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进展性颅内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经抗凝、脱水降颅内压等药物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24例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依据病情实施了微导管置管溶栓术、球囊和微导丝机械碎栓联合微导管溶栓术以及支架拉栓联合微导管溶栓术等3种血管内治疗术式。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一般状况、临床特征、围手术并发症等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单独微导管置入溶栓12例,导丝、球囊机械联合微导管溶栓8例,支架拉栓联合微导管溶栓4例。术后11例(45.8%)患者静脉窦完全再通,10例(41.7%)患者静脉窦部分再通,3例(12.5%)患者静脉窦未见通畅。出院时痊愈(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4例(58.3%),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33.3%),死亡2例(8.3%)。结论对于内科治疗不能控制的进展性急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溶栓 静脉窦血栓 机械取栓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目前中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栓药物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者较前明显增加。然而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同时,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可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使出血概率增加,颅内出血成为最严重并发症。

  • 标签: 抗血栓药物 出血和凝血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通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3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疗程为2周,两疗程后评价疗效,两疗程间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根据症状变化评定疗效,并采用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有效率为7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方面,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活力(VT)及精神健康(MH)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肯定,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栓通 脑梗死后遗症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试验指标变化,以期指导颅脑损伤的诊疗和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苍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重型组(27例)、中型组(35例)和轻型组(28例);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和对照者采用TEG检查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和凝固角(α),检查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其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的R值、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a、α和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重型组和中型组的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轻型组,而Ma、α和Fib显著低于轻型组,重型组R值、K值、PT和APTT显著高于中型组,Ma、α和Fib显著低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治疗后24h、72h和168h,颅脑损伤组患者的R值、K值、PT和APTT显著低于治疗前,而Ma、α和Fib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值、K值、Ma和α均与颅脑损伤密切相关,R值和K值与PT、APTT和Fib正相关,Ma和α与PT、APTT和Fib负相关,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G试验指标的变化可以较好的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状态,对指导颅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痛人血栓弹力图的改变.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对225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并对其中70例进行治疗前后TEG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组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而脑出血组则存在明显的血液低凝状态.治疗后TEG各值改变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TEG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估计预后.

  • 标签: 急性 脑血管病 血栓弹力图 临床检测 研究
  • 简介:在脑动-静脉畸形(aterivenousmalformation,AVM)破裂出血的急症手术中,如何尽可能一次切除畸形的血管团而又不加重脑损伤,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起病急骤,许多患者手术前已处于昏迷或脑疝状态,来不及施行血管造影检查,对于术前病情判断、术中操作及疗效均有很大影响.为此,笔者将我院1995年3月-2002年9月收治的16例手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病理检查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脑血管破裂出血 急症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流程再造理论源自于企业管理领域,它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目前流程再造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系统。本文对1990年1月至2013年11月中英文数据库收录文献进行相关内容的检索,通过分析流程再造策略在静脉输液流程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为我国临床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灵活应用流程再造理论提供参考。

  • 标签: 流程再造 静脉输液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负荷评分(CBS)这一新提出的血管影像评分系统在使用核磁血管成像(MRA)环境下对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血栓负荷评分在MRA中分配了10分给主要的前循环动脉。当M1段近端、M1段远端或颈内动脉鞍上段发生血栓而使血管的对比浊化影不能显现时,每处异常减掉2分;当这种异常现象出现在M2分枝、A1段或颈内动脉鞍下段时,每处减掉1分。共纳入95例具有神经功能缺失(发病时NIHSS≥5)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对他们进行发病24h内的MRA影像进行血栓负荷评分评估,并检验这一评分与预后(发病90d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及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按血栓负荷评分分值,将人选患者分为CBS≤5(9例)、CBS6-7(14例)、CBS8-9(28例)、CBS=10(44例)4组进行比较显示,各组间良好预后(90d后MRS≤2)的比例(P〈0.001)以及出血性转化的出现率(P=0.002)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使用MRA作为影像手段时,血栓负荷评分对于前循环梗死的功能结局及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有一定预测能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核磁血管成像 预后 血栓
  • 简介:目的研究经颈外动脉途径制作兔颈总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使用凝血酶直接注入颈总动脉,对照组取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离颈外动脉,从颈外动脉取自体血,体外加入凝血酶制作兔自体血栓,经颈外动脉注入颈总动脉。两组分别在术后即刻测量血管内血栓长度,随后行动脉血管造影,观察血栓形态。结果10只新西兰大白兔直接在颈总动脉注入凝血酶模型成功率为40%,管腔内血栓量较少,主要围绕穿刺口周围,血栓平均长度为5±0.4mm;经颈外动脉途径直接注入血栓组成功率为100%,血栓量较大,充满整个管腔,血栓平均长度13±2.2mm。结论使用经颈外动脉注入新鲜血栓法,能够制作出较为稳定的兔颈总动脉急性血栓模型,模型成功率较高,为器械研发提供一种较为稳定的血栓模型。

