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气健脾汤治疗稳定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且治疗的稳定绞痛81例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标准分组研究组(41例,予以益气健脾汤治疗),参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同时观察、对照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5.9%,比参照组83.7%高,(P<0.05);服药2个月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长、硝酸甘油用量等比对,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选用益气健脾汤治疗稳定绞痛患者,效果比常规治疗更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有效率,同时还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减发作持续时长,可推荐。

  • 标签: 益气健脾汤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绞痛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收治 45例不稳定绞痛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药、钙通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 45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 30例、有效 12例、无效 3例,有效率为 93.3%;用药过程中出现头痛 2例,恶心、腹胀各 1例,经对症用药均好转。结论:不稳定绞痛是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能降低发作与猝死,降低危险的发生,。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治疗组(n=66),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TC、TG、LDL-C明显下降(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改善UAP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辛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科收治56例不稳定绞痛患者,采取精心综合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显效4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结论对不稳定绞痛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绞痛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选择70例不稳定绞痛患者。给予患者进行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无不良反应,恢复良好。结论对症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不稳定绞痛的临床症状,血压变化,对肝脏肾脏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药物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稳定绞痛的效果。方法对136例稳定绞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78例)和介入治疗组(58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心功能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7%和5.2%,再住院率分别为14.1%和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0%和6.9%,再住院率分别为15.4%和10.3%,生存率分别是98.7%和100%,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介入组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管重建术较药物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稳定绞痛患者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都无明显差异。而介入治疗较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稳定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 标签: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我科于2015年6月~2016年3月收治60例老年不稳定绞痛患者,对其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不足60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对老年不稳定绞痛患者进行精心、全面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绞痛患者药物治疗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稳定绞痛患者40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效果,显效26例,占65%;有效10例,占25%;无效4例,占10%;总有效率90%,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稳定绞痛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预后,缓解症状,改善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通过对11例不稳定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起居护理、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埋,最大限度地遏制其病情发展,改善其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访11例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心绞痛 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住院期间 饮食指导 起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不稳定绞痛病患应采取的科学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62例患此疾病病患,对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成效。结果在62例病患中,其护理有效率达到了97%,护理效果较为优良。结论对不稳定绞痛病患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帮助病患获取到最佳的疗效。

  • 标签: 不稳定型 心绞痛 护理
  • 简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所有的心绞痛患者(年龄非常老而症状较轻的患者则有可能是例外)都应转诊至心脏专科医师那里进行评估。处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判断将来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以及采取措施改善预后。充分证实有效的试验、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科学资料均可帮助临床医师。不过,对每个患者的优化处理仍然有赖于临床判断。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治疗方法 非ST段抬高型 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绞痛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稳定绞痛合并高血压联合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老年稳定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37例(I组)和老年稳定绞痛者35例(Ⅱ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倍他乐克和巯甲丙脯酸等。老年稳定绞痛者36例(Ⅲ组)患者单用依姆多作为对照组。分别评价其治疗疗效。结果I组患者心绞痛严重度降级最显著(由2.52级降至1.39级),EF值和心肌灌注也较其余2组有更明显提高,心电图ST在服药后3、14、28d比治疗前明显恢复。II组也较对照组ST恢复幅度大。结论高血压并稳定心绞痛老年患者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抗心绞痛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高血压 心绞痛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心绞痛患者4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稳定绞痛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加快患者治愈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抗凝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APTT、PT、TT及FI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FIB等指标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APTT、FIB较之前有显著差异(P<0.05),PT、FIB虽有所好转但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相比而言观察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抗凝治疗用于不稳定绞痛中能够改善凝血指标,降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抗凝 心绞痛 不稳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