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敏性疾病是目前儿科最常见一类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皮炎及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紫癜等,患儿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儿学习、生活质量、家庭经济和家长工作以及患儿身心健康1。过敏原皮肤刺试验主要是针对反复出现过敏症状患儿进行检测是一种简便而又具有较高特易性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发现和明确诱发病症原因,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之接触2。对过敏性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儿科 应用
  • 简介:肾病在维持血糖稳态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生理作用:肾病每天可过滤近200克葡萄糖,并且重吸收所有这些葡萄糖以保持热量。这一机制由肾近端小管第一段水平可溶性葡萄糖转运蛋白活性来调节。在正常个体中,SGLT2负责至少90%葡萄糖吸收。

  • 标签: 葡萄糖转运蛋白 新靶点 糖尿病 治疗 肾近端小管 葡萄糖吸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拔牙后骨胶原对牙槽嵴位保存临床疗效;方法20枚上、下颌后牙拔除后同时给予不同处理,其中6例拔牙窝填充Bio-oss骨粉,6例拔牙窝填充Bio-oss骨胶原,8例拔牙窝传统搔刮血块充盈自然愈合为对照,术后4周、12周分别复诊,摄X线片检查,对牙槽窝愈合,牙槽嵴宽度进行观察;结果Bio-oss骨粉组与Bio-oss骨胶原组拔牙前及术后12周牙槽嵴宽度测量不存在差异(P>0.05);自然愈合组拔牙前及术后12周牙槽嵴宽度测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Bio-oss骨胶原植入减轻了拔牙后牙槽嵴吸收,为以后进行种植修复提供一个良好基骨条件。

  • 标签: Bio-oss骨胶原 拔牙 牙槽嵴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患者PICC置管后有效地止血,避免上肢肿胀,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将我科60例PICC置管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0例用3M自粘绷带正面局部加压、患肢制动、24h换药。对照组30例用常规方法PICC穿刺后在穿刺上方覆盖2层无菌纱布,用10CM×12CM透明贴膜固,患肢制动、24h换药。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穿刺上方覆盖无菌小方纱,3M自粘绷带局部加压,患肢制动,24h换药能够有效地达到止血目的,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3M自粘绷带 PICC 局部加压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帕金森大鼠模型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在大鼠单侧前脑内侧束及黑质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溶液(12μg•4μL-1),两周后,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1mg•kg-1),观察大鼠旋转情况,以向健侧、首尾相接、环曲360°计一圈,记录5min,若>7r•min-1(完全毁损)视为建模成功;若<7r•min-1(部分毁损)及15min无旋转或向损毁侧旋转均视为建模失败。结果建立成功PD模型,成功率为27.5%。结论6-OHDA单侧两点法是一种稳定建立大鼠PD模型方法。

  • 标签: 6-OHDA 帕金森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室强回声(EIF)对胎儿心脏解剖结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及胎儿超声心动图超声仪,对我院356例中严密跟踪观察EIF消失过程资料完整238例EIF胎儿进行分析探讨,并选择12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发EIF胎儿心脏解剖结构情况做对照。结果胎儿心室强回声(EIF)检出率为1.905%,.单纯EIF胎儿未见胎儿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及与唐氏综合征相关表现;胎儿EIF所在心室位置,左心室214例,右心室9例,左、右心室均可见15例;单发者223例占93.7%(223/238),多发15例占6.3%(15/238);本组资料显示胎儿EIF99.58%(237/238)于分娩前消失。结论胎儿EIF发生在左心室明显多于右心室,单纯性胎儿EIF未见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不主张对胎儿EIF孕妇行羊膜腔穿刺做染色体检查。

  • 标签: 超声 胎儿 心室强回声点 诊断观察应用
  • 简介:做足底按摩是调整荷尔蒙平衡最简单有效方法,足底除了密布着与荷尔蒙分泌有关多个反射区和穴位以外,关键是还有掌管着荷尔蒙分泌大权“司令部”刺激反射区。每天按摩一次足底就完成了一次荷尔蒙护理过程!

