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无管化经肾手术与普通微创经肾手术进行研究,对比二者在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观察,共55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28例,对比组患者27例。研究组选用无管化经肾手术进行治疗,对比组选用普通微创经肾手术进行治疗。收治后分别对两组肾结石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管化经皮肾手术 普通微创经皮肾手术 肾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神经阻滞联合臭氧内注射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内神经阻滞组(IB组)与内神经阻滞联合臭氧组(IBO组),每组35例。IB组每注射点内注射混合药液1 ml(甲钴胺1 mg+复方倍他米松1 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7 ml);IBO组在内神经阻滞治疗基础上每点内注射35 μg/ml臭氧1 ml。于入院第1、4、7日进行治疗,3次为1个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开始前、疗程结束后当日、疗程结束后1及3个月时的NRS及E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疗程结束3个月时优效、良效、无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当日及3个月时IBO组NRS评分分别为[(1.8±1.0)、(0.8±0.7)]分,低于IB组[(2.3±0.9)、(1.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当日、1及3个月时IBO组ES评分分别为[(2.7±1.4)、(1.8±1.2)、(1.7±1.2)]分,均低于IB组[(2.9±1.1)、(2.3±1.2)、(2.5±1.1)]分(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IBO组优效率为28.6%(10/35例),IB组优效率为5.7%(2/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层分析后发现,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IBO组糖尿病患者优效率为25%(2/8例),低于非糖尿病患者的29.6%(8/27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对老年PHN患者疼痛和情绪有显著改善,且内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对于老年PHN的疗效优于内阻滞,效果更稳定。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神经传导阻滞 注射,皮内 臭氧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通道经肾镜(MPCNL)与标准通道经肾镜(PCNL)术中的肾盂内压力(IPP)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将20例患有肾结石且已经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结石残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由同一位主刀医师,分别施行微通道和标准通道经肾镜碎石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穿刺开始前、碎石时、冲洗碎石时、手术完成时的肾盂内压力。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CN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34、0.01)。MPCNL组患者术后血细胞比容下降幅度较低(P=0.004)。在不同的手术阶段,MPCNL术中的IPP均明显升高。PCNL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高于微通道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PCNL术中IPP水平较标准PCNL明显升高,行MPCNL时需要对充分考虑术中灌注压力,但两者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别。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通过对无管化经肾手术与普通微创经肾手术进行研究,对比二者在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观察,共55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28例,对比组患者27例。研究组选用无管化经肾手术进行治疗,对比组选用普通微创经肾手术进行治疗。收治后分别对两组肾结石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管化经皮肾手术 普通微创经皮肾手术 肾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机械循环辅助(MCS)可以对循环系统提供有效辅助,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改善器官组织灌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临床应用逐渐增多。Impella作为经MCS装置的一种,目前已经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心原性休克(CS)或者选择性和紧急高危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保护性PCI患者。因此,本文将从Impella的作用原理、Impella在CS患者中应用、Impella在高危PCI患者中应用及Impella指南推荐意见和批准适应证说明等几个方面介绍Impella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机械循环辅助 心原性休克 高危复杂介入指征患者 Impella 预后
