍NICU中POCUS的发展、优势、局限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推动建立系统的培训课程,促进POCUS在我国NICU的发展,提高POCUS实施的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超声检查 即时检验
  • 简介: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抗菌药物过度和不合理使用问题突出,亟需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项目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现有NICU抗菌药物管理项目多在发达国家开展,通过建立以新生儿科医师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以制定临床规范、审查和反馈为主要干预措施,结合教育、数据监测,达到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的目的。本文对NICU抗菌药物管理项目的干预措施、结局指标和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优化及国内推广提供参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