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全身抗结核治疗联合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利福平局部处理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疗效。方法120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超导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规则抗结核治疗、胸穿抽液胸腔内给药,超导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患侧胸部局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利福平;分别于治疗15、30及60d查胸腔B超、胸部X片,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胸水量、胸膜肥厚及包裹情况。比较治疗15及30d后两组疗效及胸水吸收情况,比较治疗30及60d后两组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缓解,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者56例(93.3%),对照组胸水完全吸收者46例(76.7%),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及60d后,超导组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及3.3%,对照组分别为23.3%及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加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利福平早期局部处理,有助于胸水吸收,并减轻胸膜肥厚、包裹等后遗症发生。

  • 标签: 靶位透药 结核 胸膜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作用。方法选取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及肺炎患者各30例,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频率。哮喘患者使用氨茶碱片进行治疗,4周后复测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结果哮喘患者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健康志愿者组(P〈0.05),但后两者无组间统计学差异;哮喘组与肺炎组IFN-γ无组间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IFN-γ明显回升,IL-4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CD+4CD+29辅助性T细胞含量升高是哮喘一个免疫机制,该细胞分泌IL-4诱发Th2类免疫反应,可介导哮喘体液免疫从而加重病情。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CD+4CD+29辅助性T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中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患者32例,根据是否使用globulin,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松龙单纯使用甲泼尼松龙,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疗效、Hughes评分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半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Hughes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呼吸肌麻痹 丙种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联合定量检测在肺结核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1~20137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10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同期健康对照5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ILMA)测定PCT水平,采用魏氏(Westergren)法测定ESR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CT、CRP、ESR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T、ESR及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活动期肺结核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痨药物及评估肺结核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肺结核
  • 简介: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类病因不明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以肺部及淋巴系统最为常见,表现为上皮样肉芽肿.累及神经系统情况较为少见,其发生率约为5%,且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表现多样,容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通过一例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要表现结节病病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期能提高结节病神经系统累及表现认识,从而减少相关误诊发生.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文献复习 主要表现 结节病 肉芽肿性疾病 上皮样肉芽肿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相关性,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最佳间隔时间.方法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d更换1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d更换1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d、5d10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道 相关性分析 更换时间 小儿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目的:评价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2~20131收治60例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200μg,1/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0mg口服,1/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同期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5.427,P〈0.01)。结论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肺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白三烯拮抗剂 糖皮质激素 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