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中急性损伤(AKI)的发病情况、确诊率、临床特征、影响因素、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成年患者的肌酐变化及尿量情况,并根据KDIGO指南筛选出AKI患者,了解住院患者AKI的发病特点、致病因素、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筛查肌酐变化水平,AKI的发病率为0.82%(264/32 147);按增加尿量情况,AKI的发病率为1.1%(354/32 147)。住院AKI患者前性因素为主要病因。急性损伤越严重,尿素、胱抑素C(cysC)、最高肌酐越高(P<0.05),白蛋白越低(P<0.05),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例数越多(P<0.05)。住院医师对AKI的确诊率为26.8%(95/354),漏诊率为66.7%(236/354),延误诊断为6.5%(23/354)。随访AKI患者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为25.2%(82/325)。脑血管病、肾脏血管收缩剂、恶性肿瘤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是AKI患者随访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KI在住院患者中较常见,漏诊率高,死亡率高。临床医生应该注意到肌酐的轻微增加的变化,以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住院病人 发病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在顺铂致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健康C57BL/6雄性小鼠48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对照组(CON组)、对照+ JMJD3抑制剂组(CON-A组)、顺铂组(CIS组)和顺铂+ JMJD3抑制剂组(CIS-A组)。CIS组和CIS-A组分别于第1和14天时腹腔注射顺铂15 mg/kg,制备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模型;第4天时分别腹腔注射JMJD3抑制剂GSKJ4 10 mg/kg和等容量PBS,间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6次。CON组和CON-A组分别在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PBS和GSKJ4 10 mg/kg。每组取6只小鼠,于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3天,采集眼眶血检测血清Cr和BUN的浓度,然后处死取组织,行HE和PAS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并行损伤评分。第1次注射顺铂后第28天处死6只小鼠,取组织,行天狼星红和Masson染色,测定纤维化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行F4/80+细胞和CD3+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IL-6、TNF-α、趋化因子CXC配体16(CXCL1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CIS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细胞和F4/80+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P<0.05) ,CON-A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A组比较,CIS-A组BUN、Cr浓度和肾小管评分升高,纤维化面积增加,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上调,CD3+细胞和F4/80+细胞计数升高,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上调(P<0.05) ;与CIS组比较,CIS-A组血清BUN、Cr浓度和损伤评分降低,纤维化面积减少,组织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下调,CD3+细胞和F4/80+细胞计数降低,IL-6、CXCL16、TNF-α、MCP-1的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JMJD3参与了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的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含Jumonji结构域组蛋白脱甲基酶类 顺铂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以CT实测肾脏深度为参考标准,探讨应用不同估算公式计算马蹄患者肾脏深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动态显像检查的55例马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19~80(42.2±16.3)岁。分别选取双门最远点和最近点与皮肤的垂直距离,取其平均值作为CT实测肾脏深度。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分别采用Tonnesen公式、Taylor公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公式计算肾脏深度。并在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与CT实测肾脏深度之间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在55例患者中,Tonnesen公式、Taylor公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均小于CT实测肾脏深度,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t=-14.04~-6.85,均P< 0.01;右肾:t=-15.19~-8.47,均P<0.01)。公式计算与CT实测肾脏深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430~0.528,均P<0.001),与Tonnesen公式和Taylor公式相比,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与CT实测肾脏深度之间的相关性更好(左:r=0.528、右肾:r=0.484,均P<0.001)。所有公式均低估了肾脏深度,估算误差随着肾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置信区间:(0.805~1.471)~(2.347~3.061),均P<0.001]。Tonnesen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与CT实测肾脏深度间偏倚最大[左:(2.38±1.24)cm,右肾:(2.69±1.30)cm]。虽然Taylor公式与Tonnesen公式的相关系数较为接近,但Taylor公式的一致性更好[左:(1.76±1.29)cm,右肾:(1.70±1.32)cm]。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公式计算的肾脏深度与CT实测肾脏深度之间的偏倚较小[左:(1.14±1.22)cm、右肾:(1.46±1.27)cm]。结论采用Tonnesen公式、Taylor公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推荐公式计算的马蹄患者肾脏深度的准确性均不如CT实测,准确评估马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建议采用CT实测的肾脏深度。

