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向25名护理专家就构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进行多轮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后,专家的积极系数是88%和91%,权威系数是0.81和0.85,包括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4.0,变异系数均〈0.25.[结论]专家对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好,函询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护理 本科 创新能力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实习管理方式,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护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让他们在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他们还拥有了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得到了他们应该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出了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临床教学模式。

  • 标签: 护理 内科 本科生 实习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在新建医院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防治过程中运用集束化管理的效果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院内的363例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运用相应的量表评定方式筛选出Braden评分≤12分且入院时无压力性损伤的高危患者作为压力性损伤高危组和患者已存在压力性损伤的压力性损伤组,对两组患者都进行集束化管理,对比运用集束化管理方式前后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变化与治愈情况。结果:实施集束化管理后压力性损伤高危组、压力性损伤组的损伤发生率明显比实施前低、治愈率比实施前高(P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 防治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地方高校护理专业产教融合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校企合作、引入新技术和新领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推进国际化合作、强化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氛围等措施,以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地方高校护理专业产教融合新模式。

  • 标签: 地方高校 护理专业 产教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在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损伤,对2008级70名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前4周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结束后,评价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效果。结果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后,学生职业防护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67名(95.7%)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加深了其对职业防护的理解,59名(84.3%)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职业防护技能。结论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职业暴露的能力。

  • 标签: 学生 护理 职业防护 课程
  • 简介:写好护理研究论文对护生和各级护理工作者来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尽管相关的书籍、文献并不少,但笔者在参与了三届护理普通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及自考生论文答辩工作后,发现很多答辩者对护理科研论文的种类、基本要求等,仍然概念模糊,思路不清,格式不明。针对答辩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就如何写好毕业论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标签: 护理本科 毕业论文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全日制本科护生基于岗位胜任力培训的现状调查并分析,为优化本科护生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全面提高本科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岗位胜任力。方法:采用“全日制护理本科生岗位胜任力自评表”,对某三甲医院骨科已完成2个月实习的共59名全日制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9份。结果:全日制本科护生完成某三甲医院骨科2个月实习后,针对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等方面进行自评,结果示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低于其他能力评分。结论:为提高全日制本科护生的岗位胜任力,需带教老师结合本科护生自身实际,采用多方法混合培养模式,引用“互联网+”线上教学系统等方法,着重培养本科护生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

  • 标签: 岗位胜任力 本科护生 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手卫生的认知情况。方法2008年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10名大学四年级医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疗机构手部卫生指南》制定,随机抽取某医科大学四年级一个班为研究对象,于课后集中发放问卷,现场作答并回收。结果医学生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低,客观题正确率仅为41.5%。手卫生的内容、手卫生目标、手卫生标准、医院环境的划分正确率分别为12.7%、19.1%、30.9%、12.7%。会造成手部污染的情况、查房时需洗手的情况、手套种类的选择、手套是否可以代替洗手等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9.1%、60.9%、51.8%、91.8%。结论医学生手卫生知识缺乏,学校与医院联合起来进行手卫生等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势在必行。

  • 标签: 医学生 手卫生 医院感染 医学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本科护生见习前后对病人安全意识、技能和态度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经修改后的病人安全评估问卷对188名护理本科生分别在见习前及见习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见习前促进病人安全意识认知得分(29.55±3.49)分,见习后得分(30.61±2.99)分;见习前确保病人安全基本技能认知得分(30.24±3.81)分,见习后得分(31.60±3.56)分;护生见习前病人安全认知总分(78.53±7.82)分,见习后总分(80.78±7.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见习有助于提高护生病人安全的认识。

