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治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CR正侧位、低场强MR检查、螺旋CT轴位平扫加三维重建,并随访复查3个~2;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10例依据3种不同分型方法分型:①依据胫骨远端骨骺损伤位置,10例均为外侧型,无内侧型.②依据骨折后骨折块数目,分为二部分型8例,三部分型2例,无四部分型.③依据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1例.随访:周围型骨桥形成2例,胫骨远端骨梗死1例.结论:CR、CT、MRI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三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最有价值信息,指导治疗.

  • 标签: 胫骨骨折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特发性卵巢早衰(POF)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分析临床拟诊POF患者50例正常育龄妇女52例超声资料,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数目、卵巢体积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比较。结果POF组子宫内膜厚度(0.32±0.19)cm,正常育龄妇女组(0.59±0.12)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F组卵泡数(0.84±0.75)个,左右卵巢体积(2.02±1.68)cm3及(2.69±2.66)cm3,卵巢间质动脉峰值流速(PSV)为(8.73±2.44)cm?s,阻力指数(RI)为0.68±0.17;正常组分别为(6.16±2.02)个、(6.17±3.09)cm3、(5.92±2.83)cm3、(15.71±3.68)cm/s、0.53±0.06(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诊断特发性POF,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特发性 卵巢早衰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CT临床特征,提高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ACCP患者CT特征临床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标记中,甲胎蛋白(AFP)升高5例(63%),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2例(25%),癌胚抗原(CEA)升高3例(38%)。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体部2例、尾部4例。病变平均最大径5.1cm,7例病变(88%)为部分或完全外生型生长。5例(63%)边缘清晰。2例(25%)见强化包膜。5例(63%)平扫未见明显出血钙化灶。5例(63%)见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区。8例均无胰管及胆管扩张。平扫时病变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8例动脉期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门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差别降低。结论ACCP患者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AFP指标升高,可准确诊断。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表现
  • 简介: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tuberculosis,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层结核病。因起病缓慢,症状多样,CT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影像诊断及临床工作中漏诊、误诊较多。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2012我院收治25例EBTB误诊及漏诊患者,以提高该病认识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顽固性便秘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排粪造影、盆底四重造影、结肠运输试验、脾曲综合征专项检查4种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排粪造影诊断顽固性便秘阳性率达43.37%,而盆底四重造影盆底疝诊断有意义,结肠运输试验顽固性便秘而无便意者比较适宜,脾曲综合征专项检查是结肠运输试验补充细化。结论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症状,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对无便意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 标签: 排粪造影 盆底四重造影 结肠运输试验 脾曲综合征专项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超声造影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ICC患者临床、常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动态资料。结果32例ICC患者共34个病灶。超声造影在时间上分布特点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增强方式;空间上分布特点有3种类型:20个(58.8%,20/34)周边环状高增强向内充填型,5个(14.7%,5/34)整体均匀增强型,9个(26.5%,9/34)周边环状高增强不向内充填型。结论ICC在超声造影上具有特定增强方式,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造影 肝脏
  • 简介:分子影像探针16α-18F-17β-雌二醇(18F-FES)能靶向肿瘤雌激素受体(ER),通过PET/CT反映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ER表达水平和生物学活性,可用于筛选合适内分泌治疗患者,并早期预测疗效。18F-FES联合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有助于包括乳腺子宫肿瘤在内原发转移灶定性、制订正确个体化治疗方案。此外,18F-FES也被作为报告探针用于监测基因细胞治疗疗效而显现出良好应用前景。本文18F-FES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18F—FES PET/CT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内分泌治疗
  • 简介:鼻前庭囊肿是发生在鼻前庭底外侧份、鼻翼脚根部软组织内上颌骨骨质表面的囊肿,使鼻翼脚、鼻前庭底及相应口前庭唇龈反折处软组织呈局限性球形隆起,临床较为少见。现收集我院20056至20132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13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临床、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鼻前庭囊肿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 标签: 非牙源性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囊性肾癌MS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囊性肾癌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囊性肾癌患者CT及MRI表现。结果:囊性肾癌14例,其中多房型9例,单房型5例。有壁结节者6例,无壁结节者8例;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匀者12例,囊壁光滑者2例。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明显或中度强化。结论:囊性肾癌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肾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和声弹性成像52例患者共65个肿块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癌灵敏度为62.5%(10/16),特异度为71.4%(35/49),准确率为69.2%(45/65);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灵敏度为75.0%(12/16),特异度为93.9%(46/49),准确率为89.2%(58/65)。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诊断(P〈0.01)。结论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声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飞利浦iU-22彩超仪35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病灶定位切除范围判断。结果35例患者术中病灶均定位准确,其中21例镜下全切除,4例功能区胶质瘤行全切除,5例脑脓肿显著缩小,5例脑出血血肿清除满意。讨论术中超声技术可实时显示病灶部位与范围,有助于病变切除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超声 神经外科手术 术中影像
  • 简介:针灸作为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针刺镇痛机制研究是临床上研究热点之一。fMRI是目前无创伤性研究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针刺镇痛引起相关脑区活动变化。本文简要回顾疼痛及镇痛解剖生理机制,针刺镇痛所引起相关脑功能区整合及调控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得气等镇痛效果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针刺镇痛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11C-乙酸(11C-AC)PET/CT诊断肾细胞癌灵敏度高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但其显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其被肾细胞癌摄取是否与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相关。方法①细胞抑制实验:培养3株肾癌细胞(786-0、ACNHCaki-1),分别以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C7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后加入11C-AC,30min后测细胞摄取放射性计数,并收集细胞提取液测定蛋白浓度,以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AS表达。②小动物PET/CT显像:786-0荷瘤裸鼠行11C-AC显像,测得肿瘤与软组织靶本比(T/B),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结果786-0细胞株实验组比对照组摄取11C-AC量明显降低,每微克蛋白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2.430±0.1073.544±0.443(P=0.013),降低率为31.42%。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实验组FA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ACNHCaki-1细胞株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微克蛋白放射性摄取FAS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小动物PET/CT显示,裸鼠皮下肿瘤11C-AC摄取明显增高,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强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11C-AC摄取与FAS表达有关,但不同病理类型摄取乙酸程度不同。

