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再狭窄(ISR)发生的关联性.方法筛选并入组234例行冠状动脉药物支架(DES)植入术的患者,并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ISR组,22例)和非再狭窄组(非ISR组,212例),分别收集其在PCI前,术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患者术后1个月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18.0±4.9)μmol/L比(13.8±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再狭窄组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较非再狭窄组患者低[(11.4±2.7)μmol/L比(14.0±4.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支架术后所升高的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两者相关(r分别为0.825和0.672,P〈0.05),而且直接胆红素的相关性更大.结论基础血清胆红素水平支架术后ISR的发生呈负相关,可能是ISR的保护性因素.支架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主要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血清胆红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室性期前收缩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根据室性期前收缩数量24h总心率的比值,分为低负荷组(〈10%,50例)、中负荷组(10%~20%,108例)、高负荷组(〉20%,62例),同时选择68例无室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指标,同时检测其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及高负荷组的QT间期、QRS波时限明显增宽,矫正QT间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高负荷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流出道内径(LVO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博心输出量(SV)、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NT-pr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或〈0.01)。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室性期前收缩负荷QRS波时限、矫正QT间期、LVEDd、RVEDd、NT-proBNP呈直线正相关(r=0.42~0.65,P均〈0.01);LVEF呈直线负相关(r=-0.62,P=0.001)。结论:随着室性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左室的结构及功能可发生改变,因此应注意监测相关指标,及早进行临床干预。

  • 标签: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梗死迷走神经张力异常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陈旧性脑梗死患者1483例,按脑梗死解剖部位将其分为基底节区组1045例非基底节区组438例。对比分析2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及频域参数。时域参数包括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RMSSD)、代表R-R间期平均R-R间期〉50ms的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参数为低频高频比值(LF/HF)。结果基底节区组年龄〈69岁患者发病率显著低于非基底节区组患者(P〈0.05),而基底节区组年龄≥70岁的患者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组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组(18.4%vs13.9%,P=0.038)。基底节区组仅年龄≥80岁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56.8%vs41.0%,P=0.031)。2组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基底节区组非PAF患者和非基底节区组合并PAF患者比较,基底节区组合并PAF患者的SDNN、RMSSD、PNN50均显著增高、LF/HF则显著减低(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梗死呈增龄发病增加趋势,患者多发PAF,基底节区脑梗死合并PAF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 标签: 脑梗死 迷走神经疾病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atrialfib-rillation)的关系.方法随机连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8例,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ASE法测定和肽素浓度,持续监测住院7d内有无心房颤动的发生.根据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分成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测定和肽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房颤动组和肽素浓度高于非心房颤动组(21.2pmol/L比9.6pmol/L,P〈0.05).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入院时心率(OR=1.059,95%CI0.999-1.123,P=0.042)、和肽素(OR=4.685,95%CI1.729-12.692,P=0.002)、左心房内径(LAD)(OR=1.204,95%CI1.069-1.355,P=0.002)是预测AMI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和肽素水平是预测AMI后新发房颤的有效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和肽素
  • 简介:目的观察及分析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对象为90例高血压患者,以血压水平作为依据,分成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三组的病例数均为30例。对于全部的病例均展开TC、TG、LDL-C、HDL-C、hs-CRP、Scr、BUN、HbAlc、UAIb、WHR、BMI几项指标的检测,同时进行统计是否存在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吸烟、饮酒等情况。结果比较UAIb以及hs-CRP、HbAlc,同高血压1组、2组相比较,3组显著升高,P〈0.05;hs-CRP同UAIb以及HbAlc具有正相关联性,UAIb跟HbAlc之间具有正相关联性;通过实施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构成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Scr、HbAIc。结语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UAIb、hs-CRP以及HbAIc具有互为相关的联系。

  • 标签: 高血压 糖化血红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进行超声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在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分为原发组病毒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腹腔琳巴结肿大、肝内细颗粒状回声以及胆管壁增强的发生率都大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而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以及肝脏呈现缩小的征状的发生率小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诊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作为临床上的鉴别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ST2(sST2)及和肽素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80例作为CHF组,同时收集心脏神经官能症或心律失常患者30例作为心功能正常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CHF组进一步分为II级组(22例)、III级组(32例)和IV级组(26例)。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sST2及和肽素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心功能正常组比较,CHF组血清sST2[(0.27±0.09)ng/ml比(1.18±0.81)ng/ml]及和肽素[(1239.64±229.98)pg/ml比(1987.16±426.84)pg/m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II级组比较,III级和IV级组的血清sST2[(0.46±0.17)ng/ml比(0.77±0.18)ng/ml比(2.31±0.29)ng/ml]及和肽素[(1625.61±522.13)pg/ml比(2103.15±340.74)pg/ml比(2194.31±332.97)pg/ml]水平均显著升高,且IV级组的显著高于III级组,P〈0.05或〈0.01。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P=0.005)。结论:血清sST2及和肽素水平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的标志物,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力衰竭 精氨酸加压素 肽类
  • 简介: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应用日本产欧姆龙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716例体检对象进行检测,分析其baPWV血液生化检查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716例体检人群中,发现baPWV异常者272例(37.99%),baPWV正常者444例(62.01%)。正常组相比,baPWV异常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为baPWV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作为无创检查动脉硬化指标之一,baPWV可以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应该在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中广泛推广,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动脉硬化。

