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陈万云 金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南昌大学医学部,南昌 330000 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南昌 330000,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南昌 3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on, RSFC)的方法,对共同性斜视(comitant exotropia, CE)患者进行初级视觉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 V1)功能连接性的研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24例CE患者病例(CE组)以及24例性别、年龄与CE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者(HC组)的临床资料,两组均进行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使用RSFC方法分析了两组受试者初级视皮层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on, FC),并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V1的FC的差异。结果两组间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C组相比,CE组双侧V1与Cerebelum_7b_L之间的FC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结论CE患者双侧V1与小脑下部之间FC增强,可能为CE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受损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共同性外斜视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初级视觉皮层 自发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近视过矫眼镜治疗儿童间歇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间歇性斜视患儿 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均为 2013 年 1月 20 日 ~2014 年 1 月 20 日 期间。所有患儿均进行 近视过矫眼镜治疗,将治疗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数、立体视觉值、斜视度数以及 NSC 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患儿的视力、屈光度 、 斜视度数、 NSC 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立体视觉值为( 150.46±34.58 ) ” ,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 ,P>0.05 。结论:应用 近视过矫眼镜治疗儿童间歇性斜视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 标签: 近视过矫眼镜 间歇性外斜视 儿童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少年间歇性斜视与近视的相关性。方法将61例有间歇性斜视儿童少年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中外展过强型9例,集合不足型42例,基本型10例;将同期规范散瞳验光无斜视的儿童少年61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类型间歇性斜视患者平均每年的屈光变化,分析与近视的相关性。连续观察4a。结果研究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平均每年屈光度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集合不足型间歇性斜视患者平均每年屈光度变化均大于展过强型及基本型(P均〈0.01),而外展过强型与基本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斜视可能会促进儿童少年近视的发展,集合不足型斜视更明显。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近视 儿童少年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共同性斜视并进行手术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188例,其中男性114人,女性74人。分析共同斜视患者发现斜视的年龄、进行矫正的年龄、临床表现等情况对患者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影响。结果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矫正的年龄、是否伴有弱视、病程长短、术后立体视觉训练情况等对患者术后立体视的功能重建都有影响。

  • 标签: 共同性外斜视 立体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间歇性斜视应用双眼直肌后徒术联合视感知觉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间歇性斜视患儿进行分析,入院时间均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并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30,双眼直肌后徒术治疗)及试验组(n=30,双眼直肌后徒术联合视感知觉训练治疗),针对眼位的稳定及视功能重新建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试验组正位率(80.00%)高于对照组(36.67%),欠矫率及过矫率(13.33%、6.67%)均低于对照组(36.67%、36.67%),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屈光度间歇性斜视(IXT)患者及其家长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368例IXT患者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每例患者的一般情况、中文版间歇性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CIXTQ)得分情况,测量斜视度、立体视、眼位控制能力并进行评分。根据屈光度(SE)将患者分为远视组(SE≥+2 D)、正视组(SE -0.5~+2 D)、近视组(SE≤-0.5 D)。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正视组、近视组与远视组之间家长代理量表、家长量表的功能分量表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51,P=0.005;F=3.363,P=0.03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家长年龄、家长学历、家庭月收入、看近斜视度、看远斜视度、屈光参差、纽卡斯尔眼位控制能力评分标准(NCS)控制力对家长代理量表得分有影响(均P<0.20);代理人身份、家长学历、看近斜视度、看远斜视度、屈光参差、NCS控制力对家长功能量表得分有影响(均P<0.20)。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视对家长代理量表及家长功能量表得分有影响(β=-7.445,P=0.001;β=-6.523,P=0.020)。调整了家庭情况及相关客观检查对量表得分的影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近视对家长代理量表及家长功能量表得分有影响(β=-5.599,P=0.024;β=-5.767,P=0.041)。结论:屈光不正是IXT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与远视和正视患者相比,合并近视的IXT患者及其家长的生活质量较低。戴镜对IXT患者及其家长的生活质量无影响。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调查问卷 生活质量 屈光不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眼直肌Pulley位置及肌肉体积的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患者9例,招募健康志愿者10名。采用MRI连续冠状扫描观察和计算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眼4条直肌Pulley位置及肌肉体积的变化。根据检查结果分组:A组为双眼对称性DVD组,B组为非对称性DVD组,C组为健康志愿者组。将A组分为主视眼(A-D)和非主视眼(A-nD),B组分为显著DVD眼(B-s)和非显著DVD眼(B-m)进行分析,分别与C组眼4条直肌和上斜肌体积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5例(10只眼),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2±4)岁;B组患者4例(8只眼),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8±8)岁;C组患者10例(20只眼),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5±6)岁;3组间年龄(F=0.45,P=0.648)和性别(χ2=0.78;P=0.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眼4条直肌Pulley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内直肌=0.52,F直肌=0.62,F上直肌=0.72,F下直肌=1.16;均P>0.05)。眼肌4条直肌中,A组和B组内直肌[A-D、A-nD、B-s、B-m分别为(562.8±64.4)、(560.6±53.2)、(557.0±48.7)、(551.5±45.8)mm3]、直肌[A-D、A-nD、B-s、B-m分别为(519.8±44.5)、(511.0±49.4)、(501.0±35.6)、(498.3±45.3)mm3]和上直肌[A-D、A-nD、B-s、B-m分别为(472.8±66.9)、(449.4±41.7)、(433.0±60.8)、(412.5±54.5)mm3]体积均大于C组[内直肌:(423.3±51.9)mm3,直肌:(439.7±35.3)mm3,上直肌:(328.1±36.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和B-m下直肌体积与C组相比[A-D、B-m和C组分别为(453.8±46.8)、(463.0±16.6)和(380.4±59.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DVD患者眼4条直肌Pulley位置基本正常,但内直肌、直肌和上直肌体积大于健康人,而对称性DVD主视眼和非对称性DVD非显著DVD眼下直肌体积大于健康人。

