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46例患者三叉神经均存在血管性压迫,责任血管为单根者共40例,其中动脉压迫34例、静脉压迫6例;多根责任血管者6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39例(84.8%),疼痛明显缓解7例(15.2%)。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治疗手段,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慎密的手术计划、明确责任血管、适当的减压材料、充分的减压三叉神经以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肌松药对面肌痉挛(HFS)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侧方扩散波(LSR)监测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MVD术中LSR监测的206例HFS病人,依据肌松药使用不同随机分为罗库溴铵(ROC)组(76例)、顺苯磺酸阿曲库铵(CIS)组(69例)和对照组(不使用肌松药,61例),对比分析3组病人LSR诱导成功率、出现时间和波幅大小。结果硬脑膜打开前,对照组LSR诱导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ROC组(75%;P〈0.01)和CIS组(56.5%;P〈0.01),而且,后两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LSR平均出现时间[(3.2±2.5)min]显著短于ROC组[(46.4±20.2)min,P〈0.01]和CIS组[(60.9±25.5)min,P〈0.01]。对照组LSR波幅亦明显高于ROC组(P〈0.05)和CIS组(P〈0.05)。此外,与CIS组相比,ROC组LSR出现时间更短(P〈0.05),且呈线性关系[LSR出现时间=-10.713+98.342×罗库溴铵(mg/kg),P〈0.05]。结论使用肌松药可导致LSR诱导成功率降低、延迟出现和波幅减小,因此,建议在MVD术中行LSR监测时尽量不使用肌松药或仅小剂量(≤0.6mg/kg)使用ROC。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术中电生理监测 肌松药 侧方扩散反应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37岁,一过性意识丧失、头痛、语言障碍1个月余入院.2003年2月5日无诱因出现言语混乱,去厕所时摔倒在地,言语丧失、咬牙,伴尿失禁,无抽搐,约20min后言语恢复.醒后全头痛,无头晕、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自觉言语欠流利,不能认字,说不出家里人名字,说不出物体名称,无视物障碍.……

  • 标签: 烟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所引起的疾病。易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相混淆。遗传系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发病,也可后天发病;而先天发病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如母亲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等。遗传常为1个家系中多人发病,呈家族性,但也可能1个家系中仅有1例患者,呈散发性;

  • 标签: 神经遗传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 家族性疾病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评价后颅窝减压术(PFD)治疗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BSCO、PubMed、EmBase、OVID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5年5月31日发表的文献。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文献,86例,PFD治疗83例;PFD术后好转率为82.3%(95%CI74.2%~90.4%);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中,女性占62.9%(95%CI52.6%~73.1%)。结论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中,女性占大多数;PFD治疗合并脑积水的Chiari畸形Ⅰ型具有较高的有效率。

  • 标签: Chiari畸形Ⅰ型 脑积水 后颅窝减压术 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其致残和致死率高,有资料显示其死亡率可达60%以上[1],已成为中青年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手术仍是颅脑损伤的首要治疗方法。近年来资料显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降低死亡率方面较传统骨瓣减压术具有显著优势[2],但其术后较高的脑功能障碍发生率仍是临床关注热点。

  • 标签: 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硬脑膜 脑保护
  • 简介:目的三叉神经痛极少发生于青少年,本研究旨在探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青少年三叉神经痛疗效,并就其病因及其手术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所有年龄小于18岁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随访0.5~7年,治疗有效率94.1%,未出现脑出血,听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未见复发。结论青少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由于血管压迫引起,但责任血管类型与成人不同,静脉压迫及混合压迫占有重要比例。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青少年三又神经痛的首选方法,全程有序探查责任血管,重视静脉处理及充分减压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青少年 微血管减压术 静脉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无效及复发病例再手术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对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10例和复发25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再次手术探查,据术中不同情况具体处理,并进行4个月至8年的随访.结果25例见有血管压迫神经根,涤纶片过大致神经轴弯曲者5例,另5例未探及明显原因.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VD)、MVD+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除术(PSR)、PSR、调整涤纶片或神经根松解术.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轻微.随访满意,仅3例轻度复发.结论对MVD术后无效及复发的病人,再次手术探查均应首选,并尽可能行MVD或神经根松解术,但PSR仍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以更小的创伤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小范围后颅窝骨性减压窗范围一般在3cm×3cm以内,不切除C1后弓,切除下疝的小脑扁桃体,松解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疏通第四脑室脑脊液各输出道,使脑脊液循环通畅。结果37例术后12d内MRI示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下缘上升到枕骨大孔水平以上。长期随访48例,29例患者症状逐渐改善;14例症状稳定未加重;5例较术前加重,但MRI示脊髓空洞缩小。结论小范围后颅窝减压术能够改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外科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一种术式。