  • 标签: 融合肾 肾小球滤过率 肾脏深度 肾动态显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损伤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protein,NGAL)和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后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生后6 h内入住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患儿入院当时、生后24 h、48 h和1周尿损伤标志物NGAL和KIM-1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患儿不同时间NGAL和KIM-1预测AK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重度窒息新生儿51例,其中AKI组9例,非AKI组42例,AKI发生率17.6%。AKI组和非AKI组入院时尿NGAL水平分别为(115.6±75.5)ng/ml和(49.8±29.0)ng/ml,生后24 h分别为(90.7±35.6)ng/ml和(55.6±30.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8 h和生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和非AKI组生后24 h尿KIM-1水平分别为(808.3±555.3)pg/ml和(318.4±234.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生后48 h和生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入院时、生后24 h、生后48 h和生后1周尿NGAL预测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95%CI 0.573~1.000)、0.792(95%CI 0.580~1.000)、0.732(95%CI 0.517~0.947)和0.551(95%CI 0.371~0.730),尿KIM-1预测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 0.676~1.000)、0.824(95%CI 0.655~0.993)、0.768(95%CI 0.622~0.914)和0.622(95%CI 0.392~0.852)。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入院时、生后24 h和生后48 h尿损伤标志物NGAL和KIM-1可较好地预测新生儿窒息后AKI的发生。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急性肾损伤 重度窒息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周脂肪解耦连蛋白1(UCP1)表达对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10月及2015年3月至10月收治的行后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的ccRCC患者共98例,通过术前CT图像评估周脂肪厚度及黏连度。术后RT-qPCR检测肿瘤周围周脂肪UCP1,依据周脂肪UCP1 mRNA值,将患者分成高UCP1表达组(42例)与低UCP1组表达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周脂肪厚度及黏连度,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两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差异。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PFS的潜在独立预后因素。结果高UCP1表达组的周脂肪厚度、周脂肪黏连比例、Fuhrman分级中Ⅲ~Ⅳ级比例和T分期中>T2期比例高于低UCP1表达组[(13.84±2.41)vs(10.75±1.99),42.86% vs 16.07%,28.57% vs 8.93%,21.43% vs 5.36%;P值分别为0.000,0.003,0.011,0.037]。随访期间(中位时间62.0个月),15例患者(12例高UCP1表达组,3例低UCP1表达组)发生肿瘤进展。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UCP1表达组较低UCP1表达组PFS更差(71.43% vs 94.64%,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高UCP1表达和高T分期与低PFS显著相关(β=1.334,RR=3.796,95% CI=1.009~14.280,P=0.048;β=2.886,RR=17.930,95% CI=5.538~58.047,P=0.000)。结论周脂肪UCP1表达增加可能为ccRCC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联合周脂肪棕色化评估可能有助于临床更好的判断ccRCC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解偶联蛋白1 肾周脂肪组织 肾透明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时CXCL16与自然杀伤T细胞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4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急性损伤组(AKI组)、对照+重组CXCL16蛋白组(C-rCXCL16组)和急性损伤+重组CXCL16蛋白组(AKI-rCXCL16组)。AKI-rCXCL16组和AKI组腹腔注射叶酸250 mg/kg制备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叶酸后第3、6、9、12天时腹腔注射rCXCL16 0.1 mg/kg和等容量溶剂;C组和C-rCXCL16组分别于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溶剂和rCXCL16。注射叶酸后第14天时采集眼眶血标本,检测血清BUN和Cr浓度;采用天狼星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d Tetramer+-IL-4+双阳性细胞比例;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IL-4、甘露糖受体(CD206)和精氨酸酶-1(Arg-1) mRNA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KI组和AKI-rCXCL16组血清BUN和Cr浓度升高,组织纤维化面积增加,IL-4、CD206、Arg-1 mRNA和FN、Col-Ⅲ、α-SMA表达上调,CD1d Tetramer+-IL-4+细胞比例增加(P<0.05),C-rCXCL16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KI组比较,AKI-rCXCL16组血清BUN和Cr浓度升高,组织纤维化面积增加,IL-4、CD206、Arg-1的mRNA和FN、Col-Ⅲ、α-SMA表达上调,CD1d Tetramer+-IL-4+细胞比例增加(P<0.05)。结论CXCL16参与急性损伤小鼠纤维化过程的机制与其募集自然杀伤T细胞分泌IL-4调控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有关。