  • 标签: 斜视 动眼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马凡氏综合征家系特征;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眼科、心血管等临床检查及5年的随访;结果在这个四代中国人的家系,6例患者均有晶状体半脱位、斜视,未患病的家庭成员没有发现.结论在这个中国马凡氏综合征家系发现患者并发斜视,这是一个新的发现;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马凡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关键词马凡氏综合征;晶体脱位;斜视中图分类号R5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4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年人后天性旋转斜视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后天性上斜肌麻痹并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的患者7例(7只眼),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9±12)岁。所有患者均有闭合性颅脑损伤史,第一眼位存在旋转性复视,眼球运动检查可见受累眼上斜肌麻痹,不伴有明显下斜肌功能运动过强。术前行双眼被动牵拉试验,术中根据被动牵拉试验肌腱松弛情况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旋转斜视角度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对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的旋转斜视角度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前部1/3上斜肌肌腱根据肌腱的松弛程度行6.0~10.0 mm折叠,折叠量为(7.7±1.8)mm。术中患者均主诉第一眼位旋转复视明显好转,双马氏杆测量第一眼位主观旋转度数由术前10°(8°,15°)改善至术后第1天的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9;P<0.05)。随访时间为(112±38)d,患者末次随访时第一眼位旋转度数为2°(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5;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旋转复视主诉。结论成年人后天性旋转斜视行前部1/3上斜肌肌腱折叠术,能够有效改善第一眼位旋转斜视的临床症状,术后短期随访效果稳定,未发生明显回退。(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85-688)

  • 标签: 外斜视 眼外科手术 复视 外旋转斜视 上斜肌折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间歇性斜视(IXT)患儿及家长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在某院眼科确诊为IXT患儿及家长189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间歇性斜视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发放问卷189份,所有问卷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IXT患儿及家长生存质量总得分为(58.45±20.73)分,患儿自评表得分为(60.09±21.62)分,家长代评表得分为(58.65±21.74)分,家长自评表得分为(57.16±19.2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患儿年龄、性别、发现斜视时间、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斜视分型、戴眼镜与否、睡眠质量、体育运动以及被调查家长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长职业的IXT患儿及家长生存质量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睡眠质量、体育运动情况是IXT患儿及家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IXT患儿视远斜视度、视近斜视度、睡眠质量、体育运动情况均为患儿及家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当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父母对IXT的正确认识,帮助患儿提高睡眠质量,鼓励患儿适当增加体育运动,逐步改善患儿及家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儿童 生存质量 家长 间歇性外斜视 斜视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斜视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的的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3例间歇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手术前后分别检测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3例患者无单视功能者、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分别为26例(60.47%)、10例(23.26%)、5例(11.63%)、2例(4.88%);术后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分别为8例(18.61%)、20例(46.51%)、9例20.93%)、6例(13.95%)。手术前后双眼单视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同视机进行训练后可以建立立体视功能和融合功能。结论间歇性斜视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和恢复立体视功能。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双眼单视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笔者曾遇到一些4~5岁患斜视的幼儿,由于职业的责任感驱使我不得不追问他们的家长,为什么不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家长常回答:“孩子小,现在不影响吃、喝,长大后再说”。也有缺乏经验的医务人员会说:“孩子还小,长大后再动手术吧”,或者说:“孩子长大后眼睛自然就正位了,现在不需治疗”。这些回答对吗?让我们从眼睛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发育的角度看,以上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 标签: 外斜视 视觉发育 视觉生理 治疗 长大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2019年9月美国眼科学会(AAO)发布了《成人斜视临床指南》(PPP),基于循证医学的最佳临床证据为成人斜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目前最佳的指导意见。2019版斜视指南中对成人斜视的定义、流行病学、分类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内容进行全面阐述,并融入近年来成人斜视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对有关的内容进行更新。本文就2019版斜视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主要解读更新内容。

  • 标签: 斜视,成人/生理病理 医生实践指南 最佳临床实践 美国眼科学会 指南解读
  • 简介:两眼仅有偏斜倾向而能被融合功能所控制,使斜视不显,并保持双眼单视,这种潜在性眼位偏斜,称之隐斜视。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因此,隐斜视与显斜视之间,只是程度上而不是性质上的区别。

  • 标签: 隐斜视 眼位偏斜 检查 双眼单视 融合功能 精神疲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与传统斜视矫正术相比,探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对斜视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探究2022年1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斜视治疗患者7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前后顺序进行抽签分为2组,2组取名为对照(传统斜视矫正术)、研究(显微镜斜视矫正术),对两组不同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讨论。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显然没有研究组好,两组结果的差异(P<0.05)。结论:斜视治疗患者经过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后有效改正患者症状,其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治疗。

  • 标签: 传统斜视矫正术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 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显微镜下眼肌调整缝线式手术治疗复杂性斜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191例复杂性斜视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显微镜下眼肌调整缝线手术矫正斜视,其中83例为超长量手术。全麻苏醒后或次日观察眼位及有无复视或复视是否消失,如需调整缝线则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调整。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全部眼位矫正良好、复视消失,未出现肌肉滑脱等并发症。结论对复杂性斜视行手术显微镜下眼肌调整缝线斜视矫正术,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反应少。

  • 标签: 斜视,复杂性 手术,调整缝线式,手术显微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