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贝曲沙班是凝血酶Ⅹa因子的直接抑制剂(FⅩa),用于预防成年患者因中度至重度限制运动或其他危险因素而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新型口服抗凝药。本文就贝曲沙班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评价和安全性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贝曲沙班 Ⅹa因子 静脉血栓栓塞
  • 简介: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复方樟脑乳膏中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盐酸苯海拉明四种主药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A-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m×0.53mm×1.0μm),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9:1),线速率为80.0cm·sec-1,程序升温(120℃~180℃,速率为12℃·min-1;180℃~240℃,速率为60℃·min-1,保留12min)。结果: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和盐酸苯海拉明分别在0.3208~3.208、0.24048~2.4048、1602~1.602、0.08026~0.802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7%、99.55%、99.35%、99.05%,RSD分别为0.90%、0.33%、0.31%、0.22%(n=9),3个批次4个主成分的平均标示含量测定结果为100.44%、102.60%、、96.70%、96.9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樟脑乳膏中4种成分的含量。

  • 标签: 复方樟脑乳膏 樟脑 薄荷脑 水杨酸甲酯 盐酸苯海拉明
  • 简介: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辅助治疗老年骨肿瘤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抽样调查研究方法,2014年3月—2017年1月选择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人工假体置换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辅助治疗,环磷酰胺200mg/m^2在治疗的第1~4d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0mg/d,在术后第1~2、4~5、8~9、11~12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硼替佐米治疗,剂量为1.3mg/m2,在治疗第1、4、8、11d静脉推注,其他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进行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的评定,观察与记录关节退变、囊性变、关节面塌陷、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检测TNF-α的浓度;随访至今,对比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都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关节退变、囊性变、关节面塌陷、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血清TNF-α值都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血清TNF-α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15.77±2.14)个月和(10.87±3.14)个月,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硼替佐米辅助治疗老年膝关节周围骨肿瘤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NF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硼替佐米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208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扩张冠状动脉、纠正心肌代谢等常规药物,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分析治疗3个月内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TG,TC,LDL-C,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而2组HDL-C,MFG-E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3个月内,2组患者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安全有效的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对其预后恢复有利。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瑞舒伐他汀钙片 血脂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联合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6月在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出生或诊治的肺出血新生儿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儿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血凝酶气管内注射+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儿肺出血时间,治疗前、治疗后6、24、48h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肺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h止血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止血率分别为100%、90.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PT、APTT、DD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Fb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愈率为84.38%,观察组治愈率为93.7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Via联合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控制新生儿肺出血病情发展,缓解患儿呼吸窘迫,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 血凝酶 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肺出血
