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氧溶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效果。方法将收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可见治疗组心绞痛总缓解率明显提高(P<0.05),显效率亦明显提高(P<0.05)。讨论认为高氧溶液输入是一种新的辅助供氧方式,在基础疗法的同时,其对于UAP时心肌缺血缺氧的改善快速、有效,值得推广应用。但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高氧溶液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对体内、外血栓及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对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痛心络胶囊主要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对不稳定绞痛患者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通心络胶囊,可遏制病理过程进展,控制症状,疗效确切且。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通心络 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绞痛(UA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10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无显著差异(P>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疗程均为1周.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UAP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症状及ECG的改善均优于B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BPC)及纤维蛋白原(FG)均无明显改变,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AP安全快速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的再发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肝素治疗 老年人 腹部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不稳定绞痛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8月-2016年9月到我院诊治的不稳定绞痛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总结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共50例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优质护理后,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9%。结论治疗不稳定绞痛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应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以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使病人尽快康复。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不稳定绞痛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总有效率、心电图检查结果和随访结果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绞痛,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稳定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对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82例不稳定绞痛患者分为受试组(氯吡格雷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用药期间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受试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受试组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在不稳定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并改善心电图。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不稳定绞痛的相关性,探讨血糖监测对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56例不稳定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分为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71例和对照组(无应激性高血糖)85例,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发作次数减少(P<0.05),疼痛发作持续时间得以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06%<91.76%)相对更低(P<0.05),而心肌梗死发生率(5.63>1.17%)、猝死发生率(2.82%>0)、症状发作次数(2.56±1.05)次>(1.04±0.68)次以及疼痛发作持续时间(12.51±2.18)min>(5.44±2.11)次相对更高(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与不稳定绞痛之间存在相关性,在不稳定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密切关注其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54例不稳定绞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结论不稳定心绞痛病情加重可演变为心肌梗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
  • 简介:摘要不稳定绞痛是冠状动脉局部的病变的一种表现,是由于稳定心绞痛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下,使患者的疼痛频率及程度发生变化所形成的不稳定绞痛。冠心病的发生率在近年来,呈持续上升,同时也增加了不稳定绞痛的发病率。为了研究不稳定绞痛的发病机制,并采取对应的药物治疗,来减少患者的缺血及心肌损伤。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纤溶酶对不稳定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型心绞痛惠者48例,用纤溶酶200U,1次/d,7d为1疗程。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有效率83.20%,心电图改善率79.71%,对照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65.62%,两组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降低(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溶酶对不稳定绞痛患者通过溶栓降纤调节纤溶系统,使纤维蛋白原降低,从而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厦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注射用纤溶酶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绞痛的效果。方法76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A组(n=38)和B组(n=38),A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2.1%(25/38),高于B组的73.7%(28/38),差异有显著性(x2=4.547009,P=0.032976)。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6例,均用西医常规方法。对照治疗组加用温阳强心汤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心绞痛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心电图 心脏微循环 诊断标准
  • 简介:稳定绞痛(unstableangina,UA)是介于稳定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近年来,日益增加的研究证据表明,内皮功能在包括UA在内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造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失衡、致血栓形成作用的增强等变化,通过促发冠状血管痉挛、冠脉内血栓形成,构成了急性心肌缺血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下面对近年来不稳定绞痛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综合征 ANGINA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冠心病稳定绞痛应用舒胸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门诊诊治的64例冠心病稳定绞痛患者,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后者行西药治疗,前者在后者基础上行舒胸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心电图效果。结果治疗组冠心病稳定绞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稳定绞痛患者的心电图总有效果和治疗效率能够通过舒胸颗粒治疗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桔王舒胸颗粒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绞痛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86例2019年5月到2020年11月我院接收的不稳定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9.1%,干预组为95.3%,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优质护理 应用