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单用或联合服用血小板药物是否会增加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75例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起病前是否服用血小板药分为对照组(A组,无服药史),药物组(B组)包括阿司匹林(100~300mg/d)、氯吡格雷(75mg/d);按药物类别将药物组(B组)分为阿司匹林组(B1组,单纯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B2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结果B组年龄高于A组(66.72±9.99岁VS55.79±12.07岁,t=-6.230,P<0.05),B1组与B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4±10.87岁VS66.71±9.46岁,t=0.015,P>0.05)。B组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A组(?字2=6.118,P=0.013),B2组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B1组(?字2=4.498,P=0.034);内镜下表现A组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B组以胃溃疡为主;B组中既往有溃疡史或上消化道出血史患者严重性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无溃疡史或上消化道出血史患者(?字2=10.53,P=0.001)。B组中联合使用PPI患者严重性上消化道出血率低于未使用PPI患者(?字2=8.339,P=0.004)。结论单用或联合服用血小板可增加患者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内镜下表现以胃溃疡为主,年龄、既往溃疡史或上消化道出血史、联合使用PPI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上消化道出血 Blatchford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凝在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标准强度凝,对照组给予低强度凝。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脑卒中、消化道功能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低强度凝,标准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的效果更好。

  • 标签: 不同强度抗凝 老年 非瓣膜病慢性房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溶栓与凝法在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溶栓与凝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和肺动脉压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和肺动脉压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总有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实施溶栓与凝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指标,充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突出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溶栓 抗凝疗法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继发性肺结核采取结核丸联合痨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2017年收治治疗的96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8)接受常规痨药物治疗,观察组(n=48)接受常规痨药物治疗联合结核丸治疗。对比两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病灶吸收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病灶吸收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常规痨药物治疗,结核丸联合痨药物治疗继发性肺结核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治疗效果、病灶吸收率,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病灶吸收率 抗痨药物 结核丸 继发性肺结核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人体正常菌群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于厌氧菌,同时也是引起多种内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厌氧致病菌项目呈日益增加趋势,而治疗厌氧菌疾病主要方法在于抗生素,但是厌氧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新型抗生物应用已成为治疗厌氧菌的新目标;本文为了研究厌氧菌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其临床使用效果,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厌氧菌类抗生素的文献资料进行展开性综述,从而为更多的临床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厌氧菌 抗生素 耐药机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宽度(RDW)指标浓度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慢性心衰疾病入院的老年患者56例,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中心学会(NYHA)规定进行分级,同时选取同期住院非心衰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血清NT-proBNP、RDW浓度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非心衰患者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RDW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NT-proBNP水平及RD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T-proBNP和RDW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红细胞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凝药物对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进行手术的妇科肿瘤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治疗模式的区别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合对照组,每组分别40例。A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治疗,B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不使用凝药物治疗,对比所有患者的血流时间、血清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双下肢周径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5%,B组为5%,对照组为15%,可见B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从血清学检查结果看,B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要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3d、1周的凝血酶原时间A组、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的血流时间和双下肢周径均优于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使用凝药物治疗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均有效果,但低分子肝素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妇科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达比加群酯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为心房颤动患者86例,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就诊时间是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之间,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3例。采用发华林凝治疗对照组,使用达比加群酯凝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治疗后的凝血指标、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NR(1.10±0.47)、PT(12.41±1.36)s、严重出血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PTT(48.08±2.70)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少量出血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来说,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临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的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M-RF、IgM-RF以及类风湿因子(RF),并对比RA患者治疗前后的CCP抗体水平。结果RA组CCP抗体水平与其他风湿疾病组患者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CCP抗体与RF对RA的特异性、敏感性有明显差异P<0.05,CCR抗体与IgM-RF、IgG-RF联合检测中,两项联合检测特异性为96.0%,三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8.0%,结果表明联合检测性明显优于单用CCP抗体、RF;研究40例RA患者治疗后CCP抗体水平下降明显P<0.05。结论CCP抗体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显著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而且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IgM-RF、IgM-R可显著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小板药致上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86例因服用血小板药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出血前服用血小板药物分为阿司匹林组(43例)和双联血小板组(43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史、消化道出血方式,内镜下表现的区别,分析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Hp感染率、胃镜特征的差异。结果服用血小板药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阿司匹林组和双血小板组平均年龄比较(50.34±15.03vs59.32±11.33,P=0.002),双血小板组平均年龄更高,有显著性差异;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双血小板组既往溃疡史更高(30.2%vs9.3%,P=0.015),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较多(30.2%vs4.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血小板药可引起消化道粘膜损伤,年龄、既往溃疡史,Hp感染和联合用药可能是其危险因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溃疡出血和复合性溃疡是其主要临床特点。

  • 标签: 消化道出血,抗血小板药,临床表现,内镜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n=90)和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n=90)实施研究,对所有人员均实施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组患者随病情加重、病灶直径增大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可辅助患者病情诊断。

  • 标签: 脑卒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溶栓联合中药封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DVT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凝溶栓治疗配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实施凝溶栓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并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和护理满意度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DVT患者采用凝溶栓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并配以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凝溶栓 中药封包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枸橼酸钠凝在血液透析高危出血患者中使用方法及其心得体会,以提高枸橼酸钠凝的护理技能。方法对8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进行维持行血液透析60次,所有患者均采取枸橼酸钠凝,同时根据血液透析治疗方式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例透析患者维持透析共60次,其中顺利完成的有57例,1例因血流量欠佳治疗2.5H后发生堵管,2例因为患者自身胃肠不适提前结束治疗。首例透析患者使用中出现低血钙表现2次,经补钙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经过该病例后,我们在透析中持续5%葡萄糖酸钙维持使用,后病人均未出现低钙表现。结论对于高危出血患者使用枸橼酸凝技术治疗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如何使枸橼酸钠更好的达到凝效果、较少并发症的发生,其中护理操作及使用是很重要的

  • 标签: 枸橼酸钠 操作方法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雌激素联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75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抽签随机法分组。甲组患者予以骨质疏松药物干预,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雌激素治疗。连续用药24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L2~4腰椎骨密度、药物副作用的差异。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所有患者L2~4腰椎骨密度均有所上升,其中乙组L2~4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甲组,且乙组药物副作用更少,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骨密度,减少药物副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雌激素 抗骨质疏松药物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联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9月本院收治的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双联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中途无一例脱落。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低于对照组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凝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CHADS2评分≥1分的14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达比加群酯治疗)和对照组64例(华法林治疗),观察1年中脑栓塞、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部位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例,对照组发生缺血性卒中和TIA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比3.13%,P=0.46);观察组各种出血的发生率低于较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1.32%比6.25%,P=0.12)。结论达比加群酯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不劣于华法林。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非瓣膜病房颤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骨科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而观察组40例采用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长、术后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长、术后愈合时间方面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在此次试验中并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股骨近端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长期使用局部青光眼药物对老年干眼症患者眼表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干眼症患者中抽取42例(42眼)纳入到讨论中(研究组),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长期局部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3个月,并从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且无角膜接触镜佩戴史人员42例(对照组,42眼),各研讨对象均接受角膜荧光染色(FL)、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测定其泪液胰岛素指标,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泪液胰岛素、Sit、BUT、F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干眼症患者长期接受局部青光眼药物治疗,其眼表基础泪液胰岛素指标受到影响,破坏眼表正常结构,建议临床慎重给药。

  • 标签: 干眼症 眼表组织 青光眼 长期 泪液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