  • 标签: 护理本科 病人安全认知 见习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学习指导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素质。方法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学习学》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评价,以及课程学习的收获和建议。结果117名学生中79.5%认为《学习学》开设很有必要,96.6%认为10项主题教学内容合理,83.8%对5位教师的轮流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学生最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举例说明,学习收获最大的则是学习心理的调控。结论护理本科生开设学习指导课程具有积极意义。护理教育者需不断摸索和完善课程教学模式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学习指导 护理 学生
  • 简介:目的调查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心理韧性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185名本科护生,使用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及ConnerDavis韧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总分为(86.45±10.30)分,处于一般认同水平;心理韧性总分为(61.81±10.97)分,处于中等水平。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韧性能够正确预测专业认同。结论心理韧性是影响本科护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护理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本科护生心理韧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同。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专业认同感 心理韧性
  • 简介:专业观又称专业思想,是学生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学习,从事专业工作的思想基础。积极健康的专业观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兴趣,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投入度。目前在护理专业领域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思想的动摇必将影响其行为,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历史、社会、医院、家庭等因素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次研究关于专业思想问题调查了近700名本科护理在校生和实习生,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学生 护理 护理专业思想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本科《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危重症护理"现场教学的效果。方法在2005级护理本科生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对"危重症护理"相关内容采用重症监护室(intensiuecareunit,ICU)现场教学形式,具体教学方法包括集中授课、跟班学习、床旁示教学习、小组护理查房等,学习结束后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21名学生的考核总分为(92.1±3.91)分,最高为97.7分,最低为82.7分,及格率为100%;所有学生均对ICU现场教学的总体安排、排班安排、学习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和总体收获表示比较满意,并认为ICU现场教学能较好地提供动手机会,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专业情感的养成。结论现场教学形式在护理本科ICU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临床思维和反应能力、激发专业情感,但教学实践中需注意严格把握各环节质量,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现场教学 危重症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本科护理教育社会人文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比较本科护理教育1998年和2006年社会入文课程设置的情况。结果1998年19所护理本科院校设置社会人文课程的科目和学科范围狭窄,只有14门必修课,无任意选修课;政治、英语以外所有社会人文课程的学时之和仅占总理论学时的4.08%。2006年47所院校设置社会人文课程数量达到了70余门,有76.6%的学校开设了任意选修课,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东西方哲学与文化等多类课程;政治、英语以外所有社会人文课程的学时之和占总理论学时的7.37%。结论2006年本科护理教育社会入文课程设置的状况较1998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科目范围和学时比例都有所增加。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人文科学 课程
  • 简介:目的使本科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满足新时期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方法分析目前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状况,比较美国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特点,对我校本科护理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结果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体系构架。结论通过对我校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不仅加强对护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了护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适应了现代化对高能力护理人才的需求。

  • 标签: 护理教育 课程设置 改革 本科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本科毕业生在科研过程中所遇的困难和收获,从而为提高科研带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设计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应用焦点团体访谈法,对在我院完成毕业科研训练的10名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小组访谈;对所得资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科研训练,学生明晰了科研设计的过程,科研论文书写能力得到提高;双向导师在科研训练指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数同学感觉在选题、统计学方法、论文撰写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指导老师给予帮助。结论双向导师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科研训练中应加强选题和论文撰写的训练与指导;注重对学生早期科研能力的培养。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科研训练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民族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建立针对不同民族护理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彭美慈等修订的评判性思维量表,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1—4年级本科护生(2005级-2008级)进行普查。评判性思维得分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民族本科护生之间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他少数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分别是(283.65±26.75)、(279.92±30.71)、(266.94±27.99)、(266.40±30.82)、(270.70±18.80)分。汉族与维吾尔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汉族与哈萨克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析能力和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回族与维吾尔族、回族与哈萨克族除在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本科护生在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较高,不同民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同。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与宗教信仰、民族个性、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整个护理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护理院校针对不同民族护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各民族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工作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少数民族 本科护生 评判性思维 护理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方法采用职业价值观量表和一般资料问卷对200名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价值观总分(3.74±0.89)分。女生、生源地为农村、护理专业是第一志愿、班干部的职业价值观得分高于其他学生(P〈0.05)。结论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职业价值观呈现中等水平,不同情况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差异,学校和医院应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临床实习 问卷调查 职业价值观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学生人格状况,为护理本科学生人格教育与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中南大学护理学院2000~2004级本科护理学生共200人为研究样本,采用16PF人格因素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0名护理本科学生中H敢为性、E兴奋性、Q4紧张性评分7分以上者占40%以上,G有恒性、L怀疑性、C稳定性评分低于4分者达30%以上。结论护理本科学生整体人格特征呈高敢为性、高兴奋性、高紧张性、低有恒性、低怀疑性、低稳定性的趋势。

  • 标签: 人格 人格特质 护理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