  • 标签: 后颅窝减压术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的悬吊技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17例患者(94.4%)治愈,1例患者(5.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面瘫,经对症治疗后均在随访期间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改良的悬吊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损伤小的特点,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补充。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动脉 悬吊
  • 简介:目的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观察组),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53例(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35.8%;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52.0%)明显高于对照组(32.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增加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减压术。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减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68例(76.4%),明显缓解7例(7.8%);术后随访1~4年,治愈77例(86.5%),显效5例(5.6%),有效4例(4.5%),无效3例(3.4%)。手术并发症:术后出现小脑血肿2例,严重脑水肿2例,听力障碍1例,皮下积液3例,头痛头晕4例。结论良好的手术疗效与典型的临床症状,较短的病程,明确的责任血管,单根动脉的压迫以及较轻的神经受压程度密切相关。术中仔细寻找责任血管,充分松解粘连,实施有效的减压,严格保护面听神经,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 简介:1病历摘要病例1:女,49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双侧耳鸣6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耳鸣为机器样隆隆声,持续性。MRI显示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情况见图1。术后面肌抽搐与右侧耳鸣均立即消失,左侧耳鸣无变化。随访5个月无复发。病例2:女,35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右侧耳鸣3年,加重2个月入院。耳鸣呈擂鼓样,与抽搐基本同步。

  • 标签: 面肌痉挛 耳鸣 显微血管减压术 入路 小脑脑桥裂
  •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40例面肌痉挛病人在MVD中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的实时提示,找出影响听力的因素并加以解除.结果采用BAEP监测后术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由以往手术的7.1%下降到目前的2.5%.结论术中BAEP监测对减少治疗面肌痉挛时所造成的听力障碍具有显著的意义.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听力障碍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岩静脉在三叉神经手术中的保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285例,其中206例岩静脉被电凝处理,79例保护良好。结果79例岩静脉保护良好的术后未发生脑水肿,无明显恶心呕吐。206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其中3例发生小脑水肿,2例经脱水剂治疗,1例经后颅窝减压后恢复良好,35例术后3天明显恶心呕吐,腰穿测脑压高。结论岩静脉在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良好,否则术后可常规应用脱水剂以及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岩静脉
  • 简介:目的分析颅内迷走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与传统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的影响,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和外科治疗的有效性。方法1、临床研究:选择36例高血压脑出血清除脑内血肿后行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2、回顾性研究:对281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用传统的内科和外科方法治疗后的血压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研究: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36例中除7例(19%)死亡外,在29例存活的患者中10例(34%)血压正常,12例(41%)血压接近正常,7例(24%)与手术前无明显变化。2、回顾性研究:在出血后采用传统的内、外科方法治疗的281例患者中,85%的血压无明显变化,而后期血压基本正常者(15%)均为出血前无明确高血压病史者。结论左侧颅内迷走神经血管减压确能降低顽固性高血压.其有效率>75%。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中有15%血压能够自然恢复到基本正常的水平。但是在出血前有明确高血压的患者无一例血压能够自然恢复正常。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传统方法治疗 迷走神经血管减压 降压的有效性 比较性研究
  • 简介:目的对比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中基于搏动指数(PI)评估颅内压(nICP—PI)和基于舒张期脑血流流速(FVd)评估颅内压(nICP—FVd)两种参数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TCD相关参数(55条记录)。结果把每一条TCD记录作为一个独立事件,nICP—FVd显示了与有创颅内压(ICP)更好的相关性与评估能力:r=0.61,P〈0.05;偏倚为-2.20mmHg,95%预测置信区间(cI)=(-23.1mmHg,18.7mmHg);曲线下面积(AUC)=0.73,P〈0.05。而nICP—PI则与有创ICP无明显相关性:r=0.1,P〉0.05;偏倚为2.10mmHg,95%CI=(-16.0mmHg,20.1mmHg);AUC=0.53,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基于TCD的参数nICP_FVd与参数nICP—PI相比较,前者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颅内压变化,具有更为可靠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颅内压 经颅多普勒超声 去骨瓣减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符合标准sTBI6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经天幕裂孔切开+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颅内压、血清血清前白蛋白(PA)、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结果术后1~3d,两组颅内压逐渐降低,且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血清MBP水平降低,PA水平升高;而且,观察组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5.2%,5/33)明显低于对照组(39.4%,13/33;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率(60.6%,20/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3%,10/33;P<0.05)。结论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sTBI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血清PA及MBP水平,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经天幕裂孔切开术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