  • 标签: 趋化因子,CXC 急性肾损伤 纤维化 自然杀伤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单位手术与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1b期肿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T1b期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后腹腔镜下保留单位手术)与对照组(行根治性切除术),各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治疗前、后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01.28±32.14)min、术中出血量(116.39±15.24)mL、术后引流量(65.22±12.32)mL、拔管时间(3.14±0.25)d及术后住院时间(8.63±1.12) d,与对照组[(168.29±24.93) min、(440.24±24.53) mL、(94.29±14.49) mL、(4.39±0.93) d、(11.19±2.1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尿素氮(BUN)(10.12±1.79) mmol/L、血肌酐(Scr)水平(84.29±14.57)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49±2.14) mmol/L、(163.20±13.1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单位手术治疗T1b期肿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改善患者肾功能方面作用突出,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肿瘤 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创伤性脑实质挫伤及血肿(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自然进程,并分析影响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TIPHs患者69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复合伤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于入院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化标准值(INR)、D-二聚体、血小板、血红蛋白,观察低氧血症和高颅内压发生情况。记录首次CT检查时间、首次CT血肿体积、对照CT检查时间、对照CT血肿体积,及首次CT检查的病灶形态、多发灶、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水肿带、皮质距离,分析影响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69例TIPHs中,28例发生TIPHs进展(进展组),进展率为40.58%;未发生血肿进展41例(未进展组)。两组性别构成、年龄、PT、APTT、INR、血红蛋白、受伤原因、合并伤、低氧血症发生率、高颅内压发生率、SAH发生率、水肿带发生率、病灶不规则率、首次CT检查时间、对照CT检查时间、首次CT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GCS、皮质距离、Fbg明显低于非进展组,TT、血小板、多发灶率、对照CT血肿体积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距离<1 cm、Fbg<2 g/L和多发灶是影响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6.723、5.515、4.827,P<0.05),模型判断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敏感度为71.43%(20/28),特异度为92.68%(38/41),准确率为84.06%(58/69)。结论基于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预判,对高风险患者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将有利于降低进展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脑损伤 血肿 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手术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尽管手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其远期存活相关并发症仍不容忽视。细胞癌和腺瘤属于其中两种主要并发症类型,这两种肿瘤在肾移植受者原同时发生极为罕见。本文收集报道2例罕见远期肾移植受者原并发透明细胞癌合并乳头状腺瘤病例,并行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以期提高肾移植术后并发肿瘤诊治的认识。

  • 标签: 肾移植 并发症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取石术(PCNL)中造瘘管误入腔静脉的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本院收治的1例行PCNL术中造瘘管误入腔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为左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左轻度积水,术中穿刺顺利,通道扩张后出血汹涌,视野不清,留置并夹闭造瘘管,术后当日复查CT提示左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结果根据CT测量结果,立即将左造瘘管退出静脉,并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造瘘管拔出后静脉自行愈合,患者恢复良好,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不恰当的扩张手法可导致腔静脉损伤,及时复查CT并退出造瘘管可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下腔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脓在应用有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下,如何加快感染控制的造瘘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47例积脓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单通道组行经皮单通道穿刺造瘘引流治疗,双通道组行经皮双通道穿刺造瘘并使用0.9%生理盐水肾盂低压对流冲洗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体温变化、监测感染指标、观察造瘘管引流液转清时间,定期复查造瘘管引流液尿常规。结果单通道组和双通道组体温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1.29 d和1.11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组血常规恢复时间平均为1.32 d,显著短于单通道组(1.75 d)(P<0.05);单通道组引流液转清时间平均为6.75 d、引流液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6.96 d,而双通道组引流液转清时间平均为3.37 d、引流液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79 d,二者时间均显著短于单通道组(均P<0.01)。结论行经皮双通道造瘘术并术后持续使用0.9%生理盐水肾盂低压对流冲洗治疗积脓较单通道组能更快更好地控制患局部感染,能更快地行二期手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积脓 双通道 经皮肾穿刺造瘘 持续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既往有胎儿双体积增大及羊水过少孕育史,本次妊娠16周余超声提示为双侧多囊性发育不良及羊水过少的引产胎儿行肾脏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检查,明确其病因,并为该家系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胎儿行超声检查明确其肾脏形态学改变,经遗传咨询后胎儿父母决定终止妊娠,取引产胎儿肾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通过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胎儿行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变异筛查,对胎儿及其父母行可疑致病基因变异位点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胎儿肾脏组织学检查提示为多囊性改变,未见正常的肾脏结构、皮质或髓质。NGS和PCR等检查明确胎儿携带INVS基因c.100+1G>A杂合变异和第3外显子杂合缺失,均为致病性变异,分别来自其母亲和父亲。结论对一个双侧多囊性发育不良引产胎儿明确诊断为单位痨2型(type Ⅱ nephronophthisis, NPHP2),对该家庭再次生育提供了精准的指导。NPHP2疾病的基因诊断在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结果加强了对该类疾病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病因的认识。