  • 标签: 11C-乙酸 肾细胞癌 脂肪酸合酶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是否可用于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是否比传统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探测技术有优势。方法36例乳腺癌患者先后进行超声造影、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两项检查探测乳腺癌患者腋下前哨淋巴结,对比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技术发现前哨淋巴结准确率为88.89%,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发现前哨淋巴结准确率为97.22%。结论超声造影可发现乳腺癌腋下前哨淋巴结,但其准确率略低于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踝肱指数影像学表现等,采用Forgaty导管取栓、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中一种或多种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结果:37例中单纯取栓12例,置管溶栓8例,取栓+置管溶栓5例,取栓+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2例,取栓+PTA+支架术8例,溶栓+支架术2例,成功率100%.肢体疼痛麻木缓解、皮温变暖34例(92%).疗效为优22例(59%),良好10例(27%),一般2例(5%),不良3例(8%).1例腘动脉瘤溶栓后缺血加重截肢,2例取栓后第1足趾干性坏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7例失访,余术侧肢体均无缺血复发症状.结论: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有效方法,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是提高疗效关键.

  • 标签: 取栓 导管溶栓 腔内治疗
  • 简介:以预防疾病为目的、变被动治疗为主动健康管理健康干预措施日益成为现代医疗体系重要环节。笔者总结分析心膈角被脂肪充填健康体检者X线表现,将其定义为“心膈角充填征”,并探讨其在疾病预防中意义。

  • 标签: 放射摄影术 胸部 脂肪肝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患者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老年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老年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患者声像图以弥漫型较局灶型多见,双侧腺体受累多见,两型均以病灶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结节多见.CDFI检查见腺体增大者血供丰富,腺体缩小者血供明显减少.病理以Ⅲ、Ⅳ期多见.无论弥漫型或局灶型腺体内均未见血管移位受压征象.结论:老年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患者术前可通过超声声像图明确诊断,避免外科手术.

  • 标签: 颌下腺疾病 老年人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表现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评价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良性肿瘤59例(腺瘤53例、囊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恶性肿瘤19例(乳头状癌16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患者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所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59例良性病变,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17例,共83个病灶;19例恶性病变,18例单侧发病、1例双侧发病,共20个病灶。边界:良性病变边界不清13个(13/83,15.7%)、恶性病变11个(11/20,5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良恶性病变出现钙化率分别是12/83(14.5%)9/20(45.0%),恶性病变钙化发生率高于良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变:良恶性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5/83(42.2%)3/20(15.0%),良性病变囊变发生率高于恶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包膜不完整性:良恶性病变分别为5/83(6.0%)15/20(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程度:明显强化者良恶性病变分别为27/83(32.5%)14/20(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镶嵌征":良恶性病变出现率分别为08/20(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良恶性病变发生率为05/19(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甲状腺病变内出现钙化、包膜不完整、增强后见"镶嵌征",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高度考虑甲状腺癌诊断,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学
  • 简介:目的分析门静脉积气超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6例门静脉积气患者进行研究其在灰阶超声、脉冲多普勒超声上表现,并分析6例患者原发疾病及预后。结果灰阶超声上,6例患者皆在门静脉管腔内显示气体强回声,肝实质内可出现多发不规则强回声斑点;脉冲多普勒超声显示4例患者出现特征性毛刺状尖顶双相回声。3例死亡患者中,2例为肠道缺血坏死患者。结论门静脉积气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检查是诊断门静脉积气有效手段。门静脉积气患者预后主要取决于导致门静脉积气基础疾病。

  • 标签: 门静脉积气 超声检查 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MinDose技术急性胸痛三联排查(triple-rule-out,TRO)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影响。方法:5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胸痛并行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TRO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组)、B组(MinDose组),每组25例。A、B组管电流调节技术窗均采用30%~70%RR间期,A组窗外曝光剂量为全剂量20%,B组应用MinDose技术,窗外曝光剂量为全剂量4%。其余扫描参数相同。分析2组图像质量,记录剂量长度乘积,比较有效剂量。采用t检验比较2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A、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6±0.40)分、(2.91±0.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辐射剂量为(6.47±1.03)mSv,明显低于A组(7.25±1.4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Dose技术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在TRO低剂量扫描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痛 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