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反复复发、两次或两次手术以上难治性慢性硬膜血肿(CSDH)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1例难治性CSDH患者中,血肿钻孔引流手术史2次者15例,3次者4例,4次者2例。治疗前CT/MRI扫描发现明显脑萎缩12例,血肿包膜形成8例,血肿分隔多房5例,血肿机化3例。对5例无血肿分房分隔、包膜明显强化及血肿机化的患者仅再行血肿穿刺冲洗引流术,余16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术后均给予1-2疗程高压氧治疗。随访3-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CT或MRI检查,5例呈硬膜积液表现。其中2例有占位效应再次行钻孔引流+高压氧治疗;术后6个月,4例有少量硬膜积液,较前好转,无新复发病例。结论高龄脑萎缩、包膜形成、血肿分隔多房、血肿机化为难治性CSDH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用开颅血肿和包膜切除或钻孔冲洗引流术+高压氧等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1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平均(33.2±6.8)岁;8例有症状,体检发现5例;13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输尿管端端吻合时间分别为(110±21.1)min、(30.2±11.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4.3±5.6)ml,术后平均负压引流(4.0±1.2)d,平均留置导尿管(5.9±2.8)d,平均住院(5.3±1.4)d,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平均随访(30.2±11.3)个月,13例患者肾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显著减轻,吻合口无狭窄,8例患者术前不适症状消失。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安全、有效,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方法。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对照研究及长期随访观察。

  • 标签: 输尿管成形术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腹腔镜检查 腹膜后途径 预后
  • 简介:背景介绍:美国心脏学会卒中委员会于2012年5月3日发布新版动脉瘤性SAH(aSAH)治疗指南。这是近10年来第3次修订。aSAH作为急诊常见急危重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极高的致残致死率。近年来本病在诊断治疗方面有许多研究成就。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提高对aSAH的临床认识,了解"先兆出血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治疗水平,降低aSAH的致残致死率。我们将分3部分进行介绍,本文概括介绍aSAH的治疗措施进展。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电磁导航系统在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者(研究组)应用IG4电磁导航系统行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并评价电磁导航系统的图像瞄准精度。另选50例接受常规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结果研究组中29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成功应用电磁导航系统,另1例系统出现错误;电磁导航图像瞄准精度〈5mm25例,5~10mm3例,〉10mm1例;穿刺耗时7~15min,平均(10.63±2.34)min。对照组50例患者在常规CT引导均成功完成穿刺;穿刺耗时10~20min,平均(14.88±3.29)min。两组患者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应用电磁导航系统可明显缩短穿刺时间,且有助于提高穿刺准确性,但操作过程中需重视操作规范。

  • 标签: 电磁导航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监测泡沫硬化剂对中度以上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临床分级C4~C6的患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镜小腿交通静脉结扎+超声监视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注射,通过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程度并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闭塞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2例患者共32条肢体(C4~C6)接受治疗。平均结扎小腿交通静脉3.2(1~5)条,每条肢体平均使用泡沫硬化剂27.5ml。1例术后出现轻度胸闷但CT排除肺栓塞,4例曲张静脉附近呈现明显的炎性反应,3例局部存留迂曲静脉团块但超声多普勒检查未见血流信号,无脑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4.8(1~10)个月,所有患肢术后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明显缓解。C5期9条患肢的溃疡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结论泡沫硬化剂注射可有效治疗中度以上下肢静脉曲张,联合腔镜交通静脉结扎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可以增加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泡沫硬化剂 超声监测 交通静脉结扎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动物组织模拟训练在外科学研究生腹腔镜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1月10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于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招收外科学研究生共48人,举办培训班3期,每期培训16人,每期培训12d,平均每人每天训练4h。培训内容包括腹腔镜基础理论学习、模拟操作训练、腹腔镜动物组织(猪大肠)操作训练、手术观摩学习、模拟动物训练。在三期培训过程中对体外模拟箱操作训练和腹腔镜动物组织(猪大肠)操作训练进行不同时间的分配,最后考核在腹腔镜缝合与打结用时,用以比较在不同培训方法培训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三期不同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在接受培训后,完成拾豆、拆套橡皮筋及穿鞋带等操作的培训后用时比培训前用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培训时间分配,腹腔镜猪大肠操作训练时间较多的第2期、第3期学员在培训后动物实验中腹腔镜缝合与打结用时较分配时间少的第1期学员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期与第3期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重视腹腔镜动物组织模拟操作训练可提高腹腔镜培训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研究生 腹腔镜 技能培训
  • 简介:目的应用MRA对比观察一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差异。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一次注血组(17只)和二次注血组(18只),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自体动脉血(注血组)注入枕大池。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RA技术观测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动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神经功能损伤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3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68.18%,后逐渐恢复正常。二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5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56.72%,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制造蛛网膜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良好方法;采用MRA技术可活体观测脑血管痉挛。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动物模型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正>背景:应用放射性核素Tc99m-巯基乙酰基三甘氨酸(99mTc-MAG-3)进行肾显像是一种可准确评价患侧肾功能损伤程度的方法。近年来有人应用该检查方法长期监测肾部分切除术(PN)后患肾因暂时性热缺血时间(WIT)而造成损伤的程度。目的:应用肾显像将病人手术前后双侧肾脏功能作对比,来评估WIT对肾脏功能的远期影响。材料与方法:笔者评估了54例行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LPN)患者的双侧分肾功能,其中最

