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黎兆棠(1827—1894年)字兰仲,号召民,又号铁庵,广东顺德人,晚清洋务运动主要人物之一。光绪五年(1879年)九月因前福建船政大臣吴赞诚病,黎兆棠出任该职。早年,黎兆棠曾赴台,协助沈葆桢布置台湾防务,抵御日本入侵,这段经历使其明白海防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在上任船政大臣之初便提出“船政与海防相表里”的看法,指出:福建船政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福建的安危,更关系到当时整个中国海防事业的发展。他深知只有将本国的国防工业独立地发展起来,才能最终摆脱受强国牵制、排挤甚至侵略的不利地位。

  • 标签: 福建 中国海防 主要人物 洋务运动 国防工业 沈葆桢
  • 简介: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的传统,在清中叶才逐渐向封建制度过渡。男性对奴隶的占有制和对社会话语权的掌握也标志着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处地位。但在历史的记载中,女性曾经在很长时间里担任着彝族的部落首领,并被作为神来崇拜,甚至连彝族至今仍在信奉的毕摩教都是由彝族女性先民们根据神的事迹创造出来的,但随着男权社会制度的出现,女性的神性地位被贬低,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下降,由此直接导致了传统宗教中女性地位的衰落。

  • 标签: 彝族 原始宗教 女性 变迁
  • 简介:1938年元月18日,在汉口天主教总堂。举行了一次庄严的宗教祭典,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和死难平民。这是中国天主教教友以其特有的宗教礼仪,表示与全国人民一道坚持抗战到底的一次爱国行动。这次悼念活动是以中华公教进行会的名义举办的。中华公教进行会是在抗日战争前,中国天主教会成立的以信教群众为主,旨在社会各界人士中开展联谊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扩大教会影响的一个群众团体。当时该会的总监督是天主教南京教区主教于斌。于斌在九一八事变后一贯坚持抗日。

  • 标签: 宗教礼仪 祭典 中国天主教会 抗日战争前 社会服务 九一八事变
  • 简介:多族士人圈是近年来蒙元史研究热点之一,地处东南的福建是元代多族群社会的重要一环,本文以福建多族士人圈中的使臣、方外和书画题跋三个问题为中心展开论述。使臣是连结国家与地方的纽带,来往于福建的代祀天妃、海岳使臣和分巡御史,与当地士人互动频繁,扮演着把福建多族士人圈与全国的多族士人圈连为一体的重要角色;方外是多族士人圈中的常客,沙罗巴、楔玉立和王翰的例子表明在宗教气氛浓厚的福建,士人与方外的交游既是双向的,也是跨族际的;书画题跋则是多族士人之间文化互动的形式之一,书画题跋活动不仅在福建多族士人圈中广泛流行,还超越了身份和等级的障碍。

  • 标签: 元代 福建 蒙古 色目 士人圈
  • 简介:志书写人物难,写官员尤其难,自古已然。明清福建方志中记述的官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在福建做地方官的本省或外省人;一类是在外省做地方官的福建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因居官清廉而被收录的。本文通过对部分旧中有关清官群体特点的考察,可以略窥旧编纂者在官员入标准上的理论思考和实际把握.

  • 标签: 明清福建 群体特点 清官 方志 外省人 地方官
  • 简介: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国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全面胜利。目前,对船政学子抗战事迹未有专门的研究,本文针对海军抗战中重要战役——江阴阻击战,试述福建船政在此战役中的贡献。中国海军自甲午战争遭受重创后,至抗日战争爆发40余年间,因国势的衰微和政府的厚陆薄海思想制约,一直未得到振兴。

  • 标签: 江阴 福建 中国抗日战争 悲壮 中国海军 中华民族
  • 简介:福建地处东海之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之地。康雍乾时期,福建督抚多次就天主教上疏。这些奏疏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的撞击。本文以张伯行、觉罗满保、周学健的奏疏为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他们是从风俗人心、地方秩序、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天主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他们提出的禁教措施越来越严厉。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而且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清廷对外政策的走向息息相关。

  • 标签: 福建督抚 奏疏 天主教 文化冲突
  • 简介: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担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笔者作为福建日报记者曾多次随他下基层调研。他求真务实、实话实说,给人以启迪、警示和激励。下面,仅追记习近平同志几次调研讲话的片断,以飨读者。