  • 简介: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治。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所收治嗜酸细胞性的胃肠炎病症临床诊治病患40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40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20例病患。两组病患均接受内镜检查。通过病理诊断分型之后,常规组实施营养支持疗法,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药物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病患的病理诊断分型指标评分数据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病患通过临床诊断检查分型后,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路径。两组病患经过临床治疗后,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病患的临床疗效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接受嗜酸细胞性的胃肠炎病症临床诊治的病患,采取内镜临床诊断检查方法,检出率可达100%。病患在通过内镜病理检查诊断分型后,在营养支持疗法基础上实施药物疗法,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标签: 嗜酸粒 细胞性 胃肠炎 临床诊治
  • 简介:目的了解利妥昔单抗导致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LON)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12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1.5×10^9/L为判定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标准。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66例,男性94例,女性72例;年龄16-90岁,平均年龄(63±11)岁;B细胞淋巴瘤15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视神经脊髓炎2例;利妥昔单抗疗程为2-16个,中位疗程5个。15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AnnArbor分期为Ⅰ、Ⅱ、Ⅲ、Ⅳ期者分别为37、30、22和66例;骨髓受累者27例。166例患者中19例(11.4%)发生20例次LON,其中10例(6.0%)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6例,44例);末次应用利妥昔单抗至发生LON的中位数时间为56d(22-105d);最低NEUT的中位数为0.95×10^9/L[(0.05-1.47)×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期间3例患者(均为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出现并发症(肺炎/菌血症、带状疱疹、发热各1例),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抗感染或抗病毒治疗后恢复。出现LON后5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44例,3级1例)接受了GCSF治疗,14例未行特殊干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6d(5-42d)。没有发现LON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瘤分期、骨髓是否受累有关,但停药6个月时LON患者的IgM水平和B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无LON患者(均P<0.001)。结论我院利妥昔单抗致LON发生率为11.4%。利妥昔单抗所致2-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可并发感染,使用GCSF治疗有效。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 利妥昔单抗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儿童保健对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社区内的婴幼儿95例,随机将幼儿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3),对照组幼儿不给予儿童保健,给予研究幼儿儿童保健措施,对两组幼儿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幼儿神经心理及体格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不给予本组幼儿任何措施;1.2.2研究组给予本组幼儿儿童保健,具体措施为①健康教育首先组织幼儿家长参与到婴幼儿的健康教育活动中,为其讲解婴幼儿的语言、感觉、抚摸等早期健康教育方法,同时叮嘱家长一定要按照要求给予幼儿及早的教育;②营养保健针对处理哺乳期的婴幼儿,相关人员应鼓励母亲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婴幼儿在喂养至六个月时,可给予患儿适当的辅食,以保证微量元素的补充,辅食添加遵循由少至多,由稀至稠,由细至粗;同时还应该纠正幼儿偏食的现象,辅助家长为患儿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1;③疾病保健指导家长定期对幼儿进行常见疾病的筛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及早的干预;定期给予家长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指导,避免婴幼儿出现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营养过剩等现象出现;叮嘱家长定期为幼儿接种疫苗;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及体格及神经心理生长发育情况;其中神经心理发育主要包括幼儿的语言、适应性及精细运动等方面。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量资料組间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研究组幼儿缺铁性贫血1例,佝偻病1例,腹泻2例,疾病发生率9.3%,身高(75.34±4.28)cm,体重(9.45±1.13)kg,神经心理发育评分(115.28±11.23)分;对照组,幼儿缺铁性贫血4例,佝偻病3例,腹泻4例,疾病发生率26.2%,身高(66.24±5.52)cm,体重(8.29±2.36)kg,神经心理发育评分(102.38±12.43)分;以上两组数据经计算得出,疾病发生率(x2=9.782,p=0.002),身高(t=8.505,p=0.000),体重(t=2.901,p=0.005),神经心理发育评分体重(t=5.023,p=0.000),可将研究组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及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用手性固定相HPLC法拆分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的方法。方法:选用CHIRALCELOD-H色谱柱(250mm×4.6mm,5μm),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比例、酸性添加剂比例及流速对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下列拆分条件:以正己烷∶乙醇∶三氟乙酸(80∶20∶0.05,V/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nm,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能够得到良好的拆分,右旋体和左旋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6min和12.0min,分离度为1.64。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可用于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的分离和质量控制。