  • 标签: 肾功能 肾显像 肾脏功能 腹腔镜下 安全阈值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哑铃状补片封堵治疗成人疝的新方法。方法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腹腔镜哑铃状补片封堵治疗成人疝30例,其中右侧20例,左侧9例,双侧1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及哑铃状补片封堵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平均35min,双侧60min。术后平均4d出院,无并发症。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及哑铃状补片封堵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肠粘连、肠梗阻、腹腔感染﹑阴囊感染、睾丸扭转及缺血坏死、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疗效满意。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亚铃状补片
  • 简介:目的探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常规经中间入路手术路径显露喉返神经.达到预防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效果。探讨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方法采取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中间入路的手术方法完成甲状腺手术154例,术中共显露喉返神经205条。结果1例甲状腺癌手术和1例再次甲状腺手术后出现轻度喉返神经麻痹症状,分别于1、3个月后恢复,无永久损伤。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d(4~8d)。结论中间入路新手术路径使腔镜甲状腺的手术操作更加容易.降低了甲状腺手术难度,并且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喉返神经显露方法。

  • 标签: 腔镜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手术路径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I组)和对照组(II组),每组40例。I组通过调控七氟烷呼气末浓度(Etsevo)维持BIS值在40~60,II组维持血压和心率在基础值的±20%波动调控Etsevo,并监测BIS值。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BIS值、ETsevo、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结果I组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均高于II组(P〈0.05);麻醉维持期I组ETsevo低于II组(P〈0.05);I组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都明显少于II组(P均〈0.05)。结论BIS调控七氟烷吸入麻醉能减少七氟烷的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是可行的。

  • 标签: 小儿 腹腔镜手术 脑电双频指数 七氟烷
  • 简介:背景:以往在体外采用地塞米松、生长因子或用成骨样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混合培养诱导成骨均存在种种局限。目的:观察在Transwell小室环境下成骨样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及成骨样细胞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第3代乳兔成骨样细胞与第3代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共培养于Transwell小室内,成骨样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底层,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Transwell膜内膜上作为实验组。以骨髓基质干细胞单独接种于Transwell小室内,下层为基础培养液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共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明显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茜素红染色强阳性,可见呈红色结节,经PT-PCR扩增后,可见成骨启动基因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对照组未见矿化结节。说明应用Transwell小室可实现成骨样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并能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 标签: 成骨样细胞 Transwell小室 骨髓基质干细胞 共培养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联合细菌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9例呼吸道感染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PCT及CRP,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同时对患者的痰及血液进行培养。结果细菌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以PCT〉0.5ng/mL、CRP〉8.0mg/L为阈值,PCT及CRP的敏感性分别为89.3%和84.0%(二者比较,P〉0.05)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为88.4%高于CRP的78.8%(P〈0.05);痰培养和血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的阳性检出率(41.3%);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实验的敏感度依次为:PCT与CRP大于细菌培养。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对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56.8%。结论PCT及CRP适宜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PCT的特异度高于CRP;同时联合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检查及细菌培养对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病原体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经皮空心螺钉结合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并与传统的开放手术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1年4月,采用关节镜经皮空心螺钉结合钢丝环扎治疗17例髌骨骨折患者(关节镜组),传统的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髌骨23例患者(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了临床随访,平均17个月(6~37个月)。手术切口的大小:关节镜组(6.5±1.4)cm,传统手术组(8.4±1.2)cm。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关节镜组(9.6±1.3)周,传统切开组(11.9±1.7)周。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关节镜组(85.0±3.7)分,传统切开组(82.7±4.9)分。两组在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经皮空心螺钉结合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是治疗髌骨骨折的较佳方法。

