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时无菌手术切口的不同换药时间闰隔的研究,探索佛山市在全年最潮湿季节里切口最佳的换药时间间隔,为今后的临床换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12年我科在2~4月将172例下肢I类切口住院病人分为三组。每组病人病情无明显差异,第一组58例每天换药一次,第二组57例每2天换药一次,第三组病人57例每3天换药一次,三组病人均于术后第11天拆线,并对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换药费用、病人换药时疼痛反应程度、病人伤口皮肤瘙痒情况、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三组病人的对比分析认为潮湿季节切口换药每2天一次最为合适。结论每2天换药一次既可以节约费用、解决皮肤瘙痒甚至切口表面细菌繁殖问题,又解决了换药过于频繁引起病人的疼痛不适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潮湿气候 换药间隔 伤口愈合 满意度
  • 简介: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气候剧变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易于发生变化.现收集我院1997~2001年住院病人中410例COPD病例,统计如下:

  • 标签: COPD 气候剧变病情变化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方法对3658例脑卒中患者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主要观察脑卒中患者发病情况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发病率冬季29.5%、秋季27.6%、春季22.8%、夏季20.1%。昆明地区温差较大的秋季和寒冷的冬季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春、夏季。按年龄组分析脑卒中发病率大于65岁组高达56.3%,51~65岁组31.7%,41~50岁组10.2%,小于40岁组1.8%。结论脑卒中发病率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与血压的变化及血管舒缩功能的变化有关,因此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春城昆明四季气温变化没有北方地区明显,但秋季早晚与白天日照时段温差较大,故秋季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夏季,冬季发病率最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 标签: 脑卒中 气候因素 发病率
  • 简介:摘要根据周口市川汇区站1961—2015年气象观测数据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站近55a气温、降水量年平均和季节平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周口站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增幅最大,夏季气温变化平缓,气候变化具有冬暖夏凉特征,年平均气温1991年前后有突变;本站年平均降水量表现出准20a周期波动,其中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趋于减少,而春、夏季降水量变化平缓;近几十年平均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周口 气温 降水 日照 气候倾向率 气候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温气候对心脑血管疾病致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本市气象资料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提出夏季(6月~8月)高温天气与非高温天气的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其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持续≥36℃,否则为非高温天气,使用Excel记录相关数据,并使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与非高温天气的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夏季高温天气明显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高峰,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率是非高温天气的1.91倍,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男患者死亡率是非高温天气的1.52倍,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女患者死亡率是非高温天气的2.31倍,在整个夏季中高温天气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30.7%。结论高温气候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存在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影响显著。

  • 标签: 高温气候 心脑血管疾病 致死性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对寒冷气候环境对人体活动和健康影响做了分析,阐述了在寒区的一切活动都与低温环境密切相关,寒区气候是影响人体活动的最重要影响因子。分析低温气候对人与环境的影响,给出了考虑部队作战应对方法探讨和建议。

  • 标签: 寒区气候 寒区作战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高温气候下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高温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还可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而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本文将就高温气候下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性影响和机制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高温气候 心脑血管疾病 致死性影响
  • 简介:目的了解新造远洋航行船舶船员生活场所的微小气候和空气卫生质量状况,加强对新造船舶的卫生监督.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对如皋口岸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间出口的32艘新造船舶进行监测.结果新造船舶微小气候中甲醛含量较易超标.结论对新造船舶的卫生监督中应注重甲醛的检测,适用于新造船舶甲醛检测的标准与技术规范亟待制定.

  • 标签: 新造船舶 微小气候 空气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1981~2010年张家界市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近30年大雾年际、四季和月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1~2010年张家界市平均大雾日数为25.7d,大雾日数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大雾日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9.301d/10a;近30年张家界市月平均大雾日数为2.1a,大雾主要集中在10~12月和1~2月,6~8月发生次数最少,冬季为全年大雾日数最多的季节,其次是秋季,夏季最少;大雾对交通运输、电力和人身健康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与城市大气污染密切相关,应尽快制定出大雾天气防御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大理州气象局1969~2018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大理州气候变暖趋势较为显著,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气候变化会降低林地土壤质地和肥力、改变农田施肥量、加剧农作物病虫害、影响大理州水资源质量等方面。