  • 标签: 颈总动脉 血栓 数字减影造影 凝血酶
  • 简介:目的探讨深部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对收治入院的70例深部BAVM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其中70例患者脑部畸形血管团属小型(直径〈3cm)31例,中型(直径3-6cm)36例,巨大型(直径〉6cm)3例;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11例,Ⅱ级12例,Ⅲ级23例,Ⅳ级16例,V级8例,对术中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0例患者深部畸形血管团术中均完整切除,27例复查MRI、8例复查DSA证实。1例Spetzler—MartinV级患者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均无复发及再次出血。8例术前脑疝患者术后3例重残,2例中残,3例生活能自理。10例癫痫患者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症状得到控制。余患者术后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深部BAVM血管构筑复杂,手术全切除最为彻底。高流量BAVM行术前栓塞及口服B受体阻滞剂,术中降低动脉压、延长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减少液体摄入及应用脱水疗法,可降低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发生率。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正常灌注压突破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进行治疗。结果20例病人在72h内引流完全,随访1个月,无积液或血肿残留,无感染,头皮贴附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头皮下积液或血肿安全、简便、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头皮下积液 血肿 穿刺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目的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微观形态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cAVM出血发生机制,探讨其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的结构学基础.方法应用HE及Masson特殊形态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观察15例cAVM的病理组织学及微观形态学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畸形血管管腔大小不一,管壁厚薄不均,畸形血管壁欠完整,管壁各层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断裂,平滑肌纤维不完整.透射电镜扫描显示栓塞的cAVM血管中,内皮细胞断裂,内膜下层部分缺如;在栓塞与未栓塞的病巢血管壁均显示胶原蛋白束紊乱排列,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欠完整,cAVM存在反复出血表现.AFM扫描结果显示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欠完整,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存在间断的"弹坑样"凹陷和"火山口样"改变.结论外科切除的cAVM微观组织形态学异常,存在反复出血表现,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破坏与血管壁各层结构排列紊乱可能是cAVM出血的原因,慢性反复出血后局部脑组织中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可能是导致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显微镜检查 原子力 MASSON 三色特殊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larforamen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例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例C型和9例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例;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例,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例;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例;面瘫加重2例;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例,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累及范围,应用微创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 入路 髁旁-颈外侧 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
  • 简介:目的阐述避孕药物与脑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健康中年女性上矢状窦血栓的临床表现,脑CT、脑核磁共振的影像学改变特点.结果口服避孕药物半年,即可引起上矢状窦血栓的形成,其原因是由于血浆中雌激素水平升高.结论口服避孕药物是健康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明确危险因素.

  • 标签: 口服避孕药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病例报告
  • 简介: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SDAVFs)属于椎管内血管畸形的一个亚类,其发病率约为5~10/100万[1],临床较为少见,也易被误诊.本文分析了1994年至2004年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

  • 标签: 硬脊膜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近年来,麻醉过程中脑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麻醉药物对脑组织细胞的影响均有广泛研究。本文对目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静脉麻醉药物脑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麻醉药 静脉 神经保护药 药物生理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椎动脉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2009年收治的5例椎动脉动静脉瘘病人均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例表现搏动洼包块者另行手术治疗。结果5例病人均达到即刻全部栓塞,临床症状好转,没有发生并发症。5例病人中仅1例瘘口被闭塞而保持椎动脉通畅,其余4例均需要牺牲椎动脉才能闭塞异常血流。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动脉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动脉动静脉瘘 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球囊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并动态复查头颅CT,了解积液引流吸收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在治疗1周内明显改善,头颅CT示皮下积液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随访1~2个月,无一例病人发生感染或复发,头皮贴合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治疗开颅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皮下积液 顽固性 引流术 静脉留置针
  • 简介: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要点。方法共手术治疗13例大型动静脉畸形。外院曾行血肿外引流2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全部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7例,Ⅴ级6例。4例行术前栓塞治疗。在我院均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结果6例无明显并发症。余7例主要并发症是偏盲、轻度失语、肌力下降及癫痫等,多数均逐渐恢复。10例动静脉畸形获全切,3例少量残留。残余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的最大危害是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准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术中术后控制血压,高级别大型动静脉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型 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