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T-614原料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蛋白结合及口服原料和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T-614原料对5种人P450同工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HPLC方法进行大鼠igT-614原料5、10和20mg/kg的药代动力(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蛋白结合率)及Beagle犬poT-614原料及片剂(5mg/kg)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采用LC/MS/MS方法对大鼠igT-614原料50mg/kg后尿液中的主要代谢转化产物进行了分析;采用高通量P450酶抑制剂筛选试剂盒测定了T-614原料对人P450同工酶CYP2D6、CYP1A2、CYP2C9、CYP2C19和CYP3A4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大鼠igT-614原料5、10和20mg/k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e分别为(5.41±1.28)、(4.31±0.48)和(4.17±1.04)h,t1/2Ka分别为(0.16±0.06)、(0.30±0.19)和(0.58±0.37)h,tmax分别为(0.81±0.20)、(1.16±0.60)和(1.78±0.61)h,Cmax分别为(7.83±1.85)、(15.46±2.27)和(30.89±6.54)μg/mL,AUC0~t分别为(72.08±11.05)、(127.53±17.68)和(296.24±57.10)μg/mL·h;大鼠igT-614原料10mg/kg后在所有脏器组织中均能检测到原形物质,其中肝、肾、子宫的量最高,脑的量最低;大鼠igT-614原料10mg/kg72h后,粪中的排泄率达到15.75%,而尿与胆汁的排泄率分别为0.836%和0.677%;当质量浓度为5、10和20μg/mL时,T-614原料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17.2±5.1)%、(28.6±7.1)%和(28.9±10.2)%,平均蛋白结合率为(24.9±9.2)%。Beagle犬口服T-614原料和片剂5mg/kg,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e分别为(11.10±1.50)和(9.30±3.29)h,t1/2Ka分别为(1.18±0.22)和(1.53±1.26)h,tmax分别为(4.24±0.48)和(4.23±1.75)h,Cmax分别为(0.77±0.13)和(1.01±0.27)μg/mL,AUC0~t分别为(12.69±2.77)和(16.81±6.49)μg/mL·h;微粉化片剂相对于原料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2.5%。大鼠ig50mg/kgT-614后,尿液中检测到T-614的5种主要代谢物,包括T-614原结构的异构体、苯环羟基化、脱醛基后再羟基化、脱醛基后胺基乙酰化、脱醛基后的产物。体外CYP450酶活性�

  • 标签: 艾拉莫德(T-614) 药代动力学 吸收 分布 排泄 代谢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格列本脲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及评价复方格列本脲片相对于格列本脲片与二甲双胍片联用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双周期设计方法,将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次交叉口服等剂量供试制剂或参比制剂(格列本脲2.5mg,二甲双胍500mg)后,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其主要药物动力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供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格列本脲AUC0~10分别为(150.13±54.64)ng·h·mL-1和(158.85±59.15)ng·h·mL-1,cmax分别为(46.23±14.29)ng·mL-1和(44.16±15.16)ng·mL-1,tmax分别为(2.40±0.30)h和(2.40±0.30)h,t1/2分别为(1.73±0.71)h和(1.70±0.49)h.供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二甲双胍AUC0~12分别为(7.79±2.17)μg·h·mL-1和(8.11±2.06)μg·h·mL-1,cmax分别为(1.47±0.44)μg·mL-1和(1.54±0.43)μg·mL-1,tmax分别为(2.10±0.50)h和(2.00±0.70)h,t1/2分别为(2.93±0.44)h和(2.83±0.48)h.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供试制剂中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6.4%±15.8%)和(96.9%±16.2%).结论单剂量口服复方格列本脲片与口服相当剂量的格列本脲片和二甲双胍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 标签: 格列本脲 二甲双胍 药物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国产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172例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有效率和细菌阴转率均超过90%。和对照组诺氟沙星相比,无显著差异。169株细菌纸片法药敏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和其它假单胞菌20%耐药(6/30),大肠杆菌21.6%耐药(11/51)。药物副反应9.4%。测定3种不同给药途径血药浓度,口服和静脉组和文献报告一致,肌注后药浓度偏低。

  • 标签: 氧氟沙星 药物敏感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20(R)-人参皂甙Rg3人体药代动力.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结果: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3.2mg@kg-120(R)-人参皂甙Rg3,其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有滞后时间的二房室模型,Tmax为0.66±0.10h,Cmax为16±6ng@mL-1,Tinα为0.46±0.12h,T1/2β为4.9±1.1h,T1/2(Ka)为0.28±0.04h,AUC0-∞为77±26ng@mL-1@h;6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0.8mg@kg-1Rg3,由于血药浓度低,可测数据点少,未进行模型模拟;两组给药剂量与相应Cmax实测值比较,二者成正比关系.结论:本品口服吸收快,消除也较快,但血药浓度很低.在所试剂量范围内,20(R)-人参皂甙Rg3属一级动力吸收、消除过程.