  • 标签: 盐酸西替利嗪 手性拆分 对映体 手性固定相 纤维素衍生物 色谱法
  • 简介:目的对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进行安全性研究。方法获取HepZJ培养上清液,通过PCR联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支原体检测,通过显色基质法进行内毒素检测;将HepZJ细胞悬液经尾iv进入SD大鼠后观察其生存情况并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剖检,通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析该细胞系的生物分布;将HepZJ细胞悬液sc进入BALB/c-nu裸鼠后分析其致瘤性。结果HepZJ支原体检测电泳图未见阳性条带;内毒素检测浓度〈2EU/mL;SD大鼠尾ivHepZJ后生存情况良好,血液、肺脏、脾脏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GAPDH-Human和TERT-Human基因表达,血液中12h后、肺脏和脾脏中1周后基本被清除,剖检过程中未见肿块形成;裸鼠scHepZJ后无硬性肿物形成。结论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HepZJ无支原体、细菌污染,进入体内后无明显副反应及致瘤性,具备应用安全性。

  • 标签: 新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 安全性 支原体 内毒素 生物分布 致瘤性
  • 简介:2型糖尿病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医学界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近年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抗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而后者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肥胖 &beta 细胞 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银杏内酯ABC以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EGb761)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超微结构及PF-4和β-TG含量的影响比较。方法将日本大耳兔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EGb761(1.02mL/kg)组、银杏内酯ABC(5.13mg/kg)组、银杏内酯注射液(1.02mL/kg,以萜内酯计5.1mg/kg)组、白果内酯(5.13mg/kg)组,分别iv相应药物1周。给药结束后,家兔心脏取血,观察PAF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试剂盒法观察PAF诱导下血清中血小板因子-4(PF-4)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Gb761组、银杏内酯ABC组、银杏内酯注射液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0.01),白果内酯组无显著变化;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银杏内酯注射液(43.76%)〉银杏内酯ABC(35.3%)〉EGb761(26.52%)〉白果内酯(5.48%)。与对照组比较,EGb761、银杏内酯ABC、银杏内酯注射液均能减少聚集型血小板数量,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与对照组比较,银杏内酯注射液和银杏内酯ABC均使PF-4和β-TG表达显著降低(P〈0.01),EGb761仅显著降低β-TG表达(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通过PAF途径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强于银杏内酯ABC,可能是白果内酯发挥了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银杏内酯注射液 银杏内酯ABC 白果内酯 血小板因子-4(PF-4)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
  • 简介:目的观察Lx2-32c对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Lx2-32c处理宫颈癌细胞Hela24、48和72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浓度对细胞生存率的影响,计算细胞增殖活力,同时以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测定不同浓度的Lx2-32c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并检测Bcl-2与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Lx2-32c能够有效的抑制Hela的生长增殖,随着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呈时间依赖性与浓度依赖性,并能够有效的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Westernblot结果显示,Lx2-32c能够有效降低Hela细胞中Bcl-2表达,同时上调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论Lx2-32c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宫颈癌细胞Hela发生凋亡和抑制生长增殖。

  • 标签: 宫颈癌细胞HELA Lx2-32c 凋亡 生长增殖
  • 简介:文献[1]报道,大约20%~30%的淋巴瘤可以发生浆膜腔积液。本文收集我院2013年至2018年5月浆膜腔积液中诊断为淋巴瘤的病例15例,对其进行常规液基涂片,部分采用细胞蜡块包埋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诊断,部分对照其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探讨浆膜腔积液中淋巴瘤的细胞学形态特征。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浆膜腔积液中诊断淋巴瘤或细胞学怀疑淋巴瘤经组织学活检证实为淋巴瘤的病例15例。

  • 标签: 细胞学形态特征 浆膜腔积液 淋巴瘤 形态特点 常见类型 组织病理诊断
  • 简介:糖类抗原125(CA125)在卵巢癌的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复发的检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CA125在许多妇科患者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中有升高现象,因此其在卵巢癌的检测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寻求新的肿瘤标志物及采用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对未来早期卵巢癌诊断尤为重要。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是近年来研究及运用较多的肿瘤标记物之一,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最早发现于人附睾上皮远端细胞中,具有抑制蛋白酶的功能,HE4在人体中的表达非常低,但是在卵巢癌的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1]。

  • 标签: 糖类抗原125 卵巢癌患者 预测价值 附睾蛋白 血清 CA125
  • 简介: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及气道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老年危重症患者100例,均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气道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观察组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老年危重症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的治疗中实施气道管理,能改善临床各项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老年危重症患者 治疗 气道管理
  • 简介:目的:探究康妇炎胶囊与阿奇霉素联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妇炎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β、CRP、TNF-α水平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CRP、TNF-α水平测得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妇炎胶囊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复发率低。

  • 标签: 康妇炎胶囊 阿奇霉素 慢性盆腔炎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克林霉素与康妇消炎栓联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WBC、CPR、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5月间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林霉素和常规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WBC、CRP、ESR)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BC、CRP和ESR水平测得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克林霉素与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WBC、CRP、ESR水平,加快了临床症状的恢复。

  • 标签: 克林霉素 康妇消炎栓 C-反应蛋白 慢性盆腔炎
  • 简介:目的研究高盐环境能否影响胰岛Min6细胞的分泌功能,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50mmol·L^(-1)浓度高盐刺激Min6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Min6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Min6细胞凋亡百分比,Westernblot检测Min6细胞内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同渗透压甘露醇(100mmol·L^(-1))相比,高盐环境(50mmol·L^(-1))能抑制Min6细胞胰岛素的分泌,降低Min6细胞增殖活性,诱导Min6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高盐环境减少胰岛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增加有关。

  • 标签: MIN6细胞 高盐 胰岛素分泌 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