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其生化指标值,分析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AST为(31.58±2.54)、CK为(126.54±11.02)、CKMB为(22.49±2.47)、LDH为(164.29±12.58)、Mb为(56.43±3.52)、cTnT为(0.15±0.01)以及cTnI为(0.14±0.03)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T及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性,且cTnI界限最明显,这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生化指标 心肌梗死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所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6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 简介:男,38岁。因持续性心前区不适、紧迫感不缓解而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时正处夏季,天气炎热,患者表情紧张,脸色略显苍白,大汗淋漓,上衣几乎湿透。3min后再记录心电图,与前一份比较发现:S—T段Ⅱ、Ⅲ、aVF形态略有抬高,T波无明显变化。平卧2min后,再次记录心电图与前一份比较显示:S-T段Ⅱ、Ⅲ、aVF抬高较前明显,

  • 标签: 心肌梗塞/诊断 心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影像学检出结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评分。结果以胸痛为首要症状,均将AAD误诊为AMI;经过超声心电图检测,9例确诊,其他7例未见异常;心电图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治疗后患者的SF-36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即患者治疗前后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这样能够有效降低AAD合并AMI患者的误诊率和死亡率;同时,通过对AAD合并AMI患者及时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值得临床的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钙蛋白T(cTn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的AMI患者100例,同期血清cTnT升高的非AMI患者共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三组均在来院时抽血测定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AMI组与非AMI组血清cTnT水平。结果AMI组及非AMI组血清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组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AMI患者也可以出现血清cTnT升高,但升高水平不如AMI患者显著;cTnT结合CK-MB、心电图,仍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良好手段。

  • 标签: 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塞 非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急诊护理方法应用到急性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收治的90例急性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急诊护理方法开展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护理方法应用到急性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诊脑梗塞 中西医结合 急诊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技术在早期诊断急性梗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早期急性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CT、MRI2种影像技术进行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情况和不同时间段的诊断率情况。结果MRI对腔隙性脑梗塞、缺血性脑梗塞诊断率分别为95.00%、86.84%,均明显高于CT(60.00%、42.11%,P<0.05);但对出血性脑梗塞诊断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MRI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P<0.05),但24h后MRI的诊断率与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相比,MRI早期诊断急性梗塞的诊断符合率更高,且在诊断不同类型急性梗塞上亦更具优势。

  • 标签: CT MRI 早期诊断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室颤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救心肌梗死突发室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急救以及护理后,57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强化急救心肌梗死突发室颤患者抢救、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急救心肌梗死 突发室颤 急救工作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对策及观察。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320例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PCI术后综合护理,包括术后上肢双侧血压监测、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在心理方面和生活能力方面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术后综合护理并监测上肢双侧血压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术后护理 双上肢血压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有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其中治愈60例,好转8例,转至上级医院4例。延续护理是出院后的护理,可以使出院患者能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从而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这72例急性心肌梗死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患者饮食,运动及用药等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并给予预约复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延续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其生化指标值,分析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AST为(31.58±2.54)、CK为(126.54±11.02)、CKMB为(22.49±2.47)、LDH为(164.29±12.58)、Mb为(56.43±3.52)、cTnT为(0.15±0.01)以及cTnI为(0.14±0.03)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T及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性,且cTnI界限最明显,这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生化指标 心肌梗死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梗塞运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60例急性梗塞病患,按照不同治疗方案把他们分成静脉组和联合组,每组病患都是30例,静脉组运用静脉溶栓治疗,联合组运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后1d、7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联合组比静脉组低,对比差异较大(P<0.05);静脉组的总有效率是70.0%,联合组是93.3%,联合组比静脉组高,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急性梗塞运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效果满意,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可在临床实践中推荐。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急性梗塞是指因脑血供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症状,进一步造成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种疾病。急性梗塞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予以患者安全、高效的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丁苯酚是一种脑保护药物,具有保护神经的作用,在临床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对丁苯酚治疗急性梗塞研究进展综述主要包括其治疗依据根本依据、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脑梗塞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梗塞病人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急性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对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面进行调查。结果76例急性梗塞病人在实行全程优质护理后,能尽早恢复健康,及早出院,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8.5%。结论对急性梗塞病人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普遍得到患者认可,满意度较高,且患者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全程优质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梗前发生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前72h内是否发生心绞痛分为两组,发生心绞痛者为观察组,未发生心绞痛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和预后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治疗前的CK(621.4±22.9U/L)、CK-MB(72.5±10.4U/L)峰值和治疗后的峰值(212±27.4U/L、31.5±6.6U/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加明显。2.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30%)、心力衰竭(15%)等严重影响预后的疾病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4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中死亡6例,占6.67%,对照组中死亡9例,占18%,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肌梗死前出现心绞痛者预后比未出现者好,可能因为心绞痛后缺血预适应而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前 心绞痛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我院对128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64例,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治疗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中医辨证护理后,患者心衰、心律失常、梗死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下降,对照组共有8例死亡病例,14例心衰病例,11例心律失常病例,梗死后心绞痛病例12例,治疗组以上症状病例分别是5人,8人,7人,6人,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突出,能够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辨证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心电图检查,筛选50例心电图呈ST段抬高者为对照组,50例心电图呈非ST段抬高者为观察组,对两组共100例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0%,而观察组非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对症处理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所恢复,观察组5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2例患者仍伴有轻度憋气症状;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5例伴有轻度憋气。结论心电图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心梗的最主要诊断方法之一,早诊断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我院对128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64例,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治疗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中医辨证护理后,患者心衰、心律失常、梗死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下降,对照组共有8例死亡病例,14例心衰病例,11例心律失常病例,梗死后心绞痛病例12例,治疗组以上症状病例分别是5人,8人,7人,6人,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突出,能够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辨证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张压为(89.87±5.42)、收缩压为(139.31±6.48)、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张压为(74.76±6.16)mmHg、收缩压为(115.87±5.76)mmHg、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有效的治疗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胺碘酮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致病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青年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老年组)及健康中青年体检者(对照组)各51例,调查比较3组是否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冠状动脉炎、主动脉夹层、饮酒过量、肥胖、家族史等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中青年组急性心梗患者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系统性红斑狼疮、吸烟、饮酒过量、肥胖、家族史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与老年组相比,中青年组高血压、高血糖低于老年组,肥胖、饮酒过量、系统性红斑狼疮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致病相关因素较多,且与老年组有所不同,积极应对高危因素,对避免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