  • 标签: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国药东风公司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TO病变患者15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2例,女性56例。按Rentrop分级标准对患者的侧支血管情况进行分级,Rentrop0~Ⅰ级视为CCC形成不良(n=73),而RentropⅡ~Ⅲ级视为CCC形成良好(n=8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R)、白细胞计数(WBC)、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水平。结果CCC形成不良组的糖尿病比例、WBC、hs-CRR和多支病变比例高于CCC形成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CC形成良好组的LVEF和右冠状动脉闭塞比例明显高于CCC形成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C形成不良组和形成良好组的血浆ET-1水平分别为(81.2±10.1)pg/ml和(67.5±9.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ntrop0级和Ⅰ级患者的血浆ET-1水平均高于RentropⅡ级和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浆ET-1水平升高是CCC形成良好的危险因素(OR=2.24,95%CI:1.35~3.72;P<0.01)。其他影响CCC形成的因素包括糖尿病、hs-CRP和右冠状动脉闭塞等。ET-1预测CCC形成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0.72~0.88,P<0.01);最佳截点75.3pg/ml,预测CCC形成不良的敏感性为69.0%,特异性为79.0%。结论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中,血浆内皮素-1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密切相关,且高水平的ET-1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内皮素-1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慢性完全闭塞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嗜铬粒蛋白A(CgA)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其中心功能Ⅳ级组30例、Ⅲ级组30例、Ⅱ级组30例,另外选取30例体检结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患者的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ysC以及CgA水平,并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所有入选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测量,根据上述结果最终计算出LVM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ysC以及C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高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血清CgA和CysC存在正相关关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CgA和CysC水平LVEF呈负相关,NT-proBNP、LVMI水平则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gA及CysC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等级以及心室重构均具有相关性,此两种指标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构程度。