  • 标签: 关节镜 髌骨骨折 空心螺钉 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置入腔静脉滤器,然后以C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电话、血管彩超及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随访,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率,有无肺动脉栓塞(PE)发生,滤器内血流通畅情况及滤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8±0.4)个月,2例失访。下肢深静脉通畅率为(60.03±13.48)%,治疗期间有2例发生轻度PE症状,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血管造影发现滤器内拦截血栓者12例,及时予以滤器内置管溶栓及导管吸栓后,血栓基本清除。随访发现滤器内血流通畅率为93.02%。结论对于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的患者,放置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有效避免了PE的发生,降低溶栓治疗的风险。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保留肩胛肌群筋膜的方法对腋窝积液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确诊乳腺癌并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共178例随机分为保留肩胛肌群筋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治疗组,n=98)及切除全部肩胛肌群筋膜腋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n=80),比较两组在切除淋巴结平均数目、拔引流管时间,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切除腋窝淋巴结平均数、腋窝皮下积液例数(发生率)、拔管时间、拔管时间超过14天例数及发生患侧上肢水肿例数依次为:15.1个/例,6例(6.1%)、7±0.5天、4例及3例,对照组为14.8个/例、9例(11.3%)、9±0.5天、12例及7例.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水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切除淋巴结平均数目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拔管时间较后者短,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肩胛肌群筋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方法较常规方法损伤更小,发生腋窝皮下积液及患侧上肢水肿的几率低,不影响肿瘤分期.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皮下积液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斜卧截石位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处理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共68例72侧复杂输尿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采取斜卧截石位,先行超声定位经皮肾镜术,建立通道并处理结石。随后白尿道行输尿管镜,将剩余结石冲入肾盂自经皮肾镜通道将结石取出。结果67例71侧碎石取石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自穿刺开始至手术结束)15~60min(平均34.3+12.2min)。1例患者输尿管出口及上段狭窄行二期肾切除术,1例先行。肾盂穿刺造瘘二期手术患者,发现瘘道在结肠,即行变换穿刺通道手术成功。术后平均住院日6d,结石取净率100%。结论斜卧截石位下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体位舒适,手术时间短,有利于术中麻醉监护,碎石取石效果好,可作为其微创治疗的首选治疗手段,值得在基层医院中临床推广。

  • 标签: 斜卧截石位 联合体位 经皮肾镜术 复杂输尿管结石
  • 简介:目的比较透光直视旋切术(TriVex)与腔镜深筋膜结扎交通支静脉(SEPS)治疗静脉溃疡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静脉溃疡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TriVex组和SEPS组。TriVex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和TriVex静脉旋切系统旋切术,对溃疡周围浅静脉予完全刨除;SEPS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和腔镜深筋膜结扎交通支静脉,对小腿曲张静脉及溃疡周围静脉行点状抽剥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术后溃疡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溃疡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但SEPS组术后皮下淤血或局部皮肤麻木感等轻微并发症高于TriVex组,而患者满意率低于TriVex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iVex和SEPS均可有效治疗静脉溃疡,但SEPS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皮下淤血或局部皮肤麻木感等轻微并发症,患者对TriVex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静脉溃疡 透光直视旋切术 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
  • 简介:目的提高脐尿管肿瘤的诊治水平,探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脐尿管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腔镜脐尿管恶性间叶组织来源的黏液性肿瘤并腹腔内出血手术及术后随访1年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脐尿管肿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手段、治疗原则。结果本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1d即下床活动,2d恢复肛门排气,第4天拔除盆腔引流管,术后9d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随访10个月无复发。结论膀胱镜检查、彩超、CT、MRI检查是诊断脐尿管肿瘤的必要检查,临床以脐尿管癌报道多见,罕见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脐尿管肿瘤的报道,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腹腔镜手术切除脐尿管肿瘤安全可行、切口美观,符合患者美容方面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脐尿管 肿瘤 腹腔内出血 手术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