  • 标签: 双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肾单位肾痨2型 INVS基因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砷中毒致损伤的诊断及血流动力学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职业性慢性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并发损伤将患者分为损伤组(26例)、无损伤组(48例)。检测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法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并分析肾功能指标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关系。结果损伤组患者SCr、BUN、尿β2-MG以及血β2-MG水平[(136.28 ± 21.05)μmol/L,(8.03 ± 1.04)mmol/L,(157.48 ± 25.63)μg/L,(3.97 ± 1.12)mg/L]均高于无损伤组[(108.42 ± 26.49)μmol/L,(5.36 ± 0.97)mmol/L,(127.42 ± 18.95)μg/L,(2.35 ± 0.84)mg/L,t = 4.625、11.022、5.740、7.028,P均< 0.05]。损伤组患者主肾动脉及小叶间动脉Vmax、Vmin[(50.34 ± 13.42)、(18.13 ± 5.21),(12.31 ± 3.82)、(4.08 ± 1.15)cm/s]均低于无损伤组[(75.32 ± 16.52)、(29.83 ± 7.05),(17.22 ± 5.07)、(6.03 ± 1.93)cm/s,t = 6.833、7.084、4.657、4.775,P均< 0.05],损伤组患者主肾动脉及小叶间动脉RI(0.71 ± 0.06,0.68 ± 0.10)显著高于无损伤组(0.62 ± 0.08、0.56 ± 0.08,t = 5.017、5.634,P均< 0.05)。主肾动脉、小叶间动脉Vmax、Vmin值与SCr、BUN、尿β2-MG、血β2-MG呈显著负相关(P均< 0.05),主肾动脉、小叶间动脉RI与SCr、BUN、尿β2-MG、血β2-MG呈显著正相关(P均<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反应慢性砷中毒患者损伤状况,损伤患者血流灌注降低、血流阻力增大,且与肾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慢性砷中毒 肾损伤 肾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移植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可作为复发性或新生的疾病存在于移植中,威胁着移植物的生存。现以复发性和新生的MN的鉴别为重点,就移植MN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膜性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包膜下积脓(RSA)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机制不明,CT为诊断该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本文报道2例RSA患者,1例及时予清创引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例拒绝行清创引流,病情加重而死亡。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充分的清创、引流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 标签: 尿路结石 肾包膜下积脓 泌尿系感染
  • 简介:摘要肉瘤样细胞癌是一种伴有肉瘤样去分化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研究结果表明,晚期肉瘤样细胞癌患者行减瘤手术、单药化疗或靶向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对肉瘤样细胞癌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深入,发现其PD-1和PD-L1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病理亚型,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合疗法和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其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晚期肉瘤样细胞癌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最新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癌,肾细胞 肉瘤样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转移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1例45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应用卡格列净100 mg口服、1次/d。用药第4天出现轻微腹胀、乏力;第5天,患者恶心、浑身乏力,尿液呈深棕色,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136 μmol/L,血尿素氮(BUN)9.7 mmol/L,尿蛋白(+),尿潜血(++)。考虑为卡格列净引起的急性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阿卡波糖50 mg餐前口服、3次/d,海昆喜胶囊2粒口服、3次/d,金水宝胶囊3粒口服、3次/d。停用卡格列净2 d后患者恶心、乏力症状消失,尿液颜色正常。停药5 d后患者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5.6 mmol/L,Scr 112 μmol/L,BUN 8.5 mmol/L,尿蛋白(-),尿潜血(-)。19 d后复查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患者未再出现不适症状。

  • 标签: 卡格列净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成人外肾母细胞瘤(extrarenal Wilms′ tumor)很少见。发生在纵隔的母细胞瘤更加罕见。患者男,27岁,体检发现前上纵隔占位,肿瘤大小约14 cm×11 cm×5 cm,切面灰白、质软、分叶状,可见直径6 cm的坏死区域。镜下肿瘤由未分化的胚芽组织、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构成,可见胚胎性肾小管及肾小球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胚芽细胞弥漫强表达WT-1、CD56、PAX8;上皮成分表达WT-1、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CD56、PAX8,间质成分表达波形蛋白;均不表达胎盘碱性磷酸酶、CD30、甲胎蛋白、S-100蛋白、嗜铬粒素A、突触素、甲状腺转录因子1、OCT3/4、结蛋白,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基因未发生断裂。

  • 标签:
  • 简介:摘要髓质海绵(MSK)是一种肾脏畸形,通常表现为钙质沉着症和复发性肾结石等,同时需要使用昂贵且耗时的静脉尿路造影(IVU)进行诊断。尽管IVU仍然是目前诊断MSK的金标准,但其他方法如多层螺旋CT(MDCT)、核磁共振成像(MRI)、乃至生物标志物正在迅速崛起,为MSK的早期检测和诊断提供了希望。本文对MSK最新的影像学检查、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髓质海绵肾 临床鉴别 多层螺旋CT 生物标志物 LAMA-2 CD-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