  • 标签: 人参皂甙RG3 口服 药代动力学 健康志愿者 单剂量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连续血流动力监测对重症创伤患者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收的22例重症创伤骨折患者,给予回顾性分析,均给予连续血流动力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针对性复苏策略,观察临床救治效果。结果: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5.52±2.61)d、碱剩余复常时间(9.22±1.45)h、复苏达标时间(6.71±1.33)h。复苏后中心静脉压、心排指数升高,谷丙转氨酶、血肌酐、肺血管阻力指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与复苏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复苏前后的肺动脉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连续血流动力监测情况下指导临床对重症创伤骨折患者实施救治,可显著提高复苏效果,减轻对靶器官、凝血功能的不良影响。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重症创伤 中心静脉压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行尿动力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166例接受尿动学检查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护理 尿动力检查 负性情绪 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行尿动力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166例接受尿动学检查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护理 尿动力检查 负性情绪 检查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不同用药方案的药物动力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4例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且正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n=12),分别每日1次或2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mg,同时每日滴注1次拉维酸1g,连续静脉滴注10d,经过2d的治疗达到稳定状态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上皮细胞衬液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并比较两组间药动学参数。结果:每日滴注1次的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血浆值浓度和上皮细胞衬液浓度分别为(12.6±2.3)mg/L和(11.9±2.7)mg/L,每日滴注2次的患者分别为(19.7±1.8)mg/L和(17.8±1.7)mg/L,这表明左氧氟沙星在肺组织的穿透率都大于100%。每日滴注1次和2次的患者全身暴露浓度(AUC24h)分别为(151.2±12.8)mg·h·L^-1和(208.6±15.1)mg·h·L^-1,均高于常见重症肺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日滴注1次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3%(10/12),每日滴注2次组为92%(11/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每日静脉滴注500mg左氧氟沙星1次或2次均能达到最小的抑菌浓度。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药物动力学 社区获得性肺炎 重症监护
  • 简介: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的LC-MS测定法,测定其药物动力及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LichrospherC18柱,250mm×4.6mm(ID),5μm,柱温:25℃;流动相:10mmol·L-1醋酸胺水溶液甲醇(25:75),流速:1ml·min-1.电喷雾离子化(ESI)方式,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检测离子为正离子,苦参碱的离子是[M+H]+,m/z249.2.结果:苦参碱在2~5000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5),最低检出限达0.3μg·L-1.日内和日间误差均小于4.5%,方法回收率大于96.6%;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Cmax为3821±705μg·L-1,Tmax为0.4±0.1h,T1/2β为11.2±2.1h,AUC0→∝为7446±1456μg·h·L-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0.1±19.0)%.结论:该法灵敏、快速、简单,专属性强,苦参碱在Beagle犬体内有较高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 标签: 苦参碱 药代动力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BEAGLE犬 绝对生物利用度
  • 简介:目的:介绍群体药代动力模型在抗生素调整剂量上的应用。方法:群体药代动力模型以及药代动力(PK)-药效动力(PD)模型的基本概念、建立步骤、应用特点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通过两个举例说明剂量调试方法。结果与结论:群体药代动力和TDM监测紧密联系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PK—PD模型的应用有利于临床药学的剂量设计和剂量调整,为不同患者群体的抗感染治疗的最合理解释。

  • 标签: 群体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PK)-药效动力学(PD)模型 抗生素
  • 简介:目的探讨视网膜动脉硬化与脑动脉血流动力改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524例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的脑血流进行测定。结果524例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中TCD显示有498例颅内动脉不同程度硬化,有245例显示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改变。且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不同,其TCD检测脑动脉血流异常的差别性较大,提示了脑血状况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TCD对脑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具有相对的参考价值,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TCD检测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正常者,还不能否认脑动脉硬化的存在。

