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3
  • 简介:<正>司马迁,其生卒年说法不一,生年约是汉景帝中元五年(约前145),卒于武帝末年(前87)左右。在《史记》草创未就的关键时刻,司马迁由于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一事辩护遭受宫刑,这种酷刑不仅使他身体残缺,而且给他留下心灵的耻辱。《史记》记事始于黄帝,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馀言。这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无论在史学领域还是文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 标签: 中国古代散文 历史巨著 史学领域 生年 卒年 三百篇
  • 简介:<正>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人。在明代文坛上,归有光是唐宋派的一员主将。他的散文创作远承《史记》,近学韩、欧。描写人物时,善于从表情、动作、行为、语言、环境诸

  • 标签: 中国古代散文 唐宋派 熙甫 项脊轩 冥然兀坐 生活琐事
  • 简介:本文从符号与其指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的角度切入,认为作为体系的共同特点,即在于它作为对象的诸要素之间在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中,自足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鉴于作为文论物质载体的话语及文本乃是文论的外在表现,所以言及文论体系时,可以将文论自身的思维体系称为文论的内在体系,将其话语及文本的体系称为外在体系.外在体系与内在体系之间,是一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尽管言及文论的体系,可以并涉其内在体系和外在体系,但既然文论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精神客体,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论体系,当专指文论的内在体系;文论体系的有无问题,也应该是指其内在体系有无的问题.

  • 标签: 文论体系 为文 中国古代文论 文本 追问 话语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1
  • 简介: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香篆也称香印,"《颜氏香》中也说到"不徒为熏洁也

  • 标签: 中国生活 生活香 风俗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3
  • 简介:摘要在国古代绘画的色彩形态中,是以红色与青色类颜色为主,这也是中国画被称为“丹青”的主要原因。“丹青”作为中国式绘画的代名词,它体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对色彩使用的主观性,并代表了“东方韵味”哲学色彩观。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3
  • 简介:中国小说史上,许多作者都写到马,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战争描写和英雄人物的通俗小说,更是对好马、名马、骏马大写特写。那么,这些良马具有那些特点?它们与各自的主人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良马意象折射出什么样的文化意味?良马的人性化色彩何在?如此等等的若干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随着这些问题的迎刃而解,我们的小说、文学、文化都会增添一些异样的光彩,变得更为绚丽多姿。

  • 标签: 古代小说 良马意象 人性色彩 文化蕴涵
  • 简介:中国对于树花可谓用途诸多,其一可以食用和备荒;其二可以用作动物的饲料;其三可以药用杀虫;其四可以用作染料;用途之多,用料之广,认识之深,足以反映我国古代科技水平之精深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标签: 古代 树花 功用加工
  • 简介:祖冲之,字文远(四二九——五○○年)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南北朝时代大数学家。祖冲之早在公元四世纪就把圆周率(圆周与直径之比)计算到十分精确的小数点后第七位数,而在欧州,德阳的渥脱以及荷兰的安托尼兹等数学家,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纪才计算出祖冲之所求出的“密率”。祖冲之比欧州人领先了一千多年。

  • 标签: 中国四大 四大科学家
  • 简介:天赋论是中国文论作家论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人有鉴于文学创作的主体特性而提出来的理论,这种天才论以文气论为基础,强调文艺家的先天禀赋是决定创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天赋论发展过程中,才与德、先天与后天修养问题一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与冲突,传统儒家重德轻才,推崇后天修养而轻视先天才华,以一种唯道德的标准去论文,往往扼杀了作家的才华与作品的价值,不利于对作家的创作才华与作品作出全面的评价。

  • 标签: 中国 古代 文论 天赋论 文学理论 作家论
  • 简介:摘要对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而言,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留给我们后人非常丰富多彩的理论遗产,其中声乐审美理论指导对于我国声乐领域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基于此,为了了解掌握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传承关系与现实价值,本文主要对中国声乐审美理论的发展进程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中国古代声乐 音乐审美理论 发展进程
  • 简介:本文从符号与其指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的角度切入,认为作为体系的共同特点,即在于它作为对象的诸要素之间在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中,自足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鉴于作为文论物质载体的话语及文本乃是文论的外在表现,所以言及文论体系时,可以将文论自身的思维体系称为文论的内在体系,将其话语及文本的体系称为外在体系。外在体系与内在体系之间,是一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尽管言及文论的体系,可以并涉其内在体系和外在体系,但既然文论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精神客体,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论体系,当专指文论的内在体系;文论体系的有无问题,也应该是指其内在体系有无的问题。

  • 标签: 中国 古代 文论体系 外在体系 内在体系 文学批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