  • 简介:摘要坏疽性脓病(PG)是一种罕见的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皮肤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属于嗜中性皮肤病。多数PG患者伴有全身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IBD、关节炎和血液系统疾病。部分患者可有非常罕见的皮肤外PG表现,累及肺、肠道、角膜、肝脏、脾脏、心脏、骨、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现报告北京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由包皮切除术诱发血便继而诊断为PG的患者。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糖皮质激素类 肠道 嗜中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穿支瓣发生坏死的原因,并探讨改进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7例发生穿支瓣坏死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分析坏死原因,提出护理措施并改进。结果: 从2015年1月至2017午9月我科行穿支瓣手术122例,其中7例出现瓣坏死的情况,与护理相关的原因主要是瓣蒂部受压、术后2小时血容量补充不足、患者情绪紧张、疼痛、术后观察护理重点未把握,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操作方法错误。结论:护士熟练掌握穿支瓣的移植特点、术后瓣发生坏死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对策,对穿支瓣的成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穿支皮瓣 坏死 原因分析 护理改进
  • 简介:摘要2017年6月—2018年10月,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7例压疮患者,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75~86岁。共10个无骨外露4期压疮创面,创面面积为6 cm×4 cm~11 cm×9 cm;3个创面伴有潜行腔隙,潜行区域体表投影面积5 cm×3 cm~12 cm×8 cm。入院后进行保守清创治疗持续至皮肤缺损区肉芽组织鲜红、易出血、基底基本平整,于病床上取面积为创面大小1/4~1/2的大腿前侧刃厚片,制成微粒和/或边长1~3 mm的矩形小片,移植于肉芽创面,于术后继续保守治疗。7个创面1次移植术后3~6周愈合;1个创面1次移植术后6周潜行区仍残余窦道,患者出院;1个创面经2次移植,于第1次术后8周愈合。1例患者(1个创面)因基础疾病死亡。该方法创伤小、风险低、操作简单,在病床上就可进行,适用于不能进行常规手术、无骨外露的4期压疮创面。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皮肤移植 肉芽组织 保守清创 小皮片 微粒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吻合血管的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手、足创面患者共112例,其中手指78例,虎口11例,手掌5例,手背6例,足部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21.0 cm×12.0 cm;均采用吻合血管的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瓣修复。应用瓣种类:桡侧副动脉穿支瓣(带前臂后侧神经)30例,瓣面积5.0 cm×2.0 cm~13.0 cm×6.0 cm;吻合血管的腓浅动脉穿支瓣(未带腓浅神经)15例,瓣面积2.5 cm×2.0 cm~9.0 cm×6.0 cm,修复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瓣(带腓肠外侧神经上段)26例,瓣面积2.5 cm×1.8 cm~7.0 cm×5.0 cm,修复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腓动脉穿支瓣(带腓肠神经中下段)41例,瓣面积2.5 cm×1.8 cm~23.0 cm×14.0 cm,修复足部、手背、虎口、手掌及手指创面。其中40例做CTA的观察,分别测量桡侧副动脉、腓浅动脉、腓肠外侧浅动脉、腓动脉的出现率和起始处血管口径。缝接神经97例,未缝接神经15例(均为腓浅动脉穿支瓣)。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切取腓动脉穿支瓣(41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瓣(30例),两种皮瓣穿支出现率是100%;腓肠外侧浅动脉出现率为80.0%,穿支利用率为80.8%(21/26),有19.2%(5/26)因血管太细改为腓肠内侧浅动脉;腓浅动脉穿支出现率为90.0%,可利用率为60.0%(9/15),其中40.0%(6/15)改为腓动脉穿支瓣。除1例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瓣全部成活。有101例获得随访,其中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90例,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1例,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36.6个月。修复手部者功能优40例,良45例,可5例。缝接手部神经者78例,感觉功能均达到S3级以上;未缝接手部神经者12例,感觉功能达到S3级3例、S2级9例;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1例均缝接了神经,感觉功能均达到S3级以上。桡侧副动脉穿支瓣比较臃肿,需要去脂、修处理,其他3种瓣不臃肿。结论腓动脉穿支和桡侧副动脉穿支血管口径较粗,容易切取成活;腓浅动脉和腓肠外侧浅动脉因血管口径比较细,且腓浅动脉变异很大。4种神经营养血管瓣中,桡侧副动脉穿支瓣较臃肿。腓肠外侧神经上段、前臂后侧神经及腓肠神经中下段均有感觉神经支配瓣,腓浅动脉穿支瓣的伴行腓浅神经没有发出支到瓣内,腓浅神经上段仅仅是过路神经,可以修复神经缺损,瓣本身没有感觉。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 腓浅动脉穿支 桡侧副动脉穿支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 腓动脉穿支 血管吻合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瓣与改良胸大肌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头颈部肿瘤患者394例,男性286例,女性108例,年龄25~79岁。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瓣(306例)、改良胸大肌瓣(88例)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采用t检验法分析不同方法修复的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总结2种瓣修复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本组394例,游离股前外侧瓣组瓣成活率97.1%(297/306),改良胸大肌瓣组成活率97.7%(86/88);手术总时间2组相近,游离股前外侧瓣组3~4 h,改良胸大肌瓣组1.5~2.5 h;术后1年,UW-QOL评分游离股前外侧瓣组与胸大肌瓣组相比,在外观、言语功能及肩部运动方面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游离股前外侧瓣及改良胸大肌瓣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游离股前外侧瓣适用于复杂缺损的修复,改良胸大肌瓣对血管条件、全身状况不佳的患者,更具有安全性。