  • 标签: 视网膜动脉硬化 脑部 影像学诊断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
  • 简介:以英国GlaxoPharmaceuticals生产的沙丁胺醇控释片(Volmax,8mg)为参比制剂,采用随机分组交叉试验设计方法,考察2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成都地奥公司的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Salbuta,8mg)后的药代动力和相对生物利用度,HPLC-紫外检测器测定血浆中沙丁胺醇的浓度。用3P87药动学程序对结果进行处理。单剂量给药时,Salbuta和Volmax分别在5.50±0.85h和5.30±0.95h达到峰浓度10.61±3.94ng·mL^-1和10.52±2.59ng·mL^-1,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24.74±33.86h·ng·mL^-1和126.02±38.17h·ng·mL^-1,Salbuta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98±12.04%。多剂量给药达稳态时,Cmax^ss分别为12.94±3.35ng·mL^-1和12.6±3.36ng·mL^-1,Cmin^ss分别为5.84±1.34ng·mL^-1和6.16±1.33ng·mL^-1,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分别为8.72±2.17ng·mL^-1和8.67±2.16ng·mL^-1,波动度DF分别为81.82±17.74%和76.03±20.48%。经F检验和双单侧t检验,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标签: 沙丁胺醇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莫西沙星灌胃给药在肺炎大鼠血液及肺组织中的药代动力特点。方法:建立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模型,莫西沙星按照42mg·kg-1灌胃给药,采用微透析技术对肺炎大鼠的血液及肺组织同步取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莫西沙星游离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参数。结果:血液中游离药物浓度Tmax为(1.00±0.00)h,Cmax为(4.83±0.05)mg·L-1,肺组织内Tmax为(0.95±0.10)h,Cmax为(4.84±0.02)mg·L-1。之后两者同步下降,莫西沙星在肺组织内的穿透率为(1.256±0.321)。消除半衰期(t1/2)在血液内为(2.16±0.12)h,肺组织内为(3.27±0.48)h(P〈0.05)。血液及肺组织的AUC(0-inf)分别为(16.94±1.52)mg·h-1·L-1和(18.57±1.17)mg·h-1·L-1(P〈0.05)。分布系数(AUC肺/AUC血液)为(1.216±0.041)。结论:在该剂量条件下,莫西沙星灌胃给药后,在肺炎大鼠肺组织的穿透率高,血液及肺组织内的游离药物浓度较高,远超过了最低抑菌浓度和防耐药突变浓度,可以有效清除肺炎链球菌,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莫西沙星 肺炎 微透析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低浓度地氟醚吸入对全麻病人血液动力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胸部手术病人28例,ASA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观察0.5、1.0MAC地氟醚对病人血液动力和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病人SBP、DBP和MAP均呈显著性下降,HR显著增快(P均<0.01).分别吸入0.5、1.0MAC地氟醚时,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但与麻醉诱导后相比,血压未见进一步降低;心率(HR)虽较麻醉前增快,但与气管插管后比较,HR有所减慢.吸入0.5MAC地氟醚后,血浆t-PA含量明显增加,而血浆PAI水平则显著降低,随地氟醚吸入浓度(1.0MAC)的增加,血浆t-PA含量进一步增加,血浆PAI含量进一步降低.结论:0.5、1.0MAC地氟醚对全麻病人血液动力有一定的影响,可增强机体的纤溶功能.

  • 标签: 纤溶功能 地氟醚 血液动力学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麻醉药
  • 简介: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下颌骨制备直径2c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植入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和自体骨,处死前3周及1周进行四环素标记,术后2,8,12.24,48周处死动物。标本制备成6μm厚的不脱钙骨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骨动力基本参数测定,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四环素内外标记带之间平均距离宽度及矿化沉积速率差异显著;而平均类骨质宽度及矿化延迟时间无显著差异。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植入后4周即出现矿化高峰,其成骨活动早于自体骨。认为此材料具有良好成骨作用,可替代自体骨修复颌骨缺损,并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供骨的痛苦,是一种经济实用,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胶原 羟基磷灰石 颌骨缺损 骨动力学
  • 简介:复方格列本脲片是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在美欧及日本等地以不同剂量组合上市,作为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或作为经过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的二线用药。格列本脲的主要作用特点为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外周组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两药在降血糖方面有协同加作用,同时复方格列本脲的应用减少了副作用,简化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程序,方便患者服用。

  • 标签: 复方格列本脲片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糖尿病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指标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78例中晚期孕妇的胎儿脐动脉血流,其中510例为正常脐血流动力指标,168例出现异常脐血流动力指标。结果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指标的改变与脐带异常、临床病理妊娠、胎儿畸形等关系密切,并可以借此预测妊娠结局,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结论产前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检测在判断胎儿宫内变化及胎儿畸形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 胎儿宫内窘迫
  • 简介: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强效和选择性DPP-4抑制剂已成为糖尿病治疗新药的开发热点。本文主要对已在国内上市的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和利格列汀4种DPP-4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以及药代动力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进行综述。

  • 标签: DPP-4抑制剂 构效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本文建立了异牡荆苷在大鼠血浆及不同组织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RP-C_(18)色谱柱(250mm×4.6mm,5.0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40:60,v/v)为流动相,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38nm。通过专属性、精密度、线性、准确度、稳定性、提取回收率、最低定量限等方法学考察,证实本方法可对血浆及不同组织中的异牡荆苷进行准确检测。在此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异牡荆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及组织分布特征。大鼠在静脉注射异牡荆苷后,在预定的时间点取样检测。结果显示异牡荆苷在高、中、低剂量(18.75,3.75,0.75mg/kg)药代动力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在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内AUC与给药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符合线性动力特征。药物t_(1/2α)为1.54-1.84min,t_(1/2β)为36.94-46.27min。异牡荆苷在组织中的浓度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肾〉肝〉肺≈卵巢〉心≈脾〉脑。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异牡荆苷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 简介:目的研究多烯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方法1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多烯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1h化疗,在化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标本,用HPLC法测定多烯紫杉醇血药浓度,用DAS3.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参数。结果多烯紫杉醇的血浆药物峰浓度Cmax均值为(3.345±1.05)mg·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h均值为(3.247±0.91)mg·h·L~(-1),消除半衰期t1/2均值为(9.602±3.72)h,清除率CL均值为(18.718±3.84)L/(h·m)-2。药动学参数在患者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多烯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提示在临床用药时需要监测多烯紫杉醇的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

  • 标签: 多烯紫杉醇 乳腺癌 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