  • 标签: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影响 大理州
  • 简介:摘要:气候变化问题正在成为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健康和全球发展的一个重大国际问题。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组成部分,气候变化会对人类健康包括精神、免疫力和生殖等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不孕不育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生殖健康问题已成为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殖功能受遗传和环境影响,环境中多种因素可以导致不孕不育、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子代先天畸形及性别比例失调等生殖健康问题。目前此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在人类生殖细胞上的研究较少,且有些因素是否对生殖功能有影响存在争议。在系统调研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综述环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殖的影响对于指出后续研究方向,指导人类开展健康生殖,为及时地进行生育力的保护与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类 生殖 影响
  • 简介:本文提出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有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如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与大风、湿度低、太阳辐射强(紫外线与电离辐射)等,对人体主要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有:中枢神经的缺氧、呼吸系统的缺氧、循环系统的缺氧、血液系统的缺氧等多方面的表现,并可从物理性改变乃至发生高原病。

  • 标签: 高原 气候特点 人体生理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利用甘德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17年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资料,采用平均、统计分析、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了甘德县1978~2017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甘德县1978~2017年,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0.443℃/10年),且升温态势明显,各季的气温上升幅度不同,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夏季次之,秋季第三,春季增温相对较弱一些;(2)甘德县1978~2017年,年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水量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冬季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夏、秋季则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 标签: 甘德县 气温 降水量 特征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肠套叠发生与环境气候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5996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收集月平均温度、降水量、阳光和平均风速四个气象因素,进行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肠套叠发病呈现全年每月波动从4月至9月普遍上升的规律,其中5~7月为高峰。肠套叠月病例数与平均温度,月光照强度,月降水量呈正相关,和月平均风速无相关关系。结论苏州肠套叠的发病率呈现季节性变化,其峰值出现在温度较高、阳光充足和多雨的月份。

  • 标签: 肠套叠 儿童 气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气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99年~2002年在云南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应的这4年玉溪市气候资料(气温、日照时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精神分裂症发病人数和气候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易发的气候条件是气温上升,日照时数增加,日温差增大。结论通过精神分裂症发病人数和气候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知道诱发精神分裂症的气候因素,从而尽量减少气候的改变对人们造成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关性研究 发病人数 第二人民医院 住院 诱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候变化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计划和方案,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后续的治疗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以及同地区两家医院2010至2020年近10年来收治的47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分别对比不同季节和月份之间的发病例数差异,根据中国国家气象数据网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常规气象监测数据,即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风速、风向以及气压等常规数据资源,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发病时间相对照,建立起相关性数据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影响。结果:根据数据模型的建立结果可以得知,急性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冬季12月份至1月份,发病例数峰值最低集中于夏季的6月份至7月份,根据广义可加模型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降低以及平均气压的升高,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随之上升,而随着2min风速增加,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例数降低。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概率与季节变化有着明显的联系,气温降低以及平均气压的升高会使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上升,而2min平均风速的增加以及气温的上升,则会使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例数降低,建议今后根据季节的变化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发生因素 气候变化 影响分析
  • 简介:1996年5~7月份,随部队从京津某地到达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朱日和—赛汉塔拉一带)野营训练,当地海拔高度1000~1500米。大部分官兵因不适应这种介于内地与真正高原之间的气候环境,产生许多生理甚至病理变化。1该地区气候对初到者健康的影响内蒙古高原区自然地理情况复杂,具有多样性气候,地下水位低,地表河流少。白天辐射强,夜晚散热快,气温日差较大,午间燥热,夜间严寒,一日之内常出现早上凉、中午热,午后风、夜间寒的情况,而且风大沙多,暴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高原气候 氧分压 野营训练 动脉血氧饱和度 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候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分析不同风力和风向对其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患者在北风天气下的血压波动情况较南风天气更高;且3级以上北风条件下高血压的日均患病数量最高,南风3级以下的日均患病数量最低(P <0.05)。结论:风力、风向的变化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之间有密切关系,患者除了遵医嘱规范化用药外,还应关注气候变化,防止血压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 标签: 气候因素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