  • 标签: 嗜铬粒蛋白A 心力衰竭 胱抑素C 心室重塑
  • 简介:目的研究ABO血型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sternalwoundinfection,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将84例DSWI患者分为2组:早发病组(发病时间<14d)和迟发病组(发病时间≥14d)。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ABO血型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早发病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率及初始手术类型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均高于迟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虽然早发病组中O血型患者的比例(46.7%)高于迟发病组(2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初始手术类型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O血型作为参照类别,A血型(OR=8.398,95%CI:1.521~46.370,P=0.015)和B血型(OR=11.913,95%CI:1.944~73.007,P=0.007)患者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是O血型患者的8~12倍。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型为A型和B型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增加。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ABO血型 发病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胱抑素C(CysC)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疑诊冠心病并接受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503例,其中男性278例,女性225例,年龄42~78(57.5±5.1)岁.测定所有患者胱抑素C水平并分为正常组(308例,CysC≤1.25mg/L)和升高组(195例,CysC〉1.25mg/L).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测定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升高组患者多支病变的比例升高,28.9%vs.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重度狭窄比例较正常组升高,轻度狭窄比例较正常组降低,38.0%vs.19.5%,32.3%vs.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胱抑素C水平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重度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疑诊冠心病患者中,血浆胱抑素C水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检测胱抑素C水平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 标签: 冠心病 胱抑素C 斑块 256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参松养心胶囊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8例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A组(参松养心胶囊+美托洛尔):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同时给予美托洛尔(12.5-25)mg/次,2次/d;B组:口服美托洛尔(12.5-25)mg/次,2次/d。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心律失常改善率为97.44%,B组改善率为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可更清晰地观察到,参松养心胶囊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频发房性早搏及短阵房速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美托洛尔。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参松养心胶囊 美托洛尔 房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通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心电图缺血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120例STEMI患者分为Ⅲ级缺血组(QRS波终末变形)81例(67.5%)和Ⅱ级缺血组(QRS波终末不变形)39例(32.5%),两组均行冠脉造影及hs-cTnⅠ检测。比较两组冠脉血管病变发生情况血清hs-cTnⅠ的关系。结果(1)Ⅲ级缺血组中男68例(83.95%),女13例(16.05%);Ⅱ级缺血组中男27例(69.23%),女12例(30.77%),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Ⅲ级缺血组患者左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Ⅱ级缺血组(P〈0.05),Ⅱ级缺血组患者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高于Ⅲ级缺血组(P〈0.001);(3)两组血清hs-cTnⅠ测定为偏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06);(4)Ⅱ级缺血组hs-cTnⅠ浓度低于Ⅲ级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心电图Ⅲ级缺血血清hs-cTnⅠ浓度有关。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高敏肌钙蛋白Ⅰ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的65~80岁老年患者220例,按照ABI数值将所有老年人分为正常ABI组(ABI〉0.9)和异常ABI组(ABI≤0.9或ABI〉1.3),其中正常ABI组121例,异常ABI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参数和BPV参数。按照血压高低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5例)和非高血压组(125例),分析比较两组BPV参数及ABI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24h收缩压BPV、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ABI组24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BPV明显低于正常ABI组,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BPVABI明显相关,平稳控制血压对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踝臂指数 血压变异性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肺动脉导管(PAC)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心排量(CO)的偏差和一致性.方法应用PAC和TTE检测265例OP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根据Bland-Altman法分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一致性,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两种方法在相同患者同一时间点下测量CO的相关系数为r=0.68,偏差值为(1.82±1.27)L/min,95%置信区间为(-0.67~4.31).射血分数<40%、外周血管阻力<700或>1400dys·n^-1·cm^-5,可以直接影响两种方法测量CO的一致性,并且测量时若并发心房颤动、左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节段运动异常、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均可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较大偏差.结论综合分析PACTTE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好地评价OPCABG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肺动脉导管 心排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维吾尔族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2015年收住我院的2型糖尿病维吾尔族患者412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4组,HbA1c≤6.5%A组105例,HbA1c6.6%~7.4%B组106例,HbA1c7.5%~8.4%C组109例,HbA1c≥8.5%D组92例,另选同民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健康老年人89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病史、检测生化指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评价认知功能,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HbA1c水平MCI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C和D组MCI和痴呆发生率明显升高(9.5%、8.5%、15.6%和21.7%vs2.2%,3.8%、2.8%、4.6%和8.7%vs0,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8.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白质病变、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以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维族老年人MCI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认知障碍 脑梗死 痴呆 维吾尔族
  • 简介:目的:比较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GLP-1受体激动剂组(GLP-1组,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治疗)和DPP-4抑制剂组(DPP-4组,接受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8周。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比较,治疗18周后两组FBG、2hPG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DPP-4组比较,GLP-1组治疗后FBG[(7.48±0.45)mmol/L比(6.64±0.28)mmol/L]和2hPG[(11.15±1.01)mmol/L比(9.26±1.82)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5。GLP-1组DPP-4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9.2%比33.3%)无显著差异,P=0.078。结论:DPP-4抑制剂比较,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在控制血糖和减轻体重方面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 二肽基肽酶4 糖尿病 2型
  • 简介:目的探讨非冠心病患者白细胞端粒长度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住院治疗的患者138例,根据诊断分为非房颤组88例和阵发性房颤组50例。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量白细胞端粒长度,标化为端粒/单基因比值,记录并比较患者基线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与非房颤组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心力衰竭、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0)。阵发性房颤组白细胞端粒较非房颤组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8(0.11,0.71)vs0.20(0.06,0.46),P=0.1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端粒长度阵发性房颤无相关性(OR=1.498,95%CI:0.924~2.426,P=0.100),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等混杂变量后,白细胞端粒长度阵发性房颤无相关性(OR=0.960,95%CI:0.124~7.404,P=0.970)。结论非冠心病患者白细胞端粒长度阵发性房颤发病无相关性。

  • 标签: 冠心病 白细胞 端粒 心房颤动 聚合酶链反应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分析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在缬沙坦的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于治疗2个月后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于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4%)明显比对照组(73.33%)高,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的收缩压(122.57±10.14)mmHg及舒张压(78.34±7.24)mmHg均明显比对照组(137.45±9.34)mmHg、(91.23±6.69)mmHg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于治疗后空腹的血糖值(5.83±2.27)mmol/L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8.15±2.34)mmol/L均明显比对照组(7.16±1.48)mmol/L、(10.05±2.54)mmol/L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可对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 标签: 缬沙坦 氨氯地平 高血压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