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护士对静脉形成物理预防措施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骨科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物理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护理满意度、下床活动的时间、总住院的时间、静脉形成率。结果: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的时间、总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科患者实施物理预防措施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加速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静脉的发生。

  • 标签: 骨科护士 深静脉血栓形成 物理预防措施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围手术期与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461例因外伤导致骨折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静脉形成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血脂、D-二聚体、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关系,阐述可能诱发静脉的原因。结果研究期2年内我院住院手术患者行双下肢静脉彩超筛查出阳性患者,围手术期203例,而术后发生静脉患者258例,其中男性患者238例,女性223例,其中男性高发年龄段在60-75岁,女性在45-60岁,50岁以下女性下肢血栓发生率高于男性,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患有下肢静脉患者中多发骨折47例,髋部骨折78例,股骨干骨折111例,胫腓骨骨折97例,髌骨骨折3例,踝关节骨折82例,跟骨骨折43例。结论手术、创伤、高脂血症及既往患有血栓病史是下肢静脉的高危因素,而D二聚体对血栓的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较低,其结合下肢彩超筛查能够明显提高DVT的诊断率,对血栓诊断的资源配置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为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10-2021.08期间我科室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采取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行为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PT、FIB、APTT值,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行为护理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的临床治疗,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6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接受常规诊疗,后者则接受综合诊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静脉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静脉流峰速分别为(48.26±9.11)cm/s、(40.13±8.46)cm/s,血流平均速度分别为(30.06±5.22)cm/s、(23.04±4.85)cm/s,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行综合诊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远远优于常规诊疗组33.3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静脉患者应用综合诊疗,可以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疗效 颅脑损伤 重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ICU患者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接收的病例样本9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5例选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45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下肢静脉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显著低于实验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就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接受妇科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实验,采取随机数字表示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实验小组均为45例病患,其中研究组病患要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准,对其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当中的病患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这两个实验小组的护理结果。结果:在研究组当中的患者静脉形成发生率为小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观察妇产科疾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本课题以126例妇产科疾病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研究时间段定为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进行,通过住院病床单双号进行分组,(一组63人开展常规化护理)(二组63人开展有效预防及护理)后对比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二组患者在(血栓形成)上显低于一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则明显高于一组。结论:给予妇产科疾病患者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一定程度预防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推广价值颇高。                 

  • 标签: 妇产科疾病 术后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实施优质护理预防下肢静脉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21年2月1日~2022年2月1日收治的进行骨科手术之后的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后病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手术后 优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观察妇产科疾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本课题以126例妇产科疾病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研究时间段定为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进行,通过住院病床单双号进行分组,(一组63人开展常规化护理)(二组63人开展有效预防及护理)后对比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二组患者在(血栓形成)上显低于一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则明显高于一组。结论:给予妇产科疾病患者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一定程度预防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推广价值颇高。                 

  • 标签: 妇产科疾病 术后 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腰骶椎管尤文肉瘤合并下肢静脉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腰骶椎管尤文肉瘤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时间2020.1月-2022.3月,随机分两组,临床组48例,患者行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组4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临床组与护理组腰骶椎管尤文肉瘤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 临床组高于护理组腰骶椎管尤文肉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骶椎管尤文肉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护理
  • 简介:患者,男,40岁,有重体力劳动史,以"左上肢肿痛4天"于2009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于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肿痛,疼痛为胀痛,与体位无关,因疼痛致上肢不能活动。无昏迷、惊厥、抽搐;无持续性高热、寒战、口干;有盗汗,无低热、午后潮热;无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无窦道、流脓;无任何部位骨折。出现上述症状后,在当地医疗单位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云南白药,外用红花油,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

  • 标签: 左上肢 静脉血栓 阿莫西林胶囊 2009年 持续性高热 午后潮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产妇干预中,采用产后全面护理,观察产妇下肢静脉预防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起于2022年1月,止于2023年2月,将76例产妇分为两组,设置组名为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全面组(采用产后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满意度和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普通组和全面组满意度和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对照中,普通组满意度为78.94%、全面组满意度为97.36%,普通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5.78%、全面组为0.00%,(x2=11.297,p=0.010),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干预中,采用产后全面护理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剖宫产 产妇 产后全面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细致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产科2017年10月-2018年9月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2例,干预组42例。常规组给予产后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产妇产后下肢静脉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产妇下肢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对产妇剖宫产后下肢静脉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能有效降低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全面护理 剖宫产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4月-2018年4月治疗的9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这99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其超声图像检查结果与诊断的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99例患者均被确诊下肢静脉,其中94例患者首次检查的结果表明为下肢静脉,5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再次检查后发现为下肢静脉。综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99例患者均确诊为下肢静脉,共有亚急性血栓57例,急性血栓32例,慢性血栓1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首诊准确率94.9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下肢静脉,并且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下肢静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DVT)预防的意义分析。方法:收治70例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满意度以及凝血指标等。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凝血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患者术后辅以护理干预,对预防其形成下肢静脉的意义。方法:试验对象选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在围术期分别提供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统计组间下肢静脉发生率、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施护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施护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通过在术后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风险的同时,还能增加其对于医疗服务满意度,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适宜临床推广与借鉴。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术后 护理干预 施护价值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及对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收的36例下肢静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下肢静脉患者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均为接受溶栓患者,对其溶栓疗效予以评价。结果:36例下肢静脉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有20例(55.56%)溶栓之后,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性,各个指标水平均呈现较高的有效性,判断为无效的极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下肢静脉的准确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被应用于血栓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下肢静脉形成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两种影像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下肢静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MRA)、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比较三种影像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0例下肢静脉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8.3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00%,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差异显著。结论:选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DSA比较,MRA和MSCTA对下肢静脉形成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