  • 标签: 献礼工程 福建日报 在建工程 建新村 闽西北 领导干部
  • 简介:本文以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对青海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村"於菟"仪式的现场观察,围绕"於菟"这一民间宗教仪式之起源、传承、开展、变迁,深层次剖析和展现新时期青海部分地区民间宗教的处境及特点,并对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

  • 标签: 同仁 年都乎村 於菟 民间宗教 思考
  • 简介:关于大众旅游与宗教旅游地的关系研究,宗教人类学界大致存在着两种意见:一是大众旅游导致了宗教旅游目的地的世俗化;二是大众旅游促进了旅游目的地宗教及其相关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其神圣性。在对普陀山佛教宗教旅游的情况的分析基础上,发现单纯的"世俗化"或者"神圣化"都不能概括大众旅游与普陀山宗教旅游目的地的关系。不仅"世俗化"或者"神圣化"两者同时存在,另外,在佛教文化内在层面(或者主位观点),宗教存在一种"转凡为圣"的文化力,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宗教旅游的"凡/圣"关系。

  • 标签: 转凡为圣 普陀山 旅游人类学
  • 简介:阿尼格东是嘉绒藏族特有的民间英雄人物,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以口头叙事的形式广泛流传于嘉绒各地,且存在多种异文。文章立足文本,通过对各种《阿尼格东》叙事的比较和分析,从多个层面探讨了故事的地区差异性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宗教特质。

  • 标签: 阿尼格东 文化认同 苯教
  • 简介:浙江宁海县正学中学前身是宁海县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及老正学等五所农村高中。其中,老正学始建于1948年(民国37年).址设深圳长洋,经乡贤郭履洲和郭学序先生发起兴办,以明朝著名"读书种子"方孝孺雅号"正学"为名,初名私立正学初级中学,是浙江宁海第一所乡村自办的中学。2009年8月,在浙江宁海县政府推进高中段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统一规划下,老正学和其他几所农村高中撤并重组,新

  • 标签: 方孝孺 教育均衡 乡贤
  • 简介:本文从我省公共博物馆事业近年来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对公共博物馆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梳理,找出我省公共博物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最后从公共博物馆的定位、布局、经费投入和提升服务等方面提出促进我省公共博物馆发展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公共博物馆 发展成效 经费 服务
  • 简介: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黑龙江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产生了大量冤假错案。这些冤假错案长期以来不仅使党和人民在政治上受到压抑,而且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随着1976年10月“四人帮”的覆灭,“文化大革命”的终结,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成为一项紧迫的政治需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黑龙江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迅速展开,并走在了全国前列。

  • 标签: 冤假错案 黑龙江省 平反 “文化大革命” 历史 政治需要
  • 简介:公元1578年,俺答汗在青海湖畔之仰华寺与西藏哲蚌寺法台索南嘉措会晤,并皈依了藏传佛教。青海自然成为藏传佛教僧众来往与蒙古各部落与西藏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藏传佛教必然会对甘青地区的土、蒙古等各民族产生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传入土族社会并渗入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由此也产生了双重影响,本文对这些影响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认为一方面它成为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阻碍了土族社会的人口繁衍、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却使土族地区的寺院成为文化传播的中心,一些土族的高僧成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他们通过著述与宗教实践,对加强土、藏、蒙古、汉等民族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文化互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藏传佛教 宗教威权 互动 多元
  • 简介:1月8日,由浙江省政府参事室、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颂雅·春江”首届浙江公务员书画邀请展在杭州图书馆开幕。书画展共征集到到书画作品500余件,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或颂扬清廉,或抒怀言,或借物抒睛,充分展示了新形势下我省广大公务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 标签: 书画作品 浙江省 公务员 作品选 文史研究馆 精神风貌
  • 简介:长城是我国古代为了抵挡外敌入侵而修筑的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甘肃靖远县三合村境内长城修筑于明代,该段长城比较特殊,墙体很少,主要是在黄河沿线修筑彼此连接的烽火台。三合长城是靖远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历史上尤其是明代靖远在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地位。

  • 标签: 甘肃靖远 三合长城 长城文化
  • 简介:本研究采用自制《少数民族青年文化习性量表》对生活在青海的560名藏族和341名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示藏族与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无论大、中学生还是男、女群体,在“主流文化态度”以及“宗教信仰”维度均检验出特别显著的差异,在“风俗习惯认同”及“民族语言认同”维度不存在差异。研究藏族及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群体差异,对于探寻民族教育中文化认同及文化适应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更多还原

  • 标签: 藏族 蒙古族 青年 文化习性 民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