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胸大肌皮瓣 头颈肿瘤 肿瘤整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型子宫内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试验组予以激素替代治疗加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戊酸雌二醇片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NK细胞亚型CD56+CD16-、CD56+CD16+以及临床妊娠总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试验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搏动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56+CD16-和CD56+CD1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56+CD16-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试验组CD56+CD1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56+CD16+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临床妊娠率为42.42%,对照组为18.18%,试验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型子宫内膜患者实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同时增加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宫腔灌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薄型子宫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滋肾活血汤治疗子宫内膜致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100例子宫内膜致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50例,分别施以常规西药和滋肾活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中医症状积分、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中医症状积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价值( 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月经量多于常规组,研究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常规组,研究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更高,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结论:滋肾活血汤治疗子宫内膜致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其子宫内膜厚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滋肾活血汤 子宫内膜薄 月经过少 肾虚血瘀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烧伤、外伤、肿瘤切除等因素导致的鼻尖部缺损临床较常见。而鼻尖部解剖结构复杂,术后缺损难以直接缝合。局部瓣操作简单,瓣与周围皮肤色泽一致性佳,修复缺损后创面平整,是修复鼻部缺损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皮瓣移植修复鼻尖缺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外科,整形 外科皮瓣 鼻尖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医学研究以痤疮为研究疾病,应用部刺血引流法进行治疗,观察后续疗效结果。方法:研究总计选取了97例痤疮患者参与本次医学研究,我院将这些患者各自分为49例Z组与48例X组,对Z组患者以单纯针刺法进行治疗,对X组患者则以部刺血引流法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观察期结束后的疗效结果与痤疮皮损积分统计结果。结果:从最终统计结果可以显然看到,Z组疗效率为73.47%(36/49),X组疗效率为95.83%(46/48),在统计疗效率中可以看到组间数据对比中P值大小为(P=0.0371),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而在痤疮皮损积分统计对比中,Z组与X组在治疗前的痤疮皮损积分大小并无明显差异性,此时P值大小为(P=0.4122),而在治疗后的痤疮皮损积分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性,组间对比中P值大小为(P=0.0418),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结论:在治疗痤疮疾病中,以部刺血引流法开展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为优异的治疗应用价值,可在临床加强推广应用。

  • 标签: 痤疮疾病 皮部刺血引流法 痤疮皮损积分 治疗结果
  • 简介:摘 要: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人体颈椎髓核发生断裂,压迫周围相邻神经、血管以及脊髓后,致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疾病。按照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以将患者的分为神经根型、颈性眩晕型、混合型以及脊髓型等。 经穿刺椎间盘激光治疗术 是临床中一种 治疗椎问盘突出症微创方法。 经穿刺椎间盘主要是根 据患者手术之前的 影像学改变、 患者手术中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 光导纤维落空术进行。临床治疗中的经穿刺颈椎间盘激光治疗,具有患者治疗创少比较小、手术治疗时间短、安全性比较高以及手术后快速恢复等临床治疗优点。

  • 标签: 经皮穿刺 颈椎间盘 激光治疗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风筝瓣在修复眉头及眉中部轻中度缺损中的效果。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修复眉头及眉中部轻、中度缺损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6~62岁,平均33岁。根据眉缺损部位用风筝瓣转移至受区,修复眉缺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1~12个月。15例患者术后7 d拆线,伤口一期愈合,瓣成活无血运障碍。术后1~12个月随访,肿物无复发,患侧眉部形态良好,功能正常,无明显眉移位及畸形。眉毛无明显脱失,分布均匀,双侧眉毛基本对称,双侧眉头高度无明显差别。术后1年瘢痕不明显,术后效果患者满意。风筝瓣适用于修复眉头及眉中部轻中度缺损,效果较好。

  • 标签: 风筝皮瓣 眉头 眉中部 轻中度 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