  • 标签: 足底按摩 护理过程 荷尔蒙 休眠 反射区 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就诊腹泻病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以有效控制大连市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方法对2012年夏季在中心医院腹泻门诊就诊腹泻病人采用个案调查方式和采集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并对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集425份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等三种致病菌检出率是29.65%;轮状病毒检出率是6.12%;诺如病毒未检出。结论大连市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哨点医院 监测 腹泻病人
  • 简介:摘要Bcl-2蛋白家族作为抗肿瘤药物作用靶受到广泛关注,在研究其蛋白家族成员结构和功能基础上,靶向Bcl-2小分子抑制剂不断被发现,本文介绍了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家族间相互作用机制,并对Bcl-2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Bcl-2家族蛋白 细胞凋亡 小分子抑制剂 棉酚 ABT-737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药品售企业重视含对乙酰氨基酚OTC抗感冒药销售专业性管理。方法根据药店OTC抗感冒药销售管理情况及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原理,并结合搜智调查网对该类药使用情况部分调查结果进行论述。结果APAP肝毒性与其使用剂量相关;网调数据显示73.9%感冒患者会同时使用多种抗感冒药,其原因有患者不良用药习惯和销售人员推荐等;因市场中含对乙酰氨基酚OTC抗感冒药品种众多,而多种药品同时使用不良用药习惯,使APAP重复使用可能性增加。结论药品售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抗感冒药合理使用专业知识相关培训,加强对对乙酰氨基酚单、复方OTC抗感冒药品销售专业性管理。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OTC抗感冒药 药品零售企业 肝毒性
  • 简介: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呈逐渐增多态势,快速有效地检测变应原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防治至关重要,皮肤刺试验(sPT)作为I型变态反应疾病诊断中过敏原检测方法,因具有易于操作、灵敏度高、临床相关性好、病人痛苦小特点,颇受医生和病人青睐。国内外已将SPT作为临床检测变应原常规实验。我院自2011年6月应用SPT对病人进行过敏原检测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变态反应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摘要对45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壮医药线灸配合针罐治疗3个疗程,实施合理护理措施,结果治愈35例,好转9例,无效2例。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痛苦及带状疱疹后以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药线灸 针罐 带状疱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用改良三式重睑术治疗后临床效果分析和体会。方法将在靖江市皮肤病防治所治疗96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行改良三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保留患者眼轮匝肌,但需要对患者重睑处眼轮匝肌切开内中外三个切口,主要切除患者睑板前组织;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是传统重睑手术。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对手术效果满意,有2例患者于3个月后出现了重睑消失情况,行二次手术后效果满意,术后恢复时间平均为36±12天;对照组术后8例重睑消失,4例增生,在对这12例患者行二次修复后,结果令人满意,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为91±21天。结论运用改良三式重睑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效果令人满意,术后患者恢复快,比传统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改良三点式 重睑术 上睑皮肤松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靶微创软通道置管对脑出血患者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多靶微创软通道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后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结论多靶微创软通道置管治疗脑出血疗效和常规钻孔引流术疗效相当,但在术后并发症减少和住院时间降低优于常规钻孔引流术。

  • 标签: 多靶点微创 软通道置管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静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方法随机对我院79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洛赛克)首剂80mg静,后以8mg/h注射泵持续泵入,维持72h;对照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40mg静。结果治疗组3日内出血者1例,对照组3日内出血者3例,两组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7.43%,对照组总有效率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8mg/h持续静,维持72h,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显著。

  • 标签: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昌市某辖区羁押吸毒人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该人群丙肝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口、行为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丙肝感染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该辖区羁押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人员占945%,共用针具率为653%;有商业性行为者占425%,安全套使用率618%;该人群丙肝阳性率2875%。女性吸毒者(OR=779,95%CI136~7958)、频繁共用针具(OR=757,95%CI162~7067)、较大年龄(OR=731,95%CI102~31791)、离异(OR=191,95%CI110~329)增加吸毒者感染丙肝风险。非注射吸毒(OR=000,95%CI000~043)、较少注射吸毒次数(OR=005,95%CI002~011)、不共用针具(OR=000,95%CI000~003)可降低吸毒者感染丙肝危险。结论该辖区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率和丙肝感染率较高。采取措施减少吸毒者注射吸毒次数及共针频率可以降低该人群丙肝感染风险。

  • 标签: 艾滋病 吸